大唐新秩序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新秩序 >>大唐新秩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9日  作者:八寶飯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八寶飯 | 大唐新秩序 

李誠中對契丹權力體系的規劃實際上在契丹權力分配架構上形成了一種另類意義的三權分立,即可汗為名義上的最高首領,舉辦和出席重大儀典;大于越為民政首領,負責契丹民治,協調各部之間的政務;夷里堇為軍事首領,在營州的控制下負責契丹軍務”“小說章節。tōngguò這種三權并立的形式,在充分利用契丹人力、物力資源的同時,最大kěnéng消除其潛在wēixié。

在這個交通不便、méiyǒu即時通訊工具和手段的年代,軍國政務處置中心的地理wèizhì是非常重要的,選擇的好與壞,直接guānxì到該中心的權勢影響和輻射區域。為了進一步加深契丹人三權分立的模式,李誠中打算從制度上設定好三個權力中心的wèizhì。

可汗所在的王庭依然回遷到饒樂山下,這是契丹人的傳統和祖制,這一設立順理成章。大于越府將固定在扶余城中,滑哥兄弟想必也毫無疑意。李誠中打算新立夷里堇官署,官署地點就設置在懷遠軍城。tōngguò將三處權力中心固定的辦法,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契丹統治機構綁縛在固定地點,也nénggòu拉大三者之間的距離,盡量避免三者趨同帶來的隱患。

只要三個權力中心在營州的支持下nénggòu獨立長久地運作下去,李誠中相信,契丹聯盟永遠無法形成對zìjǐ的wēixié。而這個聯盟擁有的部落武士、牛羊牲口、優質戰馬及各種特產,都會給zìjǐ帶來巨大的利益。

除了從根本上體制方面的問題外,李誠中還給契丹人帶來了龐大的民生計劃。這套計劃的內容著重于八個字:筑城、修路、通商、教育。

作為后世穿越者,從小就深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一套理論教育起來的現代青年。李誠中迷ngbái。政治體制框架的重新構建對于契丹的社會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僅僅依靠上層的強制改革,其影響力也許能維持十年、二十年,但要更久yīdiǎn,就力有不逮了。只有從民生和經濟入手。才能從根本上動搖契丹民族的劫掠習性。

李誠中拋出來的民生計劃,說穿了,就是要將契丹人納入營州民生和經濟體系。

從這兩年的實踐來看,在原來的契丹八部之中。品部作為最早依附營州的部族,短短兩年內,便yǐ精徹底融入了營州。

在榆關作戰、白狼山作戰以及柳城政變等一系列重大挫折之后,這個部族的傳統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巨大損失,尤其是柳城政變,對于契丹頑固分子的嚴重打擊尤甚,對這個部族的轉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如今的品部與過去而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底層部民們加入到營州的生產生活當中,為營州培養戰馬、放牧牛羊,加入各個工坊中從事勞動。他們逐漸擺脫了對中上層貴族的人身依附,家庭的觀念深入人心。真正的開始有了為zìjǐ的幸福生活辛勤努力的機會和意愿。

中上層貴族也將zìjǐ的利益和營州的利益牢牢的綁在了一起,他們在營州的政治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品部小郎君yǐ精成為了營州官場的風云人物,他的讀書活動非常成功,在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的轉變尤其巨大,因為其特殊身份,他與方方面面的交游相當廣闊。過去的兀里、現在的李怠墨身兼數職,不僅是統戰處從事之一,而且是渤海國的鴻臚寺卿,除此之外,他還繼續擔任著由早期“籌款委員會”演變而成的“社會民生福利發展基金會”主席,掌控著來自各方面“捐獻”匯集而成的龐大資金。

就在三個月之前,李誠中終于點頭,同意品部召開部族長老大會,李怠墨正式成為了品部俟斤。但當李怠墨如愿以償的那一刻,他卻發現zìjǐ并méiyǒu如何欣喜,過去魂牽夢繞的這個頭銜對于如今的他來說,似乎yǐ精有些雞肋了。

品部另一個頭面人物是大長老完失明,他對于大唐文化的熱情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在他就任燕郡令的這一年里,以極為謙遜的姿態敞開胸懷,竭力延攬來自各方的讀書人,籌辦起了白坡書院、雅山書院和燕郡書院。除了積極辦學外,他還在燕郡連續召開了多場詩會、雅樂會及歌舞頭評大會,一時之間,燕郡隱隱有成為關外營州文化中心的趨勢。尤其是六月間舉辦的燕雅集游詩會更是盛況空前,連著名大詩人、渤海國大相裴頲也壓下了一應繁瑣的政務,親自前來參逢。

有可靠消息言稱,完失明即將卸任燕郡令一職,加入最新籌辦起來的營州文教署,擔任文教署少監,而正監一職,則由馮長史親自兼任。

同時,品部的長老和貴人們還從營州的經濟發展中獲得了大量利益。這些品部的中上層貴族們,因為當年李誠中穩定柳城時局的考慮而躲過一劫,家中擁有巨額財富,其后在小郎君李怠墨或軟或硬的動員下,不得不將財富投入到了作坊和商鋪之中,成為營州工商業階層的第一批股東。

在營州工商業飛速發展的guòg中,這批當年不情不愿的股東們忽然發現,zìjǐ坐擁家中不動分毫,居然就可以讓財富源源而入,而隨著營州軍在軍事上連續獲得的重大勝利,他們的財富也如滾雪球一般暴漲起來。于是,這些品部貴族們成為了營州發展起來后的第一批食利階層,他們的利益yǐ精牢牢的捆綁在營州這輛無往不利的戰車之上。

李怠墨早期建立起來的“籌款委員會”yǐ精改組為“營州社會民生發展福利基金”,這些品部貴族們在當年成立這個具有濃郁官方色彩的民辦組織之時,曾經做出過巨大貢獻,因此也在這個組織中擔任著各種理事、主任。他們tōngguò基金會這一平臺,逐漸學會了運用“政治獻金”這一工具,在營州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軍事發展上表達zìjǐ的訴求。比如營州軍入關這一當前最重大的事務上,基金會就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經濟和政治,品部在軍事上的融入更加顯眼。這個總人口只有一萬多的小部族,在營州軍事體系中卻占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成年男丁從軍,需要tèbié指出的是,品部男丁加入的不是懷約聯軍,而是正正經經的營州軍!其中尤以古思、斡麻里和阿柱三人最為杰出,被部民們稱為“品部三杰”。

古思yǐ精身居教化司軍法處參軍之職,雖然品級不高,卻手掌重權;斡麻里現為營州軍左廂騎兵營虞侯,yǐ精成為了營級軍官;古思則于營州軍北征之前升任營州軍老營斥候都都頭,前程一片光明。

可以說,如今的品部,yǐ精幾乎漢化,其身上的契丹人標簽相當模糊。rúguǒ不是為了在即將成立的契丹十部聯盟中打入釘子,起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李誠中是不會再將其作為契丹人來看待的,更不會將其再度納入契丹十部聯盟。

除了品部外,接受漢化影響的還有烏隗部和部分迭剌部部眾。

烏隗部自戰敗后開始全面向營州敞開了懷抱,他們抽調武士加入懷約聯軍,部族撻馬們則跟隨乞活買進入白狼山軍校接受培訓,族民們開始頻繁與營州產生各種聯系,購買糧食、食鹽、茶葉,販賣戰馬、牛羊、皮毛和當地特產。隨著各方面聯系的密切,烏隗部逐漸享受到了與營州交往的好處,族民們的生活開始穩定的趨于好轉。

尤其是當營州將醫巫閭山以東至懷遠軍城之間的大片草場承包給烏隗部之后,大量的烏隗部族民開始在這片區域中放牧馬匹,所產馬匹由軍方統一收購,成為了營州軍固定的“戰馬生產商”。

為了更方便的與營州軍方打交道,如今的烏隗部yǐ精逐漸放棄了原來居住的新城地區,依附在懷遠軍城zhōuwéi,其中上層貴族們在緊鄰懷遠軍城的附近土地定居下來,建立起一個個定居點,成為了懷遠軍城的一座座“衛星城”。

而對扶余城迭剌部親唐派的影響更主要來自于政治和上層貴族,tōngguò對滑哥等兄弟的政治扶持,以及對上層貴族們的賄賂和通商來實現。因為軍事實力的衰弱,滑哥兄弟需要仰仗營州方面才能執掌部族,才能做好未來契丹“大于越”的位子,所以這yīdiǎn李誠中可以放心。而tōngguò扶余城判事房,尤其是判事王全的努力,扶余城yǐ精很好得開始貫徹有關《懷遠條約》的逐項條款,比如在通商方面營州行商們享受的片面最惠待遇。

營州方面的下一步計劃是,比照品部的過往精yàn,將迭剌部貴族們也轉變成營州工商業的食利階層和投資者,讓他們充分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將他們牢牢的綁上營州的戰車。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大唐新秩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