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第十一章 西京變(十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新秩序 >>大唐新秩序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西京變(十一)

第十一章 西京變(十一)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25日  作者:八寶飯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八寶飯 | 大唐新秩序 
第一卷燕趙多悲歌


由長安前來宣旨的中官名叫韓全誨,是樞密使宋道弼的親信,掌掖庭。之所以來了個北司中官,而非慣例的南衙文臣,是因為旨意被給事中崔如毫不客氣的封駁了,崔如是執掌政事堂的宰相崔之族侄,當然要按照叔父崔的意思來辦理。樞密院以天子之詔連下三次,均被封駁,于是出中旨,以內廷宦臣前來封宣。

唐制,給事中封駁后的詔書不具效力,此中所謂“不具效力”,乃指接旨臣子可不予施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抗旨不遵”,“抗旨不遵”在唐代中后期是常有的事,只要是沒有經門下省法定程序審核通過的旨意,以中旨形式強行下達之后,朝臣均可違抗,并非后世大逆不道的行為。但諸如此類封官賞爵的中旨,很少有臣子會不愿接的,如果臣子接了旨意,中旨依然有效。所以唐末之時,中書令、平章事、侍中、門下侍郎等高職滿天亂飛,是個節度、刺史就都有這類加銜,大都是以中旨的形式頒賜的。

李誠中當然不會腦子燒包到不接這道封賞自己的中旨,他當即召集柳城文武,就在中南海大堂上會聚,恭領旨意。

韓全誨清了清嗓子,唱到:“諸文武,恭領皇帝制文!”

李誠中、馮道、姜苗、周知裕等數十人躬身,默然等候。

“皇帝制曰:

門下:設官分職。昭器使之無遺;錫類施仁,知蒙恩之有自。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今東賊劫擾幽燕,肆虐之于猖獗,天下駭達,近在禁中。游擊將軍李誠中,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復故土。朕甚嘉之。朕聞褒有德,賞至材,茲授爾營州都督,進壯武將軍。期元戎之駿烈功宣華夏,昭露布之貔熏暫錫武弁,許開營州都督府,都督關外諸軍事,錫之敕命于戲。威振夷狄。另加丕績,彰故令名,不吝爵賞,以示榮德!欽哉。”

李誠中是頭一次接天子詔書。之前已經向韓全誨身邊的小宦打聽過其中的儀程,卻覺根本沒有那套后世的焚香、下跪、山呼萬歲的虛禮。直接到韓全誨手中接了便是,于是再次俯。道了聲“是”,便上前恭恭敬敬接過這卷在黃軸絹布上擬就的圣旨。

接過來之后,他仔細看了一遍,見最后落款是:

中書令臣:徐彥若宣

中書侍郎臣:張景贠奉

給事中臣:闕

這三個落款是表明詔書的程序完備,可以頒行。前兩個都有人名簽押,只給事中寫了個“闕”,他有些不明所以,抬頭看向韓全誨。

韓全誨苦笑道:“李都督,給事中崔如得崔相授意,三次封駁詔書,宋樞密和景樞密無奈,只得下了中旨,這便是咱家適才所說的意思。”見李誠中還有些不明所以,補充道:“給事中不愿簽押奉行,樞密院便算他缺席休沐,所以填的是‘闕’。”

李誠中這才明白,不過倒也無所謂,只要詔書有效便好,管他是正式制文還是中旨。當下大擺酒宴,款待韓全誨。他又專門向韓全誨打聽了一番這次詔書宣達的情形,聽說劉仁恭封了遼東郡王,周知裕晉了忠武將軍,品級仍在自己之上,這才放下了心思。

韓全誨得了宋道弼和景務修的叮囑,刻意結交李誠中,將朝中的現狀全部抖露出來,當然其中充滿了對崔等人勾結外藩、獨霸朝綱的惡毒嘴臉予以毫不客氣的批評,并對張居翰強力推薦、宋道弼和景務修頂住巨大壓力為李誠中加官一事辛苦奔波的細節重重描述了一番,言辭間不遺余力的顯露了北司中官們對李誠中的贊賞和推崇。

李誠中現在對天下形勢的見識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穿越初哥一般茫然,他一邊聽韓全誨講述,一邊暗自印證和分析,覺得韓全誨應當沒有說瞎話,雖然言語間或許夸張,但大致實情應當比較符合。無論怎么說,張居翰極力舉薦應當是真的,圣旨上給事中不列名簽押也是事實,乃至封駁之事也不離其中,而韓全誨這種級別的中官重臣不遠千里過來宣旨,并刻意結交也在眼前。

他沒有文臣們對中官的那種天然厭惡感,人家對他好,他當然也愿意接納,于是賓主相宜,商談盡歡。酒宴上現韓全誨吃素,李誠中連忙命人立刻布置了菜蔬瓜果,令韓全誨很是感激,尤其是第17o章帥們欺凌過的,比如崔,比如韓建,或是對他呼來喝去,或是視而不見,或是直斥怒罵,或是肆意鄙薄。就算是外間傳聞與他交情深厚的李茂貞,對他其實也更多的是利用之心,并不怎么看得起他。可這次來到柳城,人家李將軍不僅款待照顧,還細心揣摩他的喜好,就連上香禮佛的小事,都派兵封鎖了整座寺廟,清空山中閑雜人等,充分顯示了對他的尊重,讓他不禁大為感動。

臨別之際,韓全誨想起宋道弼所云“此人乃吾輩中官知交”的話語,雙手拉著李誠中的胳膊連連晃動,感激之下幾乎哽咽,久久不愿離去,倒令李誠中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李誠中連忙命左右取過幾個小箱子,借機脫離了韓全誨一直輕撫他胳膊的雙手。打開箱子讓韓全誨一一過目,道:“韓中使,一點小小薄禮,不成敬意。這是贈韓中使的。嗯……這幾個是贈宋樞密、景樞密、劉中尉、王中尉他們的,還請韓中使代為轉達。”

韓全誨連連驚呼:“這可怎使得!”又道:“如今咱們中官式微,可惜不能替李都督再盡些心力……”

李誠中故作不悅:“韓中使哪里話來?莫非李某便是那般勢利之人?千萬別提什么要幫我的話,否則便是瞧不起李某!無論如何,韓中使將來如果得了大用,那李某沒什么好說的,如果韓中使在宮中不甚得意,營州的大門永遠為韓中使敞開!”

韓全誨更是情難自已。眼圈都紅了,以袖拭淚,只是啼道:“咱家知錯了,咱家知錯了。”

好不容易將韓全誨送走。李誠中立刻開始惡補關外各族的歷史知識,這是他入住營州之后所欠缺的功課,也是營州都督一職對他提出的必要要求,要知道,詔書中可是有一句“都督關外諸軍事”的。關外泛指關墻之外。就這么一句話,可著實了不得,雖只是一州都督,卻幾乎等于給了他當年大唐安東大都護的權力。也算是宋道弼等人不遺余力拉攏他的厚禮了。

為李誠中補課的自然還是馮道,馮道這幾年很是用心研讀了關于東北的史料。占據柳城后,又向吳中佐借了許多這方面的藏書和地方志記。對關外各族的情況可謂精熟。此刻,他正在向李誠中講解契丹和渤海的掌故。

“萬歲通天元年,武皇登基的第17o章了所有的契丹士兵——其中包括五十歲的老人和能夠騎馬的壯婦,以及跟隨他的奚人、靺鞨人、吐谷渾人、室韋人、突厥人等各族百姓,在東硤石谷再敗唐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后……

然后,還沒等孫萬榮喘息兩天,大唐的第17o章恭敬,不敢稍有違背。”

原來如此,這一刻,李誠中的目光又望向了東方,也不知高明博一去半月,如今怎樣了。。。


上一章  |  大唐新秩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