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從目前情形來看,在跟幕府以及朝廷的關系上,羅氏家會稍微落后于大友家。
大友家一直都是保持著與幕府以及朝廷的良好關系的。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數年前大內家與大友家相爭,在大友家處于劣勢時,正是由幕府將軍足利義晴出面進行調解的,最終以大內家將女人嫁給大友家家主大友義鑒而結束了兩家的爭斗。又比如歷史中,當島津家崛起并且幾乎霸占整個九州時,也是大友家向朝廷求援,最終才有了豐臣秀吉的出兵九州。
當然,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不論朝廷還是幕府都已經陷入衰落,所以要跟他們搞好關系的辦法也很簡單,只要送糧以及送錢就可以了。
想到這里,政良先是回復了一條盛隆的書信,然后命忽那通著迅組織一支船隊,船隊主要以商船以及荷船為主,配以一定的關船,將一萬貫銅錢以及一千石大米運送到京都去。
一萬貫銅錢是用來給一條盛隆收買官員以及獻給朝廷以及幕府將軍的。一千石大米則是直接從領地倉庫中提取就可以了。由于在戰爭中繳獲了不少大米,目前羅氏家的倉庫中已經有五千多石的大米。這些大米,一部分將作為禮物送個家臣以及自己食用,另外一部分就作為搞好與朝廷幕府關系的禮物好了。
獻錢糧給朝廷的原因是因為一條盛隆在信中提到,朝廷準備修繕京都的禁里。記憶中,在明年。似乎織田信秀也是通過對禁里提供修理費用而得到過朝廷的賞賜的。政良正好也模仿一番。而且還趕在織田信秀的前頭。說不定還會得到不錯的管制獎賞。
而獻錢糧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晴。這就不僅僅是交好將軍的意思了。政良暗地里還希望鼓動起將軍的野心。雖然錢糧不多,但是對于目前的幕府來說,已經很不錯了。有了錢幣跟糧食,將軍重復幕府威嚴的野心自然又會大上幾分,京都地區自然也就不會太過安靜。這才是最符合政良利益的。
這一次的遠航,政良打算不再走瀨戶內海方向的水道,因為這個方向實在太過多水軍眾了,要是被現船上運送著的是錢幣跟糧食。估計很快就會被搶了。
這次的航行路線改為從平戶出,然后繞過大隅海峽,再沿著土佐灣進入紀伊水道,最后到達界港。雖然路程增加了一半,但相對而言路上海賊會少一些,水道也更加寬廣,若是遇到危險可以有更大的回旋空間。
最為重要的是,跟隨船隊一同出的偵番可以將沿途的情況記錄下來,有利于將來羅氏家的水軍在這一帶的行動。
將這件事情安排妥當后,政良終于也可以抽出時間與眾家人團聚一番了。此時政良的嫡子唐王丸已經一歲多。鶴所懷的第二個孩子也出生了,同樣是個男孩。被政良取名為宋王丸。田美子也長大了兩歲,越來越有美人的樣子了。
在家中陪伴家人享樂了數日后,政良又不得不再次投入到政務當中去了。這一次政良要前往的是在岸岳城附近群山中的工坊。
工坊所在的位置是在岸岳城外十里處,處于日岳與大野山兩座山之間的一處峽谷里。當初政良一日之內舉兵反攻岸岳城聯軍的時候,就是在這處峽谷中集結兵力的。
在工坊所在的峽谷進出口處都是有著農兵進行把守的,而黑鷹的定居地也在峽谷的附近,平時在峽谷的外圍也是有著大量的黑鷹負責警戒的。可以說,這處峽谷是羅氏家的防守重地。
剛走進峽谷入口處,政良迎面就看到了一個少婦出現在了眼前。少婦看到政良后立即驚喜地跪伏在地上行禮起來。
政良這時才認出這個少婦是誰。原來她就是當初政良前往明國寧波府時遇到的工匠遺孤張茜。后來正是在她的幫助下,劉樂才能將眾多明國工匠鼓動到政良的領地來的。來到政良的領地不久后,她就嫁給了劉樂,現在都已經有了一個女兒了。
看到張茜,政良不由得想起當初跟隨政良從明國返回的第一批明國移民。這批移民大部分都遷移到野高山附近的明國移民定居點去了,另外一部分則是遷移到了這處峽谷附近定居。由于處于保密的需要,領地內的工匠以及其家屬暫時只能在固定的區域進行活動。
時間已經過去快兩年了,這些當初遷移而來的人也早已經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政良最近甚至還從劉樂那里得到稟報,第一對明國移民與當地居民通婚的例子已經出現了,是一個明國小伙子娶了一位美貌的當地女子。兩個不同的民族終于開始融合起來了。
隨著張茜的介紹,政良也更詳細地了解了一些明國移民的情況,而隨著政良到來的消息傳開后,越來越多的人也涌到了峽谷入口前,爭相一睹政良這個傳說中的領主大人。
在歡迎的人群當中政良現了石頭,那個當初在寒冷的冬天為了救治自己患病的妹妹而企圖扒竊政良的小男孩。如今,小男孩已經長成了小伙子了。
就在不久前,政良也批準了石頭通過劉樂遞上來的請求。石頭準備返回明國,主要目的是為了協助王海遷移更多的明國難民到領地來,同時搜集更多領地需要的技術。當然,政良也知道石頭的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回去為他的母親報仇。雖然害死他母親的元兇死了,但很多幫兇都還逍遙快活著的。他要回去報仇。
政良實在找不出合適的理由來阻止他的報仇,最后也只好批準了。而他的妹妹,則是繼續留在領地內。為了讓石頭安心,也為了進一步讓其余的明國移民安心,政良將石頭的妹妹收為了義妹,跟田美子一樣,都成為了羅氏家的公主。
與峽谷內的領民打完招呼后,政良先走進了峽谷內的第一個工坊,兵器工坊。
兵器工坊是專門為羅氏番打造太刀、長槍、箭矢、馬鐙,并且負責修復鎧甲以及受損兵器的地方。
一進入工坊,就看到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大量的工匠在不斷地敲打著兵器的胚胎。但是在巡視了一段路程后,政良就停了下來了。
“難道現在本家的工坊,每一件兵器的打造,全程都是由一個工匠完成的嗎?”政良看向身邊的工坊負責人兵器奉行劉燁問道。
“是的,大人。”劉燁直接回答道。他感覺到很奇怪,所有的工匠一直都是這樣干活的啊?領主怎么看上去好像不太滿意啊。
“你有沒有想過,將每一件兵器的打造工序分開開來,然后由不同的人負責呢?”
“嗯?”劉燁聽完后不由得雙眼一亮。他雖然醉心于兵器的研,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是管理上的人才。在聽到政良的提點后,他馬上想到了其中的好處。
“好了,就按照我方才的辦法進行工坊人員的重新分配吧。我要在一個月內看到效果。”看到劉燁的表情后,政良就直接決定道。政良相信已經不用他再多說什么,劉燁也已經知道需要怎么去做了。
政良之所以如此要求,除了希望加快兵器打造的度外,還希望加強兵器制造過程中的保密性。每個工匠只掌握一個環節,從而避免整體打造技術的涉密。
吩咐完采用流水線式的打造方式后,政良隨后又在兵器坊里巡視了一會,最后又提出了一點要求,那就是盡快打造出羅氏家自己的第一把弓箭。
目前羅氏番使用的主要武器中,弓胎弓以及具足都是只能依靠從領地外購買進行補充的。具足的事情暫且不說,但是弓箭卻實際上完全能夠自行制造出來的。
但是政良卻希望兵器坊里的工匠能夠將日本當地的弓箭與明國的弓箭結合起來,制造出更合戰場需要的弓箭。在政良看來,日本現在的弓箭實在太大了,不方面在戰場上攜帶。
于是在政良的授命下,一個由五、六個明國以及本地工匠組成的小隊很早前就已經開始在研究;兩種弓箭的結合問題了,但是現在看來,拖得時間已經很久了,政良希望盡快拿出結果來。
巡視完兵器工坊,政良緊接著又來到了火器工坊。目前火器工坊主要負責制作火繩槍、火繩、火藥以及子彈。基本上羅氏家已經實現了火槍全套裝備的自產能力了。雖然火藥以及子彈的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你們沒有考慮過改變一下鑄造的方式?”在看到這些工匠還在使用傳統的泥范鑄造法后,政良感到相當的驚訝。難道日本戰國一般的鐵匠使用的都是泥范鑄造法?
但很快政良就覺得更加疑惑了?因為他很快就意識到即便這些當地工匠不知道,那幾個明國工匠甚至作為火器工坊負責人的安德爾也總會知道比泥范鑄造法更加先進的鐵范鑄造法吧?
“領主大人,我們也想過用鐵范鑄造法,但是這里的鐵料不多而且似乎也不很合適作為鐵范啊。”安德爾似乎看出了政良的疑惑,立即解析道。
“鐵料的質量不好嗎?這個沒有問題,遲點我會想辦法從明國帶一些質量更加好的鐵料作為鐵范之用的。”政良知道原委后當即拍板表示道。除了鐵范的問題后,政良還意識到了本家目前掌握的冶煉技術似乎不到家,這似乎也要找王海等人幫忙解決一下了。
“此外,在明國的一些工坊,已經在使用一種更為先進的鑄造方法了。”政良最后又說道。
(感謝書友1ee1y的打賞!)(未完待續請搜索,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