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曾經,在蕭慶之十六歲投軍那年,他臨去邊關之前,淳慶帝把蕭慶之叫到根前,談過這樣一段對話。重要/重要/
當時,淳慶帝問蕭慶之:“子云,你也十六了,這十六年里,你對自己哪方面最滿意?”
那時候,蕭慶之才十六,沒有現在這樣的城府,想到什么就答什么:“文章。”
“文章之外呢?”
“不作惡。”
“為什么這么說?”
“先生說,臣等這般出身,不作惡就是善。臣沒想過要做大圣大賢,臣愿以善始致善終。”十六歲的蕭慶之就已經知道了人最難的就是善始善終四個字。
淳慶帝沒有再說下去,只是又問了另一個問題:“子云以為,太子何處最值得稱道?”
“這個……應該是能容。”蕭慶之挑了個平實,又很好聽的優點。
顧弘承確實很能容人,身邊的人有些什么錯處,只要不過分,顧弘承向來是小錯放過,大錯往輕了發落。也正是因為蕭慶之與顧弘承一塊長大,兩人年齡又相仿,所以蕭慶之才會試著去規勸,否則他不會有此一念。
而且,他不是未來的文臣領袖么,這樣作死的事,確實是他應該去干的。
好在,被規勸幾句后,顧弘承還是像當年那么能容,想了片刻就說道:“子云說得是,此事倒是我著相了,大約把人找回來,也只是想問問她為何一聲不吭就離去罷了。說到底,我還頭一回遇上這樣的事。一時間真是心緒不穩。”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