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賦系統第973章【氣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人物天賦系統 >>人物天賦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973章【氣爭】

第973章【氣爭】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8日  作者:簫輕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簫輕宇 | 人物天賦系統 
(手機版網址m.qmshu)

第973章氣爭

周瑜急忙追問:“他要考慮多久?”

“三天。”

“三天?是不是太久了點?”周瑜心中略微覺得有些不妥,而且他本來就不贊同招降諸葛亮,而是一心想把諸葛亮擊敗,擊敗他后,再逼迫他投降,跟現在的招降,則有著很大的區別。

“不算久吧,才三天而已,就算他想耍什么花招,有公瑾在這里,他也無可奈何。”孫策繼續喝酒,今天的心情很是愉快,因為他很快就要招降到諸葛亮了,有諸葛亮和周瑜共同輔佐,那他的左膀右臂就算全了。

周瑜見孫策開心的樣子,卻很擔心,擔心諸葛亮從中耍什么花招。一想到這里,他便急忙勸慰道:“陛下,臣以為,諸葛亮不會那么輕易投降的。如果他想投降的話,就不會帶兵和我軍廝殺了,當時只要他將江陵城獻于陛下,他就是大功一件。可現在,他卻與我們在荊南爭鋒,這也就足以說明他是鐵定和我軍為敵了。陛下,還請三思而行啊。”

孫策放下了酒杯,看到周瑜滿臉躊躇,便道:“公瑾啊,我知道,一旦我招降了諸葛亮,必然會重用他,你怕我以后對你不會像以前那么好了對不對?”

“臣誠惶誠恐,臣斷然不敢有此邪念,臣這樣做,一切都是為了陛下,為了東吳,請陛下明察。”周瑜聽后,急忙跪在了地上,連忙叩頭叫道。

“公瑾!你對朕忠心耿耿,朕從未懷疑過公瑾,而且朕也知道,公瑾絕對不會有任何私心。但是朕只是這么一說,如果諸葛亮真的率眾納土歸降,朕又怎么會不重要他呢?從這些天來看。諸葛亮的表現最為活躍,連續擊敗我軍,確實有高人一等的智謀。如果能有這樣的謀士和公瑾一起輔佐朕,那朕何愁以后不能保家衛國。又甚至是開疆擴土?”孫策連忙將周瑜給扶了起來。

周瑜皺著眉頭,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如果說不同意,必然會被孫策認為自己存有私心,一心只想握著吳國大權,可是如果說同意的話,他又擔心諸葛亮有什么陰謀。想了片刻,周瑜這才說道:“臣明白。陛下如果真的想收服諸葛亮,又豈能用苦等諸葛亮的答復?”

孫策聽后,一陣興奮,急忙問道:“公瑾有計策可以讓諸葛亮投降?”

周瑜點了點頭,說道:“只要派人到江陵城散布流言,說諸葛亮投降華夏國是假,想在荊南自立為王是真,這樣一來,華夏國必然會將諸葛亮的家人給綁起來,借此要挾諸葛亮。諸葛亮也必然會和華夏國翻臉。到時候陛下再去見諸葛亮,說其利害,則諸葛亮便會轉而投降我吳國。”

“可是。萬一此計不成呢,那司馬懿朕見過,智謀絕不亞于諸葛亮,也是一個不容易對付的人,此等流言,他又怎么能夠輕易相信?”孫策道。

周瑜尋思了一下,說道:“陛下先冊封諸葛亮為王,然后派使節通傳到華夏國,就說諸葛亮已經率眾歸附我軍了。先斷了華夏軍的念想,然后再派人去告知司馬懿。說諸葛亮大軍反叛,想自立為帝。攻勢猛烈,我軍抵擋不住,邀請華夏軍出兵援助,幫助我軍平定諸葛亮的叛軍。這樣一來,華夏軍不得不出兵討伐諸葛亮了,我軍再從中作梗,促使兩軍交戰,那么諸葛亮的歸路就徹底斷了。”

孫策聽后,哈哈笑道:“公瑾妙計!好,朕這就派人去按照公瑾說的做,另外通知朱然,大軍封鎖長江一帶,不允許任何人通過,徹底斷掉華夏國斥候的聯系。”

“陛下英明。”周瑜笑了起來。

諸葛亮回到營寨之后,也是一番緊鑼密鼓的安排,對諸位將軍說道:“我軍初到此地,人困馬乏,需要休整,不宜和吳軍開戰,我已經暫時穩定住了孫策,三日之內,必然不會發生什么戰斗,通傳各軍,三日之內,全部換上華夏軍的大旗,待三日之后,再換漢軍大旗。”

“諾!”

后來,諸葛亮又覺得不妥,當即吩咐各個將軍加強營寨的防守,同時將兵后撤五里,以防止突然發生的變故。

長沙城內,孫策剛剛傳下圣旨,先派出斥候去通告華夏國諸葛亮已經投降了吳國,然后又讓陳武親自去江陵見司馬懿,搬救兵來討滅諸葛亮。

可是,又來了一個斥候,說諸葛亮兵撤五里,大軍全部換成了華夏國的大旗,一聽到這個消息,孫策便是一陣懊惱。緊接著,又來了一個斥候,說華夏國已經攻克了荊漢的國都襄陽,荊漢已經徹底滅亡,而且劉備下落不明。

孫策聽到劉備的消息之后,整個人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急忙對那個斥候說道:“你剛才說什么?你再說一遍,劉備怎么了?”

“劉備被華夏軍俘虜了,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林南卻放了劉備,如今劉備下落不明。”

“該死的林南,明知道劉備和我有殺父之仇,為什么要放走劉備?你即刻去給蔣欽、潘璋傳令讓他們帶兵從江夏開始搜索,務必要抓到劉備,然后五馬分尸,他二人若是完成了此項命令,朕就封他們為候,賞千金!”

“諾!”

孫策又叫人找來周瑜,將諸葛亮換上華夏國大旗的事情說與了周瑜聽,周瑜聽后,只是淡淡一笑,說道:“諸葛亮此法已經暴露他的用意,陛下,不用再等諸葛亮的答復了,應該立即出兵,攻殺諸葛亮。”

孫策道:“可是朕已經與諸葛亮擊掌盟誓,相約三日后再會,朕一言九鼎,豈能反悔?”

“陛下,你再仔細想想,今天你是和誰擊掌盟誓的?”周瑜笑道。

“沙……沙摩柯……”孫策一想到這里,忽然哈哈笑了起來,說道,“公瑾。你就按照你的計策去辦的,務必要將諸葛亮逼降。朕這就披掛上馬,親自出戰。你傷勢未愈,請坐鎮長沙。全權指揮即可。”

“諾!”

“啟稟大將軍,吳國大將朱然率領水軍阻斷了南渡的道路,我軍無法向南繼續前行,沿岸百里內,更無一艘船只。”斥候跪拜在華夏國征南大將軍司馬懿的面前,將前面的情況匯報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擺擺手,冷笑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幸好我早有準備。讓賈逵去通知甘寧了,這個時候,也應該抵達了,你且去再探,一有消息,便立刻通知我。”

“諾!”

諸葛瑾來到司馬懿的身邊,說道:“大將軍,如果無法渡江,那么荊南四郡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舍弟大軍疲憊。糧草也并不充足,如果不能按時抵達,只怕舍弟和大軍都會有危險。還請大將軍思量……”

“我心中有數。孔明的妙計,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他以漢軍為名,和吳軍爭奪城池,我則帶領大軍隨后接收,這樣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南四郡。不過,周瑜的反應也很迅速,此時兩軍對峙在長沙城外,正是我出面調停的時候。”司馬懿道。“諸葛兄切勿慌張,一切都在我的計算之內。就算你不對我抱有什么信心。也應該對諸葛亮信心滿滿吧?”

諸葛瑾道:“一切全憑大將軍吩咐,只要能順利完成計劃。就可以了。”

這時,荊漢國滅的消息傳了過來,司馬懿等人聽后,都是群情激奮,一行人在這天寒地凍的曠野中,頓時覺得心里一陣暖洋洋的。

司馬懿命令大軍原地待命,可是心里卻比任何人都急,盼望著甘寧的水軍能夠早些抵達,運送他們過江。

長江的江面上,吳國水軍的戰艦來回巡視,朱然在斗艦里面坐著,忽然有人闖了進來,說看見華夏國的水軍到來了。朱然不信,親自登船眺望,果然看見甘寧率領著船隊朔江而上,浩浩蕩蕩的而來,而且那船遠遠比他們的斗艦還要大上一倍,船的兩邊是不停的旋轉著的類似磨坊里德那種翻車,也不需要人力在岸上拉纖,就能在江中行走自如,讓朱然都大開眼界。

“這就是華夏國的水軍嗎?真是太壯觀了!”朱然看后,感嘆地說道。

遙見對面一艘船上,虎衛大將軍甘寧一身甲胄,站在獵獵寒風當中,舉目眺望,身后賈逵、鄧翔、郝昭、令狐邵、白宇等將一字型排開,站在那里,甚是威武。

朱然看見之后,迷瞪過來,便急忙下令道:“快去擋住他們,就說這一片是吳國疆域,要通過這里,必須要有皇帝詔書,絕對不讓他們從此處通過。”

甘寧站在船首,拿著望遠鏡眺望著上游快速駛過來的吳國戰艦,便道:“吳軍戰艦一字型排開在江面上,往來巡視,看來是不想讓我們從這里通過了。傳令下去,加速前進,讓水手們再辛苦辛苦,很快就可以抵達了。”

“諾!”令狐邵抱拳之后,轉身便去通告船上的旗手,旗手給后面的各個戰船發著信號,他則快速地跑到了船艙,沿著樓梯,直接下到戰艦的最低層。

戰艦總共高五層,最低層是操作間,華夏國的戰艦不同于別的戰艦,是用人力操作,只有在順風的時候,才借用風力,而逆流直上,則全靠人力踩著腳踏車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機關驅動戰艦兩側的大型翻車,翻車翻動,帶動巨型戰船的滑行,所以從外面看,華夏國的戰船就像是在水面上踩水,絲毫不受到水流的影響。

戰船的最底層里五百名士兵坐在腳踏車上,奮力的蹬著,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另外船底的休息室里還坐著五百名士兵,為了保持船的前進,所以每艘這樣的戰船,都配備了一千名水手,用于兩班倒。而蹬著腳踏車,用齒輪傳輸著力量,帶動翻車的滾動,也鍛煉了水手們的腿功,所以這些水手一旦離船上岸,跑起步來,也是飛快的很。

令狐邵一經進了船艙的最底部,便大聲叫道:“大將軍有令,命加速前進!”

一聲令下,原先已經歇息的差不多的五百名士兵便紛紛出了休息室。然后各就各位,坐在船艙底部的一個個小凳子上,同時從身邊拿出木漿。打開船艙底部的窗口,將木漿全部伸了出去。雙排劃槳,左右兩邊各兩百五十人,一起發力,再配合著另外五百名水手的腳踏翻車,整艘戰船便立刻提高了一個速度檔次。

令狐邵上了甲板,看到戰船如飛,不等吳軍戰艦抵達,華夏國巨大的戰船便已經逆流而上。速度和順流而下幾乎一樣的快。

戰船上,舵手牢牢地掌握好了舵,與吳軍戰艦擦肩而過,甲板上得士兵看著下面小型的吳國戰艦上士兵的驚訝表情,不禁都露出了一絲譏笑。

朱然在遠處看到這樣的一幕,不禁吃了一驚,人都說南船北馬,可是華夏國的造船工藝卻已經趕上了南人,這以后,縱使有長江天險。又能耐華夏軍如何?

“華夏國力強盛,我只以為鐵浮圖是最厲害的兵種,沒想到華夏國的水軍竟然比之我軍有過之而無不及。”朱然見甘寧在船上打出了水手公用的旗語。意思是向吳軍問好。

朱然見已經無法抵擋甘寧的船隊,索性將水軍收攏,禮貌性地用旗語回復華夏軍,告訴華夏軍的將士一路順風。最后,帶著水軍回南岸大營去了。因為兩國邦交甚好,所以在迫不得已之下,根本不可以破壞。這一點,是吳國的基本國策。

甘寧這一次率領五年練就而成的雄壯水師,先是從上京港口涉海抵達江都港口。后來又接到圣旨,帶領一半水軍沿江而上。去攻打襄陽。可是,在林南給的秘密手札中。則是命令甘寧一路上摸清吳國水軍實力,以及故意向吳國耀武揚威,對吳國水軍施加壓力,還要摸清吳國水域和水域間的不同之處,何處能渡過大船,何處能輕舟前行,目的就在于以后的統一戰爭。

統一,勢在必行。雖然林南和孫策他爹孫堅有過口頭約定,但是那只是口頭約定,而且以孫策對林南若即若離的態度來看,吳國也不想被華夏國一直牽著鼻子走。

林南很有預見性,在出兵滅漢之前,就以及徹底想好了后路,所以才將甘寧的水軍調到江都港,與東吳的曲阿港隔江相望,為的也是以后一旦雙方爆發戰爭,甘寧的水軍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吳國,配合華夏國陸軍作戰。

甘寧的船隊很快便駛過了朱然的防線,半個時辰后,抵達了和司馬懿約好的江津港。

江津港的岸上,司馬懿的大軍在冰天雪地當中以及等待了許久,看到甘寧的大軍抵達之后,司馬懿和甘寧互相寒暄了幾句,便立刻開始讓大軍登船。

此次甘寧率領船隊而來,目的不是打仗,而是在于運送大軍過江,所以每艘船上他只帶了一千名水手,水軍將士多數留在了竟陵,有一部分還跟隨陳到去了華容道。

華夏國的戰船是林南精心設計的,他設計不出巨型的輪船,但是根據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加上一點他自己的理念,混合墨家的機關術,這才有了現在的戰船,準確的說,這是運兵時用的戰船,每艘戰船可以裝載四千人,除卻水手以外,還能裝三千名士兵,可謂是這個時候最大的戰船了。

當時為了建造這樣的大船,林南等人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經過反復的試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華夏國真正的戰船這次根本沒有登場,還秘密集結在上京港,主要是作為秘密武器使用,不到和吳國開戰,不輕易拿出來。

半天之內,甘寧的船隊在江面上往來幾次,便將司馬懿的四萬大軍盡數運過了長江,抵達對岸之后,司馬懿的部下多數有暈船的,所以不能急于前進,只能暫時駐扎在水岸。而甘寧的船隊則返回北岸,開始裝運糧草,給司馬懿運送補給。

當夜無事,華夏軍全部合兵一處,就地休息。

長沙城外,諸葛亮所部的漢、蠻聯軍十一萬,全線退后五里,并且撤去了包圍長沙的打算,分成五座大營,呈現出玄囊陣型,前后左右各置一營。分別派遣傅彤、張南、馮習、劉敏鎮守,并且嚴加防守,他自己則和劉琰、許靖、費觀等人居于中間大營。

在布置軍營上。諸葛亮也獨具匠心,每個大營內又各置五個小營。主將居中調度,分前鋒、后合、左翼、右翼,采取極其嚴密的防守陣營,一旦遭遇敵襲,便立刻相互支援,卻又不會顯得雜亂無章。

五營兵馬,每營兩萬,總計十萬。另外有一萬則是交給五溪蠻王沙摩柯帶領,負責巡視五座大營的安全,所挑選的都是精銳的蠻兵。

而諸葛亮也命人掛起華夏軍的大旗,統一去掉漢軍大旗,遠遠望去,甚為壯觀。

入夜后,周瑜站在城樓上眺望著,看到遠處燈火通明,被照得如同白晝一半,便對站在身邊的孫策道:“陛下。臣白天去看過,諸葛亮采取的是玄囊陣型,安營寨扎也深得其法。不過他兵少了或許能發揮出此陣的最大威力,一方有難八方救援,可惜他的兵太多了,而且還是蠻漢混雜,這正是他的不足之處,陛下只管帶著一隊騎兵,沖進營寨之后,見路邊左轉,等臣這邊鳴金收兵了。陛下才可以撤軍回城,如此一攪。漢軍營寨必然會混亂不堪,縱使無法逼迫諸葛亮就范。也能讓他知道我軍的厲害。”

孫策點了點頭,舉起自己手中的面具,戴上之后,便對周瑜說道:“公瑾,一切就拜托給你了。”

“陛下也請保重!”

君臣二人隨即分開,孫策下了城樓,城門邊的凌操、徐盛以及三千敢死的甲騎都嚴陣以待。

凌操見孫策來了,便急忙將孫策的飲血槍遞了過去,那飲血槍乃東海玄冰鐵打造而成,通體散發冰藍色光芒,槍頭扁平分叉,刺穿敵人后可放血,猶如飲血一般,故名飲血槍,乃是孫策最為鐘愛的武器,重六十三斤,入手便有一股涼意,是殺人利器。

孫策握上飲血槍,身上披著的盔甲全部沒有任何標志,而且身后的人都盡皆戴著一個鬼面具,號曰“山鬼軍”。當年孫策平定山越,便曾用此種招數,只帶著一千騎兵,便殺敵兩萬余人。

之所以今天這樣的裝扮,為的就是不希望吳國和華夏國正面起什么沖突,所以便帶著鬼面具,重新將當年平定山越的招數拿了出來。

“將士們,今夜月黑風高,正是殺敵立功的好機會,一出這個城門,你們就不再是吳軍,你們都是兇戾的索命惡鬼。我們的將士有不少都死在漢軍的手上,今夜,鼓足你們的勇氣,跟朕一起去向漢軍索命。”孫策調轉馬頭,舉著陰森寒氣的飲血槍,振臂高呼道。

“向漢軍索命!替死去的兄弟報仇!”凌操、徐盛等三千騎兵異口同聲地大聲喊道。

東吳的將士,多是宗族兄弟,也就是子弟兵,每次戰斗,死去的人,都可能是大家的親人。這一次為了攻打江陵,吳軍先后折損一萬五千多人,再說幾年前漢軍曾經攻克過柴桑,殺死吳軍八千多將士,這一筆筆血債,歷歷在目,所以一經孫策的召喚,便立刻生起了仇恨之心。

孫策見后,心中大喜,正所謂哀兵必勝,每個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

他調轉馬頭,命令人將城門打開,然后一馬當先地沖了出去,大聲喊道:“殺啊!”

冬夜,寒光漫漫,北風呼嘯,諸葛亮所部的大軍除了在夜間巡邏的隊伍外,其余的將士們幾乎全部鉆入了暖和的被窩。

比近子時,諸葛亮還在營寨中挑燈夜讀,忽然聽見外面一陣喊殺聲,還不等他起身,劉琰便從外面跑了進來,指著外面便說道:“丞相,我軍突然遭受不明軍隊襲擊,每個人都帶著一副面具,露著白森森的獠牙,看上去極為嚇人,前軍前鋒營以為是鬼怪作祟,都盡皆膽寒,反而被那隊人沖進營寨來,在前軍里面左沖右突,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不等劉琰說完,諸葛亮起身便走,掀開大帳的卷簾,但見轅門外火光晃動,人影亂竄,一撥騎兵在軍營中胡亂沖撞,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副面具,而領頭的那個人則顯得勇猛異常,所到之處長槍殺出一條血路。鮮血已經染紅那人的周身,身后的騎兵緊緊相隨為他壯威。

“何來的鬼怪,分明是人假扮的。傳令下去,拉開距離。各軍緊守營寨,以弓弩射之,區區這點兵馬,也敢來我軍中撒野?”諸葛亮觀戰片刻,便料到是吳人假扮,前來襲擾之策,便大聲地對劉琰道。

劉琰“諾”了一聲,急忙去傳達命令。與此同時,費觀帶著親軍守衛中營,將諸葛亮護住。

那撥帶著鬼面具的騎兵一經殺入漢軍大營,越發顯得武勇起來,孫策持著飲血槍打頭,凌操、徐盛帶著騎兵緊隨其后,三千騎兵都抱著必死的決心,以及對漢軍極大的怨氣,每個人都悍勇異常,比之平常還要勇猛三倍。

這些人本來就是策瑜軍的舊部。此時被孫策挑選出來,輕車熟路,根本用不著指揮。和孫策配合的相對默契,長槍如林,穿透一個個漢軍士兵的身體,刺死一個個漢軍,所過之處,尸橫遍地,每個人都是血透戰甲。

“鬼啊……”漢軍一看見這些帶著獠牙的面具,加上又是黑夜,一些漢軍剛睡下沒多久便被吵醒。一睜眼便看到這些兇戾的不知道是人是鬼的東西,都嚇得渾身發抖。拋下兵器,四處亂竄。

諸葛亮的命令還沒抵達。前營的兵士便宣布潰敗,劉敏是前營守將,提著長劍而出,看到軍士四處逃竄,喝止不住,立殺兩人,才漸漸穩住陣腳,帶著一撥人便朝孫策等人殺了過去。

劉敏哪里是孫策的對手,直接撞上孫策,被孫策手起一槍刺死。部下士兵見了,紛紛逃竄。

正當孫策殺的興起的時候,按照周瑜說的辦法,遇到路口便向左轉,這一路上連續轉了好幾個路口,竟然不知不覺的轉到了漢軍的中軍。

沙摩柯巡視到后軍時,正遇到孫策突入了前營,此時當他抵達了中軍大營時,孫策也剛好抵達,兩下照面,沙摩柯二話不說,持著鐵蒺藜骨朵當下便朝孫策的頭上砸了過去。

孫策并沒有把沙摩柯放在眼里,隨便舉槍遮擋,哪知道這一擋之下,沙摩柯竟然力大驚人,若非他及時發力,架住飲血槍,只怕頭顱立刻會被沙摩柯砸得稀巴爛。

“這家伙力氣好大啊……”孫策心中暗暗地叫道,剛要用力將沙摩柯的鐵蒺藜骨朵支開,哪料沙摩柯的鐵蒺藜骨朵竟然旋轉了起來,直接在他的飲血槍的槍桿上向前劃去,那帶刺的兵刃可不是鬧著玩的,被那玩意砸一下,身上還不出蹦出十幾個血窟窿出來?

孫策急忙撒手,以單手握住飲血槍,同時抽出腰中佩劍,直接向著沙摩柯刺了過去。

沙摩柯用鐵蒺藜骨朵的招式雖然并不多,但是他自身的反應還是夠靈敏,一見形勢不妙,便立刻跳下了馬背,同時猛揮出鐵蒺藜骨朵,砸向了孫策的座下戰馬。

“轟!”

一聲巨響,沙摩柯的鐵蒺藜骨朵便直接揮砸在了孫策的座下戰馬上,那座下戰馬“希律律”的發出了一聲悲鳴,承受不住那巨大的力道,先是馬頭噴血,緊接著身體也側倒在地,直接重重地摔在了雪地上。

“人呢?”沙摩柯本來臉上還露著一絲微笑,可是定睛一看,孫策的人竟然不知去向,正在納悶之際,只見地上飄著一團黑影,他急忙抬頭看去,孫策滿眼兇戾,左手長槍抖動,若舞梨花般的向他刺來,右手長劍劃出一道弧形的寒光,也同時向著他削來。

沙摩柯大吃一驚,身子急忙向后退卻,身子還在半空飄蕩,尚未落地之時,便看見孫策落地只用腳尖輕輕那么一點,整個人便刺斜里殺向了他,就連身體也跟著旋轉了起來,長槍、長劍交相呼應,猶如陀螺一樣。

“糟糕!”沙摩柯大叫了一聲,身子剛落地,孫策便已經逼到面前,他急忙舉起鐵蒺藜骨朵去遮擋,但聽見一連竄叮叮當當的刺耳的兵器碰撞聲,以及兵器間摩擦出來的耀眼火花,他的鐵蒺藜骨朵上得刺鉤便蕩然無存,全部被孫策的長槍剝落,如同暗器一般飛向了沙摩柯身后沖上來的士兵。

“噗噗噗!”

鐵蒺藜骨朵上得飛針盡數射透了漢軍士兵的體內,而沙摩柯手中的鐵蒺藜骨朵,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鐵棒子。

沙摩柯驚為天人,看到無數槍影消失。一道寒光突然從槍影中刺出,他瞪大了眼睛,看到那道寒光是柄長劍。劍尖直接朝著他的心窩刺來,這是想一劍要了他的命啊。情急之下。他急忙向下蹲去,想避過那柄長劍,可惜卻晚了一步,長劍雖然偏離了心窩,但卻刺進了他的肩窩,鮮血直接噴涌了出來,刺痛的感覺傳遍沙摩柯全身,他猙獰著臉。見孫策下墜,一腳踹了出來,將孫策逼開了。

孫策飄身而去,身邊漢軍攻了過來,他一劍削去,斬斷那名騎將的長槍,手中寬大的利刃鋒利無比,厚背型,斷金切玉,正是乃父的似劍非劍。似刀非刀的古錠刀。

他斬斷那騎將長槍之后,手中古錠刀沒有停歇,一刀便砍去那名騎將的腦袋。同時飛身踢開那名騎將的尸身,重新上馬,撇棄受傷的沙摩柯,帶著凌操、徐盛便朝中軍大營沖了過去。

“放箭!”費觀帶著弓箭手緊守營寨,看到孫策帶著騎兵隊伍沖了過來,便立刻大聲喊道。

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如蝗的箭矢飛一般的射向了孫策等人的騎兵隊伍上。

“啊……”

孫策、凌操、徐盛等人大多數都撥開了箭矢,可是還是會有少數人中箭。發出了一聲聲慘叫,倒下一兩百人。還有三四百人帶著箭傷。

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一鼓作氣地朝著中軍的轅門沖了過去,騎兵速度過快,費觀等人的弓箭手看見敵人沖了過來,第二波箭矢還來不及放出去,便立刻被騎兵沖撞了過來。

一番廝殺,孫策等人便直接殺開了一條血路,朝著諸葛亮所在的中軍大帳奔馳了過去。

“保護丞相!保護丞相!保護丞相!”費觀一邊退到一邊,一邊大聲地喊了出來。

諸葛亮站在那里看著對面沖過來的騎兵,紋絲不動,他的身邊只剩下許靖、劉琰以及幾名護衛,護衛紛紛抽出兵刃,擋在諸葛亮的面前,許靖、劉琰拉著諸葛亮便朝后退。

可是諸葛亮一把甩開了許靖、劉琰,大聲喝道:“我乃三軍主將,輕易不可能挪動,即使血灑疆場,也死得其所。區區三千兵馬不到,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昔日漢軍的威武都到哪里去了?”

這一段話喊得聲音極大,周圍的人聽的也極為清楚,就在這時,一個都尉帶著一群士兵便堵在了諸葛亮的前面,大聲喊道:“我等愿以死保護丞相!”

其余人也深受感動,紛紛站了過來,擋在了諸葛亮的前面,一時間,中空的中軍大帳前面,堵滿了人,面對氣勢如虎的孫策等人,這些人均以血肉之軀建立起來了一堵城墻。

孫策看到這一幕,眉頭在面具后面皺了起來,心想這諸葛亮果然有大將風范,一句話便能讓這么多人為他賣命,而且還臨危不俱,這樣的人要是真的投降給了自己,必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就在這時,孫策突然調轉了馬頭,改變了方向,弧形般的向一旁沖了過去,正好這當口士兵們都去保護諸葛亮了,給予了他一個脫身的機會。而且他也看準了時機,就算能夠將諸葛亮生擒帶走,也未必能夠沖出這十一萬大軍的包圍,何況他又身陷在中軍大營,而且士兵們愿意為諸葛亮赴死,這就不是他所能攻擊的了。

凌操、徐盛都是一陣狐疑,眼看就能抓獲諸葛亮了,為什么孫策突然撤走了。狐疑歸狐疑,可是他們比較還是跟著孫策走的,只是心中略有不忿而已。

孫策打頭,凌操、徐盛等人緊緊跟隨,一溜煙的跑開了,諸葛亮見后,急忙下令從后面掩殺,又射死不少戴著鬼面具的騎兵。

不過,漢軍始終沒能抵擋住孫策等人,一溜煙的功夫,便迅速地沖了出去,然后調轉馬頭,從哪里來,又從哪里回去,諸葛亮看后,對這撥人也是一陣佩服。

諸葛亮見鬼面騎兵撤走,隨即下令清點損失,并且加強外圍防御,軍中受傷的人該治傷的治傷,死亡的人數該掩埋的掩埋。

經過這一次夜襲,諸葛亮算是見識了吳軍的厲害之處,三千騎兵,居然能將十一萬人的大營攪亂成這個樣子,不禁讓他的眉頭緊鎖。

孫策等人回到長沙城中,出去三千,回來兩千多,陣亡士兵七百多人,但是卻給了漢軍一次重創。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周瑜窺探了諸葛亮扎營的虛實,在攻擊中,孫策的三千騎兵靈活多變,而漢軍雖然人多,卻因為政令不通,變得相對混亂,這才使得孫策能夠再漢軍陣營中往來馳騁。

剛一進城,孫策便取下了帶著的鬼頭面具,從馬背上跳了下來,沖著前來相迎的周瑜便喊道:“公瑾,諸葛孔明,真是一個將才也!臨危不懼,實在是令我刮目相看。”

周瑜聽到這句話后,心中略有不喜,他抬起右手,不自覺地捂住了自己左邊肩膀上的箭傷,這一個箭傷,乃是拜諸葛亮所賜,在他的心里,無時無刻不想著用劍捅死諸葛亮。可是,就在剛才,孫策的一番話說出來之后,他知道,他已經完全失去了斬殺諸葛亮的機會,因為孫策已經看上了諸葛亮的才能,如果諸葛亮和他同是一殿之臣,那么他再去和諸葛亮為敵,就是對孫策的不忠。

孫策一臉的歡喜,內心的喜悅讓他絲毫沒有注意到周瑜臉上細微的變化,只是雙手放在周瑜的肩膀上,輕輕拍了一下,爽朗地笑道:“公瑾,陪我喝一杯。”

周瑜不想掃興,可是有些話卻又不得不說,當即抱拳道:“陛下,臣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孫策道:“講,你我兄弟,還有什么不可以講得?”

周瑜思慮了片刻,這才說道:“落花有意,只怕流水無情,那諸葛亮如果真的想投降的話,恐怕早就降了,何必等到現在?林南向來以仁義治國,從不毀人家庭。即使昔日之被其打敗之公孫瓚、袁紹、呂布、曹操,乃至今日之劉備,從未聽聞過林南將其滿門抄斬的事情,相反,對待群雄的遺孀或者遺孤都很好。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他以其家庭、兄長在華夏國作為理由,實在有些太過牽強,臣以為,這是諸葛亮的緩兵之計,還請陛下三思啊。”

“你的意思是說,朕是一廂情愿了?”孫策臉上露出不喜之色,放在周瑜肩膀上的手也移開了,背在背后,皺著眉頭,一臉的陰沉。

“恐怕……是這樣的!”周瑜自然注意到了孫策臉上表情的變化,但是他還是執意的說出了實話。

“哼!”孫策冷冷地瞪了周瑜一眼,拂袖而去,頭也不回的走了。

“大都督,你這是何苦呢,陛下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先讓陛下高興高興就是了,等明天再潑冷水不遲,可是……”凌操是策瑜軍中年齡最長的一個,比周瑜、孫策都要大,他看到周瑜和孫策為了這一點事情而鬧翻了,便急忙來到周瑜身邊勸道。(未完待續)

()

(→)

關鍵字:___。

溫馨提示:請各位書友上傳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謝謝合作。如有任何疑問,請。


上一章  |  人物天賦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