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賦系統第966章【猜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人物天賦系統 >>人物天賦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966章【猜心】

第966章【猜心】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1日  作者:簫輕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簫輕宇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第966章猜心

正文第966章猜心

“諾!”

關羽、張飛離開了華夏軍的大營,失去了馬匹的他們只能靠雙腳走路,踏著厚厚的積雪,兩個人沿著漢水的北岸一直走,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時候,只覺得又累又餓。》,

一路上,兩個人都沒有說過一句話,今天劉備的做法,讓他們兩個都感到寒心。

暮色四合,兩個人翻過一座土山,看見了前面有座破舊的土地廟,互相對視了一眼,便心照不宣的朝著土地廟而去。

土地廟半邊已經倒塌了,兩個人坐在另外半邊,升起了一堆火,然后盤坐在那里。

“俺去弄點吃的,餓得快受不了啦,二哥在此稍歇,俺去去就來。”張飛坐了一會兒,摸了摸干癟的肚子,便說道。

“唔!”關羽點了點頭,發出了一點有氣無力的聲音。

張飛走后,關羽獨自一人坐在篝火邊,將青龍偃月刀握在手里,輕輕滴撫摸著那柄大刀,淡淡地道:“桃園結義一十二載,云長以身相托,甘愿跟隨大哥左右,任其驅策,只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我一生漂泊,此時既然無法回去,又不能做背棄大哥的事情,何去何從,誰能賜教?”

等到張飛從外面扛著一只野豬回來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關羽已經不知所蹤了,破舊的土地廟里,篝火還在旺盛的燒著,青龍偃月刀筆直地矗立在地上,柄端深入泥土,森寒的刀光折射出微弱的火光,一條盤旋著的龍看起來活靈活現。

“二哥……二哥……”張飛將野豬放下,同時將丈八蛇矛也丟在地上,急忙繞著土地廟跑了一圈。可是卻沒有瞅見關羽,雪地甚至連腳印都被新下的雪覆蓋住了,讓人無跡可尋。

找尋了半天,張飛找不到關羽,但是見青龍偃月刀還在,便自言自語地道:“二哥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青龍偃月刀還在這里,向來和二哥形影不離的……”

想了許久,張飛也沒想出所以然來,心想可能是因為自己打獵去了太久,關羽餓的受不了啦,也出去打獵了。

“反正二哥的青龍偃月刀在,他一定會回來的,我先把肉烤好,等二哥回來了。就能吃到烤好的肉了。”

說干就干,張飛拔起插在地上的青龍偃月刀,用這鋒利無比的刀去屠宰野豬。

但見張飛掄起那青龍偃月刀,快速地在野豬身上一陣亂砍,刀鋒所過之處,竟然只粘帶了一點點的血,這一手殺豬的刀法露出來,若是關羽在場。肯定要驚掉大牙,這刀法。簡直是出神入化了。

早年張飛是個屠戶,以殺豬為業,手拿屠刀,殺起豬來那叫一個迅速,殺豬刀那么一揮,絕對可以讓人眼花繚亂。

放下青龍偃月刀。張飛苦笑道:“沒想到二哥的殺人利器用起來比殺豬刀還爽,更讓俺沒有想到的是,這天下第一刀,現在居然只能用來殺豬,不知道是天意弄人。還是一種諷刺?”

丟下青龍偃月刀,將刨開肚子的野豬掛在青龍偃月刀上,張飛持著丈八蛇矛,一番刺殺,便將野豬的內臟全部挑開,然后又到外面弄了點雪,找了一個破舊的能裝水的東西,將雪放進去,放在火上烤,很快便化成了水,用雪水清洗了一下野豬,又有青龍刀削掉野豬的皮毛,用丈八蛇矛竄起野豬,放在篝火上烤,這才算完事。

不知道過了多久,野豬肉全部熟透了,散發出香噴噴的肉香來,可是關羽還沒有回來。

張飛餓壞了,吃了半只豬,留下另外一半給關羽。吃飽之后,又漸漸地感覺有點睡意,便裹住身體,倒在篝火邊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張飛醒來之后,見篝火已經熄滅了,而那半只豬也留在了篝火的架子上,可是關羽依然沒有回來,讓他感到有些擔憂。

“二哥到底去哪里了?怎么去了那么久還不回來……”

正當張飛說話的時候,無意間看見了殘破的墻壁上寫了一行字,像是用刀刻上去的,他認識那筆跡,是關羽的。

他急忙看了過去,但見墻壁上面寫著:“三弟,我一生漂泊,四海為家,昔日桃園結義,立下誓言,共佐兄長,希望能夠建立一番豐功偉業……可是,到頭來卻是一場空……三弟,為兄知道你刀法不弱,只可惜卻登不上大雅之堂,這青龍偃月刀內藏有為兄最厲害的刀法,今日離別,無以饋贈,只能以此套刀法相送,希望你好好學習,不要辜負為兄的一片心意。為兄走了,你多多保重,若有緣,自然會有相逢的一天。關羽字。”

看到關羽以墻為書,寫下這段后,張飛的心情再也難以平復,眼眶中飽含著熱淚,忽然仰天怒吼,大聲喊道:“大哥要殺我,二哥又離我而去,我又該何去何從?”

哭夠了,嚎夠了,也就累了。

張飛擦拭了一下淚水,一把將青龍偃月刀給拎了起來,捯飭了半天,終于在青龍偃月刀的柄端發現了一個暗格,從暗格中取出了一套名為“飛虹六式”的刀法,匆匆看了一下,這才知道,關羽所使用的高深刀法竟然全部來自于此,而且關羽也才修煉到第五式“萬軍煞”而已。

看完之后,張飛也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劉備那邊肯定是回不去了,可是林南那邊他也不想去,至少現在不能去,不能和自己的大哥為敵。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帶著青龍偃月刀去尋找關羽,不管關羽身在何處,他都要找到他,而且自己也要將這天下第一刀還給他,路上,自己也可以慢慢參透關羽的刀法。

左肩扛著青龍偃月刀,右手提著丈八蛇矛,背后掛著半只烤好的野豬,張飛便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破舊的土地廟。

出了土地廟,張飛向著江陵方向看了過去,心中想起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他狠狠心,淡淡地說道:“林南義薄云天,一定會將你們救出來的,俺去了,反而會容易誤事,婆娘。兒子,等我找到了關二哥,我會回來見你們的!”

言畢,張飛轉身便走,但是四下里茫茫一片,卻又不知道該到何處去尋找關羽,姑且走一步算一步,先找個有人的地方,去問個明白。

劉備、諸葛亮回到襄陽后。為了安定國內,便揚言說關羽、張飛均被林南屠殺,說林南那邊都是假關羽和假張飛,并且發布了國喪,一時間襄陽上空陰云密布,國人和將士們都無不悲憤萬分。

前次許劭病逝,這次關羽、張飛雙亡,讓那些投降派更加動搖了。

但是。劉備采取了高壓政策,派人秘密監視那些在朝堂上主張投降的人。并且將一些小官抓去拷問,一時間鬧的滿城風雨。

諸葛亮雖然在劉備的身側,但是卻苦勸不住,加上和劉備之間又沒有太多的情誼,也只能干瞪眼。不過,劉備越是這樣。在他的內心,似乎就越高興,因為他謀劃的一切,也即將到來,半個月后。劉備將永遠的離開這個塵世,荊州也將再次易主。

襄陽城內,韓嵩、和洽、劉先、傅巽等人都是人人自危,和洽帶著十萬水軍在外還算安定,至少劉備一時半會兒不敢動他,加上每次朝會他都不在場,所以自然能夠免去嫌疑。可是,韓嵩、劉先、傅巽就不一樣了,他們是主動投降的人,現在下面的屬官受到了拷問,生怕會連累到自己,在家中如坐針氈。

孫乾、糜竺、簡雍、糜芳都是劉備的舊臣,他們也跟著勸慰劉備,可是劉備因為關羽、張飛的事情像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但是,無論怎么勸,劉備都不聽。

伊籍、蔣琬、田豫、嚴顏看后也是一陣痛心疾首,這個時候采取高壓政策,無疑會讓人心渙散。

半日之內,襄陽城內便公布了賣國通敵的名單,這份名單涵蓋了校尉以下許多小官,一共一百一十七人,都是劉表舊臣,一天之內,全部被滿門抄斬,死者竟然高達七百多人,一時間襄陽城內人人驚怖。

當消息報告給劉備之后,劉備哈哈哈地大笑了起來,一臉的猙獰,說道:“死了好,死了以后,就沒那么多煩心事了,凡是反對朕的,統統得死!”

諸葛亮聽到之后,無奈地搖了搖頭,可是心理面卻是極大的歡喜,暗暗地想道:“時機快要成熟了……”

江陵。

城外白雪茫茫,吳軍大營里旗幟飄展,孫策、周瑜正在謀劃著下一步棋該怎么走,忽然聽到外面進來了一個人,見是周泰,孫策便問道:“何事如此匆忙?”

“華夏國派來使臣來了,正在轅門外,臣前來通報。”

“嗯,請他進來吧。”孫策道。

“遵旨!”

見周泰出去了,孫策便轉臉看著周瑜,問道:“這個時候派使臣過來,意欲何為?”

周瑜笑道:“大概是敦促我們進攻吧,我們駐扎這里差不多五六天了,一直沒有采取攻勢,估計華夏國也坐不住了。一會兒使臣來了,陛下還需見機行事。”

“了解,呵呵……”

不多時,周泰便帶著華夏國的使臣進來了,這個人孫策和周瑜都不陌生,因為吳國和華夏國歷年通好,一直都是他是使臣。

孫策一看司馬朗又來了,便笑道:“原來是司馬大人啊,這大冷的天,還要讓你跑來跑去的,真是難為你了。”

“為了兩國邦交,為了兩國的友好,外臣走上一遭,又費不了什么事情。”

“司馬大人此次前來,不知道所為何事?”孫策讓人上茶,他端坐在那里,問道。

“哦,其實也沒有什么事情,只是過來看看貴軍進展如何?”

“這天寒地凍的,士兵都躲在帳篷里,朕也沒有辦法,司馬大人,你回去的時候,轉告貴國皇帝陛下,就說等到開春之后,我軍定然會對江陵展開攻擊。”

“哦。這個一定。不過,我這次前來,還有另外一件事情,希望皇帝陛下能夠準予通融。”

“什么事情?”

“我們皇上的一個朋友,家眷都陷在江陵城里了,但是在襄陽那邊已經答應投降我軍了。只是擔心其家眷,所以才讓我來交涉,如果皇帝陛下能夠退兵十里,暫時解除江陵城的包圍,等我救出那邊降將的家眷,再包圍不遲,不知道陛下可否通融?”司馬朗道。

孫策斜眼看了周瑜一眼,見周瑜點了點頭,便說道:“當然可以。只是,先生要如何進城呢?”

司馬朗笑著答道:“兩國交兵,不殺來使,我想他們不會對付一個手無寸鐵的人的。皇帝陛下,外臣還有要事在身,請陛下下命令吧,外臣才有進城和敵軍交涉的籌碼。”

孫策對周泰說道:“幼平,你都聽見了?還不快去傳達命令?”

周泰“諾”了一聲。便出了大帳,司馬朗也隨后告辭。

孫策見司馬朗走了以后。不解地問道:“公瑾,司馬朗此來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催促我們進兵,好像是要從江陵城里接出什么人。”

“靜觀其變,伺機而動。如今荊南四郡已經全部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江陵已經是一座孤城,只要死死的圍住。江陵早晚被我軍拿下。如今江陵城里有十萬軍隊,我軍不過才十五萬,強行攻城必然會造成損傷,可能會傷亡很多。不如先讓華夏國開打,我軍靜觀其變。最好是他們兩敗俱傷,我們再出兵占領江陵、襄陽等地。”周瑜道。

“公瑾,朕真是越來越佩服你了。”

周瑜和孫策相視而笑,對于周瑜來說,心中一直對華夏國有所戒備,包括孫策在內,也是如此。這些年,吳國效仿華夏國,展開煉鋼的工業,開礦、采礦等等同時進行,在兵器和裝備上已經大有提升了,暫時告別了鐵器時代,進入了鋼鐵時代。

不過,吳人冶煉的技術始終不如華夏國,造出來的鋼鐵裝備也不如華夏國的堅硬,兵器也不夠鋒利,但是對付山越、越國、荊漢這些較為落后的國家,還是有很大的效果。

但是,吳國卻忽略了一個本質問題,那就是要想發展工業,必須有強大的農業作為支撐,起初幾年吳國的工業突飛猛進,但是最近一兩年的時間里,吳國境內出現了多次饑荒,水患、泥石流、海嘯都伴隨著吳國,使得孫策和周瑜不得不暫時放棄工業的發展,從而將資金全部用在了興修水利,開墾農田上,逐漸穩住了國內局勢。

直到后來,孫策和周瑜才想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林南為什么會這樣幫助他們,送給他們新式武器連弩,送給他們精鋼制成的武器和裝甲,甚至連利用鴿子傳遞信息的技術也一并送了過來。表面上看林南是在幫他們,實際上是在害他們。因為,近年來為了開采礦產,冶煉鋼鐵,吳國耗費之巨,以至于無法拿出錢財去干其他的事情,兵甲雖利,卻也造成了百姓的饑荒,自然災害也隨之而來,新平定的山越等地民心不夠穩妥,經常發生暴動。

吳國外強中干,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演變過程,也是林南這樣支持吳國的最終目的。除了這些方面,林南還對吳國施行了經濟上得掠奪,他再每次商貿中,都會加上一些吳國境內常見的,但是又不值錢的,還有一些吳國沒用的東西,比如吳國境內的水果、蔬菜、植物、還有橡膠等等,林南用北方產的糧食作為交換,一方面是在扶持吳國,可實際上,確實一種變相的經濟掠奪。

尤其是對一些植物的需要,導致在吳國境內掀起了一番開挖大山的行動,成片成片的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壞,所以大雨一下,就會產生洪澇災害。

雖然這些問題周瑜和孫策直到五年后才看出來,但是已經為時已晚了,在國力上,始終沒有太多的增加,相反有些地方還倒退了。五年來,換來的只有那一堆兵器和裝甲,然而卻丟掉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此次出兵,孫策和周瑜也是一致意見,那就是搶占富饒的荊州,以荊州這片盛產糧食的地方,來彌補吳國境內糧食的嚴重不足。

當日,吳軍兵退十里。司馬朗這才得以有了進入江陵城洽談的籌碼。

司馬朗單騎奔馳到江陵城下,此時雪已經停了,但是厚厚的積雪依然健在,城頭上的漢軍將士也都是嚴陣以待,看到城外翩翩來了一個騎士,不由得都是一陣迷糊。

“華夏國。外交部,尚書令,司馬朗,奉我華夏國神州大皇帝陛下的旨意,前來江陵求見漢荊南大都督諸葛大人,煩請通報一聲。”司馬朗這個外交部的尚書令當的也是如魚得水,這幾年走過許多地方,東奔西跑的,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為華夏國也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江陵城上的人聽了以后,都是一陣吃驚,因為包圍他們的是吳國的軍隊,可是來的使臣卻是華夏國的,而且還是單人單騎。

不過,守城的校尉并未怠慢,急忙派遣人去太守府通知荊南大都督諸葛瑾。

諸葛瑾這五年來,一直留守荊南四郡。輔佐關羽、張飛,關羽、張飛調走之后。他就被封為了荊南大都督,統御這漢國的半數兵馬。事實上,漢國三十萬,在諸葛亮登臺的那一刻,漢國的兵馬,表面上就控制在了諸葛氏的手里。諸葛亮在襄陽,諸葛瑾在江陵,兄弟二人竟然肩負起了漢國的命脈,倒是一個很戲劇化的一幕。

太守府內,諸葛瑾聽到司馬朗來了。便笑了笑,說道:“等了那么久,終于等到他來了。”

當即,諸葛瑾便親自去了城門口,命人打開城門,親自出迎,儀仗隊伍一字型排開,對司馬朗顯得很是重視。

司馬朗也沒有料到會有這種結果,見諸葛瑾親自帶著儀仗隊伍出迎,也有點迷惑。

兩下照面,司馬朗翻身下馬,一身寬袍的他朝著諸葛瑾拱手道:“華夏國外交部尚書令司馬朗,見過荊南大都督諸葛大人。”

諸葛瑾身體修長,白面青須,一身墨色的長袍看上去極為儒雅,而且他本人也有長者之風,所以待人接物總是會顯得格外親切。諸葛瑾對司馬朗并不陌生,之前曾經在蜀漢國的都城成都內有過幾面之緣,所以,二人一見如故。

諸葛瑾很是親切地拉住了司馬朗的手,呵呵地笑道:“伯達兄,我可是等候你多時了,這里冷,快快入城吧。”

司馬朗比諸葛瑾要略大兩三歲,所以諸葛瑾才稱呼司馬朗為伯達兄,伯達,是司馬朗的字。

司馬朗聽后,心里盤旋著,暗暗地想道:“諸葛子瑜如此熱情,是何道理?”

也不多想,暫且跟著諸葛瑾入了江陵城,兩個人在太守府內坐下,諸葛瑾命人升起火爐,端上酒食,之后便屏退了左右。

“伯達兄,請!”諸葛瑾端起一壺溫過的酒,親自給司馬朗倒了一杯。

司馬朗一飲而盡,從不擔心。但是,他心存疑慮,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子瑜賢弟,你好像知道我要來一樣……”

諸葛瑾也不隱瞞,點了點頭,說道:“不僅知道,還知道你此來的目的。”

“你知道?”司馬朗一陣驚詫。

“知道。是不是為了關、張兩位家屬而來嗎?”諸葛瑾從不飲酒,便以茶代酒,一飲而盡。

“你真的知道……你怎么會知道?”在司馬朗的印象中,諸葛瑾雖然聰慧,可是絕對不可能未卜先知,所以發出此問。

“實不相瞞,是舍弟告訴我的。”

“你弟弟?”司馬朗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在腦海中思索了片刻,便叫了出來:“諸葛孔明?”

諸葛瑾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孔明。”

司馬朗道:“如果是孔明,那就沒有什么疑慮了,他肯定比你先知道關羽、張飛投降了我軍的……”

“伯達兄何必自欺欺人呢?關、張兩位將軍,似乎不會那么輕易投靠貴軍吧?如果不是舍弟從中作梗,只怕關、張兩位將軍也不會對我主死心。”

司馬朗皺起了眉頭,心中暗想道:“陰謀!果然有陰謀!當天劉備絕然不可能不認識關羽、張飛,原來一切都是諸葛亮從中作梗,可是,他這樣做得目的又是什么呢?”

“你我相識多年,我也就不瞞你了,如今西魏的大軍正在攻打西蜀。劉璋暗弱,被曹操攻下也是必然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曹操征討劉璋,所用之人乃鳳雛,此人有經天緯地之長,長于軍事。善于攻防,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只帶一千精兵為先鋒,一路收降蜀中兵將,連戰連捷,連下二十余城,蜀中將士盡皆無法阻擋,據可靠消息。鳳雛大軍已經兵臨梓潼,不出半月,便會攻克蜀漢國都成都。”

司馬朗聽后,也是感到一陣心驚肉跳,只以一千精兵,便能攻克蜀漢的半壁江山,此人確實很了不起,也很危險。他看了諸葛瑾一眼。故作鎮靜,問道:“那和我華夏國有何關聯?”

“當然。如果他幫助曹操,那么曹操就會成為華夏國的頭號勁敵。為此,舍弟已經做下謀劃,只要貴國皇帝答應舍弟的三個條件,舍弟便將整個荊州全部送給華夏國。”諸葛瑾道。

“哪三個條件?”司馬朗急忙追問道。

諸葛瑾笑著給司馬朗倒了一杯酒,給自己倒了一杯茶。舉起茶杯對司馬朗說道:“伯達兄一路辛苦,應該先吃好喝好,然后,我們再談條件!”

司馬朗被諸葛瑾給調動了胃口,如果果如諸葛瑾所說。那么此次南征必然會省去很多事情,鳳雛之名,他也聽過。曾經,他聽林南說過,臥龍、鳳雛的故事,也知道這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如今臥龍諸葛亮有心要投靠華夏國,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他坐立不安,急忙喝下一杯酒,便追問道:“到底是哪三個條件,你現在說出來,我才能安心吃喝。”

“伯達兄好心急哦,那好,那我就不賣關子了。舍弟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一旦舍弟將荊州讓給貴軍,舍弟必須入職貴國參議院,擔任丞相之職。”諸葛瑾說道。

“第二個呢?”司馬朗問道。

“第二個是,必須讓舍弟留鎮荊州,統屬原漢軍所有兵馬。”

司馬朗皺起了眉頭,又問道:“最后一個呢?”

“必須封舍弟為王,永鎮荊州,世襲。”

司馬朗笑道:“第一個、第二個或許還有商量的余地,但是第三個,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華夏國禁止異姓封王,就算是皇子,到現在還沒有封王,諸葛亮憑什么要封王?”

諸葛瑾道:“這只是舍弟初步的三個條件,我只是代為通傳。至于實際中如何洽談,還需要舍弟和貴國皇帝陛下一起磋商。為了表示誠意,我會派出軍隊護送關、張兩位將軍的家屬渡過漢水,你們只需在對岸接應即可。另外,江陵地處要沖,吳國早有覬覦,如果貴軍和舍弟談不攏,那么整個荊州就會拱手讓給吳國。我想吳國的皇帝孫策應該會比華夏國大方一點。”

“吳、漢有世仇,漢軍殺了吳國孫策之父,此仇不共戴天,他怎么可能會跟你們談條件?”

“冤有頭,債有主,孫策也只會去找劉備,跟我們兄弟無關。”

司馬朗急忙道:“我回去之后,必然會如實稟告皇上,在我們沒有任何回復的情況下,請切勿和吳國進行交涉。我會鞍前馬后的促成這三個條件的。但是這三個條件到底要如何,還需要諸葛孔明和我皇上親自洽談。”

諸葛瑾道:“如此最好。來來來,我們正事談完了,就該談私事了。”諸葛瑾笑著舉杯,敬司馬朗一杯。

司馬朗此時內心已經是翻涌了,哪里還有心思飲酒吃飯。草草吃了頓飯后,便和諸葛瑾約定了一個時間,然后準備在江北接人。諸葛瑾也很爽快,一口便答應了,并且派出兵馬,護送司馬朗離開,隨后派出兵馬,讓關羽、張飛的家眷全部離開了江陵城,謊稱關羽、張飛在前線打了勝仗,已經反敗為勝,攻克了宛城,正準備向洛陽進發,要接全家去宛城。

關羽、張飛的家眷都信以為真,被一千名騎兵保護著,便浩浩蕩蕩的被送走了。與此同時,諸葛瑾為了防止吳軍騷擾,主動派出兵馬,佯攻吳軍大營。這才使得吳軍分身乏術,無從知道關羽、張飛的家眷被送走了。

司馬朗出了江陵,路上正巧遇到了卞喜下屬的斥候精英。便讓斥候將消息全部通傳到林南那里,自己折道返回,又重新回到了江陵,生怕諸葛瑾耍詐,又擔心吳軍攻城,想在中間左右。

諸葛瑾見司馬朗去而復返。也沒說什么,照樣熱情款待。吳軍本就不想進攻江陵,又以為司馬朗走了,所以干脆繼續原地待命,江陵之事就暫且擱下了。

鄧縣漢水沿岸,華夏國的大營已經全部扎好,包括水軍營寨,也已經在立下,沿江一帶分二十四座水門。以大船居于外為城郭,小船居于內,可通往來,至晚點上燈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紅。岸上營寨連綿百余里,三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完畢。

冬日寒冷,士兵卻依然是熱火朝天,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調兵遣將。三十萬已經于今天全部集結完畢,漢水沿岸黑底金字的華夏國的大旗迎風飄展。

這日。林南騎著驊騮正在巡視軍營,忽然來了一名斥候,將司馬朗的事情全部奏報了過來,他立刻覺得心花怒放起來,如果真的如同司馬朗所言,那么這次南征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整個荊州。

回到營帳之后。按照司馬朗給的聯系方式,林南便親筆寫下了一封書信,然后讓斥候轉交給在荊州潛伏的卞喜,讓卞喜去和諸葛亮聯絡,相約在五天后。在漢水的江面上會晤。

當斥候走了以后,林南這幾天來的心結總算解開了,那天劉備為何用弓箭射殺關羽、張飛,今天總算得到答案了。

不多時,趙云便走了進來,抱拳道:“皇上,不知道傳喚臣有何要事。”

“子龍,上次迎戰關羽、張飛時,似乎你并不太盡力啊,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林南一臉笑意地問道。

趙云心里清楚,早晚林南會來問自己的。他也不隱瞞,如實地回答道:“臣有些許顧慮,所以……”

“是因為你的妻子懷孕的事情嗎?”林南問道。

趙云點了點頭,說道:“臣有罪,請皇上責罰!”

林南道:“你有何罪?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現在是做父親的人了,很擔心自己太過拼命了,萬一有什么三長兩短,你尚未出世的孩子就會沒有父親,對吧?”

“臣知罪!”

“好了好了,事情都過去了,人之常情嘛。幸好上次抓住了關羽、張飛,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這次,我叫你來,是想讓你去做一件事。”

“請皇上吩咐,臣萬死不辭!”

“據可靠消息,曹魏正在攻打蜀漢,蜀國已經被攻下了一半。我軍也不能坐井觀天,三十萬大軍對付漢軍搓搓有余,我想派遣你帶著一支偏軍,沿著漢水西進,然后轉沔水,一路去攻打房陵、上庸、西城、钖縣四地,這四個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千萬不能有失,趁著曹魏大軍還在攻略蜀郡之際,你此時前去收服,四縣必然會聞風而降。之后,你駐軍西城,以防止曹魏從漢中和長安的兵馬,切斷子午道,并且收降潰散的蜀漢軍隊。”林南將自己的戰略意圖給說了出來。

趙云聽后,欣然領命,沒有絲毫的猶豫。

“很好,朕撥給你三萬兵馬,你帶上足夠的糧草,今天便出發,越快越好。”

“諾!”

趙云出去之后,林南將賈詡、荀攸、郭嘉、田豐、荀諶、司馬懿全部叫了進來,向他們說明了諸葛亮的三個條件。

眾人聽后,都是一陣皺眉,除了第一個條件外,統統認為后面兩個條件都不可答應。

林南想了想,說道:“你們之中,肯定有人持有反對意見,不妨說來聽聽。朕雖然愛才,但是也絕對不能步沮授后塵。如今諸葛亮又開始拋磚引玉,必然有所圖謀。我已經派人暫且答應了他的三個條件,并且約他會晤,從中窺探他的的圖謀。你們若有何良言,盡管說來給朕聽,即使說錯了,朕也不怪罪!”

賈詡老謀深算,第一個發話了,說道:“陛下,臣以為,諸葛亮此舉,必然有詐。他無緣無故,為何要獻此殷勤?況且劉備尚在,他又怎么能大權在握,或許江陵可以,可是襄陽決計不能,而且吳軍又占領了半個荊州,二十萬兵馬在荊州境內枕戈待旦,說要獻出整個荊州,臣以為是不現實的東西。臣以為,或許是諸葛亮的推托之詞,借此機會,讓我軍貽誤戰機。”

荀攸道:“臣也有同感。”

田豐、荀諶也一起說道:“臣等附議。”

唯獨郭嘉、司馬懿沒有發話,一直坐在那里,卻也不吭聲。

林南看了他們兩個人一眼,問道:“兩位愛卿是何意見?”

郭嘉道:“臣以為,諸葛亮此舉,未必有詐,他的條件列舉的非常清楚,就是想成為荊州之主。吳軍雖然有二十萬枕戈待旦,但是由于吳軍出兵倉促,調集兵馬特別急,甚至將征討士燮的兵馬也抽調了出來,可見吳軍確實想占領荊州,此時一戰未開,是在養精蓄銳,調整狀態。如果再遷延時日,只怕吳軍就會緩過氣來。諸葛亮竟然敢說這樣的大話,必然會有所對策。臣覺得,陛下可以再和其會晤之后,再做打算。畢竟這也是兵不血刃的一個良機。”

林南聽后,覺得郭嘉說的也有道理,便問司馬懿:“仲達,你是何意見?”

“臣沒有意見。”司馬懿回答道。

“沒有意見?”林南驚奇地問道。

“因為臣還暫時沒有看出諸葛亮想要干什么,所以臣沒有意見。”司馬懿道。

林南聽完之后,說道:“好吧,諸位的意見我已經有所了解,朕覺得,一切在和諸葛亮會晤之后,再做打算。”

散會后,林南單獨留下司馬懿,問道:“仲達,你當真沒有看透諸葛亮在想什么?”

司馬懿點了點頭,說道:“臣不敢有半點虛言,諸葛亮如今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按照家兄的消息,諸葛瑾也似乎已經控制住了江陵城的十萬兵馬,襄陽城二十萬,前次被我軍打掉了將近四萬人,剩下十六萬多人,如果這些兵馬全部握在了諸葛亮的手里,那么他足以擁有和陛下談判的籌碼。”

林南道:“以諸葛亮之才,在劉備的眼皮子底下控制十六萬多的兵馬,未免有些牽強,劉備好歹也是一方霸主,其才能雖然并不突出,但是頗有御人之術,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著他,想必他也有個人的人格魅力。我始終覺得,這件事有蹊蹺,諸葛亮早不降,晚不降,偏偏這個時候降,很難讓人不猜疑。如果他真有投降之心,為什么還公然向我下戰書,還在宛城大敗我軍,致使我軍傷亡慘重?”

司馬懿道:“皇上,或許還有一種可能……”

“什么可能?”林南急忙追問道。

“那就是諸葛亮在向你展示什么……向華夏國展示什么……皇上令臣在瑯琊尋找諸葛亮,不就是看中他的才華嗎?諸葛亮一家雖然從瑯琊遷走,但是族人還在,知道皇上處心積慮的在尋找諸葛亮,豈能不會以書信的方式轉達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只是把劉備當做他成名的一個跳板,那么在宛城一戰,他的名字就已經被天下所知了,成名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司馬懿說到一半,便打住了話語,斜視了一下林南,不再繼續說下去。(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人物天賦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