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賦系統第957章【遼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人物天賦系統 >>人物天賦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7章【遼羽】

第957章【遼羽】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2日  作者:簫輕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簫輕宇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第957章遼羽

正文第957章遼羽

剛到營寨前面,張遼便調轉了馬頭,朗聲道:“將士們,展開反擊!”

裴潛率領兩千騎兵作為前部,與張遼激戰一夜,結果反而死傷了許多騎兵,現在身邊也就五六百騎,身后的八千步兵也緊緊相隨,看到張遼聚集了大約兩千人守在第七座營寨那里,冷笑了一聲,說道:“不自量力,看我不將你斬首示眾,給我殺!斬殺張遼者,賞千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話音一摞,裴潛身邊的五百多騎兵便立刻一股腦的全部沖了過去,裴潛則帶著步兵跟在騎兵后面。∈♀小說,

“放箭!”張遼見敵人沖來,大聲喊道。

“嗖……嗖……嗖……”

隨著張遼的一聲令下,無數的箭矢便從官道右邊的叢林里射了出來,與此同時,伏兵盡現,張遼也率軍回殺。

一通箭矢完畢,華夏軍九千多人同時殺出,這倒是讓裴潛大吃一驚,本以為華夏軍被自己追趕的潰不成軍了,突然冒出這么多人,便心知中計了。他和張遼交手數次,從未勝過,以前是張遼主動出擊,現在張遼誘敵深入,他都不是對手,又見張遼一馬當先的沖了過來,便大叫道:“撤退!全軍撤退!”

可是,漢軍被華夏軍切斷了歸路,加上在裝備上又遜色于華夏軍,很快便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為了躲避華夏軍,漢軍只能向著淯水邊退去。

張遼一馬當先,身先士卒,舉著大刀連續斬殺了十余名漢軍騎兵后,便沖到了裴潛的身邊,大喝一聲,舉刀便砍。裴潛心驚膽戰。舉刀格擋,結果被張遼的鋼制大刀直接斬斷了他得兵刃,一道寒光閃過,直接落在了裴潛的肩膀上,刀鋒鋒利無比,順勢而下。將裴潛一刀劈成了兩半。

漢軍見裴潛被張遼一刀斬殺,失去了主心骨,加上華夏軍又努力的將漢軍向淯水里面推,直接將漢軍逼到了淯水岸邊,此時南方、北方剛好下過幾場大雨,淯水的水位猛漲,河水很深,加上這個河段的水流湍急,所以漢軍一經落水。便迅速的被卷走了,生還的希望極為渺小。

呼啦一聲,漢軍被華夏軍擠進淯水的多不勝數,哭喊聲、哀嚎聲遍野都是,最后漢軍出于自保,有五千多人選擇了投降,落水者足有四千多人,一經落水。便被河水卷走,能生還的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

戰斗。很快結束了,張遼砍掉裴潛的腦袋,讓人掛在了第七座營寨的寨門上,押解著俘虜繼續后退,和繳獲的武器、戰甲,一路退到了棘陽一帶。重新扎下大營,與盧橫、文聘互為犄角。

關羽率大軍一路前行,聽聞裴潛節節勝利,連克六寨,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急忙派人去節制。

可是,不等人派出去,裴潛軍敗的消息便傳了回來。

關羽親率五百親隨奔赴到了第七座營寨,見裴潛的人頭高高的掛在寨門上,關羽不由得一陣惋惜,當即吩咐道:“將裴將軍送回新野厚葬,另外寫戰報給陛下,就說某太過輕敵,導致裴將軍兵敗。”

王甫在關羽身側,聽完關羽的話后,當即問道:“大將軍,裴潛之死,乃是他自己輕敵所致,跟大將軍無關,為何大將軍要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關羽道:“裴潛是前將軍,受某節制,他兵敗戰死,某難辭其咎,寫戰報吧。”

裴潛戰敗身亡,一萬馬步軍蕩然無存,這個消息直接傳到了在漢軍負責押運糧草的杜襲那里,杜襲聽后,登時是一陣悲傷。

“召集全軍,加快前進速度,我要去給裴潛報仇。”杜襲披上鎧甲,綽槍便要出帳。

“將軍哪里去?”諸葛亮正好從外趕來,和杜襲迎頭碰上,見杜襲一身戎裝,手持兵刃,便急忙問道。

“裴文行被張遼梟首,懸掛在寨門之上,一萬馬步軍一半跌入淯水當中,一半被俘虜,我去給裴文行報仇,到大將軍帳前聽用。”杜襲朗聲說道。

諸葛亮笑道:“華夏國虎牙大將軍張遼有勇有謀,將軍去了,也未必是對手。何況杜將軍身兼要職,負責押運糧草輜重,如何能夠擅自離開?有大將軍在前軍擋著,杜將軍還有何慮?”

“可是……”

“在下是監軍,杜將軍若是擅自離開,在下職責在身,免不了要將上奏陛下,治杜將軍一個玩忽職守之罪。將軍和裴將軍的友誼雖然深厚,但是國家大事大過一切,還請杜將軍慎重。”諸葛亮一本正經地說道。

杜襲楞了一下,沒想到諸葛亮小小年紀竟然如此恪守法度。

諸葛亮見杜襲正在猶豫,便繼續說道:“杜將軍要位裴將軍報仇也不難,只要杜將軍耐心等待兩日,在下不但能讓杜將軍大仇得報,還能讓杜將軍立下大功。”

杜襲看了看諸葛亮,見諸葛亮不像是說謊的樣子,狐疑地問道:“此話當真?”

“我以人格擔保。”諸葛亮鄭重其事的說道。

杜襲皺起了眉頭,問道:“你怎么那么肯定?”

諸葛亮笑而不答,轉身離開了大帳。

杜襲心里做了一番掙扎,最后還是決定留下來,解去了盔甲,卸去了武器,耐心地等待。

棘陽,華夏軍大營。

張遼率領得勝之師凱旋而歸,并且帶著俘虜的五千六百三十八人,初戰告捷,卻并沒有讓張遼感到輕松。

文聘帶人早就在這里扎下了營寨,見張遼歸來,便親自出迎,抱拳道:“大將軍初戰告捷,凱旋而歸,又俘虜了五千多人,今夜當高歌一曲,徹夜暢飲才對,我這就去吩咐……”

“仲業!”不等文聘把話說完,張遼便翻身下馬,打斷了文聘的話,“吩咐下去。全軍加強戒備,衣不解甲,馬不卸鞍,全軍枕戈待旦。”

文聘怔了一下,問道:“大將軍凱旋,不慶功了?”

“此時慶功。無疑是給敵軍可乘之機。等擊退了敵軍,再慶功不遲。仲業,派人通知河對岸的盧將軍,讓他全副武裝,枕戈待旦,明日一早,便讓他從西岸向前挺進五十里,然后在那里的淺灘強渡淯水,襲擊敵軍背后!”張遼十分冷靜地說道。

文聘聞言。想了想,覺得也挺有道理的,強敵在前,剛擊敗了敵軍的前部,這邊就去舉行慶功,實在是不合適,萬一全軍都醉了,那敵人就有機可趁了。一旦夜襲營寨,恐怕難以抵御。

他向著張遼抱拳說道:“大將軍。我這就去通知對岸的盧將軍。”

張遼點了點頭,派人去給俘虜們安排好吃住的地方,并且善待俘虜。

盧橫駐扎在淯水的西岸,和在東岸駐扎的張遼、文聘遙相呼應,得知張遼初戰告捷,不僅斬殺了敵方前將軍裴潛。還俘虜了五千多人凱旋而歸,心里也是癢癢的。他先是派人去道賀,緊接著便讓部下臨陣磨刀,擦拭兵器,戰甲。他預感著,自己即將加入一場大戰。

說起履歷,盧橫的資歷算是整個華夏國最元老級的。林南最初還在盧植帳下擔當前軍司馬的時候,盧橫就是林南的親兵屯長。后來林南去陳倉赴任,帶去的幾十個親隨也都盡皆戰死沙場了,只剩下盧橫一個人。比起林南后來收服的武將、文臣都還要老。一路艱辛走來,從一個屯長,變成現在華夏國的開國功臣,這一路上,盧橫走的也是相對的艱辛。

單從他的個人性格來講,他是精明的,很善于揣摩林南的意思,察言觀色的本領不亞于任何一個人。但是,他很懂得收斂,不驕不躁,不爭不搶,很清楚林南不會忘記他,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姿態去跟隨著林南。

后來不管林南又有多少猛將加入,對他始終沒有忘記,始終讓他與眾將并列,從最初的十校尉,再到后來的十八驃騎,盧橫都在其中擔任要職。建國后,他被封為衛尉,也是他應該得到。

衛尉一職,若是按照漢朝的制度,可是九卿之一,掌管宿衛皇宮的一切軍隊,所以職權上很重要,也是一個實權官職。后來雖然他并不是每時都跟在林南身邊,但是君知臣心,臣曉君意,看似疏遠,實則一經見面往往是徹夜長談。

說實在的,盧橫的才華并不出眾,武藝在華夏國猛將如云的狀態下,只能算是三流武將,在執政上,也是中規中矩,沒什么太大的建樹,但是能一直身兼要職,確實令一些人嫉妒萬分。

事情,也果然如同盧橫所料的那樣,自己剛派出斥候去恭賀張遼,張遼那邊就講斥候派來了,將明日出征的消息轉達給了盧橫。這,也許是盧橫唯一的長處,就是善于預測身邊的一些事情。

盧橫所統領的軍隊,都是張遼駐扎在宛城的部下,乃是張遼一手訓練的。所以眾位將校在得知張遼下達了出征命令時,對于盧橫的先見之明也是深感佩服。

入夜后,盧橫確實按照張遼的命令,讓士兵衣不解甲,馬不卸鞍,枕戈待旦,并且加強了夜間的防范,整個大營守衛的甚是森嚴。遙想當年,盧橫駐守范陽時,將范陽防守的滴水不漏,讓袁紹也無可奈何,便可以領略到他在軍事上的長處——善于防守。事情證明,他確實是一個十分善于防守的武將,蓋林南的將軍系統里面,似乎還沒有人能夠有超過他的。

剛剛吃罷晚飯,盧橫坐在大帳中正在思慮著明天該如何進攻,忽然見一個人闖進了大帳,抬頭見那人是自己的親隨,而且還是一臉的驚恐,心知出事情了,便急忙問道:“是不是二皇子出什么事情了?”

那人一臉的羞愧,當即跪在了地上,使勁的磕頭,嗚咽地說道:“大人,小的無能,小的該死,沒有看住二殿下,把二殿下弄丟了……”

盧橫聽后,也沒有責罰那個人,他深知二皇子林麟的性格,如果他真的想開溜,憑他手下的這幾個人。根本就看不住。他擺擺手,說道:“你且起來吧,這事怪不得你,二殿下要走,別說是你,我都攔不住。他在什么地方和你分開的?”

“二殿下鬧著要上街。小的便帶著二殿下去街上了,誰知道剛到鬧市,一轉眼的功夫,二殿下便不見了。小的急忙帶人去找,并且動用了城門的守軍,把宛城徹徹底底都找遍了,也沒有找到二殿下,小的知道事情緊急,這才來報告給大人。”

盧橫道:“這個不讓人省心的二殿下……現在大敵當前。我也沒功夫陪他玩了。你且回去,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在皇宮的時候他就經常躲起來,讓我也是一陣好找。估計是閑的發慌,故意躲起來讓你們去找,以便制造點樂趣。相信他一定是躲在宛城里某個角落里,等他玩膩了,自然就會出來的。”

來人聽后。點了點頭,便要退去。盧橫見來的親兵一臉的疲憊。便安排他先在軍營里留宿一夜,又讓他去吃了點東西。

等到將來人安排妥當之后,盧橫這才和衣而睡。

華夏軍在淯水兩岸一夜無事,第二天天一亮,盧橫便拔營起寨,帶著三千輕騎先行離開。留下七千步軍隨后,一路沿著河岸向南奔馳,差不多奔跑了五十里后,但見淯水河那里有一處淺灘,水流較慢。但是。在那里卻漂浮著有許多具尸體。尸體堆積在一起,剛好阻斷了淯水的流動,使得下流空出了一片更淺的淺灘,騎著馬便可以淌過。

盧橫想起昨天被張遼逼入淯水河中的漢軍士兵,便已然知道是昨天淹死的漢軍士兵。在親自試探一下騎馬過河之后,便招呼所有的騎兵跟著他一起奔馳而來。

淯水綿延很長,上游水流湍急,但是到了下游,卻變得相對緩慢,加上許多百姓用淯水灌溉農田,使得下游的水流變得很是緩慢。

小半個時辰后,三千輕騎全部渡過了淯水,抵達了淯水河的東岸。

一上岸,盧橫便派出隨軍斥候先去偵查一番,自己則帶著輕騎兵隱匿到了路邊的樹林里。半個時辰后,斥候送來飛鴿傳書,聲稱關羽的三萬大軍屯駐在羊角嶺,并且掃平了前面的六座營寨,與張遼相距三十里,而負責押運糧草的杜襲則屯駐在嘎子嶺,距離盧橫所在的地方只有十里之隔!

盧橫聽后,當下欣喜若狂,當即下令道:“傳令步軍加速前進,汝等全部跟我去劫糧,只要斷了敵軍的糧道,關羽大軍便會陷入恐慌,屆時必然會自動退兵。”

盧橫一聲令下之后,隨軍斥候便去傳達命令,盧橫自己親自率領三千騎兵快速的向前奔馳,想給予負責押運糧草的杜襲一個意想不到的重擊。

十里路,對于騎兵來說,不算太遠,所以很快便奔馳到了,盧橫手持長槍,盯著漢軍的營寨,見漢軍在背后沒有任何防備,便毫不猶豫地帶兵沖了過去。

轟鳴般的馬蹄聲響徹天地,快速沖刺的騎兵很快便沖到了漢軍軍營的后面,盧橫一馬當先,遙見寥寥無幾的守軍正朝著后面趕,當即下令道:“沖開營寨,全軍殺進去!”

話音一摞,十幾個騎兵開始揮舞著繩索,然后套在了木柵欄上,接著向兩側奔跑,將營寨的木柵欄給拉開了。

這時,盧橫帶著騎兵便直接殺了進去,前來抵御的漢軍士兵見狀,掉頭便跑。

盧橫帶兵直接追了過去,一路殺到了中軍。可是,卻始終沒有遇見多少兵士,仿佛是一座空營一樣。

他當即勒住了馬匹,轉眼也看不見那幾個零星的士兵了,心中便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急忙大叫道:“快撤!快撤!”

與此同時,一通鼓響,從四面八方涌現出來了許多漢軍士兵,弓弩齊備,一致對準了盧橫等三千騎兵。正北方向,在萬軍的簇擁之下,杜襲手持長槍,策馬而出,望見盧橫等人被他得兵馬包圍在此,便冷笑了一聲,說道:“杜某等候多時了,你已經被我包圍了,早早投降,可免一死。”

盧橫見狀,知道自己是中了敵人的埋伏,只是他想不通,張遼的計策堪稱完美。為什么會被杜襲這等人看破。環視了四周,但見長槍如林,弓弩齊備,足足有數千人。他大喝一聲,二話不說,當即喊道:“隨我殺出重圍!”

杜襲聽到后。將手抬起,向下一揮,漢軍萬箭齊發,立刻射倒了一大片騎兵座下的戰馬,戰馬紛紛發出哀鳴般的長嘶,側翻倒地,反倒是將騎兵都壓在了馬匹的身下。

華夏軍向來以兵器的鋒利和戰甲的堅固著稱,所以漢軍射人先射馬,騎兵一旦失去了馬匹。就等于失去了兩條腿,也大大減少了華夏軍騎兵對漢軍的威脅。

盧橫的一條腿被倒下的戰馬壓在了身下,剛想挪動,漢軍的步兵便紛紛挺槍來刺。他見狀,急忙揮舞著長槍,擋住了攻擊,另外一只手則用力將自己被壓住的一條腿拽出來,而他得耳邊也傳來了不住的慘叫聲。

一時間。華夏軍三千騎兵死傷過半,而剩下的也是險象環生。

盧橫好不容易抽出了自己的一條腿。可是手臂上的力道卻越來越大,漸漸的有些不支,十幾條長槍直接架在了他得脖子上,而又有十幾條長槍則對準了他得腦袋,雖然沒有刺下去,可是他已經知道。他被敵軍俘虜了。

不等盧橫反應過來,手中的兵器便已經被強行卸下,一群人將他強行按住,押到了杜襲的面前。其余的未戰死的將士也盡皆被俘,全部被押在了一起。

杜襲看到盧橫時。便問道:“你是何人,在華夏軍身兼何職?”

盧橫面不改色,晃了晃身子,奈何身子被幾名力士強行按住,動彈不得,便怒視著杜襲,大聲地說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華夏國衛尉盧橫是也!”

杜襲聽到盧橫的官職時,不禁眼前放光,心中也是一陣驚詫,沒想到今天竟然可以擒獲住華夏國的九卿之一。只是,讓他驚詫的是,衛尉應該是宿衛皇宮的,怎么可能會跑到前線來了呢?仔細一想,杜襲便追問道:“你一個衛尉,竟然跑到前線來打仗?是不是說明你們的皇帝御駕親征了,就在這里不遠?告訴我你們的皇帝在哪里,我就可以留你一個全尸。”

“哼!我們的皇帝當然在洛陽,有本事,你先突破宛城再說!要殺便殺,何必多言,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杜襲面上不喜,當即冷笑了一聲,說道:“想死?也沒那么容易,我今天活捉了你,也是大功一件,自當將你押往襄陽請賞,至于陛下對你是殺是剮,就與我無關了。”

“也好,你將我帶到襄陽,我正好想親眼見見大耳賊,我要當面罵他個狗血淋頭……”

“你……”杜襲聽到盧橫如此說話,反而有些忌諱了,“好!很好!既然你不怕死,我就成全你!來人啊!”

“末將在!”

“將所有俘虜全部推到淯水河岸,統一問斬,為昨日死去的將士們報仇!”

“喏!”

這時,諸葛亮從人群中趕來,急忙制止道:“且慢!”

杜襲扭頭看了諸葛亮一眼,問道:“監軍,此等頑劣之人,留他何用?不如將他首級送到襄陽,監軍也是大功一件!”

諸葛亮道:“此人不能殺,另外有妙用!”

“有何妙用?”

“總之不能殺,暫且收押,其余所有俘虜全部收押,派人看守。杜將軍,相信盧橫的步軍即將到來,你且去淯水河岸埋伏,待敵人半渡而擊,必然能夠將其擊潰。”諸葛亮一臉嚴肅地說道。

杜襲對諸葛亮的話現在已經是深信不疑,因為俘虜盧橫,就是諸葛亮出的計謀,此時聽到諸葛亮的話后,便留下兩千人看護大營,他自己帶領馬步軍快速離開了。

杜襲等八千步騎一走,大營里便顯得空蕩蕩的,諸葛亮走到盧橫面前,看了盧橫一眼,問道:“你就是盧橫?”

“正是,你是何人?”

“在下諸葛孔明。”

“沒聽過!”

諸葛亮笑道:“呵呵,你現在不是已經聽說了嗎?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你還會聽到我的名字。你不怕死?”

“死有什么好怕的。”

“壯哉!”諸葛亮贊譽道,“昔日的燕云十八驃騎,今日的衛尉,盧將軍在華夏國也是一直身兼要職。必然受到你的皇帝的信賴。此番我放你回去,你回到洛陽后,轉告你的皇帝林南,就說我諸葛孔明,向他正式下達戰書,很期待能夠和他對戰。”

盧橫冷笑一聲。輕蔑地說道:“就憑你?怎么可能是我們皇上的對手。我看你還沒經歷過人事吧?一個黃口小子,竟然趕口出狂言?”

諸葛亮也不生氣,一本正經地道:“今日我放你歸去,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昔日我漢國大將軍關云長曾經被你的皇帝放走,今日我放了你,這一切都是我們大將軍的意思,也算是回報了當年林南對大將軍的恩情。你回去之后,轉告林南,就說大將軍和他兩清了。至于他對大司馬張翼德的恩情。在以后,也會想法設法還給他的。”

盧橫起初以為諸葛亮只是開個玩笑,沒想到聽到此處時,才知道諸葛亮是認真的。他眉頭一皺,心中暗想道:“皇上對關、張皆有恩情,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的放走他們,無疑是讓大耳賊對關羽、張飛有所猜忌。事實證明。這五年當中,關羽、張飛一直處于荊南。不敢放在和我國交界的邊界線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減少了我軍的壓力。今日我若是回去了,必然會打破了這種局面,關羽也不會因為昔日的恩情而對皇上有所留戀了,也許對華夏國來說。是極大的壞事。”

一想到這里,盧橫便冷笑了一聲,對諸葛亮說道:“你的如意算盤我不會讓你得逞的,我盧橫死不足惜,即使你不殺我。我也會自盡而亡。”

諸葛亮稍微皺了一下眉頭,隨即展開了笑顏,笑著說道:“看來你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笨,居然能夠看破我的意圖。很好很好……”

“砰!”

不等諸葛亮把話說完,押解盧橫的力士舉拳便朝著盧橫的脖頸上猛擊了一拳,盧橫眼前一黑,便昏厥過去了。

諸葛亮見后,吩咐道:“將他手腳全部捆綁好,將嘴也堵上,以免他醒來后咬舌自盡。”

于是,幾個壯漢一番忙碌,便將盧橫給五花大綁了,還用東西塞住了盧橫的口。諸葛亮將昏厥過去的盧橫和其余被俘的士兵分開羈押,并且派出幾名壯漢看管,準備等到入夜后,再將盧橫送走。

杜襲按照諸葛亮的吩咐,果然取得了一次大勝利,趁著華夏軍在淺灘渡河之際,突然伏兵盡顯,華夏軍一陣恐慌。杜襲先用弓弩將其逼退,然后乘勢掩殺,渡河到西岸,一路追出十幾里,斬首五百多級,斬殺一千多人,最后才凱旋而回。

這邊戰事不斷,可是在前軍對峙的關羽和張遼卻一直按兵不動,當張遼得知盧橫兵敗,連盧橫本人都不知道是生是死的時候,張遼突然感到了一中前所未有的壓力,不禁說道:“沒想到關羽竟然能夠看破我的計策……”

之后,張遼便依舊按兵不動,讓文聘到對岸扎營,收攏盧橫的敗軍,依舊和他遙相呼應。

關羽接到杜襲傳來的戰報后,不禁也是一陣驚詫,知道是諸葛亮在背后出謀劃策,這才對諸葛亮刮目相看。他正苦于無法擊敗張遼,便對人說道:“去后軍,將監軍諸葛孔明叫來,就說某有要事找他商議。”

諸葛亮還在和杜襲待在一起,見杜襲沉浸在歡快的喜悅當中,便提醒道:“杜將軍,方才不過小勝一仗,不至于這么開心吧?”

杜襲道:“監軍,你不知道啊,前幾年我軍連續對華夏國用兵,結果我軍被張遼打的落花流水,今日終于能夠戰勝張遼了,能不開心嗎?我準備讓士兵晚上開懷暢飲,然后……”

“萬萬不可!”諸葛亮急忙阻止道。

杜襲正在興頭上,見諸葛亮打斷了他的話,臉上一寒,當即問道:“有何不可?”

諸葛亮道:“戒驕戒躁,只勝了一場小仗而已,后面還有更大的戰斗在等著將軍呢,難道將軍不想斬殺張遼替裴將軍報仇了嗎?”

“仇要報,這慶功宴也要舉行!”杜襲斬釘截鐵地說道。

諸葛亮目光中流露出一絲光芒,深邃的雙眸緊緊地盯著杜襲,厲聲說道:“我是監軍,我說不行就是不行!任何人膽敢違抗。軍法從事!”

杜襲英雄氣短,只無奈于諸葛亮的監軍職權太大,除了大將軍之外,只怕還無人敢跟諸葛亮叫板。他苦于無奈,拂袖而去。

諸葛亮步行至關押盧橫的地方,見盧橫已經醒來了。正在苦苦的掙扎,試圖掙脫身上的繩索。他也只是掃視了一眼,便隨即離去。回營帳的時候,剛好碰見了關羽派來的人,聽到關羽要見他時,他的嘴角上邊露出了一絲笑容。

他跟隨著關羽的親隨,一路來到了關羽所在的駐地,進入大營后,便直奔中軍主帳。

此時。關羽正在大帳中坐著,靜候著諸葛亮的來臨。

當諸葛亮走進大帳的時候,關羽的一雙丹鳳眼便將目光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看著這個昔日還是個孩子的人已經出落成為了一個翩翩公子哥,便不禁覺得時光飛逝。

“大將軍,您叫我?”諸葛亮進入大帳之后,先是朝著關羽拜了一拜,緊接著問道。

關羽點了點頭。緩緩地說道:“聽說,杜襲能夠生擒盧橫。都是因為你出謀劃策?”

“嗯。”

“那么……”關羽想了想,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問道,“你覺得如何擊敗張遼呢?”

“張遼當道而下寨,西臨淯水,東靠山背。又有淯水西岸文聘與其互為掎角之勢,防守甚是嚴密,只怕急切間,難以攻克。”諸葛亮道。

關羽聽后,瞇著的丹鳳眼微微張開。問道:“監軍莫非是不愿意幫助關某?”

“下官豈敢?”

“既然監軍不愿意為關某出謀劃策,那關某也并不勉強,監軍請回吧。”關羽沒好氣地說道。

諸葛亮向著關羽拜了一拜,當即說道:“下官告退!”

關羽見諸葛亮出去之后,目露兇光,心中甚是不忿,朗聲對帳外的親兵喊道:“傳某將令,全軍集結,王甫、董和守營,霍篤、霍峻、呂常隨某出征,集結一萬馬步軍,在轅門外聽令!”

諸葛亮聽到營帳中傳來了關羽氣急敗壞的聲音,露出了一臉的陰笑,心中暗道:“大將軍驕矜自負,我現在若是出謀劃策,大將軍必然不會全聽,不如且等最后關頭,力挽狂瀾,也能彰顯我的才華,從而一舉成名天下知。”

他步行至后軍,直入杜襲軍帳,一掀開軍帳的簾子,便聞到了一股濃厚的酒氣,但見杜襲解去了衣甲,穿著短衫坐在那里抱著一壇子酒大喝特喝。

他冷笑了一聲,徑直走到杜襲的面前坐下,譏諷地說道:“將軍號雅興啊,居然敢違抗我的命令,獨自一人在這里偷喝美酒?”

杜襲見諸葛亮坐在了自己的面前,心中不喜,白了諸葛亮一眼,兀自的端起酒壇子一陣猛喝。隨后便問道:“監軍未免管得太寬了吧,監軍只是不讓士兵喝酒,又沒說我。我打勝仗了,自己給自己慶祝有什么不好的嗎?”

諸葛亮笑道:“看來將軍是真的不想立大功了。”

杜襲聽到這句話,扭頭問道:“監軍到底想說什么?”

諸葛亮道:“杜將軍,還曾記得我之前和你說過的話嗎?兩日之后,便是助你立下大功之時,如今兩日即將過去,一件大大的功勞正擺放在杜將軍的眼前,只是不知道杜將軍是否珍惜?”

杜襲被諸葛亮說的心中癢癢,便問道:“監軍,你說的可是真的?那大功在何處?”

“只要你按照我說的去做,我保證你能夠獲得大功,即使不能生擒華夏國的虎牙大將軍,也必然能夠將其擊敗。”諸葛亮自信地說道。

杜襲想了想,見諸葛亮自信滿滿的,不像是說謊的樣子。可是他負責押運糧草,不能擅離職守,又豈能到前軍作戰?

他冷笑了一聲,說道:“監軍莫非是想害我?我負責押運糧草,沒有大將軍的命令,我又豈能擅離職守?”

諸葛亮搖了搖頭,起身便走,惋惜地說道:“可惜一件大功就此和將軍無緣了……”

“等等……”杜襲放下了酒壇子,急忙叫住了諸葛亮。

諸葛亮轉身問道:“杜將軍還有何事?”

杜襲擦了一下嘴巴,拿起了自己的戰甲,重新披上之后,便來到了諸葛亮的身邊,還未說話,飽嗝倒是先打了一個,一嘴的酒臭氣直接熏著了諸葛亮,使得諸葛亮不得不有掩鼻的動作。他一臉尷尬,先道歉道:“監軍,我失態了,請勿見怪。”

“無妨!”

“監軍,你說吧,我聽你的,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只要能殺敵立功,我甘愿聽從監軍的指揮!”

“你不怕擅離職守會遭受到大將軍的怪罪嗎?”

“只要糧草輜重不丟,大將軍又怎么會怪罪呢?”

諸葛亮笑道:“既然如此,你且附耳過來。”

杜襲將耳朵湊了過去,聽到諸葛亮的話后,便是一陣驚詫,急忙問道:“監軍,這樣可行嘛?會不會太冒險了,萬一糧草全部丟失了,那我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諸葛亮道:“相信我,此事有驚無險,我自然不會拿我軍糧草來開玩笑了。”

杜襲點了點頭,覺得諸葛亮說的也有道理,如果糧草丟失,第一個追究的就是他諸葛亮,其次才輪到他。他想了想,最后一咬后槽牙,便大聲說道:“好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買賣,我做了!”

華夏軍的大營里,張遼派出去的斥候剛剛回來,詢問了一番之后,這才得知盧橫被俘的消息,他的心中不禁平添了幾分厚重的味道。

“盧橫本來是來幫我的,可是他卻被俘了,這教我如何向皇上交待?無論如何,都要竭盡全力,救出盧橫才行。張謙!”張遼大聲叫道。

“末將在!”一員小將挺身而出,面部輪廓棱角分明,一臉的堅毅,正是張遼帳下破虜校尉張謙,“大將軍有何吩咐!”

張謙,字子華,雁門馬邑人,乃張遼同鄉,又是張遼的族弟,弓馬嫻熟,武藝雖然比不上張遼,但是騎射功夫卻是一流,乃華夏國第二屆武科探花。

與他一起的武科前三甲的狀元乃是汝南人鄧翔,也就是昔日曾經教授過司馬懿幾招刀法的那個火頭軍。當時鄧翔因為錯過了武科選拔的時間,后來經過司馬懿的推薦,成為了一名屯長,終究不是很如意。最后索性解甲歸田,正好趕上汝南老家那里大肆鼓勵屯田,便投身其中,一個人獨攬十畝良田,也落得個逍遙自在。

華夏國神州四年,第二屆科舉正式開始,文科、武科同時進行,鄧翔瞅準機會,終于參加了武科選拔,并且憑借著他家傳的鄧家刀法,一路闖關奪將,最終一舉奪魁,成為了第二屆的武科狀元,受封冠軍將軍,目前在上京虎衛大將軍甘寧那里當水軍將軍。

第二屆武科榜眼是祝公平的大徒弟,長安人劉宇,憑借祝公平所授劍法,奪得了第二名。他的榜眼來的有點特殊,武科選拔并非以單純的武力定勝負,但以武力而論,劉宇甚至能夠擊敗鄧翔,但是在騎術、箭術、槍術等基礎上則輸給了鄧翔,最后屈居第二。不過,劉宇也并不后悔,所以也從無怨言,現任城門校尉,執掌洛陽京畿安全。(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人物天賦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