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遼的疑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小兵之霸途 >>三國小兵之霸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遼的疑問

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遼的疑問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20日  作者:一級煙槍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級煙槍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劉易在第二天上午,便與黃敘、典韋等將,率著七八萬軍馬來到了潼關。//www.//

早在昨夜,便有快馬連夜把潼關的情報向劉易作了匯報,所以,劉易天一亮,便馬上率大軍出發。現在,劉易在潼關的軍馬,也差不多有十萬人馬,完全有實力與董卓來一場大決戰。

到了潼關,劉易第一時間察看了許諸的情況,并為他輸送了元陽真氣為其治傷。還不得不說,許諸的傷勢真的挺重的,獨力與呂布戰了兩百來招,沒被呂布擊殺都已經是大幸。許諸的五臟六腑,都幾乎被呂布的勁氣震得有點移位,身上一道道被呂布殺氣所傷的傷痕,觸目驚心,皮肉都翻了出來。一向與許諸互不服誰的典韋,在知道許諸與呂布的交戰過程之后,也對許諸與呂布單挑的事敬服不已。

許諸這一次與呂布一戰,讓人真真見識到許諸的這一顆無畏的心,見識到了許諸這種打不死的精神。許多將領,從今以后,不會再因為許諸投效劉易的時間較短,卻又拜封許諸為大將軍的事再有異議了。

劉易交待許諸好好的治傷后,馬上與眾將商議跟著下來的行動。

與孟軻也見了面,詳細的問了一下他與董卓軍交戰的情況,特別是在校場內的戰斗。

劉易聽后覺得可惜了,本來,如果許諸與孟軻等人可以堅守第一道關墻,等到自己的大軍從函谷關來到,然后利用關內校場這一個方圓十多二十里的封閉空間,放董卓軍進來,再對他們來一次毀滅性的絞殺,讓他們精銳盡滅。如此,董卓也再掀不起風浪,討伐董卓的事,就暫時到此為止,憑著潼關對他進行鉗制。待收拾了匈奴人之后,再慢慢的解決董卓。

如此一來,不用貂蟬再被王允利用,實行那個什么的連環美人計。當然。劉易現在也希望貂蟬現在可看清了王允的真正面目,只有如此,她才有可能沒有任何牽掛的安心與自己在一起,不用老想著要報答王允的養育之恩。劉易一直都有點擔心,媚姑與貂蟬到了長安之后的安全問題,尤其是他們到了長安之后并沒有太多的消息傳回來,除了當初她們到了長安找到王允進住了王允在長安的府邸之前有消息傳回來之外。現在都沒有她們的消息了。劉易派去護衛她們的人,估計也被王允控制了起來。如果不是要急著馬上對匈奴人用兵的事,劉易還真的想潛進長安去看看她們現在怎么樣了。

自己的女人,劉易說不擔心是假的,雖然貂蟬被自己改造了一下身體,一般的男人根本不能對她怎么樣,可是,陪貂蟬一起去的媚姑她們……除了貂蟬之外。別的女人,劉易也不想她們發生什么的意外。

董卓要鏟除,但是自己的女人也要安全。容不得她們發生意外。

可惜現在,已經讓張遼看到了自己的軍士厲害,相信他亦不敢再隨便讓董卓的軍士進入關內校場與自己決戰了。

不過,劉易相信,這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沒有什么好說的,潼關被呂布奪去的關墻,是第一時間要奪回來的。從關內向關墻攻擊,要比董卓軍從外面攻擊的時候更方便得多了,有許多可以從關內上到關墻是的級道,昨晚董卓軍攻下這道關墻還來不及破壞級道。僅只是搬來了一些障礙物堵住了級道罷了。

劉易僅只眾將商議了一下,便馬上把大軍開出到關內校場,并親自披甲上陣。

張遼早有預見,他們僅只是奪下了潼關的一道關墻是不可能可以敵得住劉易軍的。他見識過劉易那軍陣的厲害之后,一直都要思索著如何可以克制那些長槍兵的問題。他最后覺得,除了用弓箭兵射殺之外。似乎并沒有太有效的方式。他們董卓的騎兵,雖然厲害,可是,對著長槍兵,卻沒有了那種沖擊的優勢,沖得越猛,死得就越快。所以,除了弓箭兵之外,并沒有太好的辦法。

可是,如果劉易的援軍沒來之前,或者還可以利用弓箭迫使劉易的那些軍士退走,但劉易的援軍一來,他的弓箭兵,面對劉易的弓箭兵,也沒有了優勢可言。

現在,張遼甚至有點擔心,哪怕是在野外,雙方大軍列陣相戰,怕也不是劉易的對手。

現在,董卓已經調來大軍,新老軍隊,怕會有十多二十萬的兵力,董卓給予他的命令,就是要在他的大軍在關外布好大陣之前,要阻住劉易大軍出關。

如果沒有董卓的這個命令,張遼恐怕都已經率軍放棄這一道關墻了。

在不能控制關內校場的情況之下,奪得這一道關墻毫無意義,只多就是能阻緩一下劉易出關罷了。

可是,當真能阻緩得了嗎?

張遼現在,站在關墻上,一臉凝重的盯著下面一隊隊從對前關墻關門開出來的軍隊。

一股厚重又凌厲的殺氣,仿似從下面騰升起來,讓張遼有一種站在墻上都似要站立不穩的壓力。

關內校場,先是一隊隊刀盾兵,列陣于前,然后就是一列列手執長弓的弓箭兵。緊接著,就是一列列長槍兵開出,最后再是騎兵。

校場內的大半個區域,已經列滿了劉易的軍士,讓張遼吃驚的是,這些軍士,人人安靜得讓他感到壓抑,仿似這些人就是一個整體,在一聲聲的號令之下,沒有一點散亂,人人都似輕車熟路,各自安靜的站到了他們該站的位置上。

在這個時候,張遼根本就生不出要率軍下校場與劉易大軍展開兵力一點的勇氣。最明顯的,他一眼可看到那些弓箭兵要比自己的弓箭兵要精銳得多,兩軍列陣,如果面對劉易軍那些似乎更為銳利的弓箭都讓張遼感到為難。

“張遼將軍,可是你?”劉易拍馬出陣,遠遠的沖關墻上的張遼道。

“沒錯,我們又見面了。”張遼亦看清是劉易了,再見到劉易,卻是在兩軍交戰的情況之下,這讓張遼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感覺。

他記起。當初自己帶著渾身浴血,被顏良、文丑聯得重傷昏迷不醒的高順,在路上碰到張鈞的女兒張芍,聽張芍說起義兵當中還有這么一號擁有精通醫術。醫治好了許多傷兵的義兵。張遼便抱著一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帶著高順隨張芍一起尋到了那個義軍兵營。

當時,那義兵軍營當中似乎正發生一起激戰,張遼進了軍營之后,看到不可一世的禁軍軍士居然在劉易的手上吃了大虧,他那時候便對劉易有一種怪異的感覺,覺得劉易日后必非池中之物。當然。那時候,張遼還不是太重視劉易,因為那時候劉易的確只是一個一文不名的小小義兵,不值得張遼過多的關注,要不是為了高順的傷病,他恐怕也不可能認識得到劉易。

但跟著下來的事,大家都有目共睹了,讓張遼大跌眼鏡。當初一個小小的義兵。已經遠遠的走到了他的前面,無論是武功或是身份地位,他張遼這一輩子都難以再望其項背了。

之后。多次與劉易見面,雙方雖然都不是太過愉快,可是,每一次見面,張遼對劉易,都不自覺得會表現出一種相惜的感覺,說實在,就算沒有劉易救了高順一命的事,張遼在潛意識里,都有一種不太愿意與劉易為敵的感覺。

劉易太強了。強到張遼生不起與劉易為敵的心。這點,有點像他對呂布的心態,呂布在武藝上,強到張遼難望項背,所以,基于對強者的崇拜。張遼對呂布忠貞不二,雖然他個人亦是一個非常有個人主見的人,有自己的相法的人,但是,卻始終都會忠誠于呂布。

現在,冒出了一個比呂布還強的人物,這讓張遼感到有幾分挫敗感,連呂布都戰勝不了的敵人,他張遼還是這個人的對手么?

另外,劉易之強,并不僅僅只強在武功方向。用兵方面,張遼亦對劉易感到吃驚。

他從一些消息中聽到許多關于劉易所打過的仗,似乎,劉易自從打響了名聲之后,還沒有試過打敗仗。張遼亦對兵法有所研究,可是,劉易所打過的仗,其用兵的奇、巧,都讓張遼佩服不已。

遠的不說,這一次劉易突然跳過函谷關,當真的有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攻陷了潼關,這些都讓張遼感到震驚不已。他直到這個時候,都不能相信,又或者說不敢相信劉易的軍士,怎么可能會從天下降下來,直接殺入潼關之中。他始終都搞不明白,劉易是如何做到的。這個疑問,一直都盤踞在他的腦間,揮之不去,讓他好奇得心里癢癢。

但這一次,他各為其主,只能與劉易刀槍相向了。

但在兩方正式交戰之前,張遼還真的想向劉易了解一下,劉易是如何讓軍士從天而降的。

“太傅。”張遼遠遠的向劉易拱拳,沖劉易道:“張某與太傅相識已有多年了,雖然沒有深交,但太傅的為人,讓張遼深感敬佩,尤其是太傅的武功謀略。如果不是各為其主,張某真的不愿與太傅為敵,再說了,算起來,太傅救助過張某的兄弟高順,太傅相對于張遼來說,還有恩。可是,某現在呂布帳下,是董卓軍陣營,所以,只好得罪了。”

“哈哈,高順大哥早和我說過,他說,雖然呂布為人不怎么樣,但是,張遼卻是一個鐵錚錚的好漢,是一個人物,我劉易也敬重這樣的好漢。咱們客氣話就不用多說了。但是,大丈夫立身于世,不只是為了追隨而追隨,要有自己的識見及行為準則。什么的良禽擇木而棲的話,我也不想與文遠你多說了。只要你看看董卓的所作所為,看看董卓對大漢百姓的禍害,你便知道該當如何選擇,再為董卓效命,是否值得。當然,你可能說,你所追隨的,只是呂布,并不是董卓,但現在呂布實為董卓的爪牙,你追隨呂布,為呂布為事,這和為董卓辦事又有何分別?我不勸你背叛呂布,但希望將軍你能懂得世間事理,勸呂布將軍莫要再為惡賊賣命。助紂為虐。可否?”

“唉,張某也只是一個小將,人言輕微,呂布將軍所決定的事。又豈是某可以改變得了的?本人一生,只會追隨呂布將軍,所以,太傅不用多說了。”張遼嘆息了一聲道:“眼下,某奉命鎮守關墻,實在不得已,太傅來攻。也不用多想,不容留情,若某能死在太傅手下,于某來說,亦是一件好事,此生不用遺憾了。”

“哦?當真沒有遺憾?我記得高順大哥說過,當年,文遠你一樣是心懷大志。一心想報效朝廷,一心想振興大漢,可是。你的理想呢?跟著呂布、跟著董卓,是否可以實現你的理想?看著董卓禍害大漢百姓,你心里可安?”劉易當真的想勸降張遼,所以,耐住性子向張遼說道。

以前,劉易身份低微,是不可能招降張遼的,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劉易聲名在外,位高權重。已經有可能招降收服任何一個三國武將。所以,劉易想試試,是否可以收服張遼。

張遼可是史上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一,不管他的武功如何,光是統軍作戰,就不比黃敘、太史慈等人差。若能得到張遼,更有利于劉易統一三國的大業。

張遼聽劉易說到這些,他還真的有一種無面目與劉易相見的感受。無可否認,張遼的確如劉易所說的那樣,以前雄心壯志,一心想為大漢效力,為振興大漢而奮斗,以前,追隨呂布,與匈奴人作戰,身先士卒,勇猛當先。但是,自從跟著呂布投了董卓之后,他卻發現在本質上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讓他似乎都提不起精神來。

董卓軍士,根本就不是為了大漢振興而戰斗,他們只會為了私利,根本就不顧百姓的死活,非但如此,董卓的軍士,時常四出禍害百姓,讓百姓民不聊生,生靈涂炭。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況,張遼都感到有一種負罪感,因為,他是與那些作惡的軍士是一伙的。

但是,現在說這些又有什么用?他畢竟都是呂布的帳下將領,只忠于呂布。

他甩甩頭,把那些讓他感到心里不舒服的念頭揮走,對劉易道:“太傅,事到如今,也不要多說了,張某雖然身上董卓軍中,但自問本人并沒有對大漢百姓造成什么的傷害,許多事,并不在張某的控制之中。現在,張某只知道各為其主,太傅若要進攻長安,唯有先將某擊敗。不過,在這之前,張某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太傅能夠給在下解惑,如能弄明白,張某死而無憾矣。”

“哦?那就不多說了,文遠你有什么的疑問?但問無仿。”劉易知道暫時不可能空口白話的就能說降了張遼,只好壓下繼續勁說他的心思。

“是這樣的,我聽說,太傅出奇兵奪下潼關,你們的確是從天而降下的,直接殺進潼關之內。從潼關逃回長安的軍士說,你們就是天兵天將,但張某心里明白,太傅帳下軍士的確精悍,但決不會是天兵天將,某只是奇怪,太傅是怎么樣讓軍士從天而降,又不會把軍士摔死的?”張遼問。

“呵呵,我還以為文遠你有什么的疑惑,原來是這個。其實很簡單,但……”劉易抱歉的揮揮手道:“除非文遠你能棄董卓而投效新朝廷,要不然,這個秘密是不能讓你知道的,因為,我們可以這樣拿下潼關,你們將來也可以,所以,這些是屬于軍事機密,除了自己人之外,是不能隨便泄露的。”

張遼聽后臉上不禁有點失望,但是,劉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這么秘密的事,怎么可能會隨便透露給他知道?

張遼神色有少許尷尬的道:“那、那如此就算了。我們就手底下見真章吧。我讓太傅不用對張某容情,但張某亦不會手下留情,看太傅大軍也做好準備了,那就來吧,讓我見識一下太傅的手段。”

說不攏就只有打了。劉易本就沒有想到可以勸降得了張遼。

所以,沒有再多說,劉易給身旁的將領下令,開始發起攻擊。

攻擊關墻并不難,劉易根本就沒有想過張遼可以抵抗得了自己的大軍。

隨著黃敘的一聲令下。刀盾手緩緩的向前推進,弓箭兵亦同時向前逼近。

進入箭程范圍,關墻上的張遼,率先命令軍士放箭,盡可能的延遲劉易軍奪下關墻的時間。不過,張遼最終近距離見識到劉易軍隊的作戰方式及軍士的凌厲了。

他看到,自己的軍士,放射攻擊的時候,自己方面的弓箭,僅僅可以落在劉易大軍的陣前,落入那些刀盾手當中,但落勢已經很弱,根本就沒能對劉易的軍士造成什么的傷害。

但是,劉易軍方面的弓矢就不同了,他估計,下面校場,光是弓箭兵都有兩萬來人,兩萬支弓箭齊射,在箭程又要比他們的弓箭稍為遠一些情況之下,成千上萬的弓矢如雨一落在關墻上。。。)

(在線書吧)


上一章  |  三國小兵之霸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