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第三百八十八章 何真的遠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小兵之霸途 >>三國小兵之霸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八章 何真的遠見

第三百八十八章 何真的遠見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7日  作者:一級煙槍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級煙槍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一級煙槍王)


第三百章何真的遠見

不管是何真,或者是秦頡,他們的確很疑惑這個太子太傅劉易怎么會突然到達宛城。

秦頡,自然是想巴結一下劉易,為自己尋求一個靠山。

嗯,相對于一些地方官員來說,這個秦頡的背景,其實還算是比較清白的,他并不算是朝中任何一方的人。朝中有人好做官,但朝中無人嘛,那就不太好過了。象秦頡,他這個南陽太守,就算整天的忐忑不安,擔心不知道什么時候,朝庭一個旨意下來,自己這個太守就不明不白的被撤了。

特是在這個宛城這么復雜的背景之下,他每天都過得有點提心吊膽的,一來巴結不到城中的皇親國戚,二來,怕自己做什么事卻又會得罪了某些世族豪強,如此,他就唯有什么也不做,學古人的不為而治。所以,對于突然到宛城來的劉易,他是非常敏感的,他就怕劉易到這宛城來,是專門到這宛城進行著某此目的,尤其是怕針對他的而來的目的。

秦頡也知道,朝中時不時都會派一些宮中的人到各地去進行督察,視察各地的情形。而他也更知道,如果是正宗的宮中宦官派出來的內侍,其實就是派那些人到各地去斂財收錢,各地的官府,如果不讓那些宮中內侍滿意而歸的話,那怕不久便會有免職的調令下來,如此,他們的官運就算是走到頭了。

所以,每一個由京中來的人,秦頡都非常注意,劉易表明身份叩開城門進城的時候,就有心腹去報告他知道了。不管劉易是不是像一般的宮中內侍來索要錢財好處,秦頡也不敢怠慢,馬上便前來拜見劉易,當然,還帶了不少錢財而來,準備像孝敬那些宮中內侍一樣,孝敬劉易。

而何真,他來見劉易,卻要純粹一點,主要就是想來見一見劉易的這個人,見一見這個外孫的師父。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這個何真,別看是一個屠夫,其實其人還是挺精明的。他的心里非常清楚明白,自己這個國丈,可是父憑女貴,父憑子貴,而他的兒子何進,也是兄憑妹貴。如何說,沒有皇后何婉,那么他這個國丈便什么也不是,他的兒子大將軍何進,怕在朝廷當中,也寸步難行。

所以,別看他是住在這南都宛城,但卻一直密切注意著京都洛陽的一舉一動。

皇后何婉,和他這個老父也常有書信往來,何真也知道何皇后現在的處境,知道皇帝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寵幸過她了,一個失寵的皇后,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有什么的行差踏錯,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一旦到了那個地步,他何家的所有榮華富貴都煙消云散。

這個何真,曾專門搜尋了南陽所出的另外四位皇后的情況,他發現,以前的四位皇后,在她們在位做皇后之時,其娘家家族,都曾顯赫一時,但是,在她們不再是皇后的時候,其家族便迅速的消亡,現在已經不知道所蹤。

比如,光武帝劉秀以來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劉秀的皇后,陰麗華光烈陰皇后,這也是一位少有的得到善終的皇后,正因為陰皇后,其陰家一族,也隨之飛黃騰達,莫與為比。陰皇后兄長陰識,本也是光武帝劉秀的同窗,陰麗華被封為皇后之后,更是得到了武帝的信任,讓其執金吾,掌管京師禁兵,徼巡京師,保衛京都安全,參預朝政,其弟陰興典領軍隊,任黃門侍郎守期門仆射,率武騎隨皇帝出入。當時的陰氏家族,風光可謂一時無兩。陰氏家族封侯者4人,在光武、明帝時堪為外戚楷模。陰氏家族,也整整輝煌了差不多上百年之久。

而陰氏家族的沒落,卻也因為陰氏家族另外的一位皇后,和帝陰皇后。和帝陰皇后是光烈皇后兄陰識的曾孫女,祖父永為明帝時侍中,父綱為屯騎校尉。她自幼聰慧,擅長書藝。但自被立為皇后之后,帝卻寵幸另一貴人,她寵幸漸衰,心中非常憤恨,不知所為,乃與外祖母鄧朱謀議,挾巫蠱咒帝死,事情泄露,被和帝以大逆不道罪處死,連兩個兒子和父親、兄弟都被殺。其陰氏一族,經過這次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因此衰落。

但是,經過一些跡象表明,實際上陰后是在與和熹鄧后爭寵中失利被誣陷而致死的。當何真了解到這些傳聞的時候,他就深以為戒,知道皇宮水深,步步驚心。而現在,他就警覺到,現在何后的境地,和當初和帝陰皇后的境地是何其相似?現在自己女兒何后失寵,其原因正是相傳和何后爭寵的王美人身死有著莫大的關系,何真擔心,自己的何家也會像陰氏一族一樣,現在看兒子何進身為大將軍似乎很風光,就怕在短暫的輝煌之后,何家便馬上會走向哀落。

對于劉易的事跡,這何真也早有耳聞,不只如此,何后給他的書信當中,也曾多次提及劉易的名字,多翻稱瓚劉易少年英才,是一個可結交之人。書信中,提及其兄何進,卻不宵與劉易結交,反而和劉易有怨的袁氏兄弟過往甚密,何后擔心,其兄如此下去的話,必會和劉易結怨,如此是禍非福。何后如此對他說這些的原因,何真自然是明白女兒的意思的,女兒何后的意思,是想讓自己勸說一下兒子何進,讓何進可以和劉易多點親近來往,讓何進和劉易結交。

何真覺得,其女兒何后的意思很好,不愧是皇后,看事情看得比較長遠。當然,也由于何真的徹身感受,讓他明白,何進和袁家的人來往結交,那是與虎謀皮,并不是長遠之計,如此,還不如去結交一些比較有潛質的英才,如劉易這樣的,這不,眨眼之間,這個劉易便由一個小兵搖身一變成了皇上的義弟,正正式式的列入了漢室宗親的門墻之中。長遠來說,這個劉易要比袁家更加的有潛力得多了。

至于何真的徹身感受,那就是別說像袁家這個四世三公的超級世家豪族了,連南陽的一些世族豪強都看不起他這個屠夫出身的何家。他在宛城,雖然和那些世族豪強的人來往的時候,表面上都尊稱他為國丈,可是,他們骨子里根本就沒有拿他這個國丈當一個人物來看,平時的交往,都不是真心的交往。地方的世族豪強都如此了,更何況是那袁家?

何真對于這一點,他看得很清楚,只可惜,其子何進卻聽不進他的勸告,也不聽其妹皇后的勸言。事實上,何真和何進的父子關系,一直都有點嫌隙,主要是在小時候,何真特別寵愛女兒及小兒子何苗,如此,便對何進有失照顧教導。到他長大之后,對何真這個父親便頗多怨言,面對他的這父親的時候,也有諸多不敬的行為,也正因為如此,何真才沒有隨何進進京,自己帶著小兒子何苗留在宛城。

呃,其實,任何一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做父母的,也一樣會對某個兒女特別的偏愛,這些,都是人間常情,不奇怪。就像如今的皇宮里,皇帝劉宏何嘗不是厭何后所出的兒子劉辯而寵王美人的兒子劉協?就連董太后,對兩個同樣嫡親的孫子,也有喜有惡。

不過,不管如何,何后也好,何進也好,都是何真的子女,而他的這些子女,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宮中的宦官。何真也曾有懷疑,自己的女兒何皇,極有可能就是被那些宦官陷害設計,因為以他對女兒何后的了解,心性善良的何后,絕對做不出因為爭寵而毒殺那王美人之事。

而同時,和宮中宦官是敵人的,還有皇上義弟、太子太傅劉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自己的兒子不屑去結交,卻不妨礙他這個國丈來結交。何真也隱隱覺得,結交好劉易,相比起那四世三公的袁家,對自己的女兒皇后來說,更加的有好處。

太子太傅嘛,將來的太傅,朝中百官之首,看這劉易,也是一個真正的有手段有本事的人,連宮中的宦官都要怕他,將來的威信日重,只要現在結交好劉易,還怕將來何后會出什么事?所以,正是這個原因,讓這個老國丈不顧身份,半夜也要前來拜會劉易的真正原因。

劉易沒有打算隱瞞自己進入宛城的原因,因為他想到,這國丈何真,應該不是宦官的人,讓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也不會對自己造成什么的影響。而那秦頡,估計也不是宦官或者袁家的人,若是他們的人,估計這秦頡也不會在這半夜前來詢問,如此反而會引起劉易的警戒,再看這秦頡,似是刻意的巴結自己,如果他有了宮中的宦官及袁家作為他的背后靠山的話,也沒有這個必要來巴結自己了。

所以,劉易說道:“國丈、太守,實不相瞞,劉易此行的目的不是宛城,本來是想過城不入,只是剛好夜了,又發現了有點狀況,呵呵……入城,其實是想避避禍的意思。”

劉易的話,把為何入城以及來宛城的目的向他們都解說清楚了。

秦頡一聽,原來劉易不是奔宛城而來的,心里一寬,因為,不會再是關乎到自己官途的事了。而同時,他的心里也一喜,因為,如果真如劉易所說的,他碰到了某些狀況,進城來是為了躲避的話,那么正是自己利用劉易的事巴結上劉易的好機會。

如此,他不待國丈何真發問,他便有點沉不住氣的搶著問:“躲避?太傅某非碰到了不長眼的山賊強盜?最近南陽的確也有的不安定,我這個南陽太守也有失職之處,如果太傅有用到秦某的地方,秦某定會全力以付,確保太傅的安全。”

何真見秦頡搶著要向劉易巴結,不禁反了反白眼,老眼閃過一絲嘲弄之色,暗笑這個秦頡,眼高手底,也不問問自己是什么料,居然敢說保劉易安全的話?這也是秦頡朝中沒有人的悲哀,朝中沒有人,就等于消息閉塞,證明他對劉易的了解不多。

他也不看看,一般的山賊強盜敢動劉易么?而且,他沒有看到,隨劉易一同前來的,有好幾百兵士,這些兵士,把這驛站的警戒線放得很遠,他來的時候,就看到這些士兵的崗哨放到了幾條街之外,可以說,附近和一片區域,都讓劉易的兵士給控制了。一般的人能夠對付得了劉易么?

能夠對付劉易的人,必然是一些勢力大到秦頡難以望其項背的實權人物,如果秦頡知道了要對付劉易的人是誰的話,怕他馬上就要打通堂豉了。

呵呵,何真真的很想看到,看到這秦頡知道要對付劉易的是什么人的話,他的臉色會如何。

劉易對秦頡搖了搖手道:“呵呵,此許小賊,還奈何不了我,不過,說起來,可能還真的有秦太守幫助的地方。”

“哦?請太傅盡管吩咐。”秦頡一聽劉易說有用到他的地方,眼睛一亮,趕緊請示道。

有用到自己的地方,才證明自己有利用的價值,秦頡當然明白這些道理。而也只有用到自己的地方,自己才真正的有機會踏上對方的這一條船。

“太子太傅,你有什么為難之處?有需要用到我這把老骨頭的地方,也盡管說,只要能夠幫得上忙,我一定會盡力以付。”何真想不到劉易還真的有事,他本也是有心要巴結一下劉易,和劉易打好點關系的,所以,自然也不能落后于秦頡。

“呵呵,國丈和秦太守還真是熱心,那我就不客氣了。”他們既然肯自愿幫忙,劉易自然也不會拒絕,有他們這些地方官府及地方實權人物的相助,事情也好辦很多。

“太傅請說。”

“對,太子太傅請直說。”何真接著秦頡的話道。

“好吧,秦太守、國丈大人,你們可清楚,離宛城不遠的淯水河,是否可以行船?或者說,有沒有商船來往?”劉易先向他們問清楚淯水河的情況。

“商船?呃,船是有,可是大商船卻來不了,淯水河順流到襄江有幾百里,其間河道有深有淺,有寬有窄,不太適合大商船的航行,不過,一些小船還是有的。”何真在宛城生活了幾十年,相比起才到宛城為官的秦頡要更清楚得多了,所以想也不想的就答道。

劉易一聽,頓時大喜,可以行船的話,那么一些竹筏自然也能航行的,最多,在一些河道湍急的地方,讓流民走一段路,等過了河道湍急的河段,再讓他們上竹筏行進便是。

當下,劉易再問清楚一點道:“那不知道,平時在河里來往的船有多大?”

“這個……如果是渡船,或者說在某一特定河道來往的般要大一些,但是,如果想要全河道航行的話,這船一般是、是那種不到五丈長的船吧,平時還能裁些貨物及乘載十來人左右的船。”何真比劃了一下船的大小道。

五丈長的船?那就是十五米左右的長度,是一般的貨船客船。

“那這樣的船多不多?呃,就是說,到達宛城外河道的船每天有多少?”

“這個我知道,現在別說每天了,一個月也沒有幾艘那樣的船來往了,這主要是世道的問題。聽說,以前宛城最繁華的時候,每天都有十來艘那樣的貨船客船來往,可是現在沒了,來往的多是官船,要不,就是那些水盜的賊船了。”秦頡搶答道:“現在估計也沒有人敢坐船去別的地方經商了,就怕錯上了賊船,落得一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哦,原來如此,那就是說沒船了?”劉易不禁有點失望,本來還想弄一批船,再扎一些竹筏,現在看來,怕全要靠竹筏了。不過,水盜的賊船?劉易不禁又緊接著問:“水盜?現在水盜很猖獗?”

“嗯,特別是近年來,原來很多正經的貨船什么的,現在都變成了賊船了,那些水手,也成了水盜。”秦頡忽然想到,劉易說不是要到宛城,而是要從宛城過,那豈不是說劉易要到下游的襄陽或者江陵去?他一想,覺得自己想的不錯,因為劉易既然要到荊州來,那自然是要到荊州州府江陵去的。當下急忙道:“某非太傅想要到江陵去?太傅想坐船?如果是這樣的話,下官倒還可以想辦法的,官船還有好幾艘,加起來,運送一百來官兵也可以的,另外還可以向當地的船夫征集點小船,運送兩三百人應該沒問題。不過,聽說太傅隨行還有騎兵,那就不太好辦了。”

“哦?有船?那就好,能運送兩三百人就行了,我的騎兵。可以沿河自己去。”劉易想不到,這秦頡還真的幫忙解決了自己快速到江陵去的問題。

“那太傅準備什么時候走?下官可以馬上去安排,就算是明天一早,下官也能為太傅辦妥。”秦頡拍著胸膛道。

“呵,這個也不急,我要你幫忙的不是這個,當然,如果秦太守方便的話,也準備一下吧,劉某的確要急著到江陵去。”劉易對秦頡感激的笑了笑道。


上一章  |  三國小兵之霸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