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第八百三十五章 貴霜抗漢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小兵之霸途 >>三國小兵之霸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五章 貴霜抗漢之策

第八百三十五章 貴霜抗漢之策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6日  作者:一級煙槍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級煙槍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歷史軍事


貴霜帝國,自然是國王掌控了帝國政權。

而國王之下,設有輔相、國師、財政大臣、大將軍等等。另外還有許多親王、王爺之類的。

其實,貴霜帝國的權力架構,在表面上看來,雖然已經擺脫了一般的部族的權力架構,帝國王朝有著各個部門的官職職能,如管農業的、外交的、財政的等等。看起來,似乎與早前的大漢差不多。

但是,其根本上,實際還是其大月氏部族的一些實權人物掌握著整個貴霜帝國的權勢的。

比如,國王之下的輔相,他便是大月氏部族的一個族老,叫阿薩拉德,他在本族當中,是一個祭師智者。這個祭師智者,在大月氏部族當中,是祭祀問卜的巫師主持。當初韋蘇提婆,就是靠勾結了阿薩拉德,才最終奪取了貴霜帝國的王權,成為國王。

又如,貴霜帝國的財政大臣,叫托克多爾。實際上,他是韋蘇提婆本族的最心腹的一個謀臣。外交大臣,是韋蘇提婆的王后的父親,農業大臣,是他的一個忠誠的族弟。

至于其余的親王大臣等等,也基本都是大月氏部族當中的一些首領,或者是與韋蘇提婆交好的將領。

經過了近十年對貴霜帝國的統治,韋蘇提婆基本上已經對整個貴霜帝國的各級別的臣屬都換了一個遍,全都換成了他的親信心腹。

如果說,唯一不算是韋蘇提婆的人,可能就是那個國師了。這個國師,是迦葉摩羅,是一個佛法高深的和尚。

對于貴霜帝國來說,大月氏之所以能夠在印度站穩腳,并建立了貴霜帝國,其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些印度當地的佛教的支持。每一代貴霜帝國的國師,都是佛教當中的當代教主,佛法最高深的人。

當年的孔雀王朝,國主權力太盛,亦太過殘暴。其國主治理國家的概念,與佛教教義相勃。在佛教興起之時,對廣大的印度民眾影響太廣泛,已經影響到了孔雀王朝國主的威信。因此,佛教一度被孔雀王朝的國主所打壓,其佛教徒被孔雀王朝的國主殘害了一大批。

在那時,大月氏入侵古印度,當時的大月氏首領,大可汗,卻急于尋找一個能夠讓他們大月氏興盛的文化傳承,在聽了一些佛教徒所宣揚的佛教教義之后,大月氏首領認為這是一種不遜色于大漢文化的一種文化,這種佛教教義,能夠助他教化自己的部族人,開發部族人的智慧,擺脫野蠻。

如此,佛教與大月氏一拍即合。在佛教的幫助之下,大月氏部族很快就在古印度站穩了腳跟,直到建立了帝國之后,佛教就成了貴霜帝國的國教,其教主便是國師,在帝國中,享有無比尊崇的超然地位。可以說,就是國主見到了教主國師,也得要行禮問好。

也幸好,佛教接受當年在孔雀王朝時期的教訓,并沒有過多去影響帝國的政治,甚至,后來的迦膩色伽一世,他雖然尊崇佛教,但也吸收了大夏王朝、希臘王朝的一些宗教文化,國師也沒有出面阻止,與迦膩色伽一世達成了一種默契,允許貴霜帝國除了佛教之外,還有別的宗教存在。但是,貴霜帝國成立之后,佛教就在這個帝國當中,一直保持著一個超然地位。

每當貴霜帝國的國主變更,佛教都在其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起到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為何要這樣說呢?因為佛教當中,一直都保持著代代相傳。這里所說的相傳的,不僅僅是其佛法教義,而是他們的武功。沒錯,就是武功,每一代佛教教主,其武功都幾乎達到了一個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們佛教的武功,雖然與大漢的武功并非出自一脈,但是卻也是大同小異。其實,就是后世達摩祖傳到大漢來的那些功夫,少林的許多武功的前身。佛教的武功,也分有內外修練的兩種,也有著許多的功法招式。

如果用大漢現在,劉易心里所默認的對佛教高手的分級。那么,那貴霜帝國的國師,他就是一個超級武將的武道境界,超級高手。估計,能夠與大漢的許多超級武將一戰。

另外,佛教當中,也講究一個輩份,同輩當中,超級高手或許不僅僅只是國師一人,國師的一些師兄弟,也有著非一般的武功。如果是那些老一輩的老和尚之類的,他們的武功可能就更強,就等于是大漢的那些隱世不出的隱世高人。如槍王童淵、左慈、甚至是傳說中的那個南華仙翁,教呂布的那個隱世高人,以及,傳授武功給顏良、文丑的那些不出世的高人。

反正,那些高輩份的老和尚,估計能與劉易一戰,而劉易相戰勝他們,怕也得要花費不少力氣,勝得勉勉強強吧。

而一流高手及二流高手,他們佛教就多了。那些分布在各地傳授佛法的和尚就不說了。單單是國師身邊的和尚,就有八大高徒,十大從徒,十八護僧,三十六高僧,七十二羅漢。這一百三十四個僧人,就是國師身邊的高手,幾乎每一個,都有著一流高手的身手。如果擺出了陣來,那么其威力更強。

另外,還有許多佛教門徒,弟子的弟子等等,二、三流的高手也極多。

如此,佛教在貴霜帝國當中的地位,真的是很難動搖得了。

任何一代貴霜帝國的國王,都得要小心的處理好與佛教的關系。

還有就是,佛教在貴霜帝國是廣開門徒的,要不是想要學習其教的高深武學,必須得歸依佛門,估計現在的貴霜帝國可能都會是武者遍地走,高手多如狗了。

也幸得,這古印度的北部地區,的確是一個比較荒涼原始手地域,所以,佛教也缺乏興趣,所派出來的游僧不多,佛教對古印度北部地區的影響不是太大。還有就是,與新漢軍交戰的貴霜帝國的軍隊,并沒有太多的高手,如此,才沒有給大漢大軍造成什么的損失。

貴霜帝國的和尚,有著這么多高手的事,是劉易不知道的,他也疏忽了和尚會武的這個事實了。

現在,貴霜帝國告急,韋蘇提婆急召帝國的重臣軍將及國師等一起商討對抗漢軍的辦法。

韋蘇提婆也算是佛門弟子,算是國師的同輩,他稱國師為師兄。

他約四十多歲,長相威嚴,那深眼窩當中的眼神很凌厲,一眼掃過去,殿堂上的所人交頭接耳的臣屬全都噤若寒蟬,靜靜呆立,不敢再出言。

大月氏人,大多都是滿腮胡絡,韋蘇提婆也不例外。

卷曲的胡絡,遮去了他的大部份臉孔,所以,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

“爾等可知失職?在我們帝國防備最為薄弱的北方防線,殺來了東方大漢的大軍,直到他們快要攻殺到我們的京都才獲知消息。誰負責北方管治的?誰負責北方防衛的?給本王站出來!”(翻譯版本)

韋蘇提婆的嗓音帶著一股威嚴及寒意。

下面的臣屬當中,幾個家伙渾身一顫,但還是慢吞吞的站了出來。

“拉下去!丟失了所管轄的國土,你們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大王!饒命啊!”

“大王!漢軍有如神兵天降,突的降臨,我等防備不足……”

“大王!漢軍號稱百萬,其軍如林,我國北部地區,大多是荒涼地帶,總人口都不足百萬,軍士更少了。丟失國土,只因敵人更強大,非我等抗戰不力之罪啊!”

那幾個屬臣,嚇得跪下去,哭喊著分辯。

“哼!漢軍已經殺到了家門,你們還不知罪?拉下去!”

“大王!大王!……”

呼啦一聲,一隊帶甲的衛兵沖進殿堂,將這些痛哭喊叫的臣子拖了出去。

殿堂內的一眾臣子,更加的惶恐不安,一個個額上冒汗。

“全都是沒用的家伙!居然敢稱漢軍強大?試問這世上,還有哪一個帝國有我們貴霜帝國強盛?前不久,我們貴霜大軍,擊敗了入侵的寒人、波斯人等。我們貴霜帝國才是這個世上最強大的帝國!”韋蘇提婆語氣自傲的高聲喝道:“我們貴霜帝國之所以丟失了北部地區,主要還是我國不備,讓漢軍鉆了空子罷了,現在,本王已經調多羅將軍拜達爾將軍等各率大軍返回帝都,只需數天的時間,我們大軍便可給予來犯的漢軍迎頭一擊。不過,現在漢軍離我們德里帝教,就只有一兩天的路程了。所以,諸位看看,現在有何辦法,能阻漢軍兵鋒數天,為我軍贏得時間。”

韋蘇提婆提出了議案,讓從臣出謀劃策。

與一般的貴霜帝國的平民不同,貴霜帝國的國王及一些帝**將及臣子。他們其實并沒有太過驚慌。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感覺良好的思想,就是他們都認為,目前他們貴霜帝國是這個世上最強大的帝國,他們大月氏部族也是這個世上最優秀的民族。所以,他們對于韋蘇提婆這個國君的說法是認可的。基本都是認為漢軍只是鉆了他們的空子,如此才讓漢軍一路殺到了他們帝都附近。他們都想著,如果他們的大軍在這里的話,一定可以擊敗來犯的漢軍。

如此,他們也都認為,只需要敵住漢軍的兵鋒數天的時間,待他們的大軍返回帝教,那么就必定能叫來犯的漢軍有來無回。

殿堂內的眾臣人沉默了一會之后,便各自小聲的交頭接耳,互相找相熟的人商討一些辦法。

好一會,外交大臣畢克特,也就是韋勞提婆的岳父。他先站出來對韋蘇提婆道:“大王,臣認為,面對這次漢軍的來犯,尤其是其軍推進迅速的情況之下,想要緩延漢軍的兵鋒,臣覺得,應作三手準備。”

“哦?畢克特大人,請明言哪三手準備?”韋蘇提婆見是王后之父,便放緩了語氣,著他獻策。

“首先,漢軍遠犯,無故攻掠我國,臣認為,應當派出使臣前往,要求見漢軍的主將,責問他為何要侵犯我國。要知道,我國與大漢相隔萬里,并無仇怨。若說仇怨,我們與大漢其實反而有交情。曾經,我們大月氏部族與大漢帝國聯手攻擊匈奴人,這是我們祖上與他們大漢建立下來的交情。如今他們無故來犯我國土,是為強盜是也。當然,責問是一會事,主要的,還是要弄清楚,他們大漢為何要不惜萬里來侵犯我國的原因。”

“嗯,對,本王也感到有些糊涂呢。無緣無故的,漢軍來攻打我們貴霜帝國干什么?”韋蘇提婆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當然,他們是因為什么的原因來攻打我們,這個其實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我們是要延緩漢軍的兵鋒。如果他們愿意跟我們對話的話,那么就好辦了,跟他們干涉都可以拖上數天的時間。”

“不錯,事不宜遲,可以先按這個辦法去辦。那么,第二手準備呢?”韋蘇提婆又問。

“第二手準備,是建立在第一個辦法行不通的情況之下再執行的。并且,這第二手準備,也并乎到我們第三個準備。所以,非常重要。”畢克特說著,將目光放在安然的坐在皇座不遠,盤腿坐在一個蒲團上,閉著眼打坐的國師迦葉摩羅的身上。

“嗯?”韋蘇提婆順著畢克特的眼光望看,不解的樣子。

“先說第三手準備,如果通過外交手段,不能讓漢軍暫緩兵鋒,那么,漢軍肯定會繼續向我們帝都進軍。而在我們帝都北面約五十里之處,有一座大山,可供我軍在此布防,攔住漢軍的來路。現在,帝都還有城衛軍十萬,另外,從帝都附近可急召得到十萬左右的人馬。還有,帝都一眾大臣軍將及親王等的私兵,也約能抽出數萬的軍馬。我們可留五萬衛戍帝都,急調二十萬左右的軍馬于北面大山布防,如此可阻漢軍兵鋒數天。”

“但是,布防也需要時間,我軍召集軍馬,開赴五十里之外也需要時間。如何爭取到這一個時間,那就看國師是否能親自前往一趟了。”

畢克特望著依然沒有睜眼的國師迦葉摩羅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小兵之霸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