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第五十九章 杜甫來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天下 >>大唐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杜甫來訪

第五十九章 杜甫來訪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2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殷揚 | 大唐天下 


“父皇用心良苦呀!”李亨反應過來,不得不佩服李隆基縝密的心思。.(.)第.一.中.b文\s

李昌國眼下不過二十三歲,他還有大好的前途,哪怕李昌國活到六十歲,也有很長一段路要。在三十余的時間中,李昌國難道就沒有為唐朝立國的機會?

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會有,而且是大有功機會。象李昌國這樣的人,為國立功的機會大把大把的有,不愁沒有機會。

然而,問題就來了。若他再立下大功,怎么封賞他?若這次李隆基不壓著李昌國的爵位,而是封賞二品高爵,李昌國再立下新功,很快就升到一品高爵。

一品高爵是唐朝高的封爵,到了這里,就意味著再也沒有封賞的余地了,李昌國的功勞再大也不能再封了。因為再封的話就是皇帝了,這是不可能的。

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情形下,只能殺掉了。

“人一旦到了高位,自然就會有人依附,即使李昌國無作惡之心,依附的人多了,自然就會有人為惡。一旦有人為惡,李昌國的罪行也就有了。到那時,即使陛下不想殺,也不可得了。”李泌感慨一句,道:“楊氏一案不就如此么?”

楊氏是很惡,做了很多壞事。可是,光有楊氏還做不出這么多的惡事。楊氏之禍之所以如此之烈,就在于有不少爪牙依附楊氏,為虎作倀。

若李昌國得到高位,即使他不想,也必然會有人依附他,托庇于他。久而久之,必然有惡事發生,這就成了李昌國的罪狀。

即使李昌國管束得再嚴,生故吏遍天下是少不了的。如此之多的生故吏。良莠不齊是必然的,總會有人做壞事。

樹大招風,就是因為如此。到那時,唐朝皇帝不想殺李昌國也要殺了。

李隆基明過人,看到了這種危害,他來個奇功薄賞,壓著李昌國的爵位。讓他不能在短時間內升上去,就可以避免這種危害。

“是呀。陛下的帝王之術爐火純青。古今罕見。”李泌感慨無已。

“我明白了。父皇是用這事告訴我,賢臣良將要保護好。”李亨也是個明人,終于明白李隆基為何要讓他好好想想這事。

“殿下英明!”李泌微微頷首,大為贊賞。李隆基讓李亨好好想想這事,著實是這用意。

賢臣良將不僅要用好,還要保護好,這是皇帝必修課。

“殿下可知陛下為何要保護李昌國?”李泌話鋒一轉。再度發問。

“李昌國善謀,能征善戰,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如此良將,自然要保護好。”李亨微一沉吟回答。

“非矣非矣。”李泌搖頭,道:“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陛下之所以保護李昌國,是因為第二個問題。”

“誰適合統兵擊破大食?”李亨眉頭一挑,沉吟起來。

“沒錯。”李泌重重點頭,道:“保護李昌國是因為要重用李昌國。若不重用。陛下完全沒必保護李昌國,只需要封他高爵,把李昌國閑置便是。”

處置李昌國的辦法很多,可以給李昌國高爵,閑置他,不讓他再立功,也是一種保護。自此以后,李昌國完全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不必再刀頭舔血,這也算對得起李昌國了。

李隆基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壓著李昌國的爵位。如此保護李昌國,就是要重用他。

“照你的意思。李昌國是最適合統兵擊破大食的人了?”李亨沉吟著問道。

“不錯。”李泌再度重重點頭。

“依我說,王忠嗣也挺適合的呀。”李亨眉頭緊擰著道:“李昌國善謀,能征善戰,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我很欣賞他。然而,論到打仗,王忠嗣也不比他差呀。”

王忠嗣號稱李隆基朝第一名將,其軍事才干不需要置疑的,他打了一輩子的仗,大大小小數十上百仗,就沒有一次敗仗。由他統兵出戰,不會有人懷疑。

“更重要的是,王忠嗣與殿下親近,你們一起長大,少有情誼。王忠嗣更口口聲聲,要為殿下保駕護航。若再擊破大食,王忠嗣的功勞就更大了,更有利于為殿下辦事。”李泌眼國光暴射,盯著李亨問道:“我說得可對?”

“沒錯。王忠嗣與我一長大,我們兩人自小一起玩,一起睡,一起吃,一起喝,不是兄弟卻勝似兄弟。若是讓他統兵出戰,他的戰功更大,更能為我辦事。”李亨對王忠嗣的情誼非同小可,誰叫他們兩人是從穿開襠褲就認識的呢?

“是以,殿下傾向于王忠嗣,可對?”李泌再度發問。

“李昌國善于用兵,我很賞識。若我成為大唐的皇帝,也不會虧了他。可是,我與王忠嗣數十年的情誼,我還是以為王忠嗣統兵更好。”李亨在李泌面前沒有什么好隱瞞的。

“王忠嗣好運道呀,竟然能得殿下如此情份。”李泌有些眼熱,卻是話鋒一轉,道:“然而,殿下如此想如此做的話,固然全了情誼,卻是誤了大唐。”

“誤了大唐?”李亨臉上變,盯著李泌,有些不悅道:“李泌,此話怎講?本太子是真心為大唐,何來誤國之說?”

不再稱“我”,而稱“本太子”,李亨心中有些著惱了。

“太子,李泌有一問。”李泌微微一笑,道:“太子可知傘與殿的差別何在?”

“這有何難知?傘是用來遮陽擋雨的,殿是用來住的。”李亨被李泌給糊涂了,不的看著李泌。

“太子所言差矣。”李泌這李亨釋疑,道:“傘與殿的差別在于傘只有一柱,而殿卻有很多柱。是以,傘柱折斷,傘也就廢了。而殿柱折一根兩根也不會倒塌,因為殿有很多根柱,一根兩根出了問題,還有別的殿柱支撐。”

說到此處,略一停頓,接著道:“為帝者就是要打造一座永不傾覆的大殿,而不是一把傘。王忠嗣固然了得,已然立下大功,李昌國雖有平定吐蕃之功,仍是與他有差距。若擊破大食這一戰由王忠嗣統兵出戰的話,所有的功勞都為王忠嗣所得。那么,大唐就不會是穩固的大殿,不過是一把傘罷了。”

李亨眼里光暴射,似有所悟。

“生老病死,福兮禍兮,人生之常。一旦王忠嗣發生意外,大唐不是折損一根擎天之柱么?而太子為了全情誼,恰恰把大唐打造成了一把傘,而不是一座大殿,王忠嗣這根傘柱一折,整把傘就無用了,大唐也就危矣。”李泌的聲調轉高,具有振聾發聵之效。

李亨額頭上冒出了冷汗。

“大唐之所以興盛,就在于大唐有很多人才,太宗皇上時,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開元之際有很多賢臣良將,這是大唐強盛的根源所在,還請太子謹記。”李泌的聲調有些尖細了。

“謝先生教我!”李亨雙手抱拳,沖李泌深深一揖。

按照李亨的想法,他想全情誼,讓王忠嗣統兵出征,那樣的話,對王忠嗣個人是好事,對整個唐朝卻是沒有好處。一旦王忠嗣出事,整個唐朝都會受到震蕩。誰敢保證不生病,不英年早逝?

沒人敢說那個話。

若是擊破大食一戰由李昌國統兵的話,就會在王忠嗣以外再打造出一根擎天柱。那么,唐朝就會有兩根擎天柱,即使一根出了問題,不是還有另一根么?

這才是最好的處置之道。

“父皇是在告訴我,要我與李昌國多加親近,建立情誼,拉近彼此間的情份。”李亨是個明白人,很快就明白了李隆基的用意。

“沒錯,陛下是這意思。”李泌重得點頭,很是欣慰道:“正是因為如此,殿下為李昌國之事求見陛下,讓陛下格外欣慰,才與陛下說了那么多話。同時,陛下也在借這機會,傳授太子帝王之道。”

李隆基的帝王之道讓人嘆服,李亨大是折服,道:“我一定要多學學,定不讓父皇失望。,我們去見李昌國。”

“這個李昌國大名在外,我也想拜訪呢。好,就一道。”李泌是個爽快人,痛快的答應。

李亨一聲令下,備下一份厚禮,與李泌離了太子,直奔李昌國第。

李昌國第外,人山人海,人頭攢動,不少大臣擠少一團,求見李昌國。

康德帶著親衛攔在口,不準群進去。

“我要求見李將軍,煩請通稟。這點小意思,請笑納。”

“我三次求見李將軍,真心實意要與李將軍結交,你就給我通稟一聲,好不好?”

群臣把唐德他們圍住,說好話的有之,送禮的有之,威脅的也有。不過,不管他們怎么說,康德他們就是不允許進入。

沒辦法,自從李昌國回到第后,就是庭若市,前來結交的大臣多不勝數,這個還沒,后面的又來了;一個來一雙,兩個來兩雙,得李昌國無可奈何,只得下令謝客,不放他們進來。

李昌國奇功薄賞,賞不及功,然而,群臣都看出來了,李隆基對李昌國的欣賞有增無減,李昌國高升只是時間問題,誰也不愿,非要見到李昌國。

如此一來,李昌國的前就是這般熱鬧,比起菜市口還要熱鬧。

三個讀書人擠進來,為首的一個三十余歲,容貌清矍,給人一股清新之感,沖康德見禮道:“煩請通稟李將軍,杜甫求見。”(。。)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大唐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