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454章 為民分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4章 為民分憂

第454章 為民分憂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23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撿貝拾珠

梁曉樂在米湖縣城的買賣蒸蒸日上,與烏知縣的關系,也一層層進展。因為離得近了,烏知縣斷不了把梁曉樂邀到縣衙,讓她推算案情,幫助破案,以提高的破案能力和準確度。

梁曉樂更是樂此不彼。因為她,通過與官場和涉案人員的接觸,的人際關系寬廣了很多。尤其是官場人員,對見縫插針宣傳租賃土地的好處,往往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杠桿兒作用,不租賃則罷,一租賃就是一個村甚至幾個村莊。這更加激勵了梁曉樂接近和幫助烏知縣的信心。每次幫助破案,能用異能的用異能,不能用異能的就調動前世知識,讓案件做到準確無誤,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

在梁曉樂的幫助下,幾個大案辦下來,烏知縣開始對梁曉樂刮目相看了。只要有案子,沒有不讓梁曉樂參與的。

米湖縣城有家私人旅舍。旅舍掌柜姓汪,為人和氣,旅舍生意倒也可以。

一天,一個商人攜帶黃金十斤,到京城去作買賣,寄居在汪掌柜的旅舍里。商人每次外出,都細心地鎖好房門,掌管鑰匙。

這天商人外出,見房門鎖的和往常一樣。進屋一看,黃金卻全部不見了。商人想,除了房主人汪掌柜以外,別人是進不了房間的。于是到縣衙去告發房主汪掌柜愉竊之罪。

烏知縣立即將房主汪掌柜拘來審問。略施刑訊,房主汪掌柜便全部招認。烏知縣將房主投入監牢,又繼續追查贓物。

可汪掌柜只交代偷竊,卻也說不出贓物藏在何處?!

烏知縣本以為此案簡單,便沒去驚動梁曉樂,想結起來。誰想“竊賊”抓到,卻搜不到贓物,這案子也不能算了不是?!

烏知縣沒辦法。又邀來了梁曉樂。

梁曉樂聽了案情介紹以后,心中暗想:房主進入自家的客房,也是情理中之事,但破案卻不能這樣順理成章。房主人可能偷竊,但也不能排除另有竊賊。

于是便對烏知縣說我想再親自問問那個商人,如何?”

烏知縣說賢妹隨便。”于是,傳來了商人。

梁曉樂問你的鑰匙常放在地方?”

商人答道為防被盜,總是隨身攜帶。”

梁曉樂問你時常和誰在一起睡覺呢?”

商人答道沒有。”

梁曉樂又問你曾同別人一起喝過酒嗎?”無錯不跳字。

商人答道前些天曾和一個和尚,兩次歡宴暢飲,但和尚沒有近我身邊。也未曾進我住房。”

梁曉樂你可曾在外面睡過覺嗎?”無錯不跳字。

商人第二次與和尚飲酒喝醉了,在和尚的屋中睡了片刻午覺!”

梁曉樂點點頭,讓商人下去了。然后對烏知縣說衙役們是不是對房主人動了酷刑?”

烏知縣例行公事,一進門先打二十大板。然后再升堂詢問。”

梁曉樂你在詢問的過程中,衙役勢必持杖站立兩旁,高喊‘威武”二字?“

烏知縣點點頭。

梁曉樂這就是了。房主人乃善良之輩,從沒有經歷過官司,沒上過大堂。二十大板已經讓他吃不消,再看到持杖的衙役。聽到震耳的呼喊,自知一場嚴刑拷打躲不,便自誣盜金之罪。但他并非真正的竊賊。而真正的竊賊卻是那個和商人一同喝酒的和尚!你可速派人去傳訊,保準人臟具獲。”

烏知縣雖然將信將疑。還是當即派衙役去傳訊那個和尚。不承想和尚已經攜金逃跑。所幸梁曉樂及時,逃的還不太遠,衙役們很快追上了他,繳回了商人失去的黃金。

事后。烏知縣問梁曉樂賢妹,你竊賊是那個和尚的呢?”

梁曉樂你想啊,商人所接觸并一起喝酒的。只有那個和尚。而且還和和尚一同睡過覺。也就是說,能以接觸商人鑰匙的,只有那個和尚。能以進入商人房間的,也就是房主人和那個和尚二人。房主人如果不是竊賊,那就一定是和尚了。”

烏知縣聽后想了想說賢妹,你斷案如此神速,為兄實在是自愧不如。為兄很想好好地向你學習學習。”

梁曉樂笑笑說仁兄過謙了。我不過在你破案的基礎上發揮了一點兒。我們現在一起研討案例,取長補短,不是很好嘛?何來學習之說?”!”

烏知縣我案案向你請教,久了,怕衙役和師爺們有微詞。再說,我在公堂上審案時,常常不知所措。每到這時我就想,要是賢妹在身旁該有多好哇!由此我想,不如你幻化成我的模樣,代我坐堂審案。我則在暗處觀察,學習你的斷案技巧。這樣,神不知鬼不覺,我的政績上去了,斷案水平也提高了。比現在這樣明著請教強的多。”

烏知縣說完,又不好意思的補充道不滿賢妹,我已經在任八年多了,政績一直平平。上次你幫我審清了皮三桂賴沈明禮銀子的案子后,沈明禮給我送了一塊匾。這事上面了,對我進行了通報表揚。如果政績再進一步顯赫的話,還有望提升知州。我的能力你也看到了,指望著我是辦不到的。假如這一步你幫我實現了的話,為兄將半份家財劃歸于你。”

梁曉樂聞聽心中暗想:如果能代他執一段兒的政,那是再好不過了。那樣,就可以借用他的形體,向地主富戶以及鄉紳們,大肆宣傳租賃土地的好處,讓辛洛租賃下更多的土地。還可以利用這個職權,為辛洛捐個員外郎。這樣,他就能參與本縣的一些高層集會,認識更多的人,這對發展事業很有好處。

梁曉樂心中這么一想,便不堅辭,假意推脫了一陣,在烏知縣的堅持下,同意了他的要求。

于是,烏知縣脫下官服遞給梁曉樂,則打扮成一個新來的衙役,混跡于縣衙之內。

梁曉樂點化了一個與烏知縣一模一樣的式神,讓其穿戴起烏知縣的官服。由于每天案件不固定,無法灌輸固定模式。梁曉樂只好給它灌輸了一點兒基本動作和口頭語言,則閃身到空間里,駕著“氣泡”飄飛在假“烏知縣”的身邊,遇見情況,再在空間里傳音指揮。

一切都就緒后,“烏知縣”走馬上任了。

一天清晨,梁曉樂身穿男裝,在米湖縣城的大街小巷轉悠。一來鍛煉身體,二來也為了熟悉一下米湖縣城的街道。

梁曉樂正走著,忽見路旁有一對中年男女坐在地上慟哭,覺得奇怪,便走相問。

原來,這是一對中年夫婦。兩口子以賣粥為生。這天早晨五更頭上,兩口子抬著粥缸子、碗架去擺攤兒賣粥。不巧,被一塊大石頭絆倒,摔爛了粥缸子和賣粥用的碗。小本營生,這一下,去了半個家當,兩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來。

梁曉樂聽了中年夫婦的敘說,看了看看潑得滿地的粥和碎缸,又問了問賣粥的家境,有心扔下點兒銀子資助于他們。轉而又一想:何不利用這個機會,為烏知縣樹立口碑?!

于是,梁曉樂走到僻靜處,閃身進了空間。把式神“烏知縣”支到現場,讓其詢問了一下情況后,便對賣粥的兩口子說這樣辦吧,你倆把這塊石頭抬到衙門里去,老爺我要審問這塊石頭,叫他賠你的粥缸子。”

賣粥的心里話:俺這就夠倒霉的啦,您這位大老爺還開個玩笑?!可不抬又不行,這可是縣太爺的命令,誰敢不聽!沒法,兩口子就順起扁擔,用抬粥缸子的架子,抬起那塊石頭,朝縣衙門走去。

街上的人們見賣粥的兩口子抬著塊石頭,跟在縣老爺后面,朝衙門里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說八成縣老爺要審石頭!”

這一嘰咕,一街兩巷的人都跟著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擠滿了大堂前的院子。

式神“烏知縣”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門口,只許進,不許出。然后,他就站在大堂前開了腔鄉親們,今天本縣令遇上這塊石頭絆了人,砸破了缸。害得賣粥的兩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審審這塊頑石,估計它不會開口。可它畢竟引來了眾鄉親,這算它將功補過吧。沒說的,請大伙湊個份子,最少一文錢,多者不限,算是大伙周濟賣粥的夫婦吧。”

聽了縣太爺這番活,看熱鬧的人,紛紛掏錢捐獻,功夫不大,就湊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銅錢。

空間里的梁曉樂見看熱鬧的人走了以后,又拿來五兩散碎銀子交給式神“烏知縣”,讓他連同二十多吊銅錢,一起交給了賣粥的。說這足夠你的粥和粥缸子錢啦,回家去吧。”

賣粥的千恩萬謝回家后,把的這次經歷,當做故事到處喧嚷,大肆宣傳當任縣老爺如何如何愛民如子!

一,烏知縣為小民分憂的事,在米湖縣城傳了開來。

扮作衙役的烏知縣聞聽,高興地直沖式神“烏知縣”伸大拇指。(……)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