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345章 發展新農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5章 發展新農村

第345章 發展新農村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01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興農新果然脫胎換骨了。他十分珍惜自己的新生命,并認-小神童梁曉樂給他的,對梁曉樂感激涕零,一心一意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梁曉樂。自梁曉樂帶著仝桂格、連奶奶和瘋女人走后,他便各村里游走,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動員人們出租土地。

興農新坐在農家的庭院里,或是在人們乘涼的樹蔭下,大街上···…侃侃而言:

“你們算算這個賬兒:地在自己手里,起五更睡半夜,累死累活,一年也就收三百多斤。租出去,身不動,膀不搖,三百斤糧食便到手了。男人們可以用騰出來的時間出去打工掙錢,女人們可以編草編包裝袋,還可以養雞養鴨,我負責請師父,管收購。無論收什么,都是當場結算,當場給錢,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呀?!”

說完還不忘抹上一筆神秘的色彩:“我的主人能與神溝通,家里供奉的是‘太陽之神位,的牌位。太陽是誰呀?老天爺爺啊!那可是主管天下五谷的大神!他老人家要是想讓那塊兒地高產,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要不怎么地一到我們主人手里,就能增產六、七倍,七、八倍收成?!一年兩千多斤啊,從古到今,誰聽說過?!”

這里離花雨鎮較近,對梁家屯村有家能與老天爺爺溝通的人家也早有耳聞。有的人還親自到路新銘租賃的地里看莊稼長勢。因為路新銘一直說自己是梁德福家的管家,人們也就沒把他同梁德福等同起來。離得較遠的人們,總覺得六、七十里路遠的梁家屯,遙遙不可及。那樣的好事自己沾不上邊兒。

聽了興農新的解釋后,才知道梁家屯梁德福租賃土地無限量,有多少租賃多少。花雨鎮的總管路新銘和小鑼莊村基地上的興農新,都有簽訂合同的權利。

既然是好事,又有人牽線搭橋,何樂而不為呢?

很快小鑼莊村四周相鄰的村莊,都紛紛與興農新簽訂了租賃合同。而且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向外擴展開來。果然沒出三年興農新就把從花雨鎮到十八行之間的所有土地,都全部租賃到手,連成了一體。此是后話。

路新銘在興農新村(崔家洼)的基建也搞得熱火朝天。

梁曉樂他們回去以后,路新銘就在四外村里雇了幾十個短工,開始清理廢墟、拆除舊房。

一開始,附近村里的民工有顧慮,說這村是個“鬼”村二十多年了沒人住。都不愿意到這里出工。路新銘就對他們說了事情經過和瘋女人的存在,讓他們參觀連奶奶的宅院。

人們雖然將信將疑,但由于路新銘出的工錢高,又是成群搭伙一塊兒干,也就消除了顧慮,來的人越來越多。

路新銘還把建筑總管梁德順叫了來,讓他給規劃建設格局,提供二層小樓建筑圖紙。

梁德順聽了路新銘的設想后豎著大拇指說:“要是按你的思路建成了的話,這個村,在方圓百里之內可就蓋了(注1)。”

路新銘說:“建咱就建個好的。一張白紙畫什么樣的圖畫都可以,何不一開始就計劃好了,畫出一張最美最好的圖畫來?!像三姑和三姑夫夫婦倆,還不是從一窮二白一路創新,創造出了方圓百里沒有第二個的梁家屯村?!還有你們仨兄弟,精誠團結也出了名,十里八鄉的人提起來,沒有不夸的。我作為三姑的侄女女婿,也不敢落后哇?

梁德順被戴了大高帽子,心中高興。想想也是如今自己三兄弟,老大的他是建筑總管,老二梁德福是總店老板,三弟開門市最早,在方圓幾里內數的著。自己仨兄弟還不都是沾了二弟妹李慧敏的光。便拍了拍路新銘的肩膀說:“你我都跟著沾光,小伙子鉚勁兒干吧!近朱者赤,這近神者啊,保不住也能得道呢!”

路新銘笑了笑,沒說什么。心里卻說:要不干出點兒樣兒來,愧對自己這次穿越,愧對遇上了李巧巧這個大美人和她那有“神氣兒”的三姑?!虧著我沒有提出蓋前世的高層居民樓,要是那樣的話,還不把人們的下巴頦給驚掉下來?!

路新銘年輕氣盛,憑著一顆感恩的心,日以繼夜地拼搏在工地上。沒用三年,就把興農新村(崔家洼)全部建設好了。

之后便到處張貼廣告,告喻廣大民眾:凡有與梁家屯村有租賃土地合同的人家,如果愿意到興農新村(崔家洼)定居的話,可以以舊宅換新宅,兩不找。二、三十戶的小村全村搬遷優先;如果原崔家洼的村民愿回來,無償送二層小樓一座,同時結算租賃期內的地租。然,這個主意是梁曉樂出的。宏遠爹娘曾對此有看法,說我們是不是太大方了,出了這么多銀子修建了新村,卻無償奉送(依舊換新與無償奉送也差不多,因為舊民房到了他們手里,大多只有拆除,并派不上什么用場。)?!咱把本兒收回來也好哇?!

梁曉樂則說:一來那村過去曾被稱為“”,人們走道都繞著走。不優惠,誰愿意搬過去住?!二來嘛,外村以舊換新,我們把他們的宅基退耕還田,農田里不需我們多大投資,糧食年年豐收,這可是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從長遠里來說,我們還沾了人家的光了呢?!而對于原崔家洼里的人家,宅基本來就是人家的,我們一下租賃了他們全村的土地,為我們在這里發展事業打下了基礎,站穩了腳跟,給他們創造些福利,也是理所當然的。

宏遠爹娘聽女兒說的在理,也就同意了。

興農新村竣工沒多長時間,便住滿了人家。一是原崔家洼回來了一部分,二是周圍村里搬遷過去一部分。還有四、五個二、三十戶的小村全村一起搬遷了進去。梁曉樂讓路新銘把他們的村子全部退耕還田,實現了她的最初心愿。

搬進興農新村的住戶都是把土地全部出租給梁曉樂的人家。他們沒了土地的牽掛,男人們出去打工,女人們在家搞草編,都有活干,都能掙錢,小日子過得開心又舒服。并且沒有發生過一次撞見“鬼”或者被“鬼”纏身的事情,漸漸地,“鬼”村也在人們的腦海中徹底被抹了去。

莊稼人從低矮的茅草屋,一下搬到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里,感覺就像一步登天一個樣。逢人就夸新居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方便,把那些沒有換到的農戶眼饞的只咽口水。紛紛找到主管人路新銘,詢問還建不建新的?!要是建的話,提前挨上號。

路新銘把這個情況反映給梁曉樂后,梁曉樂又做宏遠爹娘的工作。

梁曉樂對宏遠爹娘說:“咱現在不用買地了,租賃土地一年翻幾番,銀子‘嘩嘩,往家流,花錢的地方,也就建糧倉和養老院了,也用不了這么多。咱把錢投到新農村建設上去,把分散的小村統一起來,然后把他們的村落退耕還田,既能擴大咱的土地耕種面積,還能讓農民們住上寬敞的住房,何樂而不為呢?!反正咱的東西都是老天爺爺給的,用老天爺爺給的東西,為人們謀福利,建立了功德,還哄老天爺爺高興,說不定啊,老天爺爺還會給咱更多的東西呢?”

宏遠爹娘想想也是:六、七年了,家里供著十多個門市賣貨,每天一車車往外拉東西,庫房里的貨物一點兒也不減少。這說明了什么?說明老天爺爺每天在往庫房里送!像這樣得天獨厚的恩寵有幾家有?!還不是因為這個家里受了老天爺爺的照顧以后,沒有獨吞,而是幫助了和自己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是老天爺爺看見這個家里的人值得信賴,能代替老天爺爺為窮苦老百姓辦事,這才源源不斷地供應著這個家庭。

如今,收入越來越多。土地不用買了,一律租賃,不用投資,一畝地一年就有一千大幾百斤糧食的進項。這可是方圓百多里土地呀?!為了放這些糧食,糧倉建的到處都是,究竟有多少,他還得統計統計才說的清?!

銀子更是多的堆滿了一座倉庫。而用項只有建糧倉和養老院、孤兒院,所用也不過百分之幾。如果放著這么多銀子而不用,讓老天爺爺知道了,一發怒,不給送東西了還是小事,別再連這個也給收回去?!

宏遠爹娘這么一想,覺得用老天爺爺給的錢(東西變賣的)為大家謀福利,自己掙家產撈榮譽,是再上算不過的事情了。何不按照女兒的說法,把錢投到新農村建設上去?!既為人們辦了好事,還哄老天爺爺高興,最主要的是保住老天爺爺對這個家的恩寵。

于是,宏遠爹娘就授意路新銘:新農村建設這一塊,就撂給你了,你想在哪里興建,就在哪里興建;愿建多少處,就建多少處,別心疼銀子。

路新銘也不負重托:把土地租賃和農作物耕種這一塊,完全托付給長工總管和興農新兩個人,自己則專心致志地大搞新農村建設去了。此是后話。

(注1:這里是拔尖兒的意思。)(看章節,請看書窩,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看書窩,地址為://。。)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