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留路村名的來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五章 留路村名的來歷

第一百四十五章 留路村名的來歷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烏由縣里的棄老地,就設在迷林里)

之所以要設在這里,是因為陳運來老兩口遇神仙指點,在迷林里享受了幾百年神仙生活的故事,已經在當地傳開了人們認為,把老人送到里面,不一定就是死,說不定還能像陳運來老兩口一樣,過上神仙般的好日子呢

在一個村子里,有一位老人六十歲了,到了被遺棄的年齡他的兒子和孫子商量好,把老人家裝在筐子里,用杠子抬著慢慢地向迷林的方向走去

那時,這里的人煙還很稀少,各村里也沒有直達迷林的田間路人們為了走近道,路途中不斷要通過一片片濃密的大樹林,有時不得不分開灌木叢前進每到這時,老人就從筐子里伸出手,一個勁兒地“噼里啪啦”析斷路旁的樹枝

他的孫子見了,不解地問道:“爺爺,您是不是想到迷林以后,再打算回村子里去,所以沿途弄斷樹枝做個標記呀?”

爺爺回答說:“傻孩子,你說些什么呀?爺爺已經是被遺棄的人啦根本沒想過要回村子我折斷這些樹枝,全都是為了給你們作路標啊,為的是讓你們在回村子的時候,不至于迷路”

兒子和孫子聽了后,不由得熱淚盈眶停住腳步放下筐,抱著老人的腦袋,放聲大哭,異口同聲地哀求說:“父親爺爺,請您寬恕我們”

爺爺說:“你們不要這樣,這沒有什么誰都知道不是你們的過錯這個風俗已經在我們這里流傳了上百年,好幾輩兒老人都是這樣被送往迷林的我一點也不埋怨你們好啦好啦,我們趕緊趕路你們還要回去呢”

在老人的催促下,老少三代,父親、兒子、孫子,又默默地往前走[]

當他們來到留谷村的時候,聽說這里離迷林還有幾里路,兒子便來到一家飯店,要了幾個像樣的飯菜,讓父親吃人世間的最后一次午飯

吃飯其間,兒子撿耳朵聞聽了關于留谷村村名的來歷十分佩服那個不知名的善良忠厚的老太太由此又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兒子孫子在拋棄他還為兒子孫子操心著想心想:這樣善良的老人,應該和那個老太太一樣青史留名才對,而不應該被遺棄迷林里有沒有日月神山,誰也不知道,畢竟是父子爺孫生離死別,痛徹心扉啊

兒子想著想著,眼淚“噗噗”地留下來

老人見了,說:“你不要這樣難過人總有一死你們只要把日子過好了,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聽了父親這話,兒子加傷心了心想:這么寬厚仁慈的父親說什么也不能把他拋棄了情急之中,忽然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做出了一個由此而改變棄老風俗的重大決定:

他在留谷村邊上買了一處宅院,挖了個地窖,讓父親藏進去然后把全家都搬來住對外說是舍不得讓父親一個人待在迷林里,這里離著近,思念時就到迷林邊上看看如果被人發現了的話,就說是老人自己跑回來的這樣,家里人、族長、知縣,也就都脫了干系

老人起先不干,后來被說動了于是,兒子和孫子,人不知鬼不覺地把老人藏在地窖里,瞞著官府偷偷地供養他

這個時候,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爭斗不斷一天,鄰諸侯國派來使者,要胡舟諸侯國的人們解答三個難題如果解答不出,他們將出兵滅亡胡舟侯國

第一個難題是:他們送來了顏色相同、大小一樣的兩條蛇]讓胡舟侯國的人辨別:“哪一條是公蛇,哪一條是母蛇?”

于是,許多人聚攏來,看著這兩條蛇,歪著腦袋苦思冥想“喲,這可不好辦呀”猜來猜去,沒有一個人能辨別出雌雄,都感到頭痛

要是解答不出來,這將是胡侯國的一大恥辱,也可能遭到滅國之禍國王為難了,就在侯國內到處貼了招賢榜,征募賢者來解決

老人的孫子聽說了此事,告訴給了藏在地窖里的爺爺爺爺聽了后說:“這算什么在客廳里鋪上絲棉,讓兩條蛇在上面爬爬看其中一條趴在那兒不動,另一條則慢吞吞地往外爬往外爬的是公蛇,老老實實趴著不動的是母蛇”

孫子把這話稟告了本國的官員官員聽了也很高興,立即原封不動地回答了出難題的那個侯國第一個難題就這樣解決了,免受了一場恥辱

緊接著,鄰國又出了第二個難題他們送來了削得顏色、形狀和粗細都相同的兩根僅有三尺長,好象挺稀罕的木棍要胡舟侯國人區別:“哪一根是樹根底部的老木棍,哪一根是前梢的嫩木棍?而且要指出每一根哪一端是前梢,哪一端是樹根?”

這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解答得出來

老人的孫子聽說了,又去問他爺爺

“我當是什么?原來是這么一點兒小事”爺爺說:“把兩根木棍同時扔進長流不息的河里,先浮起來的是嫩木棍,后浮起來或者沉下去的是老木棍經流水一沖,朝前的一端是前梢,墜后的一端是樹根”

第二個難題又順利地破解了

第三次,鄰國使者送來一顆圓玉石,它透剔玲瓏,內中有一個七彎八曲的小孔讓胡舟國的人們用一根細線,從小孔的一邊穿到另一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搖頭嘆息,都沒有主意了

老人的孫兒回到家來,又把此事告訴給了地窖里的爺爺爺爺聽了后,告訴孫子說:“在孔眼的一頭涂上蜜糖,然后把線系在螞蟻的腰上,讓螞蟻從孔眼的另一頭爬進去,線也就穿過去啦”

孫子告訴給了官員,官員照這辦法一試,果然靈驗

當胡舟侯國破解了這三道難題后,鄰國的國王很佩服,說:“胡舟侯國是一個聰明人云集的國家,不可小覷”打那以后,就再也不敢出難題為難胡舟國了

胡舟侯國王要重獎這位為國家解決危難的智者于是把老人的孫子傳了來一看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問道:“你年紀不大,是怎樣解答那些難題的呢?”

老人的孫子并沒有直接回答國王的話,而是反問道::“我解決了鄰國提出的難題,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國王是不是要重獎我?”

“這個自然不過,在頒布獎勵之前,你一定要告訴我,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老人的孫子又答非所問,說:“如果我用您給我的重獎,換取您赦免我一家無罪的赦免令,能不能行呢?”

“可以你說”國王求知心切,立即答應了

老人的孫子照實情回答說:“老實說,我家地窖里藏著我六十歲的爺爺我實在不忍心把爺爺扔到迷林里,就把他老人家安置在地窖里養活著碰巧,國王您貼榜招賢解答難題,我就去地窖向爺爺請教這三道難題都是我爺爺教給我這么說的”

國王聽了以后,很受感動,心想:老年人有豐富的閱歷,積累了一生的經驗和智慧,應該受到愛護才對“棄老令”雖然傳承了上百年,現在看來,是個錯誤的舉措既然是錯的,那就從我做起,立即改正

這個醒悟了的胡舟侯國國王,對老人的孫子說:“你們一家做得對老人閱歷廣,經驗多,有用處,拋棄是不對的”立即赦免老人一家無罪

此后不久,國王頒布了一道“尊老令”:在胡舟侯國,老年人不但不再遭到遺棄,而且加倍地受到尊重

天下的兒女千差萬別孝順的兒女們,都很擁護國王頒布的“尊老令”;也有不守孝道的,嫌老人光吃不干活,還想和過去那樣,遺棄老人因為有“尊老令”的頒布,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遺棄就把陳運來老倆口,在迷林里的“日月神山”里享福幾百年的故事,喧嚷的無以附加一是為了讓老人心甘情愿地到那里去“享福”,二是為自己的遺棄老人行為,蒙上一層“關愛”的色彩

后來,官府知道了這件事后,便在民間制止這個故事流傳一旦聽到有人講,一律逮捕入獄關禁閉以防老年人意志不堅決而被誘惑也為了制止一些不良小人犯罪

官府為了消除故事痕跡,還把與陳運來老兩口有關的留谷村,改名留路村目的是為了表彰老人的聰明才智和善良厚道,在被遺棄的路上,還為兒孫著想,折斷樹枝為兒孫留回路

再后來,迷林北面住上了人家當時,迷林的花野雀很多,人們嫌迷林名字不吉利,又有官府禁止傳播關于陳運來老兩口進迷林的故事之說,便根據這一現象,給迷林名野雀林,村名也因此索名為野雀林村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