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零六章 安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六章 安排

第一百零六章 安排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05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我的天,你們建這么多房子干什么呀?”安桂花吃驚地問。

宏遠娘(梁曉樂):“用著方便呀!學堂不能光在那兩間西廂房里;孩子們越來越大,也不能總擠在一起睡。還有,你看前些日子,祭天的那幾個孩子的父母親人來了以后,攪得一村子的人都不得安生。我們多預備一些,就不麻煩別人了。”

“再,今年閏月,也不能修建北房啊?”安桂花又。

宏遠娘(梁曉樂):“‘閏月不修北’,指的是不修住家戶里的北房,咱修建的是公共場所,不論這個。”

“你們真是錢多的沒處花去了!”安桂花最終還是揶揄了一句,隨即又換成一副笑臉,對宏遠爹:“這樣吧,我回去給你大哥,他要愿意呢,我就給你咳嗽一聲。哎,什么時候讓他上班呀?”

“越快越好。買地和聯系建筑隊,都需要人手。”宏遠爹也高興地。

梁德順還真是個大干家。一走馬上任就出手不凡。

考慮到土地不好買,原計劃先買三、五畝地,把眼下急著用的房子蓋起來。經他一周旋,竟然一下定了十大幾畝地,還都是村北離著村子近的地塊。

這讓梁曉樂十分高興。按照她的規劃,所有建筑都依照空間里的布局,安排到村北。十大幾畝地,她準備蓋一所學校,有教室、教員辦公室、宿舍和操場。然后蓋十間一處、兩排縱向排列的磚瓦房。然后兩縱排之間修個封閉的走廊,和空間里的一樣,刮風下雨也能行走。

至于做什么用,充足的理由是當房、學生宿舍、食堂。有多少人、多少學生住宿。多少人吃飯,卻很朦朧。因為空間里有,她必須在現實中修建。她相信一定有現實意義——當然,這只是她的設想。房子一處處建,地一畝畝買。積少成多,二十二年內,一定要趕上或超過空間規模!!!

買的時候。還是和原來一樣,賣家一口價,要多少給多少。讓梁曉樂感慨的是。梁家屯里的百姓忠厚的很。雖然要的比別處高一些,但沒一個出格的!

有了地,工程隊也很快聯系好了。這一切,都交給梁德順去辦理了。

往五個分店送貨的人選也定了下來。

當宏遠爹對三伯父梁龍才一及此事,梁龍才高興地:“德福侄子,你放心,絕對誤不了你的買賣。我三個兒子,這個沒空那個去。一切有我來掌握。”

宏遠爹:“咱叔侄明算賬,無論遠近,一趟十五文錢。”

這在當時。比一個成年人在外打一天工,還多掙三至五文錢。高興地三奶奶一家都合不攏嘴地笑。

六家分店所供的貨物。全都是梁德福家里有的。這樣一來,梁德福家里就成了總店,宏遠爹成了真正的大掌柜的。

梁曉樂的擔子可就重了。看看這個少了,趕緊從空間里往外弄點兒這個,那個少了,趕緊往外弄點兒那個。忙的她團團轉。

不過,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流進家里,梁曉樂心里充滿了歡樂。

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宏遠爹,基建工程也有人操持,梁曉樂心里透了點兒亮兒,又考慮起宏遠娘。

為了解放宏遠娘做飯,梁曉樂卻頗費了一番心思。

如果在新買的地里建食堂,光建筑工期就得一個多月。時間太長不,由于離開了村子,來回走動也是個問題。一天三頓飯,打三個來回。要是再遇上刮風下雨天,這飯簡直沒法吃了。

村北倒是有一處閑院,離著也近。但只有東西廂房,沒北房,不夠用。要是蓋北房的話,梁曉樂又嫌地方太小。她的目標是整齊美觀又寬敞的十間一處,既然蓋新的,就按目標標準蓋。蓋房是百年大計,總不能蓋了拆,拆了蓋,來回折騰著玩兒吧?!

沒有辦法,梁曉樂只好又與宏遠娘對接靈魂,與宏遠爹商量著,在村里買了一處閑宅。有三間北房和四間東西廂房,都還能用。

于是,把三間北房里的兩道斷間墻都拆了,做餐廳;東廂房里的斷間也拆了,做伙房;西廂房留給廚師住。

由于吃飯的人暫時不是很多(宏遠爹家十二口、謝老先生家四口、長工辛慶同家三口),倒也綽綽有余。

飯菜方面也是按照梁曉樂的想法(通過宏遠娘安排),實行了簡單的“自助餐”:主食和菜肴,都多做幾道,誰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剩下的下頓能吃的下頓吃,不能吃的就喂豬。

喂豬的差事交給了宏遠爹的二伯父梁龍發的老伴兒錢如伏。考慮到她家人多,不給個事做讓她挑理兒。一天喂兩次,擔食堂里的刷鍋泔水和剩飯剩菜。她只是掙工資,一月三百文錢。糞便則有她處理,愿意賣就賣,愿意上地(做肥料)就上地。——你不是要借“聚寶盆”嗎?糞肥就是莊稼的“聚寶盆”,看你如何用了!

豬的大小與她沒有關系。

其實,讓她喂豬也只是個幌子,豬的大小和生長快慢,全由梁曉樂的異能控制。當然,梁曉樂會控制在人們發覺不了的狀況下。就是有人懷疑豬長的快,也是因為喂的好!誰家的油水比過食堂里的油水了呢!!!

豬場設在村北新買的地里。現時先建了四個圈,每個圈里喂養四、五頭豬。還喂了一頭母豬下崽,實行自養自足。

在豬場的一側,有一個小菜園。里面種著各種蔬菜,專門供應食堂。

菜園由宏遠娘管理。和喂豬一樣,也是應個名兒。菜的生長,也是靠梁曉樂的異能控制。因為人多了,做飯不再是宏遠娘。宏遠娘每天早起舀“老天爺爺”送的菜,是這個家庭里的小秘密。如今不再是她了,自是不能再用此法。

當人們發現這里的蔬菜長得比別處快、鮮、好吃時,一致認為:這個家里有老天爺爺保佑。老天爺爺可是主管五谷豐登、萬物生長的神啊!讓這家里的蔬菜長得好些快些,在老天爺爺那里,還不是小菜一碟?!

該安排地的安排了地,該安排人的安排了人,看看一切都順了趟,梁曉樂心里輕松了很多。剩下的,就等著她用異能了。

小孩子們都被關在學堂里,就連小宏根也寸步不離姐姐跟著去了。梁曉樂對“旁聽生”卻很不感冒,整天賴在家里不去。宏遠娘問她,她:“先生教的你都教過我了,等學新的時候我再去吧。”

宏遠娘對她這種法并不懷疑,在她的印象中,這個“小不點兒”已經學會大幾百個漢字了,念三年級都綽綽有余。不去就不去吧!好在近來她十分安靜,把自己關在屋里一玩兒就是一上午或是一下午,一點兒也不耽誤大人的功夫。干脆隨她的意,愿意怎樣就怎樣好了。

梁曉樂要的就是這樣!

白天等家里沒人時,或是宏遠娘一個人在東里間屋里做針線活時,她把西里間屋里的門一關,上上門閂,閃身進入空間。該往外舀的往外舀,把家里補充足了,然后駕馭著空間“氣泡”,飄飛到小菜園里,給蔬菜澆點兒空間水;再飄飛到豬場,給豬們用點兒異能。然后駕著“氣泡”飄飛到田野里。

宏遠爹家一共十五畝糧田,二十五畝果樹、棉花間作。辛慶同一個人種著這四十畝地,時間和精力,綽綽有余。

這個時空里還沒有實行澆灌,農作物的生長,完全依靠老天爺。農民們為了調解土壤中的水分,唯一的辦法就是鋤地。

“鋤頭帶水又帶火”,是農民們長久以來總結出來的經驗。那意思是:天旱了,鋤地能切斷土壤中的毛細管,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發,這叫“鋤頭上帶水”;雨水過大了,鋤地能疏松土壤,讓土壤中的水分散發掉,這叫“鋤頭上帶火”。

無論何種農作物,冬小麥、春茬、夏播,不鋤上五遍六遍甚至七遍八遍收不回來。鋤地成了田間勞動強度最大最持久的農活。

宏遠娘(梁曉樂)卻不讓長工辛慶同鋤地。他的田間勞動就是苗小時間間苗,然后便是各地塊轉轉,觀察農作物的長勢。

一切的一切,全由梁曉樂的異能代蘀了。

事情還得從祭天之前起。

自從梁曉樂跟著宏遠爹娘、長工辛慶同夫婦和一伙兒孩子們田野觀光以后,記住了宏遠爹家里的地塊。隔三岔五,或晚上,或白天,便駕著空間“氣泡”,在自家地的上空飄飛,觀察地里的情況。她十分清楚:今生今世,她已于農田結下了不解之緣!她的前途和事業,她恢弘的計劃,就在這廣袤的田野里。

一天,梁曉樂駕著“氣泡”在田野飄飛,看到遍地都是弓著腰身鋤劃小麥的人們。這對從二十一世紀穿越過來的梁曉樂十分新鮮:因為在她的前世,根本沒有鋤劃小麥這一。

梁曉樂仔細看了看,原來,麥田里除了地面板結以外,在麥苗的背兒(兩行之間的空地)上和壟里(麥苗行),還長著很多幾乎與麥苗一般高的麥蒿。(。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啟蒙書網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