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七十八章 過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八章 過年

第七十八章 過年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9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你說的這十分之一,是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宏遠娘(梁曉樂):“沒有(內容)。完全憑良心。比如說:他長大后,一年就掙了一百文錢,而他得需要一千文才能生活。那他就給我十文錢。之后,我在給他九百零十文,作為他的生活費用。不為別的。就為培養他的感恩心,讓他知道他是怎樣長大的。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人養育了他。反之,如果他掙了成千上萬,金銀滿箱,我也要他十分之一。因為他的才能是我培養起來的。他要一個子兒不掙,我照樣供他吃住,因為我沒有把他培養成才,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

“我贊成你這個說法。”族長高興地說:“我能幫你做什么呢?”

宏遠娘(梁曉樂):“你只要給我開個證明,寫明孩子是我抱養的。成人后必須回報我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十(內容)。可以作為村里的一項規定,到時,孩子成人以后,我們好有個依據。”

“這個辦法很好,往后誰家領養的小孩子,長大后不孝順,還有話說了呢!好主意!好主意!!!”

辦理了領養手續,小馮良存跟著宏遠爹娘來到家中。

當宏遠爹對父親梁龍勤說了招收辛慶同為長工的事說了以后,梁龍勤表現得很高興:

“好哇,你小子雇起長工來了,有出息!”

梁家屯里雇得起長工的,也就兩、三戶,人們羨慕的不行!如今兒子也要雇長工了,老子臉上自是有光。尤其是去年還出去要飯兒的殘疾兒子。一年地下,一年天上啊!

“這是你們自己的事,你們自己做主好了。”梁龍勤說:“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們寫起個工契來,聽說地主家雇長工,都寫工契。有五年的,也有三年的,每年年底結一次工錢。工契期間,只可以東家辭長工,不可以長工辭東家。規矩是:東辭長工。鋪蓋一卷就滾人,分文不給;長工辭東,要付清所有的賠償方可人。一般賠償都是長工一年的工錢,所以只要有口飯吃,工契之內,長工都不會辭東的。東家也是怕在最需要人的時候,長工們跑了。”

“你還擔心他們跑了哇?!”在一旁坐著的梁德貴插言說:“他能在二哥家當長工,是他的福氣。大米白面大魚大的管夠。上哪里找這樣的的雇主去?!我看呀,你攆他他也不!”

“事是這么個事,還是有個約束好,省得以后費口舌。”梁龍勤欣慰地看了三兒子一眼,這么快就改變了對他二哥的看法,看來二兒子的影響力不小。

“我看工契就算了吧。人家要就叫人家。咱不強留。總覺得好像是賣身契似的,怪不好意思的。”宏遠爹擓著后腦勺說。

梁龍勤點燃起一煙袋旱煙,抽了一口,吐出一個小煙圈(內容)。用煙袋鍋子點著宏遠爹說:“你這孩子,心忒軟。我看你家里(妻子)比你有主見。有什么事聽聽她的。人家比你強。”

“就是。”梁趙氏也插言道:“慧敏不但心細,還敢作敢為。就拿那天煮餃子來說。換個人就辦不到!這媳婦,有主見,肯咬牙!”

宏遠爹笑著擓了擓后腦勺,又對梁龍勤說:“爹,你掃聽著點兒,咱村有去地的,給我搭搭攏兒,我想再買十幾畝地。”

“行!這是置家之本。有了長工,就得算計著買地。”

梁龍勤也十分高興:就憑這計劃,二兒子,有出息!

第二天,宏遠爹對辛慶同說了讓其留下來當長工。辛慶同感動的熱淚盈眶。說既是按雇工待遇,那就寫個工契。

宏遠爹說:“算了吧,我相信你。”

辛慶同卻不同意:“恩人對我好,我也絕對做不出忘恩負義的事來。但人家都這樣,咱也算例行公事吧!”

于是,辛慶同與宏遠爹簽訂了五年工契。說好長工錢一年三兩銀子,由于家屬跟著,東家管吃管住,從長工錢里扣除一兩。以后梅銀有活干了,工錢再單另算。

考慮到辛慶同身無分文,宏遠爹拿出二兩銀子給了他,算是預先發給他一年的工錢。

“提前發給工錢,這世上絕無僅有哇!”辛慶同夫婦又都感動地流下淚來。

小馮良存身體也沒什么大礙,宏遠娘讓他睡在東里間屋里的炕頭上,親自照顧了兩天,也就痊愈了。

在梁曉樂的周旋下,梁宏遠、辛洛、梁玉云和小宏根,很快和馮良存成了好朋友(內容)。每個人都有禮物送他(自然都是家里的水果、干果),窮人家的孩子哪里見過這些,又見這家人都對他很好,臉上漸漸有了笑模樣。

睡覺卻成了問題:西里間屋里一條土炕,是無論如何睡不開五個孩子的。

“讓良存去我們家吧。”梅銀建議:“讓他和洛洛睡西里間屋,兩個孩子正好做伴。”

馮良存望望宏遠娘,望望梁宏遠,有些戀戀不舍。

“要不,宏遠也去。三個兒蛋子(小男孩)一條炕上滾去吧!”辛慶同笑著說:“早飯和晚飯可以在那里吃,反正我們吃的和主人家一樣,都是主人家的東西。”

“也可以。”宏遠爹做了做宏遠和良存的工作,睡覺的事就這樣定下了。

西里間屋里只剩了梁曉樂和梁玉云、梁宏根。梁玉云要照顧小宏根,還是姐弟倆睡一頭。梁曉樂自己睡一頭。躺下把小油燈一吹,屋里黢黑。身邊沒了宏遠,梁曉樂進出空間方便了很多。

街上有了放鞭炮的聲音,已經聞到年味兒了。梁曉樂把家里有的水果、干果,都從空間里又出一些,準備的足足的。把米面油,也都預備好了。歡歡喜喜地就等著過年了。

誰知。天空不作,年三十早起,紛紛揚揚地下起大雪。人們請家堂(注1),都是披著油布打著油傘火冒雪去的。

年三十中午,要給家堂、天地爺爺和諸神上供。供品樣數比較多,一般人家都要預備一上午。

家堂并不是家家都請。只有父母都過世家庭才請。如果父母有一人在世,無論下面有幾個兒子幾房兒媳婦,也只有老人這邊請。兒子如果另立了戶,也只供奉灶王爺、神和天地爺。由于老人那邊上著大供,晚輩這里供的就比較簡單(內容)。只是象征的表示一下。

宏遠爹父母都在世,自是不請家堂。

為了報答老天爺爺的“洪恩”,宏遠爹按照自己的許愿,真的在天地底下擺上了一桌三牲大供:一頭豬(用一個豬頭、一條豬前肘子和八方豬表示)、一只熏雞、一條紅的活鯉魚。水果、干果和點心也都個擺上了五樣,取“五谷豐登”之意。擺了滿滿一八仙桌。

宏遠娘自是燒香磕頭禱告一番。

宏遠爹興高采烈地放了一掛三百頭響鞭(這在當時已經是最長的了)。由于下雪,響鞭是掛在木桿上挑著放的。

上好自家的供,宏遠爹娘又到老人那邊幫忙,天上下著雪。腳下踩著雪,把宏遠爹娘忙的團團轉。

午飯過后,正當宏遠娘滋滋地調餡兒合面準備包餃子時,梁宏生打著油傘進了屋:“二嬸子,奶奶叫你們過去包餃子。”

梁宏生是梁德順的大兒子。今年十歲,模樣很像他的母親。別看是親叔親侄兒。受安桂影響,很少上這里串。

今天不知怎么了,梁趙氏竟然能把他支了來。

“宏生啊,來。屋里坐。”宏遠娘熱情地招呼他,放下手里調餡兒的筷子。從西里間屋里給他捧出一捧摻好了的生、瓜籽、塊糖,裝在他的衣兜里。又拿了兩個大蘋果。遞到他手里。

梁宏生一手拿著一個蘋果,還用那蘋果的一只手拍了拍兜里的生、瓜籽、塊糖,望了望宏遠娘,又抬頭對宏遠爹說:“你們快著去吧,俺娘早在那里等著你們了。”說完,扭頭踩著積雪了。

梁曉樂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撇了撇嘴,心里說:“就這德行!一點兒禮貌都不懂。比他娘也強不了哪里去!”

“孩子們怎么辦?”宏遠娘有些發愁地問宏遠爹(內容)。自進這個家一來,也沒在一塊兒吃過大飯。今年老人開恩,把兄弟妯娌們叫在一起吃頓飯,其實是好事。關鍵是這個家里還有玉云小姐弟和小馮良存,是領養的。帶他們去,怕老人妯娌嫌棄;不帶他們去,三個孩子還都小,沒人照顧不行。

“都去!”宏遠爹堅定地說:“咱領養了就是咱的孩子。他們憑什么嫌棄!”

臨出前,宏遠娘包了十個紅包。六個放在家里,對著幾個孩子說:“這是你們的壓歲錢,先放在這里,吃飯回來就給你們。”然后把另外四個揣在衣兜里。

倆大人五個小孩子(辛洛跟著他父母過年),浩浩蕩蕩一大群,頭上淋著雪,腳下踏著雪,“咯吱咯吱”地來到宏遠奶奶家。

宏遠奶奶調的餡兒并不多。看來并沒有計劃把大、二兒子兩家叫來。

原來,這是安桂的餿主意。

那天宏遠娘散“神餃子”,安桂也去要了一大碗。回來一吃,各種餡兒的都有,味道那叫一個鮮。娘兒四個(安桂生有三個孩子)你一個,我一個,一會兒就把一大碗餃子捏完了,一個個還都余興未足。

年三十夜晚,村里有全家在一起吃飯熬夜的習慣。何不借著這個機會,攛掇婆婆召集全家在一起吃,再讓李慧敏給求一次“神餃子”,一來饞,二來在大年節里沾沾“神氣兒”。

于是,安桂冒著大雪來到婆婆家,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梁趙氏,然后讓大兒子給李慧敏送信兒。臨出前,還特意囑咐兒子,一定要說是奶奶叫她去的。

(注1:又叫“請老爺爺老奶奶”。緬懷祖先的一種方式。)()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