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說:»»»第一卷朱仙鎮危機第一卷朱仙鎮危機
城樓上的大理士兵驚恐萬狀,但見自己國王和一干大臣還在漢軍虎視耿耿之下,不禁投鼠忌器,有些人企圖阻擋,卻立刻就被漢軍士兵用火槍當場擊斃。如此一來,余者更加不敢反抗。心忖與保護國王相比,還是自己的小命更要緊一些。
而此時,楊興已經率領一幫侍衛親軍沖上前來,將段正嚴等一干大理君臣看管住,以防他們趁亂逃走。而岳云則親自率領大軍,進城去了。
這些大理的官員見漢軍突然翻臉,均嚇得魂不附體,只得圍在段正嚴身邊,等待他拿主意。
段正嚴哭喪著臉道:“現在我有什么辦法?如今大勢已去,我得為魚肉,漢人為刀俎。我等只能任其宰割了!”
“陛下,如今之計,我們只能仿安南之例,向大漢國皇帝請求簽訂內附協議!如此一來,方可保得身家性命!”朱先武和高量成一起向段正嚴進言道。
“怎么?你們兩人竟然都認為只能投降了?莫不是你們收了漢國的什么好處吧?”段正嚴這時卻起了疑心,他可太清楚了,高量成和朱先武可是明爭暗斗了二十多年的,幾乎就沒見他們意見一致過。
先前在接到漢軍通知要過境時,他們在朝堂辯駁一番話,達成了妥協,自己還沒在意。可如今又一致要求投降大漢,就不能不讓他懷疑了。
高量成和朱先武見段正嚴的神色,知他已猜了出來。便對視了一眼,嘆息道:“陛下,你的確猜中了,我們都歸順了漢國。但這亦是沒有辦法的事。南洋諸國已經全滅,漢國是不可能獨留我們大理在背后成為威脅的,與其象安南、占城、蒲甘等國一般,經過一番大戰后才臣服,不如一來就歸順的好。那樣方可讓大理百姓免遭戰火和苦難!”
段正嚴聽聞之后,目光閃爍。腦中顯然在仔細思考。半晌之后,他方終于下定了決心,人象是突然老了很多歲一般,長嘆道:“你們說的也未嘗不可……派人通知漢國皇上吧……朕同意退位!”
約莫一個多時辰后,剛剛完全接管了大理國都城防的岳云得知了段正嚴已經決定退位。并前往天龍寺出家的消息后。方知大局已定。這位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人物,終于還是如歷史上那樣,在天龍寺出家了。
他心中也不禁有些好奇,大理國歷史上。幾乎一半以上的皇帝,皆在退位之后出家,不知其中倒底有何原因。單從信佛來說,卻是有些說不過去。畢竟南洋的國家大多信佛,不管是蒲甘、斛羅。還是真臘,都是信佛的國家。但卻幾乎沒聽說過他們的國君出家的。
只不過,這個問題岳云卻也無隙去顧了。他準備用一個月的時間,將大理完全安頓下來,無驚無亂地納入大漢的版圖。
他的這個計劃其實也是兵行險著,只不過總算還是成功了。
之前陸游派人與段正嚴的兩位最信任大臣高量成和朱先武聯系,以事成之后,對這兩人進行重用提拔,并確保他們的身家安全和家族待遇不變。成功地策反了他們。
然后,再通過高量成和朱先武,在朝堂討論之時,誘使段正嚴作出了允許漢軍過境,并向岳云獻上國書。要求稱臣的決定。這樣一來,漢國就取得了名正言順干涉大理內政的借口。再加上大理軍隊的戰斗力和漢軍完全不能比,自己的國王和大臣又處于城外,被漢軍看管起來。城中大理軍隊在群龍無首之下,自然是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
當然,岳云也投挑報李,對高量成和朱先武委以要職,要求他們協助做好大理百姓和各級州府官員的思想工作,使其平穩過渡。
在大理國都的局勢漸漸平靜下來后,漢軍便分兵攻占大理各地,并拿出了段正嚴要求大理軍隊聽從漢軍命令的圣旨。以免再生戰火。
而大理國民風本來就文弱,又素來仰慕中原文化,聽聞要被納入大漢統治。除了一部分死忠分子之外,大部分都選擇了順其自然。反正對于一般的百姓和官員來說,誰當皇dìdū是一回事。
相比之下,大漢的稅率及官員、士兵俸祿,更讓他們心動一些。
而分路去接受大理各地的漢軍部隊,他們每經過一處,便派兵接管了城池和關隘的防御,再將大理國的守軍進行重新整編,如果有愿意歸順漢軍的,他們也允許其擔任治安、巡邏等任務。而大理各地州縣衙門雖然沒有把解散,但卻派了一隊士兵進行監視。
如此一來,自然很快就平息了紛爭。大理國的民眾見除了國家名字換了,其他都和過去差別不大,甚至在漢國統治下,還可以不交農業稅。加上他們歷來崇拜中原王朝,比起安南、占城等南洋諸國,卻是更容易融入大漢。
待到永興元年四月中旬時,大理國境內已經基本安定,岳云這才率主力沿江東返,準備開始再次北伐。
而岳云在蒲甘和大理激戰之時,作為推進對rì本戰略方案的薜源,也在穩步推進著計劃。
已經被關東軍閥逼得山窮水盡的平氏,丟掉了本州島上的絕大部分領土,僅余一個下關,而四國島更是完全丟失,現在唯一還可作戰略后方的,僅余一個九州島了。但如今平氏的軍隊士氣低落,軍無斗士,只怕源氏再發起一次大戰役,九州也就保不住了。
平忠盛心亂如麻地在自己的房間里踱著方步,片刻之后,便向藤源忠通問道:“忠通,派去和大漢求援的結果如何?大漢方面有回復了嗎?”
藤源忠通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給這位家主說了,他苦笑著說道:“少主已經去了臨安兩個多月了,但大漢皇帝岳云率遠征軍到蒲甘去了,而大漢外交部的薜源卻稱這種涉及到軍事上的事,如果皇帝不在,只能去問首相虞允文,可虞允文卻裝病不見……”
“這才是墻倒眾人推啊!他們一定是見我連連戰敗,認為我必將滅亡,所以才死活不肯施以援手!”平忠盛氣極敗壞地說道。
藤源忠通見家主發火,自然是埋頭當起了駝鳥,什么話也不敢接。
不過就在這時,從門外卻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平忠盛抬頭望去,只見一名穿著灰白色武士服,腰間掛著一把rì本刀的家將興沖沖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山本宏也。
山本宏也一臉喜氣地邁進房間,向平忠盛鞠了一躬道:“家主,好消息!少主回來了,還帶來了一位大漢的使者。”
“什么?大漢派使者到我這里來了?”平忠盛頓時高興不已,眼中淚水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來,當真是喜極而泣。
于是,他連忙說道:“快把清盛和大漢國的使臣請進來!命侍女看茶!”
山本宏也應了一聲后便下去了。
片刻之后,他方和平清盛一起神色凝重地走了進來,而在他們身后,還跟著一名五大三粗的大漢,此人身高九尺,膀大腰圓,留著一臉絡腮胡子。看上去是個莽漢,不過他一雙虎目中卻是閃著精芒,顯是一個粗中有細之人。
此人跟著平清盛一起進來之后,向平忠盛抱拳作了一揖道:“在下是大漢國防部軍法處的主事李貴,參見平家主!”
平忠盛本來滿臉高興,聽見他自曝身份后卻是愣了一下,暗忖這大漢派使者怎么不派外交部的人來,竟然派國防部的軍官來。當然,派國防部的軍官來有可能是想采取軍事行動。只不過,這軍官竟然是什么軍法處的主事。這就有點怪了,難道要來和rì本交流軍規制定嗎?
不過,他心中雖然疑惑,卻是絲毫不敢怠慢,連忙向李貴回了一禮,然后方一臉恭敬地說道:“李將軍一路辛苦,還請坐下喝茶,休息一下吧!”
李貴倒也沒和他客氣,大大咧咧地在房間里坐了下來,然后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平忠盛這時向自己兒子望去,卻見他一臉憂心如焚的樣子,心中也是懸了起來,暗忖難道沒和大漢談妥嗎?可沒談妥他怎么就回來了?自己不是交待過他,一定要務必保證大漢出兵相救嗎?
李貴喝了片刻茶水之后,方一抹嘴巴,朗聲說道:“平家主,末將是奉李夫人之命,來和家主大人商議結盟一事的,不知道家主可有誠意?”
平忠盛聽得一頭霧水,奇怪地問道:“李將軍,難道你不是代表大漢來和我平家結盟的?”
李貴這時嘿嘿一笑道:“平家主,我大漢陛下已經下令,在rì本內戰中保持中立,只要不危害我大漢子民在rì利益,就不得干涉rì本內政。所以,您想讓我大漢派兵援助,只怕是不行了!而現在,你如果想要保住現有的地盤,甚至還要反攻回去,唯有依靠我李家了!”
“李家?難道是李雨柔夫人?”平忠盛有些驚異地問道。他對大漢目前的情況也算比較了解,知道被自己兒子救過的李雨柔是大漢皇妃。還兼了大漢的財政部長,在大漢可謂位高權重。
“是的!”李貴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