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岳云醒來后沒多久,就聽見門外有親兵報告,稱張浚派人來找他了。{/書友上傳更新}
他隨口應了一聲,讓來人在大廳等他。然后望了一眼還在海棠春睡的李雨柔,只見她一對長長的眼睫毛垂在眼簾上,俏臉如蓮萼般白嫩,小小的櫻口紅潤如玉。一雙黛如遠山的柳眉輕鎖如煙薄愁,,眉目似乎有著淡淡的痛楚,想必是昨夜承受自己的瘋狂之后,有些不適應。
岳云心中頓時生起一陣憐惜,在她的俏臉和櫻口上輕吻了一下,方才起身穿衣,下床而去。
到了廳堂,只見一名四十余歲,身著黑色仆役服飾的中年男子正立于堂內。
他見岳云出來,忙上前躬身行禮道:“小人張春生,是張大人府上的家丁,見過岳將軍了!”
岳云還有點不太適應稱呼的轉變,便問道:“張大人叫你來有何事呢?”
張春生忙答道:“昨日張大人便到工部去了一趟,要求調派一批工匠去臺灣。但工部的人卻稱,秦相已經打過招呼,說現在臨安的船廠及武器鋪也缺人手,不能外調。后來張大人找了他原來的門生工部侍郎劉濤出面,才勉強同意從船廠及鐵匠鋪各調二十名匠戶去臺灣。但安置費用及工錢卻要您自己承擔。”
岳云聽后,神色微變,沒想到秦檜又在從中作梗。不過有總比沒有強。他于是便道:“好吧!不過人可由我自己選嗎?”
他想的便是。如果可由自己選。肯定要將最能干的匠戶選走。
張春生嘆道:“劉將軍請示了工部尚書,說這四十名匠戶只能由他們指派,不能由將軍您自己選。他們目前正在選人,估計今日下午就能確定名單了。”
岳云聽后一陣無語,他已經想起了自己去明州水師大營時的狀況,那張杰專門給他挑了一批老弱病殘來。眼下由工部選出來的四十名匠戶,只怕也是他們當中最老最不中用的人,說不定還沒到臺灣,有些人就一命嗚呼了也說不一定。
他頓時就對此事不抱什么希望了。
“好吧!那就麻煩你回去告訴工部的人一聲,三日后。我就將出發去臺灣赴任。叫他們在第四日清晨時,到臨安的碼頭和我一起上船吧!”岳云情緒不佳地說道。{/書友上傳更新}
岳云利用這三天時間,在臨安全城晃悠,然后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忽悠了一些他覺得極有潛力,思想不保守的人才去臺灣發展。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就是陳旉。
這陳旉被他發現也是頗具戲劇性。當時,岳云和李雨柔的哥哥李科欣談論,要他幫忙推薦一些人才,但不要那種擅長詩詞文采的文人,專要那種喜歡研究奇技淫巧的匠人。
李科欣雖然也是經商之人,但卻掛了一個翰林學士的名號,對臨安城內有才華之人還是有些了解。他聽聞之后,冥思苦想了半天。方說道:“應祥,你這樣一說,倒讓我想起一人來了。那就是陳旉,這家伙在蕭山一帶名氣很大呢!”
“哦?這人是做什么的呢?”岳云饒有興趣地問道。
“是個六十多歲的老農,擅長種田!”李科欣說道。
“什么?一個老農?這算什么人才啊?”岳云聽后哭笑不得。就算要找人去臺灣種田耕作,他也不會要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農的。
“應祥,這陳旉可非一般農民,他不但識字,還正在寫一部書呢?”李科欣說道。
“能寫書的老農?”岳云這下可真的有些奇了。
“是的!因為他時常到我李家位于蕭山的店鋪中購買種子和農具,所種的糧食也是賣于我李家的糧店。而蕭山一帶的商鋪正由我管轄,所以對此人我算是耳熟能詳了。”李科欣侃侃而談道。
“太好了!那就帶我去找此人吧!”岳云興奮地說道。
于是,在李科欣的陪同下,他們便在蕭山的一處村子找到了陳旉。他也正如李科欣說的那樣,是一名六十六歲的老人了。從外表上看,和當地的普通農民沒什么兩樣。但他的見識卻是十分廣博。不要說比一般的農民強太多了,就連好多官員都沒他看問題清楚。
而岳云也看了一下他正在寫的書,叫作《農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是總論,講的是土壤耕作和作物栽培。中卷叫牛說,講述耕畜的飼養管理。下卷是蠶桑,討論有關種桑養蠶的技術。
三卷合一,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上卷是全書的主體,占有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主要講述水稻的種植技術。光是整地,書中對高田、下田、坡地、葑田、湖田與早田、晚田等不同類型田地的整治都有具體的記載。其中,對高田的記載尤為詳細。書中講到在坡塘的堤上可以種桑,塘里可以養魚,水可以灌田,使得農、漁、副可以同時發展,很有現代生態農業的風采。
現在陳旉只寫完了上卷,中卷和下卷還未動筆,只寫了一個標題。但岳云已經從中看到了此人的巨大價值,有他指導農民耕種,再加上臺灣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自己軍隊將再也不會為糧食短缺問題發愁了。
于是,在岳云許以非常優厚的條件,表示每年將拔給他一千貫銅錢供其研究農業,從南洋和西洋運來的新植物種子也優先給他種值實驗后,陳旉終于同意了隨他到臺灣去,負責農業方面的事務。
岳云這三天還挖了不少象陳旉這樣的人,其中長得奇形怪狀,脾氣稀奇古怪的不少,快成一鍋大雜燴了。
第四日清晨時,臨安碼頭上已經集合了一大堆人,正陸續上船。不過張浚說的那四十名匠戶卻還遲遲未來,讓岳云不禁有些焦急。
正當他在猶豫要不要再派人去工部催促一下時,卻終于看到一大群衣著破爛,身著工匠衣服的人扶老攜幼從街道上向碼頭走了過來。
他們到了碼頭,為首的一名四十余歲,留著一把大胡子的中年男子便向碼頭邊站立的衛兵問道:“請問岳將軍的船是哪一條啊?”
“我就是岳云,你們可是張大人介紹來的匠戶?”岳云聽見他們問話,便立刻喊道。
那中年男子一聽,便隨即一路小跑到了岳云面前,向他瞄了兩眼,有些不信道:“這位小哥,你看上去也不過二十來歲,怎么可能是岳將軍?要知道將軍可是正四品的大官哦!”
岳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質疑自己身份的。他正在想如何跟這家伙解釋時,卻又聽見有人叫道:“岳將軍,實在抱歉,下官本應和這些匠戶一起來的,卻不料睡過頭了。”
岳云向來人望去,只見此人是一名三十七八歲的男子,身材高大,頜下留著三綹長須,身上居然穿著一襲大紅色的官袍,不過這官袍卻到處是污漬,也不知道多久沒洗過了。
“你是?”岳云實在記不起自己什么時候見過此人了。
“哦,岳將軍的確未曾見過下官,但下官曾在將軍昔日殿試時,遠遠看到過將軍的模樣。尤其是后來將軍應答上了大食使臣候賽因的難題,更讓下官對將軍的映象深了幾分!”這人嘰嘰呱呱說了一番話,卻還未說出自己是誰。
“不知大人姓甚名誰,擔任何職呢?”岳云見此人身上如此臟亂,也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
“哦,忘了介紹了,下官姓高名宣,字滿佑,原是工部都水監的事官。算是此次隨岳將軍一起赴臺灣的主事!”高宣一邊說著,一邊將先前那位大胡子中年男人拉了過來,向岳云介紹道:“岳將軍,這位是工部兵器監的事官蘇永貴蘇大人,是我們這一行人的副主事。”
這時,那蘇永貴方嚇了一大跳,眼見自己剛才質疑的年輕人還真是承宣使大人,連忙躬身拜倒道:“下官參見岳將軍!”
岳云忙將他扶了起來,笑著一擺手道:“蘇大人勿須多禮了,我其實最不喜歡有人跪拜的。”
蘇永貴見他并無責怪之意,方心安了不少。
岳云向他們身后望去,只見連同他們二人在內,這四十名匠戶卻是帶了兩百多人,其中婦女及小孩皆有,看來是他們的家眷。
他亦知這個時候屬于朝廷的匠戶均是實行軍事化管理,不得擅自脫籍,所以很多人都是祖祖輩輩從事這個行業。他們的小孩現在雖然還不能幫自己作事,但在十多年后,同樣也會成為一名工匠。
岳云于是便對高宣和蘇永貴道:“兩位大人讓你們的屬下上船吧!馬上就要開船了!”
兩人連忙點頭,然后招呼身后眾匠戶及一干家屬,上了岳云的座船。
在他們上船后不久,岳云便吩咐起錨開船,向臺灣航去。
他吩咐親隨將這些匠戶及家屬好好安頓,不得怠慢。
然后,他走到船艙的窗前,望著視線中正漸漸遠去的臨安城,不禁心中感概萬分。今日這趟離去,標志著自己走上了一段全新的人生道路,完全摒棄了歷史的軌道,只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是怎樣,究竟能不能改變漢人今后的命運,避免一百多年后的崖山悲劇。(。。)
(看章節,請看書窩,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看書窩,地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