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十九章 雄心勃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政道風流 >>重生之政道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雄心勃勃

第十九章 雄心勃勃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19日  作者:言者春曉  分類: 都市 | 官場沉浮 | 言者春曉 | 重生之政道風流 

邱承云一邊侃侃而談,一邊注意陸省長的臉色,擔心陸省長也會不會和其他領導一樣,覺得他這樣的想法是異想天開,嘩眾取寵。但陸省長只是認真的傾聽著,臉上根本就看不出對他這番話的認可與否。

而事實上陸政東卻是從邱承云的發言站在全局思考著。

在九八年全國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之前,貝湖的糧食曾為解決國人果腹問題立下過汗馬功勞。但這些糧食由于品質和品質限制,都是只適合加工最初級的農副產品,甚至是飼料加工的原料,那些附加值高的很多糧食則幾乎全靠進口。

觀念轉變才能天地寬,種植結構的調整,種植品種的改良換代,才能使原來僅僅局限于很低級的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從而促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促進糧食在品質提升的同時增產增收。

但糧食的品質提升,增產增收并不意味著一定就能讓農民收入增加,作為初級產品的提供者,如果沒有穩定的消化渠道,如果使用這些糧食進行深加工的產業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就會在根本上受制于人,所以必須要進行的是將這些糧食盡量的就地轉化成農副產品,只有將大部分糧食轉化成可在全國范圍使用乃至出口,才能掌握住主動權,而這就要求農業產業化必須要提升起來,農業產業深加工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和發展起來,這就要求貝湖必須建立起一批能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打響一批能夠在國內排得上號的食品品牌,成為糧食等農副產品加工能力強勁的省份,成為食品工業品牌較多的省份,這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農業的收入,貝湖才能真正開始向農業現代化邁出一大步……

陸政東見邱承云停下了話頭,有些惴惴的看著他,也知道邱承云擔心什么。微微一笑道:

“坐而論道,起而立行,很多事情必須既要敢想,更要敢為天下先,當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細節,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實際……”

陸政東最后還是給予了邱承云一定的鼓勵,當然這樣的鼓勵也并不是簡單的鼓勵。而是一個態度。

中部崛起這一政策方針在短時期對中部會產生多大影響,對中部的經濟發展會起到多大的推進,這個問題,陸政東知道不只中部各省的很多大員們回答不出來,就是籌劃這些的部委那幾個最高頭頭也回答不出來,大家都是摸著石子過河。

中部崛起。這事說得容易,但要真正地規劃統籌,就不是一兩個省部級能說的算了。就拿貝湖省來說吧,知道確切消息的也未必敢動,到了省一級的層次,穩定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其實能得利的,也就是縣市一級。

但大多數的地委、市委也并不敢冒這么一個風險。改得好也就算了,萬一改得不好,一把手、二把手的身家性命可全在上面了。

另外省委的頭頭們不說改,你卻在下面自做主張,恐怕也不是什么得理的事。真正船小好調頭的,其實只有縣或縣市一級。但在這一級中能確切得到風聲的又不多。所以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觀望著、閑耗著,卻沒有一個肯出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陸政東就是希望給出一個明確的信號,讓下面先動起來。

異想天開。好大喜功?

邱承云這或許還算不上吧?

陸政東心里不禁淡淡的一笑,他所想的遠比邱承云的更為超前。

他現在所拋出的城鄉統籌發展和大力解決三農問題不過是他雄心勃勃籌劃的冰山一角。

長久以來,貝湖一直被認為是全國的縮影,解答了這道復雜的“中部難題”,也就找到國內發展難題的鑰匙。

光是城鄉統籌和大力解決三農問題,這還是遠遠不夠的,一來城鄉統籌需要大量的財政資金。這錢從哪里來?二來單純的解決三農問題也不可能支撐起貝湖這個人口大省的經濟發展。

要解決這個問題,工業和第三產業必須要發展起來,到貝湖這段時間,陸政東又用了大量的時間深入基層進行了考察。察民情、親民生、考察企業、調研鄉村,實地聽取各方面建議。在深入系統地調查研究后,一個事關貝湖未來哦發展方略已經在他腦海中形成,那就是加快貝湖工業化、城鎮化的建設,大力推進貝湖農業現代化的形成。

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實際也就是工業、城鎮化、農業、三者協調發展的戰,以工業化為主導,城鎮化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基礎。

以中部崛起戰略的機遇,東引西進,開放帶動戰略,促進貝湖由有限范圍、有限領域內的開放,發展成為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大領域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競爭,在區域內,建設省城郁南、和信工業走廊,以及安新、懷遠、隆仁城市工業群,大力推進安新高新產業基地建設,支持省城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調整全省工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改組困難企業和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在注重產業結構橫向科學調整的同時,要力推貝湖產品結構的縱向開發,實施品牌化戰略。促使貝湖本土成長起來一大批巨型企業成長起來,用品牌化發展改變貝湖的企業生存環境和生態。

至于城鎮化的問題,城市群已成為區域競爭的主要形態,貝湖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實施城市群發展戰略,構筑貝湖,乃至中部地區具有強勁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核心增長極。

陸政東在安新的時候就早已經提出了區域中心城市的概念,并付諸于實施,而面對全省,光是發展中心城市,構筑以中心城市帶為基礎的城市發展帶著是遠遠不夠的,貝湖全省有不少中等城市,城鎮化程度不高,基于這個現實,中小城市發展和小城鎮建設也不能拉下。必須以中心城市帶動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省城安新一體化、城市工業走廊、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生態宜居城等宏大布局將幾大城市緊緊聯在一起,為遼闊而古老的貝湖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樣三頭并舉,搭建起了一個全域的經濟大舞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讓無數勞動力轉向非農產業,傳統的農業大省朝著新興工業大省邁進,促使貝湖幾年間發生歷史性的巨大變化……

陸政東真要是把這些治理貝湖的方略都和盤托出,那估計才會被人認為是貪大求全,好大喜功,甚至會被有人認為是超級大躍進等等反對的聲音就會不絕于耳……

邱承云恐怕就是因為調門太高了步子太急了。所以才會顯得那么難。

這樣的事情要少說多做,而且要循序漸進,在什么位置說什么話,這里面有些東西,在省長的位置上可以適當講一講,或者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講,或者是要講也不會把調門提得那么高。要做也是分解開來做,就比如把工業化放在首位這樣的事情,其實現在就可以做,但不能這樣提,可以用經濟結構調整的理由先做起來,經濟結構調整升級這是中*央的規定動作,而且要實施城鄉統籌,也需要財政支持。理由很充分,不會遭到什么阻力。

即便是這樣,有的東西則需要在省委*書記的位置上才能講。

原因無他,經濟和政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一對孿生兄弟,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這個年代,經濟和政治結合的更加緊密,在相當程度上。一個領導干部在經濟領域工作時所抱有的態度,也同樣意味著他在政治領域中所抱有的態度。即經濟主張約等于政治主張,省委*書記作為省委領導班子的班長,一省真正的掌舵者。對于全省的發展肯定會拿出自己的思路來,不坐上那個位置,很多涉及到全省的重大戰略問題,省長不但無法拍板,還得跟著省委*書記的大方向去具體實施和落實,能夠做的也就是在這個大方向之下做一些有限的操作,想要硬干,不說省委*書記會反對,就是高層也會有看法,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有在那個位置,才能名正言順的去促進和推動。

而陸政東也不用著急,想要把這些方略變成現實,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起碼也得有個三五年才能見成效,必須要一步一步走穩,既要只爭朝夕,更要立足長遠。

在先期推出的城鄉統籌能夠讓人看到成效和希望,再推進下一步,這樣一步一步走穩,成效在那里擺著,自然就有說服力,阻力自然就會少很多,千萬不能急功冒進,急于求成,那樣只能適得其反。

而且越是想要做事,在這樣的時間點就越是要低調,對于他調任貝湖,特別是出任貝湖省副書記之后,出任省長已經是呼之欲出,作為如此年輕的高官,想不讓媒體感興趣都難,央媒、港媒,甚至很多國際著名的新聞媒體都希望能夠采訪他,但陸政東都一一婉拒了。

陸政東很清楚,就算他不接受采訪,他也是共和國冉冉升起的最為耀眼的政治明星了,媒體把他的根根底底肯定都刨出來不知道曬了多少次了,他的知名度已經是非常高了,這個歲數就位居如此高位實在是太過年輕了,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詬病,落為別人的口實,再頻頻在各路媒體拋頭露面出風頭,那只能表示自己不成熟。

在政界,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保守的力量一向都是非常強大的,而這些人都有一個基本的看法,就是從政的人太過于高調和張揚就是不夠穩重,而對于高官來講,穩重則是必備的素質,要是打上這個烙印,那就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太過高調和張揚也會非常礙眼。

特別是國內,陸政東見識了太多熱衷于在媒體上拋頭露面的政治明星的結局,基本就沒一個能夠善終的,這里面也不乏非常重量級別的人物。

所以陸政東的想法是在在這段時間除非上級指定,除非是和貝湖發展息息相關的事情,他就不接受貝湖之外的媒體采訪,也不想參加可去可不去的應酬,甚至是在貝湖,下去考察調研能不帶記者的就不帶記者,遠離聚光燈,踏踏實實的做事情去,有了成績,沒人會看不見,就算不采訪他同樣也會報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就能進入本站)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重生之政道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