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南宋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原軍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狙擊南宋 >>狙擊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原軍校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原軍校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29日  作者:寇十五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寇十五郎 | 狙擊南宋 

(這幾天家有遠客,多少會影響狀態,又不想斷更,所以每章會寫少一些,但再怎么少,也要保底三k。所以嫌少的書友,原諒則個。)

成立太原軍校,是狄烈繼擴軍與完備訓練之后的又一項重要軍事舉措。

早在組建教導營之初,狄烈就已經意識到,教導營只是一個過渡性質的類軍事培訓基地。在教導營里,學員們更多學習到的只是軍事技能,理論少而實踐多,更傾向于成。這是在當時天誅軍嚴重缺乏基層士官的情況下,不得已而暫行的權宜之計。

除了狄烈任總教官時的批學員,是修滿訓練課時結業之外,之后的三、四批學員,都因戰事頻仍,屢屢提前結業。并且因為戰事的需要,而降低了選拔標準,緊急量產了一批雖然勉強合格,卻不及批學員精銳的士官,這其中就包括了獵兵。

如今擁有太原及河東廣袤之地,人口多、糧食足、兵甲精、錢物豐……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戰略緩沖廣闊而堅實有力的后方基地,以及相對充裕的時間。是時候結束教導營的歷史使命,成立真正的軍事學校了。

說到辦軍校,狄烈還是有一些章程可借鑒的,畢竟他本人就曾在軍事院校學習過。當然,這并不是說他就一定能辦出一個堪比現代軍校的典范來。學習與辦學是兩碼事,就如同每年有那么多的學生從學校畢業,卻并不表明這些學生就有辦一個學校的學識與能力。

當然,在這八百年前的宋末。也沒必要辦一個類現代的軍校,只要仿造這個時期的各個書院,建一個純軍事院校就行了。

北宋時期,正是院學興盛之時,當時在全國各地已經建有許多書院。著名的有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茅山書院等等。不過這些書院都是談玄講儒、縱論天下。卻絕不會涉及兵事武學。

而說到武學,朝廷的國子監里倒是有武學這一項,但武學生學習的都是兵法、行營、布陣、演武的為將之術,很多東西在真正的戰場上其實都不實用。尤其是沒有培養基層的軍佐,使得一場戰爭的勝負太多維系在將領身上,將領心怯、猶豫、動搖。稍有失誤,就會造成軍隊的慘敗。而一敗就是潰不成軍,自相踐踏,難以收攏——這種潰敗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敵人的直接殺傷。而這都是宋軍中垂直指揮只到營指揮使這一級,再往下的都、隊、什都缺乏指揮能動性所造成的惡果。

狄烈一直很注重對基層士官的培養,也一直很有成效。他一向認為。在一支軍隊里,基層士官的水準越高,這支軍隊就越有戰斗力;一支真正的強軍,不應該、也不可能只由一名或數名勇將、或戰將、或猛將來挑大梁;將一盤散沙的軍隊,編織成一張扯不破、撕不爛的天羅地網的節點,就是軍隊中最基層的伍長、什長、隊正……

狄烈此前以教導營為熔爐,批量鑄造了不少基層精英,但還不夠,天誅軍展迅,一再擴軍。士官永遠比士兵缺乏。要大規模培養,一個教導營顯然是不能勝任的,必須有一個軍校來承接這個使命。

當然,狄烈建立軍校不僅僅只從軍事角度出,還有更重要的政治目的。但凡有點軍史知識的現代人都知道。蔣校長是如何崛起的。軍校,既是軍事資本,更是政治資本,可以使一個上位者,在長期不接觸一線部隊的情況下,牢牢掌控這支軍隊。并能將觸角,延伸到軍隊的各個層面。當一支軍隊中所有高、中、低級將官,全是主帥的學生時,這個主帥,就是這支軍隊的靈魂與精神領袖。

嗯,總教官這個稱號已用得太久,該升格為校長了。

狄烈打算將軍校劃分為高級班與初級班兩類,初級班主要接收什長、隊副、隊正、副都頭、虞侯、都頭的培訓;而高級班則針對副指揮使以上的中、高級將領的再回爐培訓。

軍校的校址狄烈也早看好了,就在晉陽城的故址上。這里還有當初天誅軍圍太原時留下的各種建筑群,包括那個按十比一比例復制的太原攻略模型。這樣一來,不光有了校舍、場地,甚至連訓練模型都有了,節省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只要將校舍所需的場地面積一圈,然后再擴建一下,整理出靶場、騎射場、操練場,就可以正式掛牌開學了。

狄烈近段時間就在忙這軍校之事。銀州那邊不時有軍報傳來,談判倒是很順利,夏國基本同意了天誅軍提出的各項條款。那四千多名俘虜,除了近千正兵夏國花巨資贖買回之外,其余三千輔兵役夫,夏國方面并不愿付高昂贖買錢贖回。意思就是,這三千人要殺要剮,或是當奴隸,你看著辦。唯獨例外的是,輔兵中的匠人及質子軍與鐵鷂子軍的負贍兵,夏國愿高價贖回。

狄烈對從銀州趕到太原的信使,只批復了一句話:“要么打包買,要么一個也別想要。”

拿到這樣強硬措辭的回復,夏國方面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放棄打包買三千輔兵的計劃——實在太貴了。這天誅軍主是不是窮瘋了?這些比奴隸強不了多少的輔兵,哪里值得這么多錢谷!若不是擔心這批匠人會泄露一些關于青黨甲的鑄造技術,以及負贍兵多為貴族騎士的下人的緣故,夏國方面決不會理會他們的死活的。縱然如此,夏國方面最終還是被狄烈的獅子大開口嚇住了,寧愿技術外流,也不愿將這些低賤的匠人與負贍買回來。

狄烈也無所謂,將夏國工匠送至天樞城軍工司,負贍兵放到各旅的騎兵團中任輔兵。揮其照料馬匹的所長;其余輔兵與役夫,裁汰老弱,只留少數壯健者補充入伍。

狄烈也沒料到,這無意之舉,使他的軍工司槍械制造大為加快:這些夏國工匠。多為國內大匠,此次隨軍出戰,其任務本是隨時修葺重甲騎的精良青黨甲的。夏國的青黨甲與夏國劍,出了名的精良,就連當時的北宋朝廷內監大匠都仿制不出來,可想知這些夏國工匠必有獨到秘術。而當這些工匠將秘術用于改進槍機構件的制造后。最為精細的構件部分鑄造效率大幅增加,槍管的耐磨損率進一步增強,日產槍支增產三成,達到十五支。而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當然,這是后話了。

六月初十,太原城郊周邊不少耕作的百姓。驚訝地現,原本一片廢墟晉陽古城,竟筑起了好大一片矮墻,將足足有七、八傾的土地圈了進去,竟似有重建晉陽城的架勢。這新城共有四道門,在正東面的大門上,赫然掛著一塊金燦燦的漆金匾額。一打聽才知道,匾額上寫的是:太原6軍軍事學校。

就在這一天,新成立的太原6軍軍事學校操練場上,天誅軍軍主、校長狄烈端坐于主席臺前正中,天樞城軍政兩界高官同列于后,臺下是軍校成立后的批學員,共計八百二十七人,全體盤腿筆直端坐于地。

學員的來源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原教導營在營學員,在教導營的番號被撤銷后。這近四百名學員自然轉入新成立的軍校,繼續未完成的學業;另一部分則是各前線部隊現役將官,既有校尉、營指揮使以上的中級軍將,也有都頭、隊正、什長等基層士官,這部分來源也占了近一半;還有一部分。則來自民間有志之士。當然,這一部分學員須經過情報司嚴格的層層政審,以免有異己份子混入。實際上,若不是擔心影響前線守御,一再加以限制,人數會遠遠過現在的數目,突破千人大關。

之所以這么熱門,全是因為現在軍中正流行著關于軍校學員的另一個別稱“軍主門生”。在天樞城或天誅軍中,這個稱號的含金量絕對可比擬朝廷的“宰執門生”,甚至是“天子門生”。

軍主門生,尤其是批門生意味著什么?看看當初教導營批學員,現在天誅軍中所處的地位,就可想而知。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在此次太原軍校招生熱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就在這一天,在這個可容納數千人同時操練的廣場上,狄烈表了長篇宣言——后來建炎朝中,有言官稱之為野望宣言,其中有這樣一段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的話:

“……一個王朝,如果不能做到保衛國土,那就是嚴重失職,這個王朝就沒有資格再領導這個國家。同樣,百姓交給朝廷賦稅,就要求朝廷保護百姓的最基本權利,包括人身安全與生存權,如果連這最基本的一點都做不到,那么百姓就有權拋棄這個朝廷!”

“……你們的舊王朝被女真人滅掉了,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做為驅口,險被擄至異國,我相信你們每一個人心中都充滿著屈辱與仇恨。如果唾沫能淹死敵人,眼光能殺死仇寇,我相信女真人已死絕了。但是,用唾沫與眼神,那是文人與弱者才干的事。我要你們明白一點——你們是軍人!軍人與文人最大的不同,永遠只行動,不說話。當有那么一天,我與你們一起,將金國上京城踩在腳下,給女真人來個‘禮尚往來’,那才叫本事——辱罵與指責,那是弱者天然的權力,強者只會行動!”

主席臺全體將領,臺下八百余學員同時起立,雄壯之聲直沖云霄:

“行動!行動!行動!”

“榮耀!服從!忠誠!犧牲——”

(看章節,請看書窩,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看書窩,地址為://。。)


上一章  |  狙擊南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