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南宋第八十一章 太行!太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狙擊南宋 >>狙擊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太行!太行!

第八十一章 太行!太行!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寇十五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寇十五郎 | 狙擊南宋 

(這一章有點少,晚上再加一更。//百度78//)

太行山由北至南,象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其山脈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端是兵家險地。

自古以來,太行八陘是當時人們穿越太行山脈的主要途徑。“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李白留下的著名詩句,描寫了古代人們穿越“太行陘”之難。

這些被稱為“陘”的驛路,不過是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這些羊腸小道盤桓于山腰,蜿蜒于云端,古人鑿巖建道,在崖壁上懸空鋪路,寬處十幾米,窄處僅能過一匹馬,徒步行走尚且困難,要是兵馬輜重過太行更是難上加難。

井陘為太行第五陘,為河北至河東的最近要道。因其關口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此以井名之。漢朝時在此口置關,稱石研關,后來改名土門關,唐以后稱井陘關。

井陘關做為東西咽喉要地,本來是有大軍駐守的。在靖康元年九月以前,駐守此關的是種家軍中的種師閔及其屬下八千大軍(其中只有正兵三千,余者為輔兵役夫)。此人是小種(種師中)的堂弟,也算是有幾分將才的,只是很不幸遇上了宗望,硬扛了七天七夜之后,全軍盡潰,種師閔殞命。

關忠勇等人就是此役中的潰兵。隨后逃往天平寨,為劉鐵栓收留,成為了天平寨的二當家。

金軍奪取井陘關后,打通了與太原府的通道。與圍攻太原的金西路軍連成一線。但是由于太行絕嶺很難運輸兵馬物資,所以井陘關對金軍而言,戰略意義不是很大。因此,在解除了井陘關宋軍對金軍側翼的威脅之后,金軍并未在此派駐多少人馬。隨后,此關便為盜匪所占。

楊折沖率大部隊入太行時,以關忠勇、高亮為內應,里應外合。一舉拿下了這個險關。然后,將人口物資,轉運天平寨。

天平寨(原宋軍承天軍寨)距離井陘關并不遠,只有八十余里。如果是在平原之上。快馬一日行程,輜重兩、三日行程便可抵達。可是就象前面說的,太行山的陘道,實在太難走。空著手沒問題,用馬馱少量物品也勉強可以。但運輸巨量的輜重可就難如登天了。當然,如果用螞蟻搬家的方式,上萬人一起動手,估計有兩個月就能搬得著不多了。

可誰會給你兩個月的時間?耽擱這么久的話。人口物資不是被那些太行義軍搶光,就是被真定城里的金兵掠盡。反正別想有個好。

好在關忠勇很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他提出一個主意:水運。

在太行西側。有一條發源自太行山深處的大河,叫綿蔓水(現在叫桃河)。這條滔滔大河由西而東,一路流經壽陽、平定(今陽泉市),從天平寨山腳下蜿蜒而過,流入井徑時,改稱為冶水,最后注入著名的滹沱河。

若是從這條水路入天平寨,路程可縮短一半,雖然是逆水而上,但比起走那條可怕的陘道,實在要好太多了。尤其現在是夏季,水位高漲,行船更為便利。于是楊折沖一聲令下,眾工匠開始制造木筏,同時向井陘附近的人家租借船只。盡管大多是一些捕魚載人的小船,但好歹也能派上用場不是?

于是,一場持續了整整十天的水上大搬遷開始了。

當狄烈帶著兩萬多死里逃生的宋民以及不亞于前一批巨量物資的輜重來到井陘渡口時,新擴建的渡口依舊繁忙不休——楊折沖押運的前一批物次是運完了,但隨后楊奮與左開押解的枉人山最后一批物資卻才剛到不久。這才剛消停沒幾日的渡口又再度繁忙起來。

狄烈與楊折沖駐馬于渡口邊上,看著被來來往往的舟筏攪得混濁不堪的河水,心下又是歡喜又是頭痛——歡喜的是,有了這不計其數的物資,足以保障三萬多人在一兩年內衣食無憂,安心發展;頭痛的是,恐怕還得再運輸個十天才行……

當日下午,狄烈攜朱皇后一行及阿術、阿吉、楊再興、何元慶、張榮一干梁山兄弟,乘小舟先期出發,前往天平寨。

綿蔓水這個名字聽上去軟綿綿的,但那湍急奔騰的河水,卻絲毫讓人無法將其與這個名字聯系起來。朱皇后等諸女,行船不到一刻鐘就吐得希里嘩啦,阿術與阿吉都是面如土色,雖未吐亦不遠矣。楊再興與何元慶都是江淮人氏,船坐得多了,雖然有些不適,倒還能忍受。張榮一干梁山好漢全是風里來浪里去的水上蛟龍,自然不在話下。而狄烈……身為一名海軍陸戰隊員,這點顛簸只能算是小場面了。

不過,在這樣湍急的河流上運人運物還成,但運牛馬牲畜就難了。那些牲畜一旦驚嚇起來,搞不好就是一個船毀人亡的下場。所以那些戰馬牲口之類的,只能走山路。據楊折沖所說,因為陘道著實艱險,這十日以來,掉落懸崖的人馬牲畜,已逾三百之數。可想而知這太行山道之險。

行船近一個時辰之后,尚未見到天平寨,卻先看到了河流左岸一座建在崇山峻嶺之上巍然屹立的雄關。

那帶路的天平寨徒道:“好叫寨主得知,那便是晉東雄關葦澤關(今娘子關)了。”

原來這就是葦澤關(娘子關)!

這個在后世稱為娘子關的雄關,有“三晉門戶”與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乃是戰國時期中山國所建長城的關口之一。據說唐高祖的三女兒、唐太宗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在此設防、駐守,故名娘子關。

狄烈對葦澤關(娘子關)的印象來自于軍史,抗戰時期著名的忻口之戰,晉軍與八路軍聯合抵御日寇進攻山西。最終就是因為此關的失守而失敗。

這么重要的雄關對天平寨的防御意義不言而喻。狄烈立即詢問那天平寨徒:“此關現在是否在我們手中?”

那天平寨徒笑道:“寨主放心,這座雄關可是咱們天平寨的東南屏障,怎么可能不握在手中?若是讓他人占了去,咱們的寨子再堅固,早晚也是不保。這點眼光,先寨主還是有的。”

狄烈心生感慨,這劉鐵栓運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好,竟然趁著駐防此關的宋軍潰逃之機,先一步搶占了之么個好地方。不過,也就是金軍暫時沒功夫理會,否則的話,以雙方戰力之懸殊,再艱險的關卡,也擋不住真正的強兵。

臨近黃昏之時,狄烈一行,終于來到了天平寨山腳下。

首先出現在眾人眼前的,就是堆積如山的各類物資,將整個河灘擠占得滿滿當當。無數的人群及牲畜如螞蟻搬家一樣,往返來回,不斷地將物資搬上大車,然后挽著拉車的牛馬,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道,運送入半山腰一座以大大小小的石塊壘建而成的巨形石堡。

這,就是天平寨了。(。。)

贊助商廣告


上一章  |  狙擊南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