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來自于
哀樂聲聲,九重宮闕里無處不飄蕩著讓人毛骨悚然的哭泣聲;靖惠帝突然崩逝,宮里不論是妃嬪宮娥或是內侍太監,無不跟著同悲共泣。♀<-》靖惠帝在位不過二十六年,并無驚人建樹,但也保了一國數年太平,對于宮廷里的他們來說,那些外在的、供人歌頌的偉業還不如眼前的事情來得實在,靖惠帝在位多年,后宮一直相對平靜,國母云氏亦訂了人性宮規,譬如歸家年紀提前到二十三這般。
靖惠帝靈堂設在紫宸大殿,皇帝駕崩的消息早早便有人鳴喪鐘示下,更是在太后的全權負責人,已經有條不紊的開始進行事后的一切事宜,如今靈堂已設,玉京全城犒素,在京皇親大臣全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如今都已經紛紛的進宮,準備參與皇帝駕崩后最重要的一個事情,那便是新皇登基。
先帝已然駕鶴,如今最重要的自然是擁立新皇登基,大軒朝自古有例,新皇必定在先皇駕崩后第三日登基,然后安置靈柩、入葬皇陵等事宜皆由新君統領;靖惠帝生前曾立了太子軒轅正清,因為在眾大臣皇親得知皇上駕崩后,也沒曾多去想過新君是誰的問題,畢竟有皇后云氏在,似乎大局已定。
等大伙正式哭完一場后,新君的問題已經提上議程,然軒轅正清雖早被立為太子,平日又經常隨著靖惠帝身邊處理國事,但要繼位必得拿出先帝傳位旨意,并有傳國玉璽方能算數。等大伙把目光投向上座的太后時,才發現昔日那個精明聰慧的女人此刻已經一臉憔悴不堪,發間雪色過半,眼神里投出許多恍惚的神情來。
云后坐在下首面沉如水,當大臣問起皇后關于先皇傳位遺旨的事情時,云后卻是冷冰冰的搖頭;這叫眾位都一臉迷糊了。皇帝的傳位遺旨竟然沒有在皇后手中,太后似乎也沒見著,這事情也太不尋常了!
“先皇傳位遺旨在本王手中,眾位稍安勿燥1”在眾大臣不知所措議論紛紛之時,卻是響起這么一道雄渾的男聲,眾人仔細一看,卻發現說話的人竟然是逍遙王,此刻逍遙王手中正舉著一旨黃帛,臉色無悲無喜。《》
“逍遙王,立新皇這等大事的遺旨。先皇怎么會將它交給你手中?”說話的是一名留著山羊須的學究型大臣,他一臉置疑和鄙視的目光,朝幾個的人打了眼色。看樣子是要討伐一番。
“逍遙王乃朝陽大長公主之子,又是先皇信任的國之重臣,先皇崩逝前也是逍遙王在一旁護駕陪伴,遺旨在逍遙王的手上又有什么可驚訝的?”太后這會撇了眼中的不清醒,立刻發布了最權威的論斷;在宮里這么多年。她早就跟人精似的,此刻遺旨竟然在逍遙王的手中,她立刻意識到只怕先皇是不想讓皇后拿到這卷遺旨!
“先皇駕崩之時,只得淑妃和逍遙王守著身邊,本宮正是離去不久,也沒有見到先皇將遺旨交給逍遙王!不過逍遙王既然拿出了旨意。本宮自然是相信這便是先皇交予王爺的!”云后嘆道,太后的目光已經遞了過來,此刻她是騎虎難下。心里雖然有些不好的預感,但是那旨意未宣,她心里總是懷揣著僥幸的。
有太監恭敬接了旨意,這會朝臣與皇室子弟,所有宮女太監都整齊的跪了下來靜聽宣旨;閑話不表。但當太監讀到‘朕欲傳位于皇三子正墨,諸皇子當謬力同心、共戴新君;眾臣工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之時。一股巨大的沖擊已經勢不可擋的進入了殿中所有人心里!
先皇立的新君竟然是三皇子?這太子該如何是好?突然是何原因讓皇上舍棄立太子為新君?皇后會如何反應,云氏又會如何反應?這一股腦的問題迅速將眾人的注意力拉開了去。()
這太監倒是個機靈人,即便是念完旨意大家毫無反應,他卻是已經將遺旨一卷,跪到了臺下軒轅正墨的面前道:“請殿下接旨。”他也不稱皇上,只是說讓殿下接旨,在他未接之前稱殿下也沒有什么不對的,不過小太監這么一跪,這圣旨的內容他自己是表明了態度,絕對是相信的。
“哼,明明已經有太子,先皇何以會將大位傳于三皇子?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只要太子沒被廢黜,就該當仁不讓的繼位為君,才稱得上為太子!”云氏一族已經迅速的清醒過來,有人立馬便站了起來,明顯是不打算承認這遺旨的真實性了。
“李大人這是在質疑大軒歷代先皇以遺旨立新君的必要性嗎?還是單純的不能接受三皇子為君?我等臣子本應當為君分憂,自古就有君令如山之話,先皇既然立旨傳位三皇子,那么做臣子的就應當遵旨而行才叫為臣之道。”三皇子自然也有擁立者,雖然這驚喜來得太突然了,但是他們也不是吃干飯的。
誰又敢質疑軒轅家世代的明君?那李大人不知如何應答也不敢應答,幸好又有人站出來解了他的圍:“聶大人說得是,為臣之道便要忠君愛國,立嗣新君并非兒戲,自然要謹慎重視才行!實在是這遺旨內容太過奇怪,又不是如先皇繼位時由當時的國母轉呈遺旨,叫人如何不心里疑惑?”
被稱為聶大人的朝臣呵呵一笑,卻是拱手道:“太后在此,皇后在此,后宮四妃在此,眾位皇子公主也在此,如果石大人心疑這張圣旨有假,便喚了人來仔細辨別一番,也好解了大家的心頭惑就是!”
這正是云氏一方多數人心里的疑惑,能讓人驗驗圣旨內容當然是最好的,這個提議就連太后也沒話可說,她也沒把握能以自身權威力壓云氏的疑惑。
驗證真偽的自然是幾個老臣,他們是見過最多靖惠帝筆跡的人,也是最有權威認定真假的人;當然這群人里是既有支持太子一方的老臣,也有支持三皇子登基的老臣,更有信奉先皇旨意忠于皇室的老臣。
足足等候了半個時辰,幾個大臣最終才鑒定完畢,卻是不論哪方老臣,最后都不得不承認,那張圣旨上的筆跡確實屬于靖惠帝,圣旨蓋的玉璽之印清晰無比,壓根沒有可以讓人懷疑的地方,真實得可怕。
驗過遺旨,一切已無爭論的意義,云氏一方把決定權放在皇后身上,夏家卻也將軒轅正墨推上了御座,當即便是稱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以至便讓三皇子成功的登上了帝位。
確立新君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似的傳到所有三宮六院,軒轅正墨臨時當了皇帝,一切都成了他要學習的地方,倒是前太子軒轅正清便是聽了這道遺旨也沒有任何發怒的表情,只是淡淡的而已。
云氏仿佛被人拋棄了似的,族人只等著皇后做決定,服還是不服?若是服了,云后還是母后皇太后,云家仍是侯府,若是不服,那么云家必能傾一族之力匡扶前太子坐上皇位不可。
然而皇后只是讓人攔下了準備出宮的逍遙王,她想要和他談一談,談一談這個遺旨的問題!
立新君與登基其實是兩碼事,在新君未正式冊封時,云后仍是云后,逍遙王自然是老實的行了禮,故作不解的問:“不知云后請了本王前來,可是有什么要事相商?本王還有要事在身,若是些許小事,可否容后再聊?”其實就算他是傻子,這時候也明白云后是為了什么事而來,只是他壓根不想提起罷了。
“逍遙王,雖然你府上遁世近二十年,但本宮知道皇上一直非常信任你們王府,你一出現便急急的將你召回玉京,雖然不知道是為什么,但是本宮卻知道皇上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信任人!所以其實本宮一早就相信,今天你出的遺旨是皇上親手交給你的,也是皇上讓你在今天拿出遺旨擁立新君的對不對?”
沈立源有些許詫異云后這會冷靜的自白,既然知道這一切,又何必再叫來他問呢?“云后,本王確實是奉旨辦事,皇上將遺旨交給了本王,本王就按皇上的吩咐來辦,不敢提前一分,不敢拖延一分!”
“為什么?”云后突然說了一句,眼神有些漸漸的迷離,“我只想問問你,皇上為什么會傳位給她的兒子,為什么要讓正清失望?他不是一直都很喜歡正清的嗎?他不是一直說正清是最像他的嗎?難道以前他一直都是騙我的?”
“云后,這些都是皇上的苦心安排,雖然本王也不知道為什么皇上臨時將皇位傳給三皇子,但是皇上一向是睿智的、真實的一個君主,我也相信云后必定有些同感,既然如此云后就試著去接受吧!三皇子亦是博愛孝仁,既然他成了新君,也必定不會虧待云后與太子的。”沈立源當然知道原因,但是他想了想,還是覺得有些事情不能直接說給云后聽,或許這件事得成為一個秘密,許多年才可能被發現的秘密,而且他這會也覺得皇上沒有親自跟皇后剖析,大約也是不想讓云后知道這么殘忍的事情。
“哼,什么苦心安排?不過是皇上寵愛琴妃夏若雅那個賤人,所以最后連屬于清兒的皇位也奪了去給她的兒子;本宮做不做太后都不要緊,但是他憑什么這樣對待清兒?清兒才是軒轅氏的正統血脈!”云后有些絕望的涕淚雙流,一雙手捂著嘴不想失禮,但是嗚咽聲早就從指縫里漏了出來。
“云后,你不要多想……”沈立源嘆了一聲說道。
“本宮不會罷休的!本宮的清兒才是大軒的主人,夏若雅她休想奪走清兒的這一切!”許是被刺激到了,云后變得有些心情激憤,腦子里也冒出許多驚險的念頭來。
(九頭鳥書院)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地址/7/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