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馮慶家的就要告辭回海城了,葉蕙先將她請至客座,又跟她聊了聊做個提議。
“其實若叫我說呢,還不如請你們九少爺九少奶奶接到常家一行人后,也不在海城多停留,直接就來寧州城就是了。你們九少爺在寧州玉溪坊的宅不小,又是他自己個兒的私產,自己人在那里不論做什么,到底輕松。”
馮慶家的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海城有個顧知夫婦,萬俟家上下又是人多嘴雜,很多事兒確實不很適宜在萬俟家進行……
常家與海城顧知的一段恩怨,常老夫人并常家幾位老爺,究竟是如何打算的,馮慶家的一個下人并不知情。
可她本就是八姑娘常湘的丫頭,前些日又為了尋找常湘,遍了大半個大齊,個中緣由就沒有比她再清楚的了,她早就斷定,常家對顧斂之決不能輕饒。
那么葉家姑娘的話,實在是再有道理不過了。
“奴婢知曉了,奴婢到了海城,就將姑娘的提議說給九少爺并九少奶奶知道。”馮慶家的站起身來,無比鄭重的對葉蕙保證。
葉蕙之所以有這個提議,是她昨晚上了床后,前思后想想出來的——
馮慶家的昨天午后與她閑聊,便告訴過她,當年常家八姑娘逃出常家時,隨身攜帶的首飾衣物,雖然只是一點點,樣樣卻都很。
而這常湘無論如何受苦受難,從來不曾告訴顧斂之自己的身世,但是她的姓氏卻是不曾瞞過,杭城口音更是隱瞞不住……
那么等常家人到了海城,由萬俟家大張旗鼓的接待。萬俟家又有位姓顧的少奶奶,生母就是姓常的……但凡有半句話傳進顧斂之耳朵里,他只要將許多年前的各種疑一聯想,豈不是立刻就有了答案!
常家人自然不會畏懼他一個小小海城知,這么樹大根深的一個世家,又是太后娘娘與淑妃娘娘的娘家。
傷了體面,朝中的常家老爺們多了敵手,這還都是小事,常勝姐弟倆今后的日難過,那才是葉蕙最為關心、最最不想見到的。
葉蕙卻不敢將這太多擔憂說給馮慶家的知道——馮慶家的終究是個下人,萬一管不住口舌,很有可能影響大局。
因此她也只在送人之前,略微提了這么一嘴,殊不知這馮慶家的也很通透,當時就明白了,常家人浩浩蕩蕩到了海城也不是件好事。
話已說完,葉蕙便起身送人離開。等馮慶家的上了車,馬車轆轆離開冷梅巷,院里的梅也已經將她的馬車套好——養殖場今天要跟遠山村的村民們簽一個協約,村民們家里養的豬若是要出售,優先出售給養殖場做臘臘腸。
遠山村的養殖場只有那么幾畝地,自打臘臘腸這些深加工制品賣得很好之后,如今越來越顯得地方有些小,養的豬不大夠用。
葉蕙便與林誠商量說,不如再將周邊的河灘地買下一塊來,好給豬場擴大些規模;找了里正沈老爹商量買地事宜時,沈老爹卻勸她說,與其將養殖場得太大不好管理,還不如叫村民們都將豬養起來,等到豬出欄時,由養殖廠收購了便是。
葉蕙當時就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既不用怕養殖場太大人多事雜,又能叫村民們多了個副業,村民們為了豬賣個好價兒,也不會不盡心不盡力,分明是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事兒;林誠兩口也說這樣好,這件事立刻一拍即合,今日就到了正式簽約的日了。
梅卻有些想不通,車才套好,就追問葉蕙:“姑娘就不怕村民們到時候以次充好么?”
葉蕙微笑著搖頭:“這些在協約里都會寫得一清二楚的,咱們家若是收豬,只收活豬;誰家的豬病了還想送到養殖場來賣錢,且不論香草嫂對病豬兒清,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豬的好賴,這人今后也不要再想跟咱們家做生意了。”
她之所以答應沈老爹那個分散養殖、集體收購的提議,首先想到的就是豬瘟。
若是在現代,出了豬瘟還好醫治,事先也有很多法預防,可這大齊朝又沒有現代醫,若是將養殖場的規模搞得太大,許多豬瘟豬病都會隨之而來,而若是分散到各家各戶養殖去,風險小了許多不說,這風險也不是她的。
沈老爹本來的提議是收生,葉蕙當時就沒同意。生的不可控太大了,朱香草也沒有太多把握分辨,外加上儲存條件、生產臘臘腸的工作量都受限制,直接收購生根本就無法操控。
而若是換成活豬就不一樣了,每天能做兩只豬的臘臘腸,就先收購兩只屠宰兩只,這就等于將生的來源也控制了,隨時都能保證新鮮和夠用。
梅恍然大悟的笑了:“姑娘這個法好,就跟咱們的蜜餞作坊一樣,誰家的果若是爛掉了,咱們就不買他的。”
主仆倆便一路去了遠山村,等到了養殖場沒等下車,沈老爹也帶著兩個村民代表來了,林誠兩口迎了眾人,便往新建的排房去,東邊那件屋收拾得很干凈,火盆也已經攏上了,眾人互相寒暄后,便各自落了座。
梅將帶來的茶葉罐遞給朱香草,朱香草出去泡了茶,給各人都斟上一碗,便與梅坐到了最邊上的兩個凳上,只打算旁聽不插嘴。
那兩個村民代表,葉蕙也是認識的,當初沈老爹替她分配給村民的辣椒和番茄種,這兩人是頭一份,之后種出來的辣椒和番茄,她也叫秦老六收購了,該晾干的晾干,該做醬的做醬。
因此上等她將收生的風險與沈老爹并這兩人談了,說是生不收只收生豬,這三人也很是理贊成——既然人家養殖場同意收購生豬了,各家只要有能力,多養上三兩頭也好,可若是想什么時候殺來賣錢,自然也得聽人家養殖場的安排,否則臭了都做不成臘腸臘,今后的生意也就不用再合作了。
沈老爹面掛微笑,心里也徹底服了氣。
其實他最初的那個提議也是動了私心的,他是想著,既然這葉姑娘已經將番茄和辣椒的種獻了出來,又在遠山村和村民們合辦了豆制品作坊,為何不能再照葫蘆畫瓢,辦個制品作坊呢?
可還沒等他將葉家姑娘往那個路上引呢,人家已經看出了他的打算,說是些許的辣椒番茄種不算什么,豆制品加工的配方也不算什么,類加工卻屬于秘方,就算要大家一起做,也要等兩年再說——她這分明是想看看,遠山村的村民們究竟是不是干事的衙役,合作也要循序漸進。
沈老爹當時就有些害臊。
葉家姑娘給他種時,便跟他商量過,說是等兩樣兒都種出來了,最好都交給她出售,誰知就有那么幾家不聽話,非得要自己拿著進城兜售去,在菜市上賣了好幾日,最終爛了大半……
若是將葉家姑娘換成她,還不知道要如何心涼,如何瞧笑話呢,如今人家答應收生豬,已經是開了恩了。
不過這樣也好,就算只是收生豬,這也是又一個好的開始。只有村民的日好過了,他才不用為每年的賦稅發愁,也好給將來大兒接替里正之位鋪鋪路。
葉蕙見眾人都無異議,便將提前擬好的協約拿了出來,又給眾人分頭傳看了;林誠便去備好筆墨,眾人分頭簽字畫押,至此這份協約就算完成,只等進了冬至月便開始逐漸收生豬。
第一溫馨提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