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童養媳九十九章 信女陳氏【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小小童養媳 >>小小童養媳最新章節列表 >> 九十九章 信女陳氏【一更】

九十九章 信女陳氏【一更】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9日  作者:香辣鳳爪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香辣鳳爪 | 小小童養媳 
九十九章信女陳氏一更

跟我讀WEN文XUE學LOU樓

記住哦!(鼎天小說居.dtxsj.)

不過這些跟趙家沒多大關系,而且是個丑事,陳氏聽說之后,也只暗地里皺著眉頭笑了一回,隨即叮囑幾個孩子不要亂說,也就罷了。(搜讀窩.souduwo.)

這幾日功夫,小小一直提心吊膽,就怕家里住著的這個神秘的王之田鬧出什么事體來。結果王之田和王貴倒是老實得緊,小小幾次偷偷去看,發現他們并沒出門,老老實實地呆在前院。期間大概是王之田無聊,還拿了一本什么書與天賜談論學問。

看他那副沉穩冷靜的樣子,仿佛外界的紛擾真的與他無關似的,小小也就松了口氣,還覺得自己是不是想得太多。天賜也說,王之田的學問極好,在他之上,雖然不如趙明禮那邊老道,但是有些見解比趙明禮更加獨到、精辟。若是土人,他這么點年紀,不一定能有這么好的學問。就是天賜往日的同窗,也沒有幾個能強過他的。言語中根本就不去計較王之田是不是容米土司那邊的身份,頗有幾分惺惺相惜之意。

小小聽了好笑,才多少歲數?還玩起惺惺相惜、君子之交這套來了。放在她的前世,就是院里比較成熟的孩子,十歲上下也不過能比一般孩子忍耐、懂事些,其他什么做學問什么的,可沒有這兩個一般的態度,跟小大人似的,看著就想笑。

八月初,該是江陵府府試開始的日子了。陳氏每日里早晚都要禱告一番,小小這才陡然發現,原來陳氏是信奉觀世音菩薩的。不知何時。她從行李中翻了一個紅布包扎的包裹,打開來,是一尊細瓷觀世音菩薩的造像。小小雖然不懂欣賞,可也看得出來。這尊菩薩的造像瓷質細膩有如白玉,菩薩的面部非常生動,相貌姣好。而且顯得莊嚴、慈悲和溫厚,真的是一件絕美的藝術品。就小小這個啥也不懂的看了,也知道這尊造像價值不菲。

不過她不會傻到去問陳氏這觀音像價值幾何,只是奇怪陳氏什么時候開始信奉起菩薩來。

陳氏凈手供了觀音,焚香禱告了一番,這才微笑著告訴小小,原來在娘家的時候。閨中無趣,她便開始信菩薩。可自從跟趙明禮成親之后,趙明禮不喜歡她弄這些,表面功夫也就做得少些,只是常在心中敬奉菩薩而已。

小小聽了似懂非懂。施州這個地方。估計對菩薩是不怎么尊敬的,這點從府城里的廟宇就能看出來。施州府城有文昌祠、關帝祠、火神廟、玄妙觀等等,就是土人信奉的儺神也有儺神廟供奉,唯獨這佛教在施州這邊并不流行,聽說城外有個普光寺,可是香火也不怎么旺盛,只有一個老和尚守著。

不過陳氏也就是自己信奉而已,大約是趙明禮趕考的事情讓她心中有些不安,這才把觀音娘娘請了出來。可她只是自己信奉。并沒有要求幾個孩子也如何去做。倒是天賜看在眼里,跟天佑一同抄了一卷《大悲經》。小小不懂什么,陳氏卻感動得不得了。

這廂趙家小院里頭溫情脈脈,沒過兩日,王大人又來了一趟,說是他的兄嫂來了。要接王之田離開。面對王大人感謝的話,陳氏百般謙虛,小小和天賜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歡喜和慶幸。

走了就好,走了最好。不然成天呆在這里,真是讓人心中不安。如果可以的話,小小真想舉雙手歡呼一陣。

他們兩人也沒甚行李,依舊簡單的兩個包袱收拾了,王貴一個人背著。王之田又一次謝過趙家眾人的照顧,取了一錠銀子出來,約莫二十兩的樣子,要陳氏收下。

陳氏自然不肯,他又塞給天賜,不成想天賜嘴上說著不好意思,手里倒是不慢,立刻就收進了懷里。

環視了趙家眾人一眼,目光不由在小小身上停留了片刻,王之田微微一笑,沖大家拱手道:“就此別過,多謝諸位照顧了。來日再會罷。”說罷轉身就走了,王貴也行了個禮,追上主人走了。

他們一走,陳氏奇道:“王大人不是說他兄嫂來了接他出去么?若是有心,隨時來玩就是,難道我還會不讓他進門么?”

小小與天賜對看一眼,各自心中明白這王之田估計是一去不復返的,也不愿跟陳氏說破這其中情形,由得她信口說了幾句,也就罷了。

眼看著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全家團圓的大日子,別的時候也就罷了,這一天是非往趙家老宅回去不可的。

陳氏一邊叫天賜打聽趙明禮的消息,一邊帶著小小置辦帶回老宅的禮物。

本來照著小小說,不用給趙家老宅格外置辦什么,左右都是一家人,哪里有那么多客氣?陳氏卻不這樣想,前段時間長茅土司的軍隊兩次入城,趙家老宅那邊兩次專程來人打聽情況,可見對于在府城的趙明禮一家還是格外關注的。陳氏為人本就柔順,再來想著終究是一家人,躲也斬不斷血緣相關,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回去,就算殷勤些,也好過落了口實,叫那些不相干的人議論紛紛,戳自己的脊梁骨。

她有此想法倒也不是因為旁的,實在是巷子里賣水的蔡家這幾日正上演著好戲。

蔡家以賣水為生,當家的蔡老大三十多歲,下頭還有一個弟弟未曾分家,上有父母健在,一家人都住在一塊兒。蔡大嫂是長媳,本來當著小的,公婆倆怎么也要給她些體面才是。

可前些日子蔡老大叫人從妓寮里頭光溜溜地提了出來,成了這府城里的笑柄,蔡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叫人指點著笑上幾句。蔡家小嫂子是個面皮薄的,受不得人家指指點點,便回了娘家。蔡大嫂更是面上無光,忍不住教訓了蔡老大幾句。開始倒還好,后頭蔡老大惱羞成怒,竟然動手跟蔡大嫂打了起來。

蔡大嫂常年做著力氣活,脾氣也潑辣,當即不肯示弱,徒手跟蔡老大干了一仗,惹得巷子里頭相鄰的人家都聽見了,便有那好管閑事的去相勸。誰知沒有說上兩句,蔡家老婆婆沖了出來,揪住蔡大嫂頭發,照著她的臉就是幾下耳光扇過去,罵她“自己連個男人都攏不住,還好意思跟男人動手”,說她“沒了尊卑上下”,犯了“不順父母”和“口多言”的七出之條,要將她休出門去。

蔡大嫂是個硬氣的,昂頭一頓臭罵,將夫君和婆母罵得狗血淋頭,老公公沖出來要打她,倒叫她拿住了手杖。她也沒還手,轉身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帶上十二歲的女兒回了娘家。

本來這事從頭到尾陳氏都看在眼里,要她說,蔡家大嫂做的極對,若是她當初有蔡家大嫂的硬氣,敢跟公婆對著干,也不至于在趙家老宅嘔那么多的氣。

可沒想到接下來情勢急轉直下,大家一改之前的態度,紛紛說蔡家大嫂做得不對。蔡大嫂還有兩個兒子留在家中,一個十歲,一個五歲。蔡家小嫂子回了娘家,可她的兩個孩兒,一個六歲,一個三歲,也都丟在了家里。這下可好,蔡家老公婆倆年紀大了,勞累不得,蔡家兄弟倆還要賣水,根本就顧不過來。沒過兩日,蔡家老公婆倆紛紛累倒,家里連飯都沒得吃,日日午間都上趙家食堂里頭來買。

陳氏心中不忿,可這事到底不關她什么事情,也沒道理插言去管。只是給蔡家老大盛飯的時候,難免語氣有些不好。

話說這事蔡老大本就不占理,不過聽不得婆娘嘴碎,作勢要教訓她罷了。可他也沒想到居然后來父母也進來干涉,搞得無法收場,氣得蔡家大嫂回了娘家。再聽陳氏口氣不好,他也心中憋悶,忍不住為自己辯解了兩句,接著便倒起了苦水:“我如何不想去接她回來?可這事如今鬧的,咳,真是不好說。成日里都有人去跟我娘說話,倒弄得我騎虎難下,我娘整天叫我寫休書呢!”

小小在旁邊聽了,翻個白眼望天。陳氏還真是……打聽別人家的事情做什么,自己的事情都還處理不好,管人家呢!

果然陳氏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避嫌似的往后退了一步道:“這清官難斷家務事,我一個外人也不好說嘴。只不過一日夫妻百日恩,蔡家大嫂要操持一家子的事情,本也太不容易。平日里也沒見她叫過一聲苦,喊過一句累,我挺敬佩蔡家大嫂的。”

秀才娘子如此說了,蔡老大覺得臉上特別光彩,不好意思地連道:“不敢當,不敢當。”

話已至此,陳氏想了想還是說道:“這家和萬事興,過日子哪里沒有個磕磕絆絆的,蔡家老婆婆若是過這段氣,也是希望過和順日子的。蔡家大哥也莫管旁人想什么,把大嫂接回來,好好過日子要緊。”

其實陳氏比較想說的是,她家又不供晚間的飯食,每次好不容易晚間跟兒子一起靜靜吃頓飯,偏蔡家人偶爾晚間也要買飯食,都是街坊,又不好得罪,可她覺得有些苦惱。若是蔡家大嫂回來了,哪里會有這些瑣碎的事體?自然是勸和不勸離的。

蔡老大如何回家去勸老娘,接了蔡大嫂回來,這是后話,暫且不提。陳氏帶著小小上了好幾次街,終是定好了中秋的節禮,預備八月十五一大早就回趙家老宅去。

天賜日日往城外跑,生怕錯過了消息。城外是驛站,朝廷文書傳報專用的,也有家境富庶的,多使些銀子,驛站也會幫著捎帶一下信件。前段時間長茅土司鬧著要跟容米土司干仗,馬隊都怕沾惹麻煩,沒什么往那頭去的,只能指望驛站這邊看是否有甚消息。


上一章  |  小小童養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