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童養媳四十五章 將啟蒙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小小童養媳 >>小小童養媳最新章節列表 >> 四十五章 將啟蒙學

四十五章 將啟蒙學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3日  作者:香辣鳳爪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香辣鳳爪 | 小小童養媳 
»»»正文


苞谷需得將外頭的老葉子掰掉,就剩里頭幾層葉子扒拉了打成一串串的掛在檐下曬干。嗄汵咲欶豆子都是收的整棵,要一個莢子一個莢子的剝開,然后攤在院壩里頭曬干。

就連平日里最懶的王氏做起來都是似模似樣的,麻利地把苞谷外頭的老葉子撕拉開,外頭葉子幾下就扒拉成兩股,這是為了方便將苞谷砣子打成串。

掰開了還要看品相,好看的就打串子,有些稀稀拉拉的就直接剝粒子下來。趙明禮、小李氏和王氏都負責扒拉苞谷,趙李氏則拿了個圓匾坐在一邊剝苞米粒子。

趙老三和大郎主要負責把苞谷砣子打成一個長串。這不僅是個技術活兒,還是個體力活兒。結不能打松了,不然苞谷會掉下來;也不能打緊了,曬干水分之后太緊還是會有些苞谷砣子掉的。一個串子大概有兩米來長,舉起來約莫百來斤,沒點體力可干不好。

二郎帶著小小和劉媽媽兩口子剝豆莢子,天賜和天佑也不例外,就連三歲的大妞二妞都跟著湊熱鬧。

除了還在房里養小月子不能見風的陳氏,全家都上陣了。

一歲多的五郎靠在趙李氏身邊,流著口水直笑,嘴里含糊不清地說著:“奶奶,粑粑。”趙李氏回頭慈愛地一笑:“好,今天晚上就做新苞谷粑粑給我孫孫吃,瞧這口水流的。”

轉眼看見剝豆莢子那邊,劉媽媽兩口子和小小都甩著手,頓時換了一副面孔:“四體不勤的東西!這才剝了多少?”

豆莢子都已經成熟了,曬了好些個好日頭,豆子飽滿硬挺,沒剝一會兒手指頭就疼得厲害。劉管家兩口子哪里做過這些農活,小小更是前世今生兩輩子加起來第一次,自然是不習慣的。

可這個話,誰也不敢說出口。

看看大妞、二妞,雖然才三歲多點,手上也都挺麻利的,果然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啊。

抬頭看了看好似山一般高的豆莢垛子,小小心里哀嘆一聲:這么多,得剝到什么年月去啊!

剝了大半匾苞谷粒子,估摸著差不多了,趙李氏便吩咐趙老三去磨漿子,五郎拍著手跟著去了,隱隱暗沉下來的天色里,看著牽手走開的兒子和孫子,趙李氏的臉上滿是慈愛之色。

小小覺著自己肯定是剝豆子剝太久都眼花了,慈愛這種神色怎么可能出現在趙李氏臉上。

果然轉過頭,看見抬著頭的小小,趙李氏滿臉厭惡地開了口:“動作還不麻利些?當著自己是城里小姐呢?再磨蹭下去,豆子就該發芽了!”

果然是幻覺了。

當晚趙家的主食便是苞米餅子。也難怪這個趙家并不常吃,新鮮的苞米粒子磨成濃漿,不用放任何作料,鍋里少少地放一點油,拿勺舀了漿子攤下去一煎,便是一塊金黃香脆的餅子。

莫說小小,就是天賜幾個,都是第一次吃到這個,天佑夸張地吃了六個,撐得小肚子圓圓的。

不過想也知道這等吃食不能經常吃到,是以吃飯時餐桌上難得平靜。

經過這一天,大家似乎都忘記了前日趙李氏與陳氏的摩擦,休書更是無人再提。加之收獲的糧食忙著曬干、過稱、儲藏,全家人都忙活起來,更是沒人提起這些個不開心的。

寒露過后沒的幾日,村長廖大嘴又上了趙家一次。

全村的糧食都差不多收了,先前與趙明禮約定好的村童蒙學的事情,也該開始了。廖大嘴看好了日子,就定在十月初一,只要是愿意讓孩子念幾個字的,直管將束交了,帶著板凳上學就成。

為了這個,趙明禮特意親自帶著劉管家拜訪了學正王大人幾趟。

先時不過因著自己是秀才身份,又在二郎治眼的時候受了人家的恩惠,需得拜謝一番。這次卻是為了蒙學課本的事情。

小小這才知道,為了讓各地幼童識字,朝廷特地刊印了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之類的簡易讀本。紙張雖說差點,但是好在是免費發放的,不用錢。

施州民風彪悍,這許多年來免費的讀本在府衙倉庫里積了一大堆,聽說譚家壩有人來要,學正王大人高高興興地批了條子,給譚家壩批了三十套,還道不夠再拿就是。

不過這也是在施州,江陵府、成都府那等文學鼎盛之地,這樣的讀本說是免費,實則也是有限供應的,畢竟人家那里都是求知如渴,哪里像施州,趕著送人也沒的幾個人要,還變成供大于求了。

自古不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嗎?怎么這施州不同些?

這個疑惑莫說是小小,陳氏幾個也是不能理解的,趙明禮一邊撿看著這些書籍是否有損壞、霉變的,一邊將施州文風不盛的情況娓娓道來。

原來這施州府周圍土王環伺,依著朝廷對土王的政策,雖有控制,并不嚴格。土王必須識文斷字,但并非由得他們延請西席,而是統一到朝廷設立的府學入學。施州本身的府學并沒有這個資格,各家土王子弟,自九歲之后,可帶一名下人,至江陵府學附學。

而施州除了土王之外的漢人,多是三百年前周、唐之爭時戰亂遷徙過來的,本就是流離失所的窮苦人家,好不容易在施州謀得立錐之地,每日里忙著土里刨食的,根本就沒有那個閑工夫識什么字,再加上供養一個讀書人不知得花多少銀子,更沒幾個人家有這閑錢。

加之施州官員考核并不是很嚴謹,學風這塊的考核不過是走個過場,調到施州的官員與流放無異,歷任的學正大人們不過將這里看做一個混日子的所在,沒幾個有那整治文風的心思。

積年弊病之下,施州文弱簡直到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

據趙明禮說,當年他下試的時候整個施州府攏共不過七十余人參考。如今這幾年人數更是越來越少,直把個不惑之年的王大人愁得頭發發白,正與知府大人商量如何振作施州文風。

眾人這才恍然,難怪趙明禮這個秀才在施州如此吃香,便是學正大人也得高看一眼,原來是物以稀為貴呀。

可緊接著另一個疑問浮上眾人心頭,既然趙明禮中了秀才在施州是如此不得了的事情,為何趙李氏對此并不熱心呢?

趙明禮對陳氏如是說:“當年爹執意要供我和大哥念書,家中日子本就過得緊巴。后來爹過世,明智年幼,家中生計艱難。娘要我跟大哥不要再念,大哥立時回了家,我卻覺得念了許多年就放棄了實在不值,犟著性子念了下去。后頭雖然中了秀才,可也拖累家里不少,娘對我……著實喜不起來。”

陳氏不忍,趕緊勸他:“好歹相公寒窗苦讀,這日子也出了頭不是?照理說娘應該高興呢,怎么就會背鄉棄家呢?”

秀才老爺老臉一紅,不愿再提這個話題,敷衍了兩句,轉口問兩個兒子今日又抄了什么詩句。

心知趙明禮是在岔話,不過他不肯說,陳氏也不好勉強問下去。心里估摸著多半是那日提過的什么婚事的緣故,只是這緣故到底是哪般,還得琢磨著問清楚才是,不然這心里總是生著個疙瘩。

蒙學授課的日子放了出去,村中便開始有人上門來。

首先來的便是村長廖大嘴。他家中兒子跟五郎一般大小,哪里需要開蒙識字?趙明禮雖然疑惑,卻還是好好地將人迎了進來。

原來廖大嘴是為自己大舅哥的兩個孩子報名來了。兩個娃兒正是那日與小小、天佑打架的兩個娃娃,是一對雙生子,如今六歲,還沒取大名,一個喚作狗蛋,一個喚作狗剩。

小小在旁跟著劉媽媽服侍上茶,聽了嘴角直抽。看來趙家的確算是“耕讀傳家”了,至少家里按著排行喚孩子們大郎、二郎的,沒起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小名兒。

廖大嘴拿了束過來,趙明禮本不欲收,村長卻說:“規矩是我幫著定的,若是從我這里就壞了,如何跟鄉親們交代?你若不收,我這村長也當不下去了。”

話說到這般田地,趙明禮才恭敬地收下了東西,送了村長下去了。

前腳剛出門,后腳趙李氏就拎著裝了糧食的袋子叫趙老三:“將稱拿來!”小小和劉媽媽正收拾著,聞言對看一眼,暗自好笑。

趙老三赧然道:“娘,村長才剛出院壩呢!”卻被趙李氏眼一瞪,乖乖將秤桿子取來了。

趙李氏將糧食上稱,滿意地點頭:“廖大嘴雖說年輕,做人還是挺不錯的。瞧這稱,翹得高高的,四十斤糧只多不少哩!”

趙明禮送了客回來正好看見,滿嘴發苦。難道自己還能上前奪了下來不成?只好磨蹭著說:“娘,糧食還是擱你屋閣樓上去。天賜他娘正坐小月呢,這雞蛋就放在后廚吃著罷?”

趙李氏不出小小所料地鼓起了腮幫子:“不過丟個孩子罷了,就那樣金貴?還要吃雞蛋?二郎傷了眼也沒得一個蛋吃,你弄只雞回來也沒偏二郎一口湯,如今一個蛋也要爭啦?”

雖說知道趙李氏口里講不出什么好話,可真聽在耳里還是讓人心里膈應。劉媽媽搶前一步提了裝雞蛋的籃子問趙明禮:“老爺,不如奴婢先將雞蛋收好了,騰了籃子明兒好還給村長家去?”

趙李氏就在上首坐著罵趙明禮:“你看看,你家一個下人也插嘴主子的事了。什么時候輪到你個下賤的開口啦?趕緊地給我滾遠點兒。”

王氏從房里出來就眼也不錯地盯著東西,趙李氏一發話,立刻就上前接劉媽媽手里的籃子:“就是!別杵在這兒礙咱娘的眼,惹咱娘生氣了。”

劉媽媽覺著委屈,手里攥著籃子也不敢用力,看趙明禮怎么應付。

趙明禮撫著額頭,只覺得頭抽痛著,這就沒一天安生日子了?

(默雅)(夜雨驚荷)(啃公主的毒蘋果)(九穗禾)(糖拌飯)(蜀椒)(影海星)(清風下的雪)(天下大同)(沈閱)(大拇指湯姆)(兩個豆沙包)(公子凌)(青琉落塵)(墨筱笑)


上一章  |  小小童養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