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順叔道,“我也捉摸過,想來有道理的。若是衣泥太過堅實,不是會與陶身混合在一起,變成雙料陶物嗎?所以它更細滑,易粉碎剝落是有道理的。”
“不知什么問題,和著衣泥里給陶燒釉,竟不能成功。”龔志明十分郁悶,“我去過東州,專門打聽這方面的問題,人家也是這么燒的釉。不過東州給陶燒釉,可不是都用衣泥的,是邊燒邊著色邊沙平的。按《陶藝》上說的,用衣泥的形式上釉,是最好的方法,良好的衣泥,可以令陶身更加光潔。”
“順叔送來的花瓶可有用過衣泥?”尋香問。
“那個沒用。我們想看看不用衣泥的陶器是什么樣子。”順叔答道。
“別急。我們有衣泥,有上等陶泥,上釉的事,總會解決。沛林在朝為官時,對這方面的仍有多打聽和了解,也許他會有不同的見解。”尋香安慰大家,“我先去看看茶地。”
順叔又是激動,“尋家福旺呀。西山的茶林不僅快趕上東山,今年的產量應是比往年會高出至少四成。”
沿溪而上,一條蜿蜒的水渠從從山頂到山腳,一路潺潺而下,原來溪水混濁,現在兩岸有修整過,溪水恢復清澈可鑒人影。
茶林果然比往年看上去青靈許多,尋香彎腰摘下幾片茶樹底下的老葉,對著太陽看了看,驚喜道:“老葉都換過了?”
“神奇呀。按夫人說的方法,灌溉時,加了血參,又往地里埋過血參葉,它們簡直就是脫胎換骨呀。”
順叔說的,莫氏早和就和尋香說過。可是置身于這片茶地時,尋香有種喜極欲泣的激動。這一片茶林,可真是脫胎換骨,猶如重生呀。她是重生者,對于一切重生的事物,都有著特別的情愫。摘一片頂葉,放在嘴里輕嚼幾下,其實這茶已經是頂級的茶葉,只是東山那邊的茶地,有用加過血參灌溉,并在茶林中有種血參。因此東山的茶味比之前當然更好,所以人們說西山的茶快趕上東山了,發展慢一些。因此比東山總要差一步。
如果把碧宵境里已經長了兩年的土參加一點在水里灌溉茶林,那茶味一定會再上一個臺階,只是土參子珍貴,不敢輕易奢耗。碧宵境再神奇,畢竟空間有限。她一個人的種植力也有限的。
一股山風猛烈吹來,太陽突然陰進云里,大家感覺到一股寒意,不由都顫了顫身子。風伯關切地道,“夫人。山上風大,我們先下山。到屋里說話吧。”
尋香并未覺得寒意,只覺山上空氣好,神清氣爽地。還沒看夠,搖搖頭,“我沒事。”
眾人都有股涼嗖嗖的感覺,夫人似不覺一般,不由看著她。只見她臉如桃花,呼吸自如。的確不覺寒冷的樣子,都暗暗稱奇,他們幾個男子的身體算是強壯耐寒的,夫人弱不禁風的樣子,卻比他們更耐寒。
又一股寒流刮來,風伯和順叔同時揉著鼻子,差點打噴嚏。
尋香依舊無事地走在茶木間,一頭烏發隨風飄揚,不但沒事,還被風吹得極愜意。
他們怎么知道尋香天天吃水參子粥,又夜夜練正元功,這身體早就與凡胎俗骨有了區別,精神氣血健旺得超出常人幾倍,就是尋香自己都還未曾發現這一點。
夫人都不怕冷,大家只有繼續跟在她后邊。
上午看罷西山茶地,中午尋香去了大茶鋪。
茶葉生意和茶點生意比原來更好,不少人家把尋家茶葉用在婚聘禮物上,有一款叫龍鳳呈祥和花開富貴的茶餅被巡城的百姓們漸漸用作喜餅,尋家的茶點也是供不應求,因此茶鋪后院子里的茶點工們,可謂從早忙到晚。
生意紅火,一切有條不紊,沒什么好操心的。尋香在鋪里坐了一會,喝點茶,吃幾個茶餅,和尋天化聊著鋪里的事。
外面一群人從大門涌進來,嚷著要找尋當家。
尋香在品茶臺上看到他們,各行各業的人,有七八個,看樣子肯定是找她談合作生意的。嚇得對尋天化道,“你快擋著他們,我得從內門往后院走了。”
尋天化出去擋著他們,風伯護著尋香趕快從內門走了。君兒卻追了來,到后院時叫住她,“夫人。我有事找你。”
程媽媽在家安排新居的事,沒去尋園,晚上有尋天化交帳,君兒也沒回去。尋香停下腳步,關懷地問,“你家里的事可有妥貼?”
“有高公公安排,又有一群奴婢使喚,再過上五六天,便可請你去家里坐客了。”君兒今年十八,妹妹進宮后,他變得比原來更沉穩。
他家里沒事,那還有什么事?尋香笑一笑,逗他道:“你要娶妻了吧?莫不是程媽媽讓你請我過去參商?”
君兒臉一紅,四下看看,“借一步說話。”
風伯連忙道,“我去把車趕進來。”
尋香和君兒走到院角一棵大槐樹下,離干活的仆工們很遠。君兒仍然警惕地四下看看,小聲道:“剛才要把你叫到帳房里說話的。可是你還在喝茶,那幫人來得急,你便往內門走了。所以我追了來。”
“到底什么事?”尋香覺得他太神秘。
“我娘讓我先給你支個信。說高公公這次出來,還有一個任務,皇上要他將青叔他們追逃賊的后事弄清楚。高公公和我娘聊過,說這事不好辦,無論青叔什么時候回來,這后面的話都不好捎帶回去,怎么說怎么都容易出事。”君兒緊張地說。
尋香心中一緊,這是她一直心憂的事之一,只是她不曾與人提。“那青叔不回來,高公公也不回宮了?”
“高公公故意將這話透給我娘,便是要你拿過對策出來,讓他回去好復命,又不至于鬧出事。所以這兩天高公公故意以安排我家的事為由不去尋園。”
尋香點點頭,這件事是得給高公公一個合適的說法。
回到家,尋香先去西居給祖母報信。
午后,太陽從云層里又鉆了出來,莫氏坐在庭院的花木下打瞌睡。雖是打著盹,尋香走到她面前時,卻敏銳地抬起頭沖她笑,“你再不回來,我要派人去請你了。瞧這一陣日頭出來了,可是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跑回家去。”
尋香挺起精神,笑一笑,“西邊的茶林真的長得好好。”
“肯定好,經常聽風伯他們說。你去看了那陶泥好吧?”
“好呢。真是上等陶泥,不過衣泥有些問題,應是順叔他們還沒找到燒用的竅門,這個可能要等沛林回來后一起商量。”
莫氏笑開了花,“你說得沒錯。天華林歸了尋家,這事真不少。你走后,來了個毛皮商,說往后我們山上的動物毛皮,有多余的賣給他就好,他會比市價出得高些。我回答他,那是皇上賜的山林,無論是糧食還是山貨,每年都得先往宮中進貢交稅的,到時恐怕不會有多余的拿出去賣。就是有,毛皮那樣的東西,我們自己往年都花錢出去買的,以后恐怕真是沒多余的。這些商人真是無孔不入,精得上了天,哪里有消息就往哪里鉆。”
“做生意嘛,哪里有機會,當然就要去網羅呢。”尋香淡笑著回答,“別的還有人來找嗎?”
“有啊,什么鐵鋪的,雜貨鋪的都來了,我一聽頭痛,就讓郭媽媽白勝把他們轟走了。”
難怪那幫人從大茶鋪外沖進來,要找尋香,原來上午找到過莫氏,給轟走了。尋香好笑道,“藥鋪和茶行的來談情有可原,可是別的行道全都一下涌來,就太夸張了,他們以為尋家一夜之間不僅僅是大土豪,還人口倍增,各方面的消耗都隨之倍長?”
莫氏咯咯地象小姑娘一樣笑得全身亂顫,臉上卻是驕傲的表情。
清晨,尋香去西居看著廖氏她們制了一會茶后,帶上許氏去茶地里,家里的仆婦,大多是制茶好手,昨天傍晚,尋香便讓廖氏去給許氏和趙氏說了,叫她們這幾天來尋園內院幫忙干活,本來要叫熊大姑,家里弟妹多又小,完全是娘家的頂梁柱,根本就脫不出身。趙氏跟洪媽媽在院子里幫著干活。
許氏大多在嫁家里干家務,不常來地里,走到尋園后的地里,看著郁郁蔥蔥的藥地和茶林,心情格外輕快。
“這是林大哥前年帶回來的白茶,明年應是能采茶了。”尋香看著波斯麥竹和藥地間的一片茶林,給許氏詳細的介紹。
“其實我早想出來看看。可是母親去年一直生病,尋青讓我專心在家里伺候母親。”許氏新奇地四下張望。
林大哥新帶回來的三株藥苗也種在波斯竹旁,有一片正好一邊向陽,一邊當陰,一處陰陽俱占。尋香蹲下身看了看那三株藥苗,昨早晨讓吳媽媽拎了靈池水來澆過,長得很是鮮靈。
“如果讓你選擇你更喜歡采制還是制茶?”
“我不知道。聽說采茶和制茶都各有學問。”
尋香往黑茶樹走去。
何莊頭帶著兩個男人,搭著梯子正在那里采頂葉。何莊頭背著個背簍踩在樓梯上,趴在茶樹頂上,象只鳥尋找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