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我的書架
歡迎訪問起點女生網,請
站點分類
分類頻道
互動功能
作家相關
末日幻想(書號2397222)
投女生推薦票
打賞作品
給本書投粉紅票
給本書評價
向朋友推薦
首先,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恐怖片,值得大家一看,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去下載了看看哦,特別是第一部,第二部感覺上過于忠實原著反而有一些別扭不合理。
電影劇情
故事開始于一位普通的母親Rose的選擇。Rose疼愛的女兒Sharon患了原因未明的疾病,時常夢游并提到要回一個叫寂靜嶺的“家”。出于女性的母愛本能,她不想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為了解除女兒的疾病,她不顧丈夫的反對,決定帶女兒去寂靜嶺打算徹底根除疾病。于是她就帶著Sharon離家出走,踏入了一個毫無人氣的陰暗小鎮——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寂靜嶺。
在母女倆停車休整在路邊加油站加油并向加油站服務員打聽去寂靜嶺的路時,被碰巧經過巡邏的女警察Cybil判定為異常情況,隨后一直追蹤母女倆直到寂靜嶺。母女二人踏入這片土地不久,Sharon就突然失蹤了,這片充滿迷霧的小鎮吞噬了這個小小的身影,Rose跟隨著一個類似女兒的幻象在城鎮之中搜索著自己心愛的女兒,但是卻遇到了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她遇到了很多本應該只在想象小說中出現的各種怪物,這點令她驚慌不已,她擔心女兒會被它們所傷害。雖然Rose并沒有找到女兒,但是在尋找女兒的過程中她了解了寂靜嶺的歷史,發現Sharon只是這場游戲中的一名人質,而這背后有一個驚天大陰謀。為尋找自己女兒的下落,在“幸存者”的指引下,Rose來到惡魔的巢穴,邪惡化Alessa為達到Alessa復仇的目的,把寂靜嶺30年前發生的事情告訴給了Rose并且開出條件:“要想讓你女兒回到你身邊,你就要讓暗黑力量占據這個小鎮并殺死所有想消滅這些怪物的人類。”出于強烈的母愛,Rose答應了她的要求。最后,Rose救出了她的女兒,但是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內容選自很有名的影評《帶我回到寂靜嶺》,節選,有刪改。
本文曾在網絡上廣泛被轉載,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貼吧、寂靜嶺、天涯論壇、SonicBBS、豆瓣網、時光網、各種論壇和個人主頁等,皆是從本人原博客轉載而出。
寂靜嶺的世界觀:“三元論”、“二元論”與“二元主義”
看過《寂靜嶺》的人可能都應該感受到電影中不止存在著一個空間。對于寂靜嶺究竟有幾個空間的問題,普遍存在“已死論”、“二元論”和“三元論”三種觀點。持“已死論”(也就是認為寂靜嶺就是“陰間”,進入寂靜嶺中的人實際已在片頭車禍中死亡)的觀眾可能是“沒看懂”電影或者受到一句被錯誤翻譯的臺詞字幕——“你們都已經死了”(實際應為“你們都已經被詛咒了”)的誤導。“三元論”則是廣受支持的一種觀點,更有文章用“黃澄澄”、“灰蒙蒙”、“黑漆漆”三個詞簡明而傳神地概括了寂靜嶺的三個世界。但是我認為,雖然寂靜嶺存在三個世界,但是“三元論”這個說法卻是不準確的。
首先可以區分一下寂靜嶺的三個世界都是什么:
1.真實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的寂靜嶺就是一個被廢棄的小鎮,即“黃澄澄”的世界,這是由于電影中多數表現真實的白天都采用了一種溫暖陽光的色調。
2.“表世界”:即“灰蒙蒙”的世界,就是女主人公羅絲(Rose)在車禍醒來后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仿佛冬天的樣子,實際上是由惡魔化之后的阿萊莎(Alessa)用邪惡的力量營造的世界,將一切“罪有應得”的人困在了里面。
3.“里世界”:即“黑漆漆”的世界,就是表世界響過警報之后不定期轉化后的世界,一派血腥、骯臟的景象并有各種怪物出沒,實際是阿萊莎內心痛苦和壓抑的反映并由其邪惡的力量和仇恨的情緒控制。表世界和里世界都是從《寂靜嶺》游戲中借鑒來的概念。
存在三個世界這一點似乎沒有問題了。但經過分析之后,我們會發現,如果從“次元對立”的角度看,那么只有兩個對立的空間。在這之前,要看一個概念:二元主義。
“二元主義”(Dualism)在哲學中作為一種思想通常指承認兩種根本的,不可再分且互異的元素,它們彼此沖突或者相互補充,又分為將這兩種基本要素應用于認識活動中的“認識論意義上的二元主義”和用于解釋一切廣義上的客觀現象的“形而上學意義上的二元主義”。“二元主義”本身也是西方歷史文化自我否定式的發展規律自近代以來的產物,是對中世紀基督教唯靈主義的否定。
寂靜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表里世界的二元對立,這樣以來加上真實世界,似乎“三元論”是成立了。但是對立的表里世界二者卻不能同時與真實世界構成對立。因為寂靜嶺的世界要么是表世界要么是里世界,二者相互轉化不能并存,所以導致要么是真實世界與表世界共同存在且對立,要么是真實世界與里世界共同存在且對立,無法存在真實世界、表世界、里世界同時存在并且對立的情況。需要說明的是,在里世界中的教堂只是由于信仰的原因使怪物無法進入而已,它并不具備表世界的特征,因而不是表世界,只能算里世界中的一個特殊地點;而阿萊莎所在醫院的地下室也只是表世界里的一個特殊地點而已,還不能因為醫院地下室有怪物和黑漆一片就認為那是里世界,因為表世界也有怪物,而地下室沒有光自然是一片黑;而游戲《寂靜嶺》中表里世界的創造、形成原因與電影中不同,也不能作為解釋電影《寂靜嶺》的依據。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寂靜嶺確實存在三個世界,但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只有二元對立。因而《寂靜嶺》中的世界觀是存在三個世界的“二元論”,或者也可以認為實際只存在兩個世界:真實的世界和變化著的寂靜嶺的世界。作為西方帶有宗教題材的恐怖片,《寂靜嶺》也沒有脫離二元主義的規律。
其實片中的這種二元對立在電影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那就是羅絲的女兒莎仁(Sharon)夢游時險些摔下懸崖的鏡頭,構成了上下的對立,水上和水下的對立,真實世界與虛幻世界的對立,善良的莎仁與阿萊莎的邪惡面的對立,甚至原來是水下世界卻存在幻境中的烈火這樣水與火的對立。當阿萊莎的邪惡面從懸崖上高速下墜的鏡頭出現時,我承認確實被嚇到了,雖然據說這個停留的鏡頭只持續了0.7秒,但是那恐怖的笑容著實讓人一震,真很難想象到可愛的阿萊莎的形象與這個恐怖的邪惡的阿萊莎是同一個小演員出演的!實在不得不佩服她的演技!
三個阿萊莎:
影片中就“小女孩”的角色問題,可能有人梳理不清阿萊莎、莎仁等人物的關系,參照一些公認的定論,我們可以明確有三個不同形式的“阿萊莎”存在。
1.阿萊莎:即在三十多年前被施以火刑的小女孩,也是后來在教堂進行屠殺的“終極怪物”,從她后來的身形可以的知她一直處于生長中。
2.阿萊莎的邪惡面:即引發羅絲車禍的人影,后來一直引導羅絲追蹤、解謎,以燃燒的形式消失并在醫院地下室與羅絲融為一體的小女孩,以一身阿萊莎當年穿的藍紫色校服出現。她就是阿萊莎被嚴重燒傷后,在醫院極度的恐懼和仇恨所產生的邪惡力量形象的具體化,她使阿萊莎擁有了惡魔的力量。
3.阿萊莎的善良面:即羅絲的女兒莎仁,由阿萊莎以分娩的形式產出,并由阿萊莎的邪惡面送出到真實世界的修道院,后由羅絲領養(由此得知阿萊莎的邪惡面有自由穿行于三個世界之間的能力)。有人根據阿萊莎曾被強/奸過這一情節認為莎仁是阿萊莎的親生女兒,這根本就是缺乏基本生活邏輯:以當時阿萊莎的年齡不可能有生育能力,另外以莎仁的年齡看,阿萊莎不可能懷孕二十年再生孩子,而莎仁一再夢游想回寂靜嶺就是受到神秘力量的召喚,回去與阿萊莎的邪惡面“結合”。
《寂靜嶺》中的人文內涵
《寂靜嶺》的人文內涵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宗教元素的存在。就在片頭羅絲發瘋般尋找莎仁并最后與趕來的丈夫抱在一起時,畫面背景就出現了一個亮著燈的十字架,為什么那邊不出來一些別的東西呢?比如亮著燈的摩天輪?亮著燈的建筑?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暗示,告訴你本片涉及的宗教題材。而羅絲帶莎仁去寂靜嶺的路上出現的一塊牌子,鏡頭特地在上面停留,上面的內容是,“Do·誘·not·know·that·we·will·judge·angelsDo·誘·not·konw·that·the·saints·will·judge·the·world?(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么?豈不知教徒要審判世界么?)”這就是在預示她們此去寂靜嶺的前景,被一群自宗教偏執狂“審判”,但是最終卻是在暗示整個影片的結尾,就是魔鬼對教徒進行的審判,那些為惡而自認為正義的人,最終會被上帝拋棄——別告訴我你沒有注意到牌子的外形就是一本書,別告訴我你看見那書的外形沒有想到那是《圣經》!還有羅絲在寂靜嶺學校時候,門框上文字的一個鏡頭:“The·foes·of·the·righteous·will·be·condemned.”這是《圣經·詩篇》中的內容,原文為:“Evil·will·slay·the·wicked;the·foes·of·the·righteous·will·be·condemned(惡必害死惡人;恨惡義人的,必被定罪)。”已經不用多說了,那些自以為信仰上帝的人的命運,被定罪審判,已經再一次提前告知觀眾了。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得知,寂靜嶺是1974年11月因為地下煤礦的火災而被廢棄的小鎮,至今地下的鍋爐和礦脈還在燃燒著熊熊大火,因而寂靜嶺的空氣中飄浮著致命的污染物。這一點在真實世界中表現的不明顯。而在表世界則表現為似乎是不斷落下來的“雪”,后來羅絲發現其實那是飄落的“煤灰”。而《圣經》中的《圣約翰啟示錄》是怎樣描寫“地獄”的呢?“它是一個永久的火湖,它的空氣來自禍害的煤炭,光來自閃爍的火焰。夜晚一片漆黑,被詛咒之人的處所毒蛇橫行。他們的希望是絕望。啊,永生之死!無生之生!啊,無盡的痛苦!”《圣經·福音書》中耶穌對地獄的描繪中也有“火是不滅的”字樣。
里世界那些殘破的墻壁,銹跡斑斑的管道和門,鐵制的樓梯,轉動的風扇,不知從何處產生的鏗鏘作響的金屬撞擊聲和煙霧或蒸汽,似乎只存在鐵黑和火紅這兩種顏色的壓抑環境,正是大機器生產的工業時代的再現!這都是電影在以后工業時代的藝術風格對沒落的工業時代以一種末世的悲涼形象進行的渲染。
對于《寂靜嶺》來說,后工業時代的藝術風格只是它的表象,《圣經》中的宗教隱喻才是它的實質。在里世界被開啟之后,教堂中的教徒們祈禱所要阻止的也正是《圣經》中的“末日審判”,或電影中所謂的“天啟”的到來。
向朋友推薦
向朋友推薦
精彩書評
本書互動
0好評指數
評價人數:
共0人
0粉紅票排名
粉紅票數:0
距上一名差0票
打賞作品
本周共0人
今日共0人
催更作品
昨天0次催更
今天0次催更
0月PK排名
月PK分數:0
距上一名差0分
起點女生網強推
本月PK榜
本書作者隆重推薦:
女生網閱讀頁作品推薦
女生網閱讀頁作品推薦
女生網閱讀頁作品推薦
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80046
新出網證(滬)字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