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第一百七十八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衛風>> 家事 >>家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9日  作者:衛風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衛風 | 家事 

又林自到了京城之后,頭一回得到了出門的機會。

大太太看著請柬,真是感慨萬千。

有好幾年不曾接過這樣的貼子了。幾年中朱家門可羅雀,過去那些擠破頭來獻殷勤攀關系的人,就象全部約好了一樣都消失不見。

但是朱老爺子的事兒一換了說法,這些世交故舊們,又象是雨后春筍一樣紛紛冒了出來。

貼子上當然是請她們婆媳妯娌都去,不過按習慣,老太太很少出門應酬,都是大太太出面居多。

這代表著朱家的苦難已經要過去,又重新踏入過去的那個圈子。

大太太既感慨,又興奮。從接了貼子就開始坐立不安。范媽媽在一旁陪笑湊趣,揀著大太太愛聽的好話說。

“這兩年都沒做什么新衣裳,也不知道現在京中都流行什么花樣的料子,梳什么樣的發髻了。”

范媽媽笑著說:“這有什么難的,去后頭巷子找個梳頭的媳婦來一問就知道了。”

可不是,這還得問專業人士。這些靠手藝吃飯的媳婦婆子們經常出入京城的大戶人家,要說現在時興什么,誰都沒有她們知道的清楚。

大太太一刻都等不了,立時讓范媽媽去找人。范媽媽笑著說:“您瞧您,這會兒叫了人進來,正好是用飯的時候,用了飯,您不得歇一會兒養養神?難道就一直讓人白等著不成?”

大太太也笑了,指著她說:“就你話多。也好,那也過了午再說。記得一起找個裁縫來。”

范媽媽笑著應了。又問:“老太太多半是不會去的,可是咱們大奶奶和四奶奶那兒,您總得帶她們去開開眼吧?”

大太太猶豫了一下。大兒媳婦出身不錯,人也大方。這種場合她以前也經過見過。可是小兒媳婦……別人只要一打聽著她娘家的底細,只怕就要在背后偷笑議論。可是若不帶吧——新媳婦進了門,親朋友故舊面前總得要見一回。不然的話也說不過去。

范媽媽勸大太太:“四奶奶年紀還小,又是新媳婦,對京里頭的規矩、來往、人情禮節都不熟悉。您要不教她,能指望誰教啊?將來咱們四少爺是要有大出息的,這媳婦也得懂世故會來事兒,才能當個賢內助不是?”

這話可說到大太太心里去了。她是不待見小兒媳婦,可是這不得顧著兒子么。要是媳婦上不得臺面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不認識。將來怎么同人結交?怎么同人來往?

大太太隨大老爺放了好些年外任,深知道夫人外交的重要性。有很多男人不方便出面做的事,不方便說的話,都靠著夫人們來溝通走動。當時他們來往的人家里就有一位金知州,他夫人八面玲瓏。很會說話。金知州后來謀了個好缺升了官,據說全是這位夫人出的力成的事兒。

范媽媽說的對,就算不能人人都象金夫人一樣能幫夫旺夫,起碼的道理人情總該懂得,不惹人笑話,不會給家里惹禍。

“好,讓人去叫她們來。”

范媽媽笑著應了一聲出去了。

鐘氏那兒是錦云去傳的話。錦云到了院門口,已經有丫鬟瞧見她了,笑著說:“喲。錦云姐姐來了?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嗎?”

錦云笑著應:“太太有事兒,打發我來傳個話。大奶奶可在屋里了?”

小丫鬟說:“我們奶奶帶著少爺去花園了,我這就讓人去找。錦云姐姐先坐坐,喝口茶歇個腳。”

“好。”錦云也不同她客氣。她是大太太的人,到了這里,鐘氏都會對她十分客氣。更不要說這些小丫頭了。

小丫鬟出門去找人,錦云在門前站了一站,就穿過回廊往左邊走。

錦珠已經聽見外頭說話的聲音了,正站在門口等著她。

錦云同她在一起好幾年,兩人交情不錯。不過現在一個做了房里人,一個還是在做丫鬟,身份卻不一樣了。

錦珠給她倒了茶來,錦云正打量屋里的擺設。東西倒是都挺新的,也挺鮮亮。不過錦云在大太太身邊多年,眼力也練出來了。這屋里并沒什么值錢的物件,茶壺茶杯花瓶這些和外頭那些屋里頭用的都一樣。錦珠身上穿著件桃粉的衣裳,頭發挽著芙蓉髻,別著兩根簪子并兩朵絨花,也不見有什么貴重的裝飾。

“你怎么過來了?”

錦云說:“太太打發我來傳話,劉太夫人要過壽了,請咱們家過去赴宴呢。太太讓我過來傳話知會奶奶一聲,要做衣裳、要商量壽禮,還要準備出門的事兒。”

錦珠點點頭:“原來是這么回事兒。”

剛才錦云過來,丫鬟對她熱絡客氣,錦珠都聽見了。以前她還在大太太身邊服飾時,別人也是這樣對她的。可是被大少爺收房之后,整天悶在屋里不得出去,有什么事兒也差不多總是最后知道。在大奶奶面前又要小心奉承,還要防備另兩個通房丫頭勾在一塊兒算計她。錦珠有時候想,她現在雖然說不用做活伺候人了,可是過得還不如從前體面快活。

錦云問:“太太回來了,這幾天你也不過去請個安?”

錦珠小聲說:“大奶奶這幾天著急上火的,脾氣不好,我也不好往前湊,且再等幾日吧。”

錦云正要說話,聽著外面有腳步聲響,來不及再說。她到了院門口,果然鐘氏帶著兒子進來了,母子倆臉都讓太陽曬得紅紅的,鐘氏笑著說:“你怎么不在屋里等我?天氣可熱著呢,快進屋吧。”

錦云把大太太的意思轉達了,讓鐘氏吃罷午飯后半晌再過去。鐘氏客客氣氣地說:“這事兒不拘讓誰跑一趟就行了,你還自己過來。”又讓丫鬟倒茶來,錦云可不敢坐下來再吃茶,又怕大太太那里還有吩咐,話交待完就走了。

又林那里是范媽媽親自跑了一趟。

院門口有兩個丫鬟站那兒說話,范媽媽老遠就看見了傻妞——這丫頭肯干活兒,有力氣,人又傻乎乎沒什么心眼兒,范媽媽也喜歡她。和她說話的那個丫頭,范媽媽也知道——生得比別人都出眾俏麗,又不見她平時做什么當用的活計,就知道她陪嫁過來是干什么的了,這種事兒很常見。

傻妞看見范媽媽過來,趕忙問了好,又進去傳話。范媽媽打量了半夏幾眼,半夏抿著嘴,把頭低了下去。

“你多大啦?”

半夏細聲細氣地說:“十五了。”

“家是哪兒的呀?”

“在房安。”

那地方離于江不遠。

小英迎了出來,范媽媽也就沒再問下去。

到了又林面前,把這事兒一說。又林想了想,問:“這位劉老夫人是什么人?以前同咱們家有來往么?”

范媽媽就料到了又林要尋她打聽,早預備了一肚子的話了。

“劉大人以前和咱們家老爺子交情極好的,兩家也經常來往。就是這幾年往來得少了……聽說劉大人現在跟著幾位老翰林大人一塊兒編什么書哪,差事倒也算清閑。這不,再過幾日就是劉老夫人的壽辰了,他們家特意下了貼子來的。”

又林心里就有數了。

范媽媽話里至少透露了兩個關鍵,一是劉大人應該也受了朱家的牽累,編書這種活兒毫無實權,就干吃一點俸祿,養老等死。二是這幾年兩家基本不往來,這次還需要特意下貼子通知,可見關系畢竟不復從前了。

因為院子里書房還沒收拾齊整,朱慕賢就先去小書房那邊讀書。中午他回來用飯,又林把這事兒和他說了。

既然以前交好,那朱慕賢肯定也知道劉家的事兒。

果然她沒猜錯,朱慕賢說:“以前我跟著祖父,劉家也經常去的。劉大人和祖父一樣愛下棋,劉老夫倒是個和氣的人。母親說要帶你和嫂子一同去?”

“范媽媽是這么說的,說下午過去,可能會請人來給做兩件新衣裳。其實我的衣裳不少,不用另外再做。”

“難得出次門,再說,母親既然歡喜,你們也就跟著做吧,讓她高興高興。我還是頭一次見女人家說自己衣裳多呢。”

“可不是么,一季一季的都做,有好些根本沒來及上身,實在有點兒浪費。”

又林又問他:“小書房安靜么?能讀得進去書么?”

朱慕賢說:“我和他們不在一個屋里,他們跟著先生念書,我聽著心里倒是很安靜踏實,并不覺得吵。你回頭要是挑了料子和衣裳樣子,記得回來告訴我一聲。”

又林一笑:“告訴你干什么?”

“說不定我能幫你參詳參詳呢。”

“你先參詳好你的功課吧。”

小兩口說笑幾句,吃完飯歇了一會兒中覺,朱慕賢又去了書房,又林領著小英往大太太這邊來。到了門口,正好遇著了鐘氏。

天才一住精彩。

.皖1


上一章  |  家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