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第二十二章 風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衛風>> 家事 >>家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風箏

第二十二章 風箏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30日  作者:衛風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衛風 | 家事 

兩個人又裝了點心,讓丫鬟拎著食盒,沿著墻根日頭照不到的地方(22章節全文字)。.(.)第.一.中.b文\s

冬梅忽然聽見嘩喇一聲響,她抬起頭來,一只大風箏翩然越過了墻頭,輕飄飄的墜下來,正落在她們面前。

墻那邊傳來一個孩子懊喪的聲音:“你瞧,這可怎么辦?”

“這有什么,我去撿回來就行了。”

丫鬟把風箏撿了起來交給又林,那是一只致的大蝴蝶,顏鮮艷,層次分明,做得著實不錯,但是一看就不是本地產的,帶著濃重的北方特。

墻頭上探出個頭來——又林瞇著眼抬頭看。

喲,倒不是生人,昨天剛見過這人,姓朱,是石伯母娘家的親戚,從京城來的貴客。

他扒在墻頭上,居然還出一個頗有風度的笑容:“李姑姑好。”

又林笑瞇瞇地說:“朱公子好。這是你的風箏?”

“是啊,剛才拿出來想看看,不想勾斷線了。”他彬彬有禮兼一本正經地說:“沒嚇著你們吧?”

“沒有。風箏還給你。”

“好好,我過來取。”他頗為靈活的從墻頭上爬了過來,一件淡青的紗衫上沾了好幾塊混著青苔的泥印。兩腳落了地,他撣了撣袍襟,揖手說:“叨擾了。”

又林忍著笑,把大蝴蝶遞給他:“還你吧(22章節全文字)。”

“多謝了。”

他把風箏往肩膀上一斜,扯著斷了線頭,靈活的又爬上了墻去。又林半張著嘴,看他爬到墻頭上之后,居然還回過頭來,作揖說了句:“告辭了。”

又林噗哧一聲笑了,指著前面說:“朱公子下次要再撿鞠球、風箏什么的,直接從這小過來就行了,喊一下就有人開,不必再爬墻這么辛苦。”

這位死要面子的朱少爺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果然有一扇小。

他一直完的表情終于出現了裂痕,有些僵硬地說:“啊……多謝李姑娘指點。”

等他的身影在墻頭消失了,冬梅也忍不住笑了:“這人可真有意思。”

明明還是個頑皮的孩子,卻硬裝出一派規矩的大人模樣。

而且看他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的樣子,一點兒都不覺得有哪兒別扭。

又林摸著下巴想,看著他文質彬彬的,身手還不錯嘛。可能也是武將世家出來的孩子,和石家的背景差不多。

墻那一邊,朱公子正小心翼翼的把蝴蝶風箏遞給一個穿水紅衫子的姑娘,低聲下氣地說:“別生氣了,這不是找回來了么?”

那位姑娘瞅了他一眼,把風箏拿過來,隨手就給撕了:“讓別人碰過,給臟了的我才不要。”

破爛的蝴蝶風箏落在地下,那姑娘轉身了,朱公子忙跟了上去:“你別生氣,只是李家姑娘撿起來給了我,沒有什么其他人碰過……”

那個姑娘實在忍不住,轉過頭來:“口口聲聲李家姑娘李家姑娘的,你什么時候認得她的?怎么就這么熟了?”

朱公子愣了一下,看她轉身就,忙追上去:“李家姑娘……就是前日見過一回,周家的姑娘請她來做客,我正好去書房拿書,就寒喧了一句,其實不熟(22章節全文字)。剛才風箏就是飛進她家里頭,遇見了主人家,總得打個招呼吧?”

他不釋還好,越是釋,那姑娘臉上的寒霜就越重,眼圈兒也慢慢紅了,摸出帕子拭著淚,得更快了。

“哎,蕓妹,你不要哭啊……這是在旁人家里,讓人看見了可……”

“你怕讓人看見,你就!我哭我的,和你有什么關系?”這位蕓妹顯然是氣得不輕:“又是周家姑娘,又是李家姑娘,剛才還說什么霍家姑娘!你到哪兒都只想著旁人……”

周家的下人聽著這邊動靜不對,當然不會靠過來。但暗地里有多少雙耳朵支著聽著就不好說了。

朱少爺真是越釋越麻煩,簡直要手足無措了。

周榭遠遠也看見了,招手叫過丫頭問:“那邊是怎么了?”

丫頭小聲說:“那位于姑娘從一來就拉著臉不高興,剛才朱少爺拿了風箏說放給她瞧,結果風箏線勾在石榴樹的枝子上,斷了。風箏飛到李家去了。朱少爺翻了墻過去把風箏撿了回來,于姑娘就鬧起來了。”

周榭搖搖頭:“這多大點事兒,也至于這樣。”

因為哥哥、弟弟和這個朱慕賢投緣,才邀他來家里的。結果這個什么于表妹一起跟了來,鼻孔朝天,一副誰也瞧不起的樣兒,對周榭愛理不理的。周榭就算再厚道大方,也和她熱乎不起來。

有什么了不得的?石姑娘也是京城來的,也沒見傲慢成這樣子啊?丫頭上茶的時候,她先看了茶碗,然后聞了聞味,才接過去,而且沒喝一口就放下了,不知是喝不慣還是嫌棄(22章節全文字)。

她哭她的,周榭才不要去趟混水。等回頭要告訴哥哥,再不要請這個朱公子上來了。他人雖然不錯,可他這個表妹活脫兒一張寡婦臉,誰家愛請這樣的惡客上啊。

那邊朱慕賢千小心萬小心的,終于哄得表妹于佩蕓破涕為笑了。只是那只風箏——朱慕賢他們是來于江鎮做客消暑的,自然沒有隨身帶風箏來。那只風箏還是表姐石瓊玉的,是在京城劉家老號買的,一只風箏就是好幾錢銀子。銀錢倒是其次,關鍵是石瓊玉特意把它從京城帶回于江,可見對這只風箏很珍愛。今天他給拿了出來,結果卻讓于佩蕓兩把就給扯壞了,回去之后還不知道怎么和石瓊玉交待呢。

其實他一點兒都不明白,這只風箏如果不是石瓊玉的,也許于佩蕓沒那么憎惡它,一定要把它扯破了才算。

姑娘們之間這種隱秘的不可言說的嫉妒心,朱慕賢只怕再過一百年也不會懂。

石家遷到于江鎮來,于佩蕓起先是欣喜的,因為這么一來,朱慕賢和石瓊玉一個在京城一個在于江,就沒什么機會見面了。可是朱慕賢卻跟著一起來了于江,這下于佩蕓可有些不樂意了,非得纏著家里人也一塊兒來了。

從到了于江她就后悔了,這里既吃不慣,也住不慣,但是來都來了,也沒有剛一來就鬧著要回去的道理。

墻這一邊的啼笑糾葛,墻那邊的又林可不知道。她和冬梅表姐提了點心給馮煥松送了過來。雖然是至親的父,可是冬梅和爹一點都不親,馮煥松對兒的態度也談不上親熱,冬梅頭都沒怎么抬起來,話也說得聲音特別小。馮煥松則顯得漫不經心,只問了一句冬梅身子好了沒有。

又林在肚里嘆口氣,姑姑固然不好,馮煥松這個爹也不太稱職。

“這是姑姑讓我們給姑丈送來的,您嘗嘗看?”

馮煥松嘗了一個,隨口說:“很好(22章節全文字)。”

他的敷衍讓人實在熱絡不起來。

這人有什么心事?他妻子兒都在于江鎮,是惦記家鄉的父母?

總不會是為那位吳姑娘的臉擔憂吧?

看他這樣子,又林覺得擔心父母的機率不高,說不定真是在替那個吳姑娘擔憂。

這位馮姑父聽說從未納過妾,又林想,也許不是因為他的品行特別好,對姑姑特別專一。說不定是因為他一直是有賊心沒賊膽,找不著機會。

姑姑一向管他肯定很嚴,而現在姑姑在這件事上不得不吃虧讓步,馮姑父就象是餓了很久的人突然逮著了一碗飯,甭管味不味,總之先吞了再說。

哪里有壓迫,哪里有反抗。壓迫越沉重,反彈越強烈。

再找不著別的話說,兩人只好從屋里出來了,到了庭院中間的水池子邊上,又林得腳酸,就在池邊的樹蔭下坐下來。冬梅剛掉到水里去過,可不敢坐得太近,自己坐在樹根邊,還喊又林:“又林妹妹,你坐過來些,別滑下去了。”

又林笑著說:“我會鳧水,淹不著我。”

“那也不成啊,受涼了怎么辦?”

這種三伏天兒……池水都曬溫了,哪會受涼啊。

不過又林也知道她是一片好意,于是往一邊挪了挪。

池子邊種著柳樹。宅子雖然建起來時間不長,但柳樹卻據說是從老宅子那邊移過來的,頗有些年月,長長的枝條一直垂到水面處,

水面上映出來兩個小姑娘的倒影,梳著三丫髻的是又林,梳著雙鬟的是冬梅(22章節全文字)。

又林有時候都快忘記自己的上一世了。有時候她甚至會覺得,自己本來就是這個時代的人,而現代的一切,才是她一場奇幻的夢境。

剛來的時候她不適應,總想著自己是不是還能回去。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她漸漸熄了這個念頭,腳踏實地的過起日子來。

“表姐,你在想什么?”

冬梅回過神來:“哦,我在想……我們可能很快要回家了。”

這倒是。既然協議已經達成,那么姑姑一家的歸期也很快會定下來,不會長久的留在李家。

對姑姑,表弟,又林是喜歡不起來。但是對冬梅表姐,又林倒是挺同情她的。姑姑太重男輕了,偏心眼兒偏得李老太太都看不下去。她其實也訓過又林的姑姑,別把兒真當成賠錢貨,素日里不聞不問的。人心都是長的,你想一想,要是你回到娘家來,我只顧著你哥哥,你侄子,對你愛理不理,根本不關心你的死活,你心里是個什么滋味兒?

又林姑姑被說得抬不起頭。李老太太這個例子舉得實在太貼切了。又林姑姑自己就是回娘家來靠娘、靠兄長給她撐腰的。要娘真的也偏心眼兒只重兒子孫子,她可找誰哭去?

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她有心想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么么大家,整理舊文的稿子,又理了一下活的脈絡。。。最近手頭事情真心多啊。。

努力補更。。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家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