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極品閑人第七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爽文>> 大唐極品閑人 >>大唐極品閑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更)

第七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更)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2日  作者:刺刀特種兵  分類: 爽文后宮穿越 | 刺刀特種兵 | 大唐極品閑人 

戒rì王,古印度歷史上最后一個統一了北印度的當地興都斯坦族人,他誕生的時候,正值笈多王朝在白匈奴人打擊下土崩瓦解的年代。

在笈多王朝覆滅之后,北印度又恢復到了從前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北印度,主要有四大強國,分別是以德里附近為心的坦尼沙王國,以曲女城附近為心的穆里克王國,恒河三角洲的高達王國和昌巴爾河流域的摩臘婆王國。在長期的合縱連衡之后,逐漸形成了兩大陣營,坦尼沙和穆里克為一方,高達和摩臘婆為另一方。

戒rì王就是坦尼沙國王波羅瓦爾那的次子,他的父親在位之時,逐漸吞并鄰近的小國,開始強大起來,進入了諸雄爭霸的行列。由于自稱屬笈多王族的旁系后裔,因此也有人將戒rì王朝視為笈多王朝的延續。戒rì王之上有一兄一姐,兄長羅賈伐彈那原為王國的繼承人,英勇善戰,姐拉芝修黎嫁給了穆里克國王格拉巴伐爾曼,以加強兩國的聯盟關系。

公元604年,年僅15歲,尚為王子的戒rì王隨兄長羅賈伐彈那率軍征伐王國西部的白匈奴人殘余勢力,此時國內發生了大變局,父王波羅瓦爾那突然病逝,母后以身殉葬。與此同時,夙敵高達和摩臘婆兩國聯合起來,大舉發兵進攻坦尼沙的盟國穆里克,穆里克國王格拉巴伐爾曼兵敗被殺,王后拉芝修黎被俘。

兩隊還準備進攻坦尼沙,值此危局,戒rì王隨兄羅賈伐彈那快速返回國內,羅賈伐彈那立即繼承王位,任命戒rì王留守國內,自率萬余騎兵進援曲女城,在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卻被高達國王設賞迦派人暗殺,群龍無首的坦尼沙軍隊由勝轉敗。

此時已是公元606年,戒rì王在重臣婆尼為首的群臣擁立下繼承了王位,隨即以傾國之力進攻曲女城,為了戰勝比他勢力雄厚的設賞迦王,戒rì王一方面與懾于設賞迦王的擴張勢力的阿薩姆王結盟,造成兩面夾攻設賞迦的形勢。另一方面,針對設賞迦王迫害佛教的行徑,采取了敬禮佛教的政策,邀請攝鎧王從小的好友,在當時擁有眾多信徒的佛教大師rì友入朝參政,使他獲得莫克利王國的臣屬及民眾的好感,從而有助于他將設賞迦王驅逐出莫克利王國的領地。

在取得一系列勝利之時,戒rì王得知其姐拉芝修黎已從高達國王設賞迦那里逃脫,便率部分人馬離開戰場尋找拉芝修黎,最后在迪亞山林找到其姐。

回到戰場的戒rì王更加英勇,在婆尼的輔助下大獲全勝,趕跑了敵隊,恢復了穆里克國,由拉芝修黎擔任名義上的女王,實際上由戒rì王統治。

經過年戰爭,他不但收復了穆里克王國及后笈多王國的領地,而且征服了恒河流域其它一些小王國。統一后的國土已從奔羅伐彈那延伸到比阿斯河。

至此,戒rì王在北印度的霸主地位基本確立,后來在612年坦尼沙和穆里克兩國正式合并,戒rì王任國王,遷都曲女城,歷史上將這一年作為戒rì王朝的開端。

戒rì王隨后建立了建立了象、車、馬、步4大兵種,將象軍擴大到萬,馬軍十萬。依靠這支龐大的軍隊,以此為基礎,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一統印度的戰爭。

公元620年左右征服信德地區,622年左右兼并孟加拉,630年使富饒的海岸王國伐臘比臣服。北印度的迦摩縷波王國和西印度的伐臘比王國先后承認了戒rì王朝的宗主權,而夙敵高達王國則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后在637年設賞迦王死后,戒rì王控制了這個地區。

公元633年,戒rì王聚集了全部兵力,打算征服南方之雄的遮婁其王朝,英勇善戰的摩訶刺陀人奮起反擊,使他未能取勝,這也是戒rì王的征服史上唯一的一次敗仗。這一仗將其勢力范圍的南部疆界限定在納巴達河。

戒rì王沒有因此而放棄戰爭,又將征伐的矛頭指向奧里薩地區。公元637年,征服烏荼國,642年左右將繁榮的海港王國恭御陀劃入其帝國的版圖,這是戒rì王進行的最后一次戰爭。至此,戒rì王達到了其統治的極盛時期。

他已經擁有恒河流域的全部,他的勢力范圍東達布拉瑪普特拉河,西臨印度河,北到雪山,南至納巴達河。達到除古吉拉特和西旁遮普之外的整個北印度地區,統治人口據稱達到2150萬人,成為繼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之后又一個基本統一北印度的政權。

盡管如此,戒rì王并沒有建立起一個央集權的國家。他的龐大的帝國只是個依靠武力結成的松散聯盟。薩他泥濕伐羅、卡腦季、摩揭陀、羯朱嗢祇羅國在其直接控制之下。其余三十余個王國各有其君主、軍隊,各有其官僚制度及法律制度。它們只是屈從于戒rì王的威力,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向他稱臣納貢。

為了維系這個靠武力征服的帝國的統一,戒rì王建設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和以往的朝代相比,戒rì王更重視象軍的建設。他初繼位時只有象軍五千,到了公元612年,將象軍擴大了十二倍,其數目由五千一躍而為萬。這是因為象軍的來源及其使用更適合于印度古代多森林的地理環境。

在停止了征伐之后,戒rì王開始整治國內,制定了一套分封制土地政策,后世也將戒rì王朝稱為印度封建制度最后確立的時期。

國王為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僅直接占有大部分土地,還賜封給寺院、官吏、王公貴族以采邑。封建賜地分為兩類:一類是割免國家賦稅的教田或“福田”,是封建帝王永久賜贈給高級婆羅門、佛教高僧、印度教神廟、佛教寺院的封邑土地。另一類是封賜給世俗高級官僚貴族,作為俸祿或服務報酬的職由或祿田份地。被封賜的村社變成新興封建領主的私有領地,原來由國家直接管轄和控制的zìyóu農成已經淪為向封建領主交租納稅、受其管轄的封建依附農民。封建采邑制行以確立。國有土地的大量分封和再分封造成王權削弱,促使封建領主脫離央權力的控制。

戒rì王還建立一套“刑政甚肅”的等級制官僚機構,央zhèngfǔ由大臣會議輔佐戒rì王進行統治。戒rì雖以“治、仁政”聞名于世,但刑法比笈多王朝嚴酷。

總管戒rì王統治的四十余年間,北印度還稱得上相對穩定繁榮。然而在他死后,帝國開始分裂,北印度也重新回到了從前王朝林立的局面。

公元647年,戒rì王死,沒有留下嗣子。靠武力維持的龐大帝國很快土崩瓦解了。古代印度從未有央集權的觀念和傳統,而戒rì王征戰打下的帝國,實際上也近似于眾多封建王公組成的聯盟,戒rì王只是擔當盟主的角色。此后印度歷史進入了長達五百多年的無序狀態,直到12世紀末信仰伊斯蘭教的阿富汗的封建主入侵,德里蘇丹國建立以后才得重新統一。

戒rì王屬于那種特定的歷史環境造就的英雄,他的帝國雖然僅僅延續了三十多年,但在這短暫的時期,他使北印度統一,他大興化事業,產生出以波納為代表的一代豪,他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化交流,使那爛陀寺名揚四海。應該說,戒rì王是個有作為的君主,他的統治時期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光輝的時代。

雖然和華夏歷史上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以及西方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查理曼大帝等帝王相比較的話,戒rì王的功績算不上什么,但是當杜睿直面這個已在暮年,卻依然威風不減的帝王之時,心卻還是難以抑制的激動。

“尊敬的國王陛下!請允許我代表大唐帝國皇帝陛下向您致以崇高的問候!”

戒rì王在杜睿躬身行禮之后,伸手虛托了一下,微笑道:“歡迎你!尊貴的大唐使者,你的到來,讓本王倍感榮幸,也請你在回程之后,向大唐君主帶去本王的問候!”

接著戒rì王詳細的詢問了一下,杜睿等人此行的所見所聞,當他聽說杜睿是穿越了整個歐羅巴大陸之后,到達天竺之時,也是微微一驚,顯然他對于杜睿那個地圓說的新概念一時難以接受,卻也不覺得如何反感。

“這可真是一項偉大的壯舉,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本王也要嘗試一下!”戒rì王笑著說道,似乎當真對環球航行興趣很大。

可是杜睿聞言,卻不以為然,以當前印度航海科技的發展程度來說,他們永遠都沒有可能完成這項壯舉。要不然歷史上,他們也不會被西方人殖民了幾個世紀。

“東方客人,也許你有興趣見一下,本王這里的另一位東方客人!”戒rì王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說了一句。

杜睿聞言,微感詫異,這里也有大唐人?可是根據他的記憶,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還要到兩年之后。

杜睿正琢磨著,殿上已經走過來了一個僧人,杜睿一見,腦突然蹦出了一個名字一一玄奘法師!

聚集在玄奘西天取經,是從貞觀三年出發,經過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才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后又游學天竺各地,并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行程5萬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經,帶回佛經52筐,657部,貞觀十年回到長安。

這個時候玄奘確實應該在天竺,而且據史料記載,玄奘在天竺求取佛學之時,就曾受到了戒rì王的照顧與幫助。

“來的可是玄奘法師!”杜睿忍不住出聲問道。

進來的僧人聞言一驚,很顯然他已經很久都沒有聽到家鄉的語言了,微微一震錯愕之后,僧人看向了杜睿,雙手合什,行了一個佛禮:“正是貧僧,居士如何知道貧僧的法名!”

見來的果然就是玄奘,杜睿也忍不住一陣激動,甚至比方才見到戒rì王更甚,要知道,玄奘這個名字在rì后可稱得上是家喻戶曉。

眼前的這個僧人和杜睿前世在電視當看到的那個唐僧可是大不相同,沒有那么風姿俊朗,也沒有那么年輕,看上去有些蒼老,滿面風霜之色,身形不高,略顯消瘦,皮膚也是微黑,長相更是尋常,但是對這個僧人的大智大勇,杜睿還是十分欽佩的。

杜睿重生到這個年代的時候,玄奘已經出發來了天竺,卻沒想到在這個地方兩人居然見面了,還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在下是大唐皇帝陛下欽命宣撫使杜睿,奉皇命出海宣揚國威!卻不曾想能在這里遇見大師!當真是緣分!”

玄奘一開始聽杜睿居然是奉了皇命來的,心還不免一陣緊張,畢竟當初他出走拜佛求經,并未得到允許,要是放在后世可以稱得上是偷渡行為,還以為杜睿是來抓他的,不過杜睿后面的話,卻又讓他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了,畢竟他不過就是一名小小的僧人,還值不得大唐皇帝為了他興師動眾。

“能在天竺遇見故國之人,也是緣法!敢問居士,大唐當今風土如何!?”

玄奘離開大唐的時候,雖然天下已經重歸一統,但是卻并不穩定,四處盜匪恒生,江南地面更是就不太平,百姓的生活也十分困苦。

杜睿笑道:“吾皇治國,夙興夜寐,不曾有過半分懈怠,如今大唐之強盛,遠超炎漢,更勝楊隋,當稱得起國泰民安!大師離國rì久,此次何不隨我一同回去!”

玄奘聞言,面色頓時黯然,道:“貧僧如何不想回去,只是擔心圣上不肯饒恕此前的罪過!”

杜睿聞言大笑道:“大師此言謬矣,敢問大師此前不遠萬里,來這佛國,所為的是什么,無非就是求取真經,將佛學引向動土,超度世人,如今為何卻因己罪,止步不前!”

對于佛學,杜睿是相當反感的,特別是佛學教導人逆來順受,以修來世的理論,更是讓他言無不以,但是此次見著玄奘,杜睿突然生出了一個念頭,或許經過改良的佛學,對于社會的安定,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如今雖然大唐抑佛揚道,然而佛家畢竟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早已經根深蒂固,想要徹底根除,完全沒有可能,既然如此何不利用玄奘從西天取回的“真經”,加以整理,然后用來改良佛門。

主意已定,玄奘這個其貌不揚大的和尚在杜睿的眼簡直就成了一個寶貝,杜睿前世最恨的就是國人缺乏攻擊性的性格,遇事逆來順受,能忍則忍,這樣的性格如何能夠使華夏民族再一次君臨天下。

如今有了一個好機會,杜睿自然要好好把握,先把佛家給改良了,然后再是儒家,徹底改變華夏民族本就不該有的那些劣根性。

玄奘是個實誠人,哪里知道杜睿肚子里的彎彎道道,聞言不禁大是汗顏,甚為自己的怯懦感到羞恥,雙手合什,行了一個佛禮,道:“阿彌陀佛,居士所言,使貧僧茅塞頓開,看起來貧僧終究是著了小道,空戀這一身臭皮囊,卻忘記當年離開大唐國土之時,發下的宏遠!”

杜睿知道事情已經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勸說玄奘改良佛教的問題了,不過現在還不能急,便笑道:“大師能夠頓悟也是一樁美事,他rì回返大唐,在下也定當在圣上面前為大師求情。”

“阿彌陀佛!”

事情已定,雖然戒rì王非常舍不得玄奘離開,但是見玄奘回返之意甚為堅決,便也不在堅持,當天在王宮之,設下盛宴,一來為了歡迎杜睿,二來為了給玄奘踐行。

杜睿原本打算來這里,只不過是為了最后再看一眼古印度明,誰知道居然還能陰差陽錯的有了這么大的收獲,當真是意外之喜。

在曲女城住了三rì,杜睿便要返回了,一路向東,回到坎德拉港,寶釵等女怎的都沒有想到,杜睿往曲女城走了一遭,回來之后,居然還帶著一個和尚。

此時玄奘離開土rì久,名聲不顯,居然沒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師,事實上,玄奘法師在離開原之時,就已經是非常有名的佛學大師了,只不過隨著他擅自西行,關于他的一切也被嚴禁談亂,說起來,恐怕在太宗的心,早就將玄奘當成了一個叛國者。

船隊出海,一夜無話,次rì直待到傍晚,杜睿才好整以暇的到了玄奘所居住的船艙,寶釵奉上香茗,杜睿微微一笑,便扯開了話題。

“大師鉆研佛學rì久,小子愚鈍,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大師!”

玄奘連道不敢。

杜睿一笑,道:“敢問大師,何為佛?”

2011()拒絕彈窗免費閱讀


上一章  |  大唐極品閑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