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那時候的人可沒有太多的平等意識,何況面對大漢這個龐然大物,摩之提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奢求什么平等待遇。重要/重要/摩之提拿起面前兩份用兩種文字寫成的《疏勒條約》,匆匆看了一遍,與剛才商談的并沒有什么出入,不由點了點頭,向隨從一伸手。隨從趕緊遞上一支筆來,劉欣看得眼前一亮。
那其實算不得一支筆,而是一根粗壯的鵝毛,劉欣終于明白馬蕓那些纖秀的字是怎么寫出來的。
摩之提拿起鵝毛筆,刷刷刷,在兩份文書上都簽上自己的大名,然后將文書遞給劉欣。這兩份文書本來就是劉欣讓人整理的,自然沒什么好看的,他提起一支毛筆,也龍飛鳳舞地寫上自己的名字。
又有親衛捧過一拿印泥和一方玉印,這是劉欣的私印,并不是傳國玉璽。劉欣拿起玉印,鄭重地蓋在自己的名字后面,這才將其中的一份文書遞給摩之提。
摩之提拿著自己手上那份文書看了半天,忽然做出一個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他伸出右手在印泥盒上輕輕一按,然后便將那只沾滿印泥的手按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文書上便留下一個鮮紅的掌印。
劉欣拿著摩之提按下掌印的文書,不覺有種楊白勞出賣喜兒的感覺,好半晌才回過神來。不過,大漢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終于正式簽訂了,當然,這個不平等是對外國而言的,對于大漢來說卻是一點損失都沒有。
條約已經簽訂了,進貢的馬匹和女子也點收清楚,可摩之提卻沒有一絲離開的意思。劉欣詫異之下,突然明白過來,笑著問道:“摩之提,你莫非還想要什么賞賜不成?”
摩之提臉上微微一熱,不過他皮膚黝黑,卻也看不出來。這次動身前來疏勒的時候,摩之提也做了一番功課,了解到過去每次向大漢進貢,都會得到漢延厚重的賞賜,可是劉欣卻遲遲沒有任何舉動,反而直截了當地問了出來,又如何不讓他臉紅?摩之提愣了一下,還是說道:“本王久聞大漢的絲綢、瓷器為天下至寶,還望大人能夠賞賜一二。還有這件用來書寫條約的東西,甚是奇特,能否也賞賜一些?”
自古以來,歷朝皇帝都好面子,如果有萬國來朝,那便是難得的盛世了,對于朝貢的外國使臣都要回贈以厚禮,往往貢品不值幾文錢,回禮卻價值百倍、千倍。到了后世,更有那些精明的外國君臣,假借朝貢之名,騙取朝廷的財物。
劉欣是個講究實惠的人,自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他的計劃中,今后不僅不會賞賜給這些外國使臣一文錢的財物,甚至連一頓像樣的招待酒宴都不打算準備。當然了,作為外國使臣,自有專門的驛館負責接待,幾頓便飯還是有的。
聽到摩之提迫不及待地開口索要賞賜,劉欣笑了起來,擺了擺手,說道:“書寫條約所用的叫做襄紙,乃是我大漢的國寶,是不可以輕易交與你們的。至于絲綢和瓷器,現在疏勒街上多的是,你若是想要,可以自己去買嘛。”
摩之提沒想到劉欣會這樣摳門,但東西在劉欣手里,劉欣不愿意給他,他也沒有辦法。不過,這天底下也不是只有漢人才重面子,而摩之提剛剛當上大宛王,更是不能丟了臉面,如果就這樣兩手空空地回去,一定受到大宛貴族的嘲笑。
還是延塞識得時務,悄悄附在摩之提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摩之提這才躬身告退。
出了疏勒王宮,摩之提和延塞帶了幾名親信悄悄來到大街上,果然看到有許多店鋪正在出售來自大漢的絲綢和瓷器。自從大漢內亂,商路斷絕以后,在大宛已經很少看到絲綢,更不要說瓷器了。
摩之提看得眼花繚亂,但他卻沒時間精挑細選,匆匆逛了幾家店鋪,便買了兩對白瓷花瓶和十匹絲綢。他來的時候帶著三千兩白銀,本來是準備用來打點劉欣身邊親信的,結果沒能用上,正好可以買些絲綢和瓷器回去。
只是那兩對白瓷花瓶價格高昂,再加上十匹上好的絲綢,他這點銀子一下子就花光了。
摩之提買完白瓷和絲綢,沒有在疏勒城多呆,直接打道返回貴山城去了。回到貴山城以后,摩之提立刻將大宛的貴族都召集了過來,將兩對白瓷花瓶和十匹絲綢展示給他們看。當然,摩之提沒有說這些東西都是自己在疏勒城的大街上買的,而是說成劉欣賞賜給他的禮物。反正這件事只有延塞和幾個親信知道,也不用擔心這些貴族會當面向劉欣求證,居然真的瞞過了那些貴族,而摩之提在大宛的聲望也隨之高了起來,終于一舉坐穩了他的王位。
劉欣并沒有把心思放在摩之提身上。既然他暫時不打算對大宛用兵,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對那里過多關注了。他現在關注的重點還是烏孜別里要塞、圖魯格爾特要塞以及漢城這三個重大工程的建設情況,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會去工地上巡視一番。
在劉欣的親自督促下,無論是漢軍士兵,還是疏勒民夫和大宛戰俘,都鉚足了干勁。尤其是那些大宛戰俘,在得知漢城完工以后,他們便可以返回自己的家鄉,而且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工錢,更是起早貪黑,拼了命地干活。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三大工程都已經初現雛形。
這時,來自襄陽的第一支大漢商隊終于抵達了疏勒。早在鄯善國扜泥城的時候,劉欣就寫了一封信回去,讓沮授組織商隊前來西域,并且放開了關于禁止絲綢和瓷器買賣的規定,按說早就應該有商隊來了,結果直到今天才看到第一支大漢商隊,而且這支商隊還和他有密切的關系。
其實也難怪,通往西域的商路已經斷了許多年,就連涼州一帶也是匪患橫行。再加上這些年來,北方接連不斷的戰亂,真正的大商家已經都集中在荊州、益州這些相對平靜些的地方,而這些南方的商隊對于陌生的西北還是有一點小小的擔心,不愿意前來冒險也是情有可原的。
眼前這支商隊是來自襄陽蔡家的。作為蔡家的家主,蔡瑁的想法和那些大家族一樣,也不愿意冒險。但是蔡家的命運現在已經和劉欣牢牢在綁在一起了,正因為有劉欣,他們蔡家在荊州的產業才會蒸蒸日上。因此,當蔡玨回了一趟娘家以后,蔡瑁終于不情不愿地派出了自家的商隊。
劉欣此時還不知道這里面的內情,不過,能夠見到來自大漢的商隊,他還是十分開心的,親自迎出了宮門,不由臉色一沉,喝叱道:“蔡和,你不好好讀書,跑這里來做什么!”
原來,蔡家商隊的領頭人居然是蔡和。蔡和是蔡玨的弟弟,也是襄陽書院的第一批學生之一,按理說要到明年才能畢業,然后再由劉欣按照蔡邕出具的考評給他們安排合適的職位,誰知他居然出現在蔡家商隊中間,劉欣自然要生氣了。
面對劉欣的怒火,蔡和雖然嚇了一跳,但他好歹也在襄陽書院學習了這么多年,早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碌碌無為的家伙。蔡和定了定神,拱手說道:“請姐丈息怒。如今襄陽城內正忙于科舉考試,書院已經停課多日了,所以小弟才有時間來西域一行。再說了,姐丈當年不是還對郭大人說過,讀萬卷書還當行萬里路,小弟這是行萬里路來了。”
因為來自后世的原因,劉欣從來都沒有看好過蔡和這個小舅子,他當初讓蔡和去襄陽書院讀書,也只不過是為了安撫蔡家,讓蔡家能夠死心塌地站在自己一邊而已。卻沒想到幾年的功夫,蔡和在他面前居然能夠表現得不卑不亢,看來讀書使人進步,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劉欣滿意地點了點頭,問道:“蔡和,你這一路過來,生意如何?還有,襄陽的科舉考試進行得如何了?”
蔡和不假思索地拱了拱手,說道:“回姐丈,這生意實在太火爆,如果不是我堅持把貨捂著,早在西城就賣完了。不過,我離開襄陽的時候,科舉考試還沒有開始,也不知道進行得怎樣了,按日子算來,應該就在這兩天吧。”
日子正如蔡和算的那樣,一場盛況空前的科舉考試正在萬里之遙的襄陽城內上演。有了去年的經驗,科舉考試的組織顯得有條不紊,而參加的人也明顯比去年多了好幾倍。
所有的考試都是在襄陽書院進行的,這也是書院被迫提前放假的原因。今天舉行的是工科考試,這也是文、武、工二科考試中第一個登場的。
工科考試非常簡單,只要拿出自己的作品或者發明創造,經過工部的那些技師的評定,就可以確定誰是最終的勝出者了。當然,這些作品也不是考生現在完成的,而早在半個月前,所有的考生就已經被集中到了研究院位于西郊的基地,他們的發明和作品都是在那里由研究院的熟練工匠來完成的。
所以,今天的考試只是一個展示和評定的過程,饒是如此,書院的門前一早便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因為主持今天這場考試的是襄陽城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