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庸置疑,騎兵就是這個時代最為強悍的兵種,而精于騎射的草原游牧民族似乎生來就是優秀的騎兵。,游牧民族在人口總數雖然遠遠比不上漢族,但是,這些游牧民族幾乎全民皆兵,只要能夠拉動弓弦的都可以算是合格的戰士,而整個南匈奴可以輕松地組織起二十萬騎兵。這也漢人始終難以徹底戰勝這些草原游牧部落的原因。
不過,這次出擊大漠,讓劉欣看到了徹底將匈奴置于大漢治下的希望,這可是連漢武帝都沒有能夠完成的壯舉,想一想就叫人心潮澎湃。
馬鐙等一系列新式裝備的應用,將大漢騎兵的騎射水平提高到了與匈奴騎兵相同的水平線上。而劉欣從后世的蒙古騎兵那里借用來的騎兵戰術,更讓大漢騎兵的整體戰斗力遠遠超過了匈奴騎兵。蒙古騎兵的分進合擊戰術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在對付草原狼群而衍生出來的戰術,而且是非常成功的戰術,劉欣幾乎全套照搬,頗有一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味道。
但是,這些新的裝備想不到的時候讓人倍感神秘,其實說穿了真的一文不值,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一旦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掌握了這些裝備和戰術,他們的戰斗力又會重新勝過大漢的騎兵。所以,劉欣要么不將這些裝備和戰術投入實用,一旦投入了,就要徹底將這些草原民族打服、打怕,最終讓他們真正成為大漢民族的一部分。
如今,正是南匈奴最為虛弱的時期。劉豹應董卓之召出兵關中,一下子就損失了十萬青壯,再加上后來的內亂和大漢騎兵的報復反擊,南匈奴再想拼湊起十萬騎兵都十分困難了。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現在,收服匈奴的各項條件都具備了,劉欣還會和匈奴人講什么仁義嗎?他已經打定主意,在來年開春以后,立即出兵漠南,將整個南匈奴都置于大漢王朝的絕對統治之下。
云軒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