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第七百四十章 中國導彈(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章 中國導彈(下)

第七百四十章 中國導彈(下)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4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那年那兔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 

(右鍵→)


--740

/a/12595/7001270.html108尒說更新

如今中國研制反艦導彈主要是為了對付大型戰艦,即使是戰列艦也必須有能力擊沉才行,但這卻差點將那些研究人員都給難倒了。因為對于這種裝甲堅厚、尺寸又大的目標,無論是用(半)穿甲戰斗部還是破甲戰斗部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其中前者因為速度不夠(這個時期的技術還造不出能夠超音速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來)而缺乏足夠的動能,加之戰列艦側弦將所有要害部位都保護好了的主裝甲帶厚度極大,根本就沒有擊穿的可能,打上層建筑又無法令其沉沒;而聚能戰斗部雖然穿深足夠,但因為其特殊的機理,用來對付體積龐大的戰列艦就仿佛用繡花針去扎大象一樣,雖然可以穿透防護,卻不會有實質性的效果。

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個年輕的設計人員卻突然異想天開地想道,“為什么一定要掠海飛行呢?超低空飛行雖然更容易避開雷達偵察,但是高空飛行時空氣阻力更小,因而速度更快,這同樣可以增大敵人攔截的難度,而且發現目標后要從高空下沖,又可以獲得幾千米高度的勢能帶來的額外動能,末端速度達到2馬赫甚至更快都有可能,這樣即使采用半穿甲戰斗部也將獲得相當大的穿深。而且從上向下攻擊時打的是薄得多的水平裝甲,應該不難將其擊穿。這樣導彈就能鉆進敵艦內部爆炸,什么軍艦也頂不住”

大家一聽都覺得很有道理。但由于掠海型反艦導彈的設計方案是胡衛東這位頂頭上司親自敲定的,所以項目組的負責人還是小心翼翼地特地向其作了匯報。胡衛東一聽登時眼前一亮,心想,“這不是歷史上毛子花崗巖導彈的設計思路嗎?歷史上德國人搞的滑翔炸彈也是這個思路,對付大型戰艦這種設計確實是最好的,確實,武器并不是越先進越好,滿足需求才是最關鍵的。這兩年任務太重,我為了加快研發速度,只顧著照辦后世的經驗,居然將這個基本原則都給忘記了。這小子有前途,果然這種新事物的研究,還是要更多地依仗年輕人啊!穿越以后我一直太拘泥于后世的經驗,有時也未必就一定正確啊。看來應該給他們更大的自由才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世界各國的艦隊防空能力、尤其是對于超音速目標的攔截能力遠遠不能與后世相比,因此反艦導彈的尺寸就可以做得更大以盡可能地提升威力,設計中的海鷹1重型反艦導彈全重接近10噸,這甚至超過了德國古斯塔夫巨炮專用的混凝土破壞彈和英國“高腳杯炸彈”,而且還采用了只有中國才用得起的鎢合金侵徹戰斗部。再加上從6000米以上高度開始俯沖帶來的恐怖動能,其穿透能力之大可想而知

根據技術人員的估計,目前世界現役的主要航空母艦型號基本上都只需要一枚就能擊沉,前提是打在主要部位而非外漂等邊角位置;即使是戰列艦,多用幾枚也能搞定。唯一的遺憾是。塊頭太大令其無法被飛機掛載,也難以裝備到中小型艦艇上。目前中國僅有長沙級驅逐艦才能裝得下,其余的則只能作為岸艦導彈來使用。不過海鷹1重型反艦導彈碩大的體積也令其擁有了超過300公里的恐怖射程,對于中國海軍這樣的防御型海軍來說已經基本夠用了。

不過胡衛東還是要求反艦導彈的原定研究路線也必須繼續堅持下去,以便飛機和中小型艦艇也有可用的輕型反艦導彈,而且他心里很清楚,當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以后,那些小巧玲瓏的掠海型反艦巡航導彈才是主流

除了反艦導彈,中國還有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等其他項目正在研究之中,只是因為效費比相比較低(如今的飛機坦克都不太值錢、而導彈卻貴得很。),中國的科技力量又很薄弱,沒有太多的余力,因此重視程度相對小了很多。不過深知其價值的胡衛東還是決定,只要“911工程”完成后騰出了人手,就要立即提升那些項目的級別,尤其是日后唯一能夠對付老美超高空偵察機的防空導彈

除了導彈和制導魚雷,制導武器大家族還包括制導炸彈和制導炮彈等無動力的制導武器,其中制導炸彈歷史上德國就在二戰后期研究了出來,并利用它擊沉了意大利海軍的戰列艦羅馬號,雖然這個戰果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但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其巨大的潛力。只是由于中國現在科研人員總數嚴重不足,因此這些項目也只能掛在導彈等核心項目上順帶進行研究,進度自然快不到哪兒去,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盡管如此,搶在所有國家之前開始研究(其他國家現在連激光都還沒有呢)的激光制導技術還是令胡衛東忍不住浮想聯翩

雖然火箭、制導技術與電子計算機領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911”工程的核心始終還是核武器。胡衛東深知由于中國常規軍力還不夠強大,因此僅僅搞出原子彈并不足以威懾美蘇德這三個巨頭,氫彈是必須要有的,但是如果原子彈都沒有搞出來,沒這個“扳機”,氫彈也不過只是鏡花水月罷了。

所以“911工程”的第一個關鍵就是得先把原子彈造出來,而原子彈的“核”主要有兩種,一是從天然鈾中反復提純分離得到的鈾同位素鈾235,二是在反應堆中以鈾238吸收中子轉化而成的钚239。由此就引出了原子彈研發過程中所謂的鈾路線和钚路線,而在胡衛東看來,這兩條路線各有難易和利弊

在比較鈾彈和钚彈優劣之前,先得提一下原子彈的構型,同樣是有兩種設計思路,即“內爆法”和“槍法”,前者對核燃料的利用率比后者高得多,并且用作氫彈“扳機”的原子彈只能采用“內爆法”設計,因此胡衛東的選擇就沒有什么疑問了,盡管他知道“槍法”的難度遠比“內爆法”小得多(。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閱讀。)9

740:

尒説更噺

(右鍵→)


上一章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