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

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20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搜小說:

呂布知道,想要大漢民族在公元三世紀世界處于領先乃至于壓倒性地位,只靠呂布的文治武功,是完全不夠的,呂布想要大漢擴展百萬疆土,光靠現在的四千多萬人,是形成不了有效統治的,必須要充足的人口密度才能對新進占領的版圖進行長期有效的統治進而使其永遠歸屬于大漢版圖,而不必重演唐高宗時期對高麗的無效占領的慘劇,也不必重演明清時期對朝鮮等藩屬國那種空耗鮮血的無效統治。レ♠思♥路♣客レ

呂布算過,依照公元三世紀的生產力,要想讓大漢擁有在整個東方無可爭辯的影響力統攝力,讓那些曾經隸屬過大漢民族各個朝代的藩屬國都全部歸于大漢一統,四五千萬人遠遠不夠,至少要達到清朝末年的四萬萬,只有四萬萬人才能把整個東方都變成大漢民族的樂園。

這就是呂布為什么勞師動眾搞全民激勵生育的根本原因。

呂布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不可能得到所有民眾的理解的。..

有很多人鼠目寸光,由錯誤的假設進行錯誤的推導,得到一個資源有限而人口不能擴展的狗屁結論,他們既不愿意接受東漢時期呂布領導的朝廷軍隊可以席卷整個東方的事實,他們也無視人口普查的結論是大漢現有民眾只有四千多萬,他們不看大漢的糧食畝產量在逐年遞增,他們不看大漢現在有了玉米、馬鈴薯、紅薯等高產作物,他們不看大漢的版圖在rì益的擴展,他們罔顧所有對人口激勵生育政策有利的事實,只是在散播一個無恥的論調“這樣生下去,遲早大家都沒得吃”,他們不但反對激勵生育。還想節制生育,只是為了反對呂布而反對。

當然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腦子的、人云亦云的,被那些反對呂布統治的世家忽悠著來當炮灰的,他們大多數都是貧民出身,都是慘遭世家剝削、蹂躪、踐踏的一幫人,偏偏他們對世家的忠誠很高。像這樣世代奴仆的可悲可憐又可恨的人非常多,幾乎占據了大漢的十分之三的人口,他們被世家忽悠起來,以為自己的利益被呂布遲早都要侵害,多出來的人口會瓜分他們嘴巴上的殘羹,都紛紛造謠,種種不利于呂布統治的流言蜚語開始四散開來。

呂布知道,這些可憐又可嘆的民眾之所以被世家給忽悠起來,反對自己的統治。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腦子,不懂得思考,世家人物灌輸他們什么,他們就信什么,這些人始終占據了華夏人民的很大一部分,這些人在未來的一兩千年里,一直扮演著炮灰的資格,卻永遠認不清自己的位置。

呂布從這些人身上深切地體會到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無奈的感覺。雖然有了這樣的感覺,呂布也不準備把這些民眾培養成思想dúlìzìyóu的公民。因為dúlìzìyóu迷nzhǔ的思想對待他們這樣的民眾來說太高端了,呂布完全無法預料,這些素質底下的升斗小民們一旦有了這樣幾近于無zhèngfǔ主義的思想,他們會怎么看待呂布的統治,所以呂布毅然決然地學習了歷史上很多領袖的做法,讓民眾有思想。但不是自己的思想。

呂布在思想宣傳領域,不會全力壓制,不會全力審查,不會浪費太多力氣去愚民,去把民眾變成傻瓜是一個相當傻瓜的事情。呂布注重的是思想灌輸和誘導,當每個大漢民眾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漢的國力將是何等的龐大,但這樣的教育對呂布來說是無害的,因為呂布牢牢地把握住一條線,什么是民眾所必須要了解的,什么是民眾不能了解的,這條線把握好了,就可以像牽著上了套子的牛馬一樣,引領這些民眾作為實現呂布野心的炮灰。

呂布發自心底是不想這樣從事政治的,但跟民眾接觸越久,他越失望,他發現大漢民眾有一個根深蒂固幾千年都未曾消失的劣根,崇拜權力、欺凌弱小,也許有人是不畏強權聲張正義的大丈夫,但這樣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鼠目寸光,只盯著眼前一點點利益,面前站著一個人只要稍微比他權力大一點,就像籠罩在他頭頂的烏云一樣讓他頂禮膜拜而不敢起半點反抗之心,有這樣濃重的社會風氣的國度,暫時是不配得到迷nzhǔ、zìyóu的,屁民變成rén民繼而成為公民也是遙遙無期的。

呂布理解了很多dúcái者的做法,在大漢這塊國度搞dúcái是迫不得已的,特別是東漢時期,你跟民眾講迷nzhǔ之類的,他們不但不會理解你,反而會站起來掀翻你的統治。當然在高層是有一定的迷nzhǔ存在,而這種迷nzhǔ是體現在世家大族對皇權的遏制,這種遏制從長遠來說,對整個國家沒有半點好處,因為那些世家大族只看重家族的利益而罔顧整個國家所有民眾的利益,世家大族的鼠目寸光貪得無厭自私自利是大漢崩潰三國動亂乃至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可笑的是,后世沒有任何一個家族會吸取這個經驗教訓,每個家族都為一家一姓之得失而死命地損害國家的利益,都很快地斷送了一個個王朝。

呂布明悟歷史,所以他不能坐看這樣的情況再度發生,所以從他開始,他要實行有大漢特色的dúcái統治,讓民眾都感覺不到呂布的dúcái,但他們的思想行為都被呂布引導到一個安全合理的范圍。

這樣的政治嘗試是很艱難的,可能是史上第一次,但對于一個有著強烈的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的穿越者來說,改變歷史、改良政治制度的興趣大于一切。

呂布在引導民眾逐漸認識到激勵生育不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有好處,而且對自己家族繁衍有好處,對自己眼前的利益也有增長作用,畢竟多出來的孩子是官府幫你養,孩子長大了國家收益而家長更收益,想明白激勵生育政策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民眾越來越多,那種抱著狹隘的觀念或者被別有用心者忽悠的腦殘分子越來越少,那些因為腦殘而拒絕認清這套政策的好處的賤民們即便越來越少,卻也有一定的數量,他們甚至被忽悠著搞起了民變。

呂布驟聽到有民變,嚇了一跳,他捫心自問,這些年對待下面的民眾的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民眾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得到了極大滿足,為什么他們還民變!呂布想不通。

想不通暫時就不想了,呂布迅速派兵鎮壓,把那些民變分子抓起來仔細一問,發現他們反對呂布的每一條理由不僅荒唐而且可笑,都站不住腳,一聽都是被世家大族給忽悠的。雖然這些所謂的起義者是腦殘,但呂布不會因為他們腦殘就原諒他們,四五萬人全部罰做十年的勞役,在他們勞役期間,由zhōngyāng軍培養出來的參軍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疏導,特別是當他們疲累不堪,身體累了,腦子也空空的時候,把呂布的思想灌輸給他們,這些本來因為腦殘為了反對而反對的賤民們在rì復一rì的勞役和思想灌輸下,卻戲劇般地,成為了呂布最瘋狂的擁護者。

呂布從這個事情上,完全看出來民心、民意這種玩意不是恒定不變的,是完全可以掌控的,是完全可以利用的,從此之后,他行事越發大膽,不會顧及下面人的感受,因為他在行事之前,已經做好了下面人的思想工作。

激勵生育的前提是激勵早婚早育和多婚多育,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過了二十歲,生理發育成熟了,還不結婚生子,在人口爆炸的二十一世紀是完全沒問題的,而在人口凋零的三世紀,是當權者不能忍受的事情,不用呂布去做這份開創者的工作,因為大漢的律法里早有明文規定,晚婚晚育要征收重稅,基本上古代社會大部分王朝都不能忍受晚婚晚育,都要征收重稅,呂布這樣做,只不過是把類似的法案更詳細更具體更切中大漢發展的脈搏了。

早婚當然也不能太早,要在十五歲以上,身體發育到一定程度才行,而且雙方的父母親一定要做好哪方面的教育,各地的醫館也有類似的婚前教育,在婚姻前后都要保證即將為人父母的一對新人的身心健康,如此才能保證他們為大漢生出合格的接班人。

至于多婚,在眼下的大漢,并不只是達官貴人的特權,一般的商人、軍人、士子都能納得起妾了,因為呂布的大軍東征西討,加上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人口貿易,搜刮來數百萬的女性,從幾歲到四十幾歲的都有,十五歲以下的先放在一邊培養,十五歲以上的就可以做人口買賣。

這些外來的妾一開始的身份是奴隸,可一旦她們為漢人生下一男半女,立馬轉為漢人,呂布推行了一輩子的人口貿易,使得全球白人、黑人、棕色人種的女性都遍布華夏,整個大漢因此多出了上千萬女人和數以千萬的混血兒,因為呂布意識到這種變化,所以從通天教和大漢律法等各種文獻里刪除了必須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才是漢人的規定,轉而規定只要信仰大漢的神靈和文化就是漢人,以此廣納百川,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種來補充大漢的血脈,這種積極的主動的民族融合才是呂布喜聞樂見的。

呂布自己在多婚多育上是大漢當之無愧的第一典范,他的妻妾可能不是大漢達官貴人里面最多的,但質量絕對是最高的,生育率也絕對是最高的,連剛進門沒多久的董白都懷孕了,剩下的就是大喬、小喬和步練師等江南俏佳人為呂布生兒育女了。(。)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