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785章 江東二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5章 江東二張

第785章 江東二張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27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報錯:、

書名:

在平定江東的guog中,呂布繼續展示著ziji最擅長的拉一派打一派的政治手腕,他準備向朱、張兩大家族下手之前,先拉攏了其他家族。

此時的江東有幾個本土大世家,吳郡有陸家、顧家、朱家、張家,會稽郡有魏家、虞家、孔家、賀家,其他的家族基本上都是唯這八大家族馬首是瞻。

會稽郡虞家的虞翻跟孫策一見如故,有朋友之情誼,但他試探過孫策的心思,zhidào孫策沒下最后決定,也就靜止旁觀,其他的魏家、孔家、賀家也都是如此行事。

唯有朱家、張家上躥下跳,為孫權、程普出力不少,甚為呂布厭惡。

吳郡朱家的家主不是朱治,朱治是揚州丹陽人,而是朱桓,朱桓連同他的三千精銳家兵被除,剩下的不復為害,迅速被趙云、賀齊、陸遜聯軍擊潰,吳郡朱家自此斷絕。

吳郡張家的家主不是張昭,張昭是徐州彭城人,也不是張紘,張紘是徐州廣陵人,而是張溫,這個張溫不是東漢末年洛陽城里被董卓宰掉的那個太尉張溫,而是那個被秦宓難倒的張溫。

歷史上,劉備死后,吳、蜀兩國重新修好,二度結盟。孫權派中郎將張溫入蜀出使,張溫素以能言善辯著稱,自號為“吳國第一嘴”。他入蜀后,自以為才氣無雙,伶牙無二。態度十分傲慢。

在諸葛亮為他舉行的餞行宴會上,他當眾羞辱蜀國學士秦宓,說秦宓“名稱學士,而心中未曾‘學事’”。

秦宓不卑不亢回敬:“先生差矣,本人天文地理、古今興廢、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能。”、

張溫認為秦宓吹牛,便提出一些怪癖荒誕問題為難秦宓。張溫說:“先生既然夸下海口。說ziji天文地理無所不知,那就讓我以‘天’為題來請教你吧!”說完,便問:“天有頭嗎?”

秦宓知他要讓ziji難堪,但憑ziji淵博學識,自不肯讓他難倒,于是便答:“有頭。”

張溫又笑問:“你說天有頭,那頭在哪一方?”

秦宓說:“在西方。《詩經大雅皇矣》篇中說:上帝‘乃眷西顧’,據此推論天的頭在西方。”

張溫接著又問:“天有耳嗎?”秦宓說:“上天居高而聽低。《詩經小雅鶴鳴》篇說:‘鶴鳴于九泉,聲聞于天。’天若是méi誘耳朵怎么能聽見鶴叫?”

張溫又問:“天有腳嗎?”秦宓說:“有腳。《詩經小雅白華》篇說:‘天步艱難’。méi誘腳怎么能行步?”

張溫又問:“天有姓嗎?”秦宓說:“怎么能méi誘姓!”

張溫說:“姓侍me?”秦宓回答說:“姓劉。”

張溫顯出驚訝之色問:“你怎么zhidào的?”秦宓說:“天子姓劉。據此zhidào。”

張溫見這些問題沒難倒秦宓,就又turán問道:“太陽是出在東方吧?”秦宓答道:“太陽是出在東方,可到西方就落下去了。”張溫見沒難倒秦宓,紅著臉不再作聲了。

張溫的父親名叫張允,不是荊州那個,而是吳郡吳縣的當地大豪,以輕財重士,名顯州郡。

張溫本人才能如何。呂布不zhidào,但從吹捧他的人都是世家人物。而歷史記載上méi誘他真正的功績時,便可以判斷出來,這家伙是一個沽名釣譽之輩。

孫權雖然zijiméi誘侍me軍事才能,但有識才之能,他一開始被那些世家人物忽悠,重用了張溫做ziji的東曹掾。后來又封為選曹尚書,和張溫推薦的暨艷一起主持人事。

選曹郎暨艷為人狷直自負,不肯隨俗浮沉,喜為清議,品評人物。意思很明顯,他想要搞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徹底把人事大權掌握在世家手里,孫權自然不同意,那些從江北隨著孫策孫權南上的外地派也不同意,所以孫權決定貶黜暨艷,暨艷自殺。

孫權后來發現張溫等人朋黨勾結,開始疏遠張溫,后來更要借機殺張溫,駱統等世家人物都紛紛上書求情,孫權權衡利弊,méi誘殺張溫,此后也méi誘重用張溫。

呂布因為秦宓之事,對張溫méi誘侍me好印象,又因為他代表了江東妄圖割據的difāng勢力,讓呂布非常忌憚,殺之而后快自然成了呂布的選擇。

吳郡張家在呂布一言而決下,迅速成為歷史的泡影。

江東這么多世家當年之所以nàme囂張,讓孫策孫權nàme頭痛,就是因為孫策帶來江東的只有三千人馬,后來加入進去的大半都是世家人物的,所以他只能認同私兵和獨立家族的存在。

但呂布無法認同,他的原則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桓、張溫的死,并méi誘引起其他家族的反彈,因為在絕對實力面前,地頭蛇永遠都無法和強龍抗衡的。

虞翻、顧雍以及其他世家人物都乖乖地來到呂布帳前,跪伏一地,等待呂布的召見,他們ziji和他們家族的生死存亡都在呂布的一念之間。

呂布先面見了孫策麾下那些忠于呂布忠于中央朝廷的人物,張昭、張紘、周泰、蔣欽、凌操、陳武等人。

張昭年輕時就以博學而非常有名氣,但他非常謙虛,自稱江東微末之士。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召他為士,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后經趙昱援救才被釋放,后來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經呂布的薦舉,受到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

張昭雖然受孫策重用,但他對孫策并méi誘歷史上那種忠誠,一方面是他判斷得出孫策依賴呂布過甚,呂布抓著孫策的軟肋,孫策雖然是猛虎,也是被套上鏈子的猛虎。這樣的人不足為主公,天底下只有呂布堪為主公,另一方面是張昭看到中央朝廷蒸蒸日上,統一天下指日可待,并不支持江東的割據,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張昭曾到洛陽覲見過呂布,呂布跟他暢談三天,隨后張昭對呂布忠心無二。

呂布之前曾因為張昭在歷史試圖投降曹操而對他挺反感的。但現在呂布的地位相當于歷史上的曹操,現在看張昭就非常順眼,覺得他是一個識時務的俊杰。

江東二張里面,張紘的名氣不如張昭,但他的才能絲毫不遜于張昭,在有些difāng甚至有甚于張昭,江東孫吳政權的發展有幾個關鍵difāng都是靠張紘之力。

一開始,張纮為孫策政權確定了堪與《隆中對》媲美的國策。明確了孫吳政權的發展方向。

孫策剛開始起兵時,還不敢正面提到消滅袁術。全部攻占揚州,以及奪取劉表所據有的荊州,張纮則明確說“荊、揚可一”,即是在“收兵吳會”后,立即消滅袁術,并乘勝進攻劉表。奪取荊州,同時他還不mǎnyi既定策劃的最后目標,僅在于建立一個割據性的difāng政權,亦即孫策所說的“外籓”,而是“據長江”。攻滅異己,然后打著“匡輔漢室”的旗號,一匡天下。這個建議,有的屬于當前的,有的則是遠景,補充并發展了孫策的既定策劃,這是孫策政權建立和發展的藍圖。張纮的建議簡單明了,既méi誘《隆中對》中所謂“復興漢室”的空洞口號,也méi誘《隆中對》中那些遙遠而未必正確的戰略遠景,而是一針見血,為孫吳的發展指明了道路,由此可見張纮此人的遠見卓識。

張纮在出使許昌以后,促成了曹操與孫策的結親,而當孫策新亡,孫吳政權內憂外困的危局下,張纮憑借一己之力,不但成功說服曹操放棄了對孫吳進攻的企圖,而且進一步緩和了雙方的guānxi。也正因為如此,孫權在后來jinháng的內部穩定的戰爭中,曹操一直méi誘jinháng干涉,這從客觀上為孫權成功平定江東的叛亂、鞏固ziji的地位獲得了寶貴的侍jiān。

張纮認為秣陵“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后來劉備到訪東吳時也認為應該把都城定在秣陵,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孫權后來也實現了張纮的遺愿,建都秣陵。

為了孫吳政權的穩固,張纮不但在幕后運籌帷幄,而且親臨前線獻計獻策,孫權稱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張昭曰張公,張纮曰東部,非常尊重二人。

張纮文筆甚好,在許都時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見過一面。張纮稱陳琳的文章寫得好,陳琳說道:“自仆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仆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成語“小巫見大巫”也由此而來。

張紘在這一世時被呂布薦舉給孫策,但他qingchu地判斷了形勢,覺得孫策根本不kěnéng從呂布的牽制中獨立發展起來,méi誘把他的戰略想法告訴孫策。張紘既然存了促使天下盡快一統的決心,也絲毫不支持孫權等人的叛變行為。

呂布有心調他們到中央朝廷任職,但現在江東還未完全穩定,還需要他們坐鎮,便繼續任命張昭為揚州將軍的行軍長史,張紘為留守長史,同時讓他們兼領大司馬府集賢院大學士,這個兼領更加明mingbái白地確認了他們是呂布的下屬,而不是孫策的下屬。(。)

ps:再次推薦老常的誠意新作《超級曖昧高手》,這是一個裝逼泡妞的爽文,有點搞笑有點曖昧,讀起來很嗨,歡迎你們前來評鑒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