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727章 國淵和孫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7章 國淵和孫禮

第727章 國淵和孫禮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23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常歡樂)



司徒鄭玄一直辦私學,被下面一些世家出身的學生蠱惑,一直對呂布全民教育的國策略有微詞。

呂布曾跟鄭玄平心靜氣地討論過這個問題,先以“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斷句問題。

呂布成功地讓鄭玄接受了新斷句的新含義“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那就是好事,應該讓他們發揮,如果人民還沒有掌握的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

鄭玄接受了呂布“教化萬民”的宏偉想法,呂布讓鄭玄參觀過由呂布自掏腰包新建的各地小學堂、中學堂,跟那些小學生、中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詳細傾談過,鄭玄開始對呂布興辦全民教育的利國利民之處,有了深入的認知。

而且,因為呂布的有些言談,讓鄭玄想起自己年少時的情景,不勝唏噓。

鄭玄的家世本來比較顯赫,其遠祖名叫鄭國,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為朐山侯,鄭玄的八世祖鄭崇,字子游,為高密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尚書仆射,鄭崇為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官、幸臣董賢等作斗爭,后來佞臣誣陷,慘死獄中,到了鄭玄出生時,鄭氏家族已經敗落了,他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只在鄉間務農,家中生活也比較貧寒。鄭玄的求學路上充滿了艱辛。

鄭玄明白,自己現在雖然名滿天下,歸根結底也是門第衰落的寒門,若是再聽信那些世家出身的弟子言論,阻撓呂布全民教育的普及,可能會有很多跟自己出身背景很像的少年這一生都沒有機會讀書。

鄭玄將心比心,以己度人,不得不承認。呂布這個全民教育辦得很好,從此后他把自己那些別有用心的世家弟子們都逐出師門,開始有意地招收一些寒門子弟為門生。

十數日前,呂布和司徒鄭玄并肩作戰,推崇孟子之道,又推出五德平等的新五德始終說,鄭玄的聲望更加尊崇。呂布跟鄭玄的關系也日漸友好,兩人亦師亦友地和睦相處下去。

鄭玄把他一個得意門生推薦給呂布,那人名國淵,字子尼,乃是青州樂安郡蓋縣人,他原來曾跟邴原、管寧等人到遼東郡躲避兵亂。當初邴原、管寧、王烈被遼東的公孫度遣送到呂布的鄴城,國淵沒有回來,等公孫度被滅了以后,國淵得知呂布沒有善待邴原、管寧、王烈,所以拒絕呂布征辟。歸隱家鄉,托辭不出。

后來邴原、管寧、王烈從呂布的薦舉。各自擔當重任,國淵這才了解呂布的苦心,想要投效呂布,但因為此前拒絕過呂布的征辟,冒然前往,恐被呂布拒絕,便拜訪師尊鄭玄,讓鄭玄為他推薦。

呂布得知國淵來投,大為欣喜,因為這個人雖然在演義上不出名,但他在治政功績比得上棗祗等人。

歷史上,國淵受曹操征辟為司空掾屬,曹操想要廣泛地興辦屯田,讓國淵主管這項事務。國淵屢次陳述應當減損增益的項目,考察土地,安置民眾,計算百姓數量,設置官吏,明確考核的辦法,五年的時間里,就使糧倉豐實,百姓竟相勉勵,樂于從事這項事業。

曹操征討關中,便讓國淵任居府長史,總管留守事宜。田銀、蘇伯在河間謀反,田銀等人被打敗,余黨人數不少,接律都當伏法,國淵認為這些人不是首惡分子,請求不對他們執行死刑。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依賴國淵這個建議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寫戰勝賊兵的文書,舊例往往夸大,以一為十,到了國淵上報斬殺首級數量的時候,實有多少就報多少。曹操詢問原因,國淵說:“征討境外敵寇時,多報斬首捕獲士兵數量,是想要夸大戰績,用意在于顯示給百姓去看、去聽。而河間在我國境之內,田銀等人叛逆,雖然制勝有功,但我私下里仍為這事感到恥辱。”曹操很高興,提升國淵為魏郡太守。

當時有人寫匿名信諷刺朝政,曹操痛恨這種舉動,很想知道寫信人是誰。國淵請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傳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賦》的內容,國淵敕令功曹說:“這個郡本來很大,現在雖是首都,卻少有喜好學問的人。你選擇聰明有知識的年輕人,我想派他們去拜師學習。”功曹選派了三個,國淵在派遣前先召見了他們,教訓說:“你們學習的東西還不廣泛,《二京賦》是博學多識的書,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講解它的老師,你們可以去找尋能讀懂它的人,向他請教。”又秘密地告訴他們自己的真實意圖。花了十來天時間就找到了能讀《二京賦》的人,三人就去拜師,官吏趁機請那個人寫了一紙箋書,與那封信一比較,看出與寫信的人是同工種筆跡,隨即把那人拘捕審問,得到了全部事實真相,旋即國淵升為太仆。

國淵雖然位居列卿,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祿賞賜都分給親朋故舊,自己保持著謙恭節儉。

呂布便征辟國淵為大司馬府掾屬,讓國淵跟隨自己身邊三個月,接受思想整風三個月,才委任國淵為遼州典農中郎將,負責遼州的屯田事宜。

國淵辦事能力很強,他先向韓浩、常林、石韜等前輩學習,學通了以后,到遼州后開始推廣種子優選法,牲畜優良配種法,又將工部發明出來的曲犁在遼州推廣開來,取代了直犁,他又對水車加以改進,使更多的旱田變為水田,畝產得以增加,并大量制作水碓,用水力帶動石碓舂米,比以前用柱臼或腳踏石碓舂米,省力,而且效率要高。

因為遼州是肥沃的黑土地,國淵帶領中原遷移過來的民眾積極地開拓荒地,使得原來多是荒野的遼州開始富饒起來,多年后,成了大漢一個穩固的糧倉。

護烏桓中郎將田豫向呂布薦舉了一個人,幽州涿郡容城人孫禮,說此人剛毅而又有勇略。

在歷史上,田豫是曹魏北方防御的屏障,伐鮮卑,伐烏丸,伐遼東,田豫可謂戰功卓著,于此同時,他精心訓練幽州兵和投降的異族騎兵,每年向國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戰馬,是魏國兵員最主要的輸出地,在西線和南線作戰的最驍勇善戰的兵馬都來自幽州。不過,田豫性情孤傲,與他人很少來往,朝廷給他的賞賜都分發給部下將士。每次胡人給他個人送來禮品,都登記好收入官府,從不拿到家里,因此他家中常常貧困。正因如此,他沒有金錢疏通和上級的關系,所以一直得不到晉升,以至于不顯于冊。

呂布非常器重田豫,準備將以后的北方防御都交給他,所以對他薦舉的人才也大為青眼,何況孫禮本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良將。

孫禮雖然年少有名,卻沒有出仕,等到曹操平定幽州后,征召孫禮為司空軍謀掾。

后來魯國的山中有幾百賊寇,憑借險固地勢,擾民作害,孫禮于是被調任為魯國相國,到任后,孫禮拿出官府的錢財和谷物,發動官吏和百姓,懸賞賊寇的腦袋,招納歸降的人,再讓他們回去刺探情況,魯國不久就恢復了太平。

此后,孫禮跟從大司馬曹休在夾石征討東吳軍隊,孫禮勸諫曹休不要戀戰,曹休不聽而以失敗告終。

魏明帝曹叡剛開始修建宮殿時,節氣不調和,全國糧食歉收。孫禮力爭,免除百姓的勞役,明帝下詔書說:“采納正直的進言,迅速遣送百姓去從事農業生產。”此時李惠是修建宮殿的監工,他又上奏表要求將修建宮殿的百姓再留一日,等宮殿完成再說。孫禮直接來到修建工地,不再上奏表請示,口稱明帝已下詔書免去百姓的勞役,讓他們回去。魏明帝曹叡認為孫禮的意圖很不尋常,所以沒有責罰他。

魏明帝曹叡在大石山狩獵,有一只老虎跑到他的車子旁,孫禮便扔掉鞭子下馬,想揮劍斬殺老虎,魏明帝曹叡下令讓他上馬。

魏明帝曹叡臨死之時,任命曹爽為大將軍,認為還應該有良將來輔佐,又讓曹爽在病床邊接受遺詔,任命孫禮為大將軍長史,加授散騎常侍。孫禮為人誠信磊落,剛直不阿,曹爽認為他來輔佐自己多有不利,就讓孫禮改任揚州刺史,加授伏波將軍,賜給關內侯的爵位。東吳大將全琮率領幾萬軍隊侵犯騷擾,此時州里的兵士有的在體假,有的已派遣出去,留下來沒多少人。孫禮親自率領衛兵抵御,在芍陂與全琮交戰,從早晨打到晚上,將士死傷過半。孫禮在兵刃中沖鋒陷陣,戰馬多次被刺傷,他依然手執戰鼓,奮不顧身,直至敵人退兵,皇帝下詔書慰勞,賞賜絹七百匹。孫禮為死于這場戰事的將士們舉行祭祀,集眾舉哀悼念,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失聲痛哭,又把絹全部分給戰死將士的家人,沒有給自己一點。

此后,孫禮卻依附于司馬氏,所行有失偏薄,讓呂布有些失望。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