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694章 三十種作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4章 三十種作物

第694章 三十種作物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07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書名:

讓呂布更加驚喜的是,秦誼從瑪雅大陸帶回來的作物里面,不只有高產的紅薯、馬鈴薯、玉米,還有花生、向日葵一類油料作物,有番茄、辣椒、菠蘿等蔬菜果樹,也有煙草這樣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總數接近三十種,全是整個歐亞大陸都沒有的作物。閱讀

這三十多種作物里面,呂布只認得玉米、番薯、馬鈴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蘿、煙草等十一種作物。

呂布望著這些作物,不覺啞然失笑,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國人的生活可跟二十一世紀迥然不同。

東漢人沒有辣椒吃,沒有重慶火鍋,貌似也沒有麻將可打,喝酒時也沒有花生米,想炒個番茄炒蛋是不可能的,看戲的時候也不能嗑瓜子,吃不了炸薯條,更吃不了爆米花,對很多現代人要命的是沒有辣椒和煙草,幸好呂布不是特別喜歡吃辣菜,也不怎么抽煙,否則在他穿越過來的四年里,他非郁悶死不可。

幸得有呂布的橫空出世,大膽地派秦誼出海,使得東漢人的生活方式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漢的國人從此之后可以吃爆米花了,可以吃拔絲地瓜了,可以吃炸薯條了,可以吃南瓜派了,可以在喝酒時吃花生米了,可以一邊看戲一邊嗑瓜子了,可以吃剁椒魚頭了,可以吃火鍋了,可以吃番茄炒蛋了,可以吃鳳梨罐頭了,可以吞云吐霧了。他們終于活得舒坦一點了。

最重要的是,因為玉米、紅薯、馬鈴薯的出現,可以讓他們不再有人餓死了,溫飽問題很快就會徹底解決,大漢的綜合國力也會因為這些作物的出現而穩壓西方的大秦羅馬帝國,世界格局也必將因其改變,一旦呂布不再為軍糧擔心,他橫掃整個東亞的戰爭步伐也將加快。

呂布知道,若不是自己橫空出世,改變了歷史。這些作物恐怕都要到一千多年的明清時期才能傳入中土。

玉米,原產美洲的墨西哥、秘魯,是在明代傳入中土,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才有記載。

番薯,又名地瓜、紅苕、白薯、地瓜、紅薯等,原產中、南美洲,明萬歷年間才傳入中土。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區,為印第安人所馴化。大約公元1570年傳入西班牙,公元1590年傳入英格蘭。到公元1650年左右傳入中國。

花生,原產美洲,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小粒型最早記載見于元末明初賈銘的《飲食須知》,大粒型到清代才引進的。

向日葵,原產北美,在中土的種植最早見于公元1621年明朝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稱西番菊,到公元1688年清代陳淏子所著《花鏡》始稱向日葵。

辣椒。原產中南美熱帶地區,直到公元1493年才傳到歐洲,公元1593~1598年傳至日本,傳入中國有兩條途徑:一是經由古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陜西等地;一是經海路引入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中土關于辣椒的記載始見于公元1591年明朝高濂《遵生八箋》:“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辣椒一名最早見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柳州府志》。

番茄,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帶,最早記載見于公元1621年明朝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番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如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樹二三十實,來自西番,故名。”

南瓜,原產中、南美洲。元末明初已見于賈銘的《飲食須知》:“南瓜味甘性溫,多食發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面同食。”說明元代我國已經引種。

菠蘿,別名鳳梨、王梨、黃梨,原產南美巴西,很早為印第安人馴化。16世紀初,熱帶各國相繼引種。亞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在公元1550年引入印度,后又傳入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在17世紀初(1605年)由葡萄牙人將菠蘿苗帶入澳門,后經廣東傳入福建和臺灣。

煙草,別稱還有相思草、金絲煙、芬草、返魂煙等,原產中南美洲,后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傳至歐洲和世界各地,傳入我國是稱“淡巴菰”,這是印第安語煙草的音譯,中國最早紀錄煙草的文獻是明朝張介賓的《景岳全書》:“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歷時始出閩、廣之間。”

在這些作物里面,還有連自己都不認識的作物,書中暗表,它們分別有豆薯、木薯、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等作物。

在歷史上,這些作物引入到中土的時間,可能比前面那些普及型高的作物還要晚。

豆薯,又名涼薯、地瓜、土瓜、沙葛、新羅葛,是一種既可當水果又能當蔬菜的作物,原產中美洲,后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可能后來從新羅經海道傳入福建。

木薯,世界三大薯類之一。起源于熱帶美洲,16世紀末傳入非洲,18世紀傳入亞洲,中國于19世紀20年代引種栽培,遍種于長江以南,其中以兩廣、福建臺灣為最。

蕉芋,別名蕉藕、姜芋,原產安第斯山脈,公元前2500年在哥倫比亞馴化,公元1821年傳入日本,一直到1948年引入中國,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有少量栽培。

筍瓜,別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原產南美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中國筍瓜由印度傳入,19世紀中葉安徽、河南等省方志有記載。

西葫蘆,別名美洲南瓜,原北美洲南部,17世紀后期方見于陜西、山西等方志。

佛手瓜,別名瓦瓜、拳頭瓜、萬年瓜、陽茄子、土耳其瓜、棒瓜等,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公元18世紀傳入歐洲,后傳到東南亞,1916年由緬甸傳入中國云南。

番荔枝,又名佛頭果,原產熱帶美洲,明末清初傳入中國。最早見于公元1614年的《臺灣府志》。

番木瓜,又稱木瓜、乳瓜、萬壽果,原產墨西哥南部,公元18世紀后期傳入中國,《嶺南雜記》和《植物名實圖考》均有記載。

番石榴,原產美洲墨西哥和秘魯,南宋時期的周去非在公元1178年的《嶺南代答》里稱之為黃肚子,清代《南越筆記》稱秋果,《植物名實圖考》稱雞矢果。

腰果又稱槚汝樹、介壽果、雞腰果,果仁是營養豐富的美味食品,原產巴西東北部,公元16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非洲和亞洲,中國在公元20世紀30年代才引入臺灣和海南。

可可,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熱帶雨林地區。公元17~18世紀傳入東南亞,在1922年才傳入我國臺灣,1954年引種于海南省。

油梨,原產中美洲,在20世紀初傳入亞洲,中國1918年開始引種。

人心果,又名吳鳳柿,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福建于1900年由華僑自新加坡引入,種植于漳州、廈門等地;廣東于1910年引入,分布于湛江、汕頭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市。

蛋黃果,又名蛋果,原產南美秘魯,中國于20世紀30年代引入,由印度尼西亞華僑帶到海南繁殖。

西洋參,別名五葉參、廣東人身、花旗參,原產北美,1976年后在中國引種成功。

呂布雖然不認識這些作物,但知道世上任何作物都有它獨特的功用,所以他都沒有舍棄,命任峻等負責屯田的官員把這些作物帶回去栽種。

但任峻等人都不懂該如何培植這些作物,幸好秦誼從瑪雅大陸請來了四五百位瑪雅人,他們的部落從秦誼這里得到了許多絲綢、瓷器,非常歡欣,便派部落里最善于耕種的男子派來中央大陸。

秦誼一行人在瑪雅大陸上待了半年多的時間遍尋各種作物,又在海上漂泊了一年,跟這些瑪雅人都混熟了,瑪雅人的文字跟漢人的文字一樣,都是象形文字,兩者之間似乎有神秘性的聯系,結果大漢人學習瑪雅文字,瑪雅人學習漢語,都比學西方的拉丁文字要快得多,經過一年多的學習,這四百多位瑪雅人都會說漢話,而且說得都很自然,沒有那些西方人的奇怪音調。

秦誼將這四百多瑪雅人的頭領查莫帶到呂布面前,查莫知道這是大漢的主宰人物,類似于他們部落的酋長,便走上前,匍匐在地,捧著呂布的靴子,親上一口。

呂布莫名詫異,目視秦誼,秦誼笑道:“主公,莫要見怪,這是他們部落對最尊貴的人物的敬禮膜拜。”

呂布亦深施一禮,向查莫鞠了一躬,秦誼向查莫解釋道:“這是我們大漢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尊禮。”

查莫見呂布擁有千軍萬馬,兵馬強壯得幾乎可以橫掃他們整個瑪雅大陸,卻對自己如此尊敬,不禁裂開嘴笑道:“尊貴的大人,我們不遠萬里來到貴國,還請您多加照顧!”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