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550章 不學楊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0章 不學楊廣

第550章 不學楊廣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19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來到這個時空沒過幾天,呂布就上位了,轉眼就過了三年,三年時間里呂布漸漸習慣了上位者的思考方式,他不再是局限于原來那個武將的簡單思維,考慮問題不但是從全局,更會考慮到數年數十年的未來。

呂布現在奪取了洛陽城,他考慮的就不僅是對抗洛陽以南的荊州刺史袁紹來守住洛陽城,他要考慮到如何迅速擊敗袁紹,他還要考慮到若是孫策拒不歸附,該如何拿下江東。

這一系列的軍事計劃,都跟運輸問題密切相關,軍事人員的運輸以及糧草的運輸,運輸的快慢很多時候直接決定了軍事行動的成敗。

在這個二世紀,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根本無法做到朝發夕至,軍事行動只能靠騎馬、坐馬車牛車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動十分艱難和緩慢,特別是去河網眾多的江東地區,靠車馬運輸更是緩慢。

所以呂布在布局以洛陽為中心大修直道、馳道之余,更準備大興漕運。

漕運,便是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劃,或揚帆,或做水閘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數十里甚至百里,船大,可運兵,可運馬,可運糧食,可運草料,可運煤炭,可運石材,大大拓寬了人類的活動空間,以致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大規模的國家行為。

但是,神州大地上,除了偏遠的額爾齊斯河與瀾滄江之外,所有大河都是由西向東橫向流動,沒有一條南北縱向的大河。這是由神州西高東低的基本地勢所決定的。在這些河流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它的中下游在東漢時期是經濟、文化、科學最發達、最昌明的區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為活躍的所在。可是。黃河自西向東的流向,便于東西橫向聯系,而不便于南北縱向的聯系,縱向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黃河以北不乏富饒之地,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更是物產豐富之地,但長期得不到開發,這種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神州經濟文化發展嚴重不平衡。

呂布暫時并不在乎經濟文化發展的問題,因為經濟文化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呂布最關心的是軍事行動和糧食運輸,為了便于控制南方地區并把南北方的物產相互交換運輸,運河必須要修。

還好運河其中一段已經有人給修好了。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又稱為里運河,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是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呂布若修運河讓黃河跟長江相通,只需要修通黃河到淮河的運河,再疏通有些淤積的里運河即可。

黃河到淮河之間的運河,在隋朝大運河時期稱為通濟渠,是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通的,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干道。

呂布基本上沿用楊廣的那條線路,著手計劃興修通濟渠,只是現在通濟渠所經過的豫州、徐州、揚州尚不在他的控制勢力范圍內,暫時只是修洛水、谷水、汜水與黃河連同的小部分,另外便是在呂布控制的冀州,興修運河的北方一段。

北方運河,是效仿隋煬帝大業四年興修的永濟渠,興修洛陽到北平的運河,這段運河工程其實很簡單,只需要連同易水、漳水、黃河即可,工程量比通濟渠輕多了,而且這條運河大部分范圍都在呂布控制的冀州內,便于調動民力,而且冀州民眾都深感呂布恩德,呂布給得又不是免費勞役都有工錢,冀州民眾很是賣力,料想過不了幾年就可以修通,有這條運河,以后鄴城來洛陽或去北平都非常便利,便于呂布從洛陽控制北方。

大運河一旦修通后,不僅有利于呂布對南方、北方地區的政治軍事控制,也有利于南方、北方物產運輸互通有無,更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幾大水系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陸上絲綢之路在若干年后便會疏通,海上絲綢之路在十余年后也會開通,陸上絲綢之路以洛陽為起點直到羅馬,海上絲綢之路以錢塘(杭州古稱)為起點直通羅馬,而大運河是從洛陽到錢塘,如此一來,大運河便為海上、陸上絲綢之路接上了手腳,一方面把地中海周邊、中亞的文化和中國內陸的文化鏈接了起來輻射開來,另一方面,把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鏈接了起來,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生成、鞏固和壯大,此兩者的文化大交流因大運河的挖鑿而大放異彩,必會結出具有深遠影響的豐碩成果。

而且,大運河的開通會誕生出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鎮,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大城,意味著人口的相對集中,意味著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運輸的,有搞搬運的,有收稅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倉儲的,有搞貨物集散的,有做買賣的,有旅店,有飯店,有美人街,有唱戲娛樂的,還有學校一類的機構,總之,越聚越多,名氣也越傳越遠,終成氣候,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記憶,料想運河名城揚州、杭州也能因為這條運河的修成而崛起。

一幅幅輝煌的藍圖從呂布手中繪制出來,呂布禁不住意氣洋洋,不可一世起來。

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他想到了一個同樣好大喜功最后功敗垂成死無葬身之地的家伙,隋煬帝楊廣。

呂布最為警惕的是,作為穿越分子的自己,最容易犯的錯誤便是好大喜功。

那個隋煬帝楊廣一生做的幾件大事,興修大運河、科舉制、擊敗吐谷渾重開絲綢之路、三征高麗,無一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只是可惜楊廣雖有才能,可惜太急功近利,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系,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楊廣在大業年間修建大運河時,不恤民力,勞役過重,加重了普通民眾負擔,導致民怨沸騰,楊廣不知自省,還利用大運河到江南巡游,鋪張浪費,更加劇了矛盾,是隋末民變的誘因之一,呂布深以為教訓,他把運河徹底修成的時間表定為二十年后,二年內只修通洛陽段、五年內只修通河北段即可,大運河修通后,呂布只進行有意義的軍事、經濟活動,絕對不搞巡游。

當然楊廣使得隋朝葬送最根本的原因是世家門閥貴族對他的反戈一擊,特別是李唐門閥,實際上在中國從門閥貴族政治向科舉官僚政治轉化,從門閥社會向門閥后社會轉化的歷史關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六人都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后面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臟水被潑得最多的。

大業二年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創建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開設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大業三年,煬帝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大業五年煬帝又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科舉制度的創建,重才學品質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必有德行功能,灼然顯著者,擢之。”

隋煬帝楊廣的科舉制,為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英才參政提供了機會,“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沖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門閥的作用,無疑是異常高明的創舉,對后世中國影響深遠,可隋煬帝楊廣他執行過快,在三四年內就頒布了,過早觸動門閥大族的利益,為日后門閥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禍根。

呂布現在準備做的削弱世家門閥,以科舉官僚取代,實際上是把楊廣、武則天在后世做的提前放在東漢末年來完成,但呂布不準備馬上執行,他給自己二十年的時間,全民教育深入人心,大漢人人都認識字以后,再行科舉,方能大獲全勝。(。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