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468章 發兵河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8章 發兵河套

第468章 發兵河套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常歡樂

人口普查完畢后,呂布就發現憑空多出了許多沒有田地急待中央軍給他們分配田地的人口。

呂布讓人仔細盤問,方才得知,這都是世家大族為了減輕自己負擔,放出來的一些奴仆和佃農。

幾個月前,呂布掃平了五州世家叛軍后,挾此大勝,理直氣壯地把剩下那些世家大族非法占據未曾造冊的田地全都收了上來。這些世家大族蓄養了很多奴仆和甘愿賣身的佃農,收留隱匿的人口實在太多,而多余的田地被呂布非常理直氣壯地拿走了,這樣一來,世家大族們就發現,之前那些不甘心賣身屈服他們的自耕農從中央軍那里分得的田地,比自家的人均田畝還要多些,甚至還要好些。

在呂布執政之前,世家大族都逃避田賦、商稅,但因為呂布的鐵腕鎮壓,殘余的世家大族雖然是叛亂世家大族的十余倍,卻都被幾十萬中央軍的鐵血給懾服了,他們不敢再重蹈鄭泰等世家的覆轍,乖乖地答應繳納一畝二斗的田賦,這跟自耕農繳納的田賦是一樣的。這一畝兩斗的田賦便加在那些佃農頭上,本來一畝地收成大概能有四十斗,多交兩斗也沒有什么所謂,但現在可以交給佃農耕種的田畝短缺了,耕種得少了,世家地主又要多的分成,搞得那些佃農都在拿自己的處境跟外面自由得只用繳納一畝地兩斗糧食的自耕農相比,心里非常不平衡。現在這世道變了,賣身為世家奴反倒不如以前做自耕農,很多佃農奴仆都紛紛逃離世家的莊園。

世家大族們看到這樣的形勢。萬般無奈,便按照中央軍均分田地的標準,分給下面佃農每人十畝地租種。減免了額外增加的兩斗賦稅,那一畝兩斗的賦稅便從自己向佃農原來征收的糧食里扣除,當然這樣分下去,還有相當一部分佃農沒有分到田地,這些世家大族便把這些佃農趕走,讓他們去找中央軍要田地。

人口大普查過去了,聚在中央軍駐地前面的被世家大族遣散的佃農們拖家帶口總有四五十萬人之多。

呂布有些一籌莫展,他考慮到水土生態保持。下令不準盲目地開荒,現在整個冀州、并州的良田都已經分給中央軍將士做均分田、軍功田,還有很大一部分做中央軍、郡縣兵的屯田,當然韓浩現在改名為冀州建設兵團的屯田兵們占據的良田也不少,能夠預留給這些佃農的田地只有二百多萬畝,僅僅夠安置二十多萬人,還有二十多萬人分不到田地。

如何安置這二十多萬人呢?如何安置越來越多的流民呢?

呂布有些茫然的目光投射到一個地方。那里在后世被稱為塞上江南。

這里是河套地區,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黃河在這里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于陰山阻擋向東。后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西、北、東三面環以黃河,陰山橫亙黃河之北,其溝谷多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賀蘭山聳峙于黃河之西,蘆芽山屏障于黃河之東,南鄰陜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勢險要,套里為鄂爾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狀起伏,中部高,四周低。境內之黃河,水流平穩,兩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故有“黃河百害,惟富一套”之說。

周朝之前,這是被屬于狄人的匈奴人占據。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里戍邊,設云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漢武帝派衛青出云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占領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筑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御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后來又置西河郡,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怎奈好景不長,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在此放牧,然后便無漢人立足之地。

現在的河套東南有許多匈奴部落占領,西北邊由許多羌胡部落占據,最北邊由幾個鮮卑部落占據,他們都在這里放牧,大好的良田都長了荒草,大好的黃河水白白地流過。

呂布想到后世的塞上江南,禁不住扼腕嘆息,自己再也不能放著這么好的沃土而不開墾。

河套周邊地區,除了到此緩緩流淌的母親河黃河之外,還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這一帶在兩漢時期剛剛開發,完全沒有后世的鹽堿化、荒漠化,只要多多修筑溝渠,河套地區應該能開墾出三四千萬畝良田,到時候容納三四百萬人都不成問題。

呂布注意到的問題,其實之前的漢武帝注意到了,他在奪回河套地區以后設置郡縣,建筑城池,遷民屯墾,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屯田,妥善安置歸附匈奴,興修水利,到了西漢末年,河套地區已經有了將近一百萬人口,也開發出五十多萬畝良田,怎奈王莽篡國時期,中原內戰,匈奴人重新占領河套,漢民逃亡回到內陸東漢初年劉秀采取收縮政策,西、北邊郡多被放棄。

劉秀末年,匈奴發生內訌,南單于歸附,東漢重新開始對河套的經營。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八郡民歸于本土。東漢對河套開始的治理到了東漢末年又因為內亂而終止,那些被安置在河套地區的匈奴人重新作亂,漢人又再次紛紛逃亡。

呂布不由得想起唐朝時對游牧民族的內附政策和明朝時對蒙古的內附政策,盡皆失敗,這些游牧民族都是一個德行,在大漢民族興旺時,他們搖尾乞憐,大漢民族內訌衰落時,他們亮起犬牙開始噬主。

已經到了農歷九月份了,秋高氣爽,沒有之前那么炎熱了,轉眼就要收谷子了,收完谷子過不多久就要耕田種下冬小麥了,呂布希望這二十多萬佃農能夠在河套地區播下他們希望的種子。

呂布之前讓郭嘉派人探查過了,整個河套地區生活著九十多萬牧民,他們來自三大種族匈奴、羌胡、鮮卑的數十個不同的部落,也正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種族、不同部落經常發動摩擦戰爭,不能團結在一起,不然整個河套地區的游牧民族一起發動侵漢戰爭,九十多萬牧民一下子能武裝起三十萬騎兵,三十萬騎兵肯定能橫掃現在各自為戰內訌不止的內陸諸侯們。

雖然大河套地區的游牧民族如一盤散沙,呂布也有自知之明,不會來把盤子整個掀過來。

呂布的中央軍縱然兵力強大,但所有的騎兵戰兵加在一起還不到六萬人,根本不能對河套地區所有種族進行打擊。呂布是想過把河套地區全部奪過來,但他十分清楚,在大漢內訌不止的情況,這樣的打算只能是往后面放一放。

呂布現在的目標是把并州轄內的五原郡、雁門郡鞏固住,將朔方郡、云中郡、上郡拿下,至于河套地區的其他郡縣等日后再來拿取吧。

經過三四個月的休整,中央軍將士不論之前傷的多重、累得多慘,都恢復過來了,一個個龍精虎猛,等著樹立更大的戰功,贏得更多的軍功田。

呂布這次出兵的名義是衣錦還鄉,回故鄉五原郡九原縣看看,九原縣位于黃河以北、陰山以南,在河套地區的邊緣,往東是云中郡,往西是朔方郡,往南是定襄郡和西河郡,往北直面鮮卑部落,呂布既然衣錦還鄉,就要確保家鄉的安寧,把家鄉附近地區掃平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呂布這次衣錦還鄉,玩的是大手筆。

呂布先派趙云領本部人馬,越過黃河,穿過上郡和北地郡,到達北地郡附近的富平,假借支援武威太守馬騰平叛,與馬騰合兵一處,一起向東用兵。

呂布又派徐晃領本部人馬,前往北地郡泥陽,與涼州牧皇甫嵩合兵,一起往北進軍,徐晃的河東郡尉有守衛箕關的郝昭擔任,郝昭領河東郡縣兵與朱儁一起防守河東,以防弘農的張濟因奪妻之恨、殺侄之仇擅自攻打河東。

呂布又派張燕領四萬飛燕軍散布到上郡、云中郡、定襄郡等地的山地里,伺機對落單部落進行伏擊。

呂布又讓暫在五原郡的鞠義部、西河郡的朱靈部、雁門太守郭缊做好戰備,到時一起以雷霆之勢橫掃河套地區。

呂布親帶近衛師、高順師、張遼師前往九原郡,高順、張遼都是并州大將,跟那些游牧部落打過交道,知道怎么對付他們,張遼原來的黎陽防線則有張任所部人馬執掌。()

閱讀設置

保存設置

最新評論

不錯的書!!!

《》頂起!

常歡樂你太有才了!好書

這個網站真好記!

樓上的這個我10秒鐘就記住了!

部分優質作品推薦: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