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296章 棗祗入屯田兵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6章 棗祗入屯田兵團

第296章 棗祗入屯田兵團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呂布隨后又召見了豫州潁川陽翟人郭嘉、徐庶、石韜三人聯名推薦的同鄉棗祗

棗祗二十四五歲年紀,相貌平常,但眼神深邃,充滿睿智,衣著樸素,雙手粗造,看起來便知是曾經干過農活的,要知道棗祗也是世家子弟,如此作為,實屬難得

呂布看著面前的棗祗,笑問道:“棗校尉,不知你如何看待我們中央軍的屯田大業?”

棗祗面平靜,有成竹地答道:“奉先公將因為戰爭而產生的大量的無助荒地收為國有,并將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流民、戰俘組織起來按照軍隊的編制進行編排,并將這些土地按照人手進行分配,由中央軍屯田兵團提供給農具、種子,并在田地的位置興修水利,便于灌溉,讓這些人在收獲后,將糧食由政和耕種的農民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

這個屯田大策的執行和分配之法給了這些正處于饑餓之中的流民戰俘們生存的希望,大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使得他們非常積極的投入到了農事和水利灌溉上,如果沒有大災,明年必定是一個豐收年,也可以從根本上決了中央軍的糧食問題

而且,這個政策的實施,使得那些看到好處、聽說這一政策的流民大量的涌向冀州等中央軍控制之地,也使得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展開,在中央軍所轄的區域里都能從基本上決了兵糧問題,并且由于流民的積聚,會給中央軍帶來了大量的兵源

奉先公通過決了糧食和兵員問題在日后諸侯混戰里必定會越戰越強,成為最強的一方勢力”

呂布聽棗祗如此一說,不由得嘆服,果真是歷史上那個首倡屯田大策的棗祗見識果然不凡

可能很多人談起三國里面的魏國都是著重于魏國的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頜、樂進、于禁和五大軍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等人,但對于棗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但呂布心里很清楚棗祗在三國時期的功勞并不低于任何名將謀士甚至有過之

棗祗的最大貢獻,在于他首倡實施的屯田制,為曹操決了困擾已久的糧食問題,在屯田制度上大名鼎鼎的韓浩、任峻,也不過是棗祗的助手而已

在歷史上,由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等連年不斷的混戰以及災荒、瘟疫,百姓流離失所大片肥沃的上地被廢棄荒蕪,當時不僅老百姓難以維持生活,就連各軍閥的部隊也都普遍缺乏糧晌袁紹的軍隊在河北靠采摘桑椹充饑,袁術的軍隊在江淮靠撈水草、摸蚌蛤維持,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有的軍隊因沒有糧食而散了伙曹操在最初幾年的征戰中,也經常因糧食接濟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棄即將到手的軍事勝利,曹操的謀士程昱為了籌集軍糧而殺戰俘做成脯充作軍糧

棗祗當時被曹操任命為東阿令,他深知民以食為天,主張治理地方,必須以農為本,注重農桑,他便潛心發展農桑,使得當時的東阿,家家植桑養蠶,戶戶糧食滿倉東阿如此富庶,惹得當時的一些軍閥垂涎三尺袁紹曾三番五次勸說棗祗歸附于他,并以高官厚祿相許,棗祗深知袁紹的為人,便屢次之回絕了

棗祗在隨曹操鎮壓青州黃巾的時候,對起義農民亦戰亦耕的兵農合一的做法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從中受到了啟發在此之前,曹操為了發展農業,采取了“牛輸谷法”,規定官把耕牛租給佃農使用,佃農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納谷糧,這在當時,雖然也是一項可行的辦法,但不能盡快收到較大的效果,恰逢此時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一帶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就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決糧食問題

棗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許多人的反對,軍祭酒候聲認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無利,實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對臺戲,是異想天開,曹操在屯田問題上猶豫不決棗祗沒有被朝中多數官僚的非議所嚇倒,到處游說,宣傳屯田制的主張他不止一次地對曹操說,實行牛輸谷法是廣種薄收,漫天撒網,效果不大,若是遇到水旱之災,是收不成東西,唯有實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與物力,集體耕種和收獲,當年就能得到較好的收成,能較快改變軍隊糧食不足的現狀

曹操權其利弊,終于采納了棗祗的建議,并把棗祗由東阿縣令提拔為屯田都尉,還配備了懂作農業生產的韓浩做他的助手,具體做這項工作,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為了避免臣僚再發議論,曹操下了一道命令令中說:“安定國家的根本大計,在于強兵足食過去秦國的執政者由于重視了農業生產而統一了全國,漢武帝因實行了屯田政策而鞏固了西域的邊防,這是前人留下的好經驗”

在棗祗和韓浩的心管理下,屯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收獲糧食百萬斛,就連那些反對屯田的人,也都伸出大拇指,稱贊屯田確實好因此,曹操下令,所屬郡縣,都要配備一些值農業生產的官員,廣泛實行屯田數年以后,北方大半個中國,由原來的“白骨于野,千里無雞鳴”、“出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景象,變為“倉儲積所在皆滿”,不但決了軍糧問題,為曹操征伐四方,平定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也使得大量流離失所的百姓,重返家園,安居樂業

這一制度的事實真正決的是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在那個時期有了糧食就等于有了戰爭的資本在糧食充足的時候進行戰爭才真正能夠取得戰爭的成功,在很多時候可能戰爭在一個月或者是半年可以決,但是對于糧食的準備有時候需要很多年,俗話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就是這個道理糧食問題也是各個軍閥都非常頭痛的事情在看三國的時候,不僅僅是三國,包括任何時代古代戰爭,圍繞糧食問題展開的戰爭數不勝數只要燒了敵軍的糧草基本上等于決了戰爭的百分之八十,這也充分體現了糧食的重要屯田制的實施幫助曹操決了這個問題,也就幫助曹操發展決了百分之八十的阻力,有了糧食作為基礎,他想不發展起來都難

作為提出并參與實施這個政策的棗祗,無疑成為曹操集團最重要的功臣,他的功勞比攻取幾座城池或者是殺幾員敵人大將加的突出所以曹操對他也是青睞有加,甚至由于他的英年早逝,讓曹操非常的傷心,在很多年以后曹操還對棗祗念念不忘,追封棗祗為列侯,并讓他的兒子襲其侯位

呂布知道,棗祗不但是在屯田農業上通,便在軍事上也頗有所長

初平三年,曹操占領兗州,自領兗州牧,任命棗祗為東阿令,鎮守東阿棗祗在東阿期間,致力于勸課農桑,積谷屯糧并且勤修武備,組織操練東阿軍民,并將東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繕一到興平二年,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機,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各郡縣紛紛叛離,僅東阿、鄄城、范縣三城仍然忠于曹操呂布、陳宮占領兗州以后,派兵猛攻東阿城,因東阿城城墻非常堅固,棗祗又率軍民頑強抵抗,因此東阿城始終都沒有被攻下東阿成為日后曹操反攻呂布,重奪兗州的可靠后方和軍需基地

呂布不禁想仰頭長嘆,曹阿瞞啊曹阿瞞,我得到了郭嘉、賈詡、典韋、張遼、徐晃、棗祗、韓浩,我真不知道你曹阿瞞日后還能對我有什么威脅

呂布現在頗為志得意滿,他忘了一件事情,因為世家大族壟斷了教育,普天之下有本事的人多半還是出自于世家,呂布的一系列政策逐漸得罪了世家,迫使那些世家子弟歸附在他的對立方,將來的天下,其實并不好打

棗祗現在聲名不顯,尚未被舉孝廉,還是白身,他自己揣摩不會被任命成什么高官,卻沒成想,因為他跟呂布志同道合,對呂布的屯田大策深有見,呂布便欣然委任他為典農校尉,在典農中郎將韓浩之下,與常林、石韜同列

屯田兵團的官職與地方相照應,典農都尉可比縣令,典農校尉可比郡守,典農中郎將可比州牧,典農將軍可比大司農,棗祗以一介白身,得呂布賞識,一躍成為堪比郡守的典農校尉,讓其他那些守候在招賢館十多天心懷怨懟的無名賢才們深受鼓舞()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