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293章 薦舉連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3章 薦舉連坐

第293章 薦舉連坐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返回首頁

dywx

呂布大喜,連忙問道:“是那些賢才?”

陳琳笑指招賢館:“主公的大漢賢良冊上雖有二十余位答應前來鄴城,可因路途遙遠,現在到達鄴城的,只有六七位而已,主公入內便知。第一文學網”

呂布邁步入了招賢館,陳琳忙命人呈上登記的花名冊,呂布展開一看,共計有五百四十七人里面,呂布認得有九位,分別是徐州瑯邪郡陽都人諸葛玄及其侄子諸葛瑾、諸葛亮,雍州扶風郡眉縣人法衍及其子法正,雍州扶風人馬鈞,豫州潁川陽翟人棗祗,兗州山陽昌邑人涼茂,冀州清河東武城人崔琰。

呂布拿著花名冊,面露喜色:“想不到竟有這么多賢才慕我名而來!”

陳琳看呂布一副志得意滿狀,忍不住說道:“主公,諸葛玄前來,是因為主公推舉他為魏郡太守,魏郡太守在如今朝廷的地位不亞于昔日的河南尹,諸葛玄自然心甘情愿;法衍前來,是因為主公推舉他為九卿之一的廷尉;馬鈞家境貧寒,又有口吃之病,屢遭世人白眼,主公卻青眼之,給予中央軍軍械曹兼內閣工部郎中之職,可謂一躍龍門,馬鈞感恩戴德,怎會不來;棗祗前來,乃是他的同鄉好友郭嘉、徐庶的聯名書信感召而來,主公又準備給予屯田校尉之職;涼茂前來,乃是他的同鄉好友滿寵推薦而來;崔琰又是他同鄉好友朱靈舉薦而來。”

遭受陳琳的直言打擊,呂布不以為憚·反而哈哈笑道:“不管怎樣,他們來了!只要來了,我就有信心讓他們留下來,全心全意為朝廷效力。”呂布并不說這些人是為他呂布效力,而實際上·這些人都要為他的皇朝霸業鞠躬盡力。

呂布又看了看那些前來投奔的默默無聞的賢才,陳琳在每個人名之后注明籍貫、家世、才能。

不出呂布所料,這些賢才多半都是寒門庶族之后,他們多數擅長武藝,有些還通曉兵法,可能這跟呂布武功大于文治的處世風格有關吧,換那個喜歡治學通曉易學的劉表,投奔他的多半都是飽學的儒生·而來投奔呂布的多半是赳赳武夫。

呂布將花名冊放下·抬頭看了看招賢館外的天色·夜幕已經低垂,便嘆道:“孔璋,你看這天色已晚,不如我明天再來與他們會面吧。”

陳琳搖搖頭:“主公,他們這里面有很多人都等著主公召見,已經等了二十多天,再等下去,我就怕有些人心灰意懶,離開鄴城·那將是我中央軍的莫大損失。”

呂布稍微想了一下,將心比心,若是他是那個前去求官的,最高領導半個多月不留面,其他部門頭目也沒有權利給自己安排,一直晾著自己,自己也會心寒的。

陳琳見呂布陷入思索,以為他掛念家中妻女想急于歸家,自己這個做下屬的也不能太不像話了·便笑道:“主公,您只需要跟他們一起見個面,跟他們做個保證,讓他們心安了,以后再抽空跟他們逐個會面詳談就好了。”

呂布皺起眉頭:“我不是推舉諸葛玄為魏郡太守,法衍為廷尉嗎?他們不去就任,為何還待在招賢館?”

陳琳臉上浮現一股奇怪的笑意:“主公,您有所不知,按照朝廷制度,被薦舉人須在薦舉人陪同下,面見上司,薦舉人還須立下保函,被薦舉人才能就任,主公一日不回鄴城,他們就一日不能就任。”

呂布詫異地問道:“這是誰設立的制度?”

“是太傅盧植、太師蔡邕、太保馬日共同設立,公文也發到河東交由主公確認,主公當時被衛仲道所陷,便擱置下來,但鄴城這里已經開始施行。”

呂布這才想起,鄴城朝廷新創,冀州各個世家家主以及朝廷高官、各個郡縣官吏,包括呂布都在紛紛按照兩漢的薦舉制度在薦舉人才為朝廷所用,盧植等朝廷老臣覺察到薦舉制度的弊端,便沿用秦朝和西漢時期的薦舉連帶責任制度予以約束,規定薦舉人與被薦舉人之間有法律連坐關系,被薦舉人一旦犯下貪污、私通外敵等罪行,薦舉人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秦朝確立大一統的政治制度時,就限制官員用人權,司馬遷在《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簡單來說,就是“誰薦舉誰負責”,你主張提拔誰就要對他負責到底,他的好就是你的好,他的錯也是你的錯。這條原則到漢朝進一步明確,漢初《二年律令=置吏律》詳細規定薦主的責任:“任人以為吏,其所任不廉、不勝任以免亦任免者。”如果被推薦的人不廉潔或者不能勝任工作,僅被推薦的人要被罷免,薦主也要承擔連帶責任被罷免,這就是“薦舉連帶制”,把薦主和被推薦者雙方的政治命運捆綁在了一起。

秦昭王時期的丞相范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功臣,他本是魏國人,早年經歷坎坷,后來得到鄭安平、王稽二人幫助才入秦。他是個“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人,發達后向秦昭王舉薦王稽為河東太守、舉薦鄭安平為將軍。后來鄭安平在戰爭中投降了趙國、王稽因勾結諸侯被誅殺。按秦法,作為薦主的范睢要承擔同等罪責,株連三族。秦昭王明確表示要保范睢,禁止國內議論鄭安平等人的事情,還賞賜范睢表示支持。但范睢還是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一蹶不振,以下臺收場。

西漢時,富平侯張勃薦舉陳湯,因選舉不實獲罪,除了削去封邑二百戶外,死后還被謚為“繆”。

嚴格的薦舉連帶制,遭到了世家官僚勢力的抵觸與反擊,他們既想把持用人實權,又不愿意承受連帶力,便指出有些被薦舉者口是心非沽名釣譽,欺騙薦主,或者有些人在被提拔時干干凈凈一塵不染,一旦大權在握后就變質,難道薦主也要負責?又或者,被推薦者能力出眾,是個能臣干將,但私德有問題,薦主也要負責任嗎?在世家官僚日積月累的攻擊下,薦舉連帶制在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松動了,規定薦舉時“不以小疵妨大才”。可什么樣的缺點或錯誤才算是“小疵”,怎么又夠得上“大才”的標準呢?這就在事實上給連帶制松綁,減輕了薦主的責任,果然濫舉之事開始發生。

汝南袁氏鼻祖袁安等無恥之輩便利用連帶制松動之際,大肆薦舉官吏,培植親信,其他世家亦是如此作為,久而久之,到了東漢末年,世家大族遂尾大不掉,成為大漢肌體上的毒瘤。

大漢衰敗如斯,跟薦舉連帶制松動敗亡不無關聯。

呂布想到后清和諧年間吏治敗壞,跟毫無薦舉連帶制度大有關聯,想想那些貪官污吏被查出來以后,那些在此之前保舉他們還從他們那里得利的上層領導安然無恙,如此自上而下毫無制約的垂直薦舉任命制度,又怎能不產生呢?

但是,在鄴城朝廷里面,受這個薦舉連坐制度影響最大的當屬呂布,論薦舉的人才之多,朝廷諸公皆遠不如呂布。呂布麾下這些將領,除了高順、趙云等寥寥幾個人格比較完美的人物之外,其他的將領在私德上多有瑕疵,若是被政敵揪著不放,呂布將來恐無法面對天下,無法在朝堂立足,那些世家大族恐怕會眾口鑠金地把他說成第二個董卓。

日、楊彪等人在呂布迎娶蔡琰上面的消極態度,呂布心生警惕,他預料到,哪怕是呂布休了嚴琳迎娶蔡琰為正妻,也會被這些世家人物非議為“貪戀權位休妻買榮吳起之輩”。

盧植、蔡邕、馬日、楊彪、黃琬、劉弘等朝廷大臣,在呂布興兵平定河內郡、河東郡、并州匈奴的一個月里,他們已經看得清楚,中央軍儼然成了呂布的私軍,朝廷諸大臣手無軍權,全成了呂布拿來蒙蔽天下的擺設,他們不甘于這樣的命運,便挖空心思來限制呂布的權力,他們看得出來,呂布麾下文臣武將甚多,但是多有行為不檢之輩,若是沿用先秦和前漢的嚴格薦舉連帶制度,必能在剪除呂布黨羽的同時,有效地限制到呂布的權力。

呂布瞇著眼睛,細細想了一會兒,心道,我現在身兼司隸校尉之職,手下親信滿寵又任鄴城令,均有監督刑拘朝廷與地方百官之權,你們這些老家伙想跟我玩這樣的計謀,怕是想把你們自己玩進去吧,你們自己這些人互相之間也薦舉了一些世家子弟,我就不信這些世家子弟都是清正廉潔的。

薦舉連坐制度是要實施,但不是現在,而要等到時機成熟才可以的,現在呂布正是用人之際。

呂布知道陳琳是世家子弟,便不跟他說自己的真心話,而是笑贊道:“幾位老大人真是英明,早就該實施嚴格的薦舉連坐制度了,不然任由那些官吏濫舉,對大漢無益。”

說完以后,呂布就不再在這個話題上停留,而是徑直往招賢館里走去。重要

dywx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