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105章大匠師鄭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5章大匠師鄭渾

第105章大匠師鄭渾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鄭泰忙介紹道:“此乃我弟鄭渾,字文公,現年二十五歲,因醉心家傳鑄兵之術,名聲不彰,未能舉得孝廉,尚為白身。”

呂布聽說此人正是鄭渾,忙道:“公業,你這兄弟可是大才,請為我引見。”

鄭渾,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是三國歷史上惟一一個以工匠身份被記入史冊的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機械發明家馬鈞則是鄭渾的弟子。當時的史學家把鄭渾的歷史功績定在他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農業、改善民生的治政措施上,完全忽視了鄭渾在兵器冶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鄭渾來到呂布面前,正要向呂布行禮,呂布連忙把他扶起來:“文公,我正要派人去征召你,不想你卻跟隨乃兄身邊,這真是天降大才與我呂布。”

鄭渾聞聽呂布之言,簡直感激涕零:“奉先公過譽了,鄭渾實不敢當。”

鄭渾經常聽到有人諷刺挖苦他身為世家公子卻操持下賤工匠之術,因此,即使他人品很好,也從來沒被舉過孝廉,二十多歲了還是一介白身,跟年紀輕輕就官居中樞的哥哥鄭泰相比,他混得很不如意。忽然聽到呂布這么大的人物如此折節與他,他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呂布微笑看著鄭渾,待鄭渾情緒穩定下來,方才問道:“我聽乃兄說你醉心家傳鑄造兵器之術,不知鄭家鑄兵之術有何特色?”

一講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鄭渾一改原來的木訥慌張,神采飛揚起來:“我家先祖名麻,本來是汝南郡鄭家的嫡系傳人,擅長打造兵器,一直是本朝御用將作大臣,不過先祖后來觸犯了權貴,被流放到西涼高昌縣,先祖在高昌把西域鍛造工藝和中原鍛造工藝相結合,又用西域傳來的鋼鐵,打造出的兵器鋒利無比,人們都稱先祖所煉出的鋼材為麻鋼。后來我先祖得到寬恕,遷到滎陽,遂將此鍛鋼之術傳承下來。怎奈后來的鄭家族人漸漸厭棄鍛造兵器,改以儒學傳家,鄭家隨后多出筆墨文臣幾無將作大臣,若非我偶得先祖遺留下的幾冊書簡,此精妙鍛鋼之術險些失傳∫得先祖傳承,又經過數年潛心研究,終得鑄兵之道,首先煉鋼,生鐵雜質甚多,須要鼓風猛火煅燒,燒成鐵水,然后加入鐵粉,不斷攪拌,然后去渣,如此這般,不斷循環,便可將鐵內雜質除去一些,然后重復大力鍛打,百鍛方成神兵。”

呂布點頭稱贊道:“文公傳承乃祖神藝,真乃可喜可賀∫看此二法可稱為,一為炒鋼,一為百煉鋼,乃祖將此二法結合一起,大大提高了鑄兵之速與兵器之質地,當真是精妙工藝,但是。。。”

鄭渾急問:“但是什么?請奉先公明示。”

呂布笑道:“炒鋼之法工藝復雜,不容易掌握,百煉鋼費工費時,只可用作鍛造神兵利器,用來裝備數萬人馬則力有未逮。”

鄭渾亦是皺起眉頭,他知道呂布的意思,呂布已經下了招攬自己的心思,奈何顧慮到炒鋼百煉鋼工藝的缺陷,呂布下不了決心,略作思索,便道:“奉先公可多招募鐵匠,我將我鄭家鑄造兵器之法傳授他們,只要鐵匠過千,數萬兵器亦不是難事。”

呂布笑道:“過千鐵匠?文公說笑了,遍尋整個冀州,能有一百名鐵匠就算好的了,多數鐵匠都依附在世家大族,不可能為朝廷效力。”

鄭渾見人手不足,亦是無可奈何,便問道:“奉先公有何良策?”

呂布便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些東西,笑道:“不如用灌鋼之法。”

鄭渾眼前一亮:“何為灌鋼之法?”

呂布便給他比劃道:“先選用含鐵較多的鐵精石,以此煉出好的生鐵,再把生鐵燒成生鐵水,把生鐵水灌注在熟鐵上,這樣幾度熔煉,便成純鋼。鋼煉成之后,便以熟鐵作刀背,用鋼作刀鋒,反復鍛打,并用牲畜尿液和油脂來淬火。這樣做出來的鋼刀,鋒利無比,我估計能砍斷疊放在一起的三十多片甲片。”

鄭渾想了想,便欣喜道:“此法甚為可行,待我到了鄴城便筑爐試煉。只是不知奉先公何以知道有此灌鋼之法。”

呂布曾經在《北史-藝術列傳》讀過里面的記載,“綦毋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

只是呂布絕對不可能把這個實情告知鄭渾,便詭言道:“我之前跟隨并州刺史丁原大人前去征伐鮮卑時曾得一書簡,里面記載了鮮卑人煉鋼之法,似是如此模樣,不過那書簡已經殘破,被我丟棄。”那個綦毋懷文似乎是鮮卑人吧。

鄭渾聽呂布這么一說,很失望地說道:“本來我想看看那書簡里對灌鋼之法的詳細記載,卻已殘破,真是可惜,看來我只能自行摸索了。”

呂布笑道:“以文公之精益求精,必能摸索出更好的煉鋼之法。”

鄭渾又向呂布一拜:“精益求精?!我以奉先公此言自勉,必定為奉先公獻上更為精妙的煉鋼之法。”

呂布沉聲道:“不只是煉鋼之法,更有諸般兵器制造之法,比如連弩,比如投石車,比如火藥,比如火油,這些都須文公為我主持∧公既無官職在身,不如入我幕府,為鎮北將軍麾下軍械曹,負責所有軍械打造。”

鄭渾望了已經走遠的鄭泰,眼神里略有猶豫:“鄭渾還是想如同兄長一般,被舉薦孝廉登入朝堂,不想終日與鐵器為伍。”

呂布看鄭渾的猶豫神態,便笑道:“文公之才,與乃兄不同,何必舍己之長,而取己之短!”

說到這里,呂布壓低聲音,給鄭渾一個定心丸:“文公可知,我大漢制度,實權不在三公,亦不在九卿,而在尚書臺,三公若不領錄尚書事,便如同擺設∫欲建議太后和天子調整尚書職位,預設六部,其中一部設為工部,我心目中的工部尚書非文公莫屬,奈何你年幼資淺,可先為我鎮北將軍軍械曹,等六部齊備后再轉入其中兼領郎中,繼而遷侍郎,后遷尚書之位,如此便和乃兄鄭泰并駕齊驅,不知文公意下如何?”(創客)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