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16章 勸避亂冀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章 勸避亂冀州

第16章 勸避亂冀州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常歡樂)


呂布明白何太后的想法,卻不愿留在洛陽這個紛爭的漩渦,稍微想了想,決定勸說何太后離開洛陽,避開歷史上的災禍,便低聲諫道:“太后可曾聽說,春秋時晉國內亂,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注1)。”

何太后雖是一介屠夫之女,但她父親何真為了能讓女兒得寵于,也請了老師教她四書五經,所以何太后聽得懂呂布的話,只是她還有些不明白:“請呂愛卿明言,這與哀家的處境有何關聯?”

呂布盡量用沉重的語調去感染何太后:“微臣已接到密報,原西涼刺史董卓已領十萬西涼鐵騎從澠池來洛陽,而洛陽城里有董卓弟弟奉車都尉董旻、司隸校尉袁紹為其內應,兩日后就到洛陽。董卓乃已故董老太后的族弟,太后若執意留在洛陽,恐有不測。”呂布為了增加信服力,就把董旻寫給董卓的飛鴿密信遞給旁邊的宮女,再由宮女轉呈給何太后,同時把信鴿一事講了一番。

何太后命何進鳩殺董老太后之后就很不安,聽了呂布這話,又見到那密信,不由得大驚失色:“董卓竟是那老婆子的族弟?!袁紹怎會為董卓內應?”

呂布又把之前跟黃忠說的話、下軍校尉鮑鴻、右校尉淳于瓊均是袁紹的爪牙,袁紹本身又是西園中軍校尉,如此一來,西園八軍袁紹掌握了一半以上,約八千多人,另外袁紹還假借大將軍將令,把京師附近的袁家附屬勢力都征召過來,比如大將軍府掾王匡從他故鄉兗州泰山郡召來三千強弩手,東郡太守喬瑁領四千精兵,其他小股兵馬合在一起怕也有四五千。最可怕的是董卓已跟袁紹勾結,準備共掌朝政,他們還想廢除少帝,立陳留王為帝。”

何太后最害怕的就是權臣廢長立幼,把自己孩子的皇位搞掉,到時候自己這個太后當不成反倒有性命之憂,想到這里,她越發痛恨袁紹,咬牙切齒:“看來這洛陽城是不能待了,那以愛卿之言,離開洛陽,該去何方?”

呂布把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在腦袋里過了一遍,沉聲道:“冀州為州之首,沃野千里,人口眾多。現在冀州牧皇甫嵩前去涼州討伐韓遂、王國,冀州暫無州牧,微臣看盧植大人赤膽忠心,毫無異志,才兼文武,盛名遠播,如今亦有救駕之功,可封他做冀州牧,太后與天子可暫委屈一下,扮作侍女和童子,混入盧植前往冀州的車隊之中,遠離洛陽這個是非之地。”

何太后沉吟了一下,有些小委屈地問道:“呂愛卿,如沒有你的保護,哀家就覺得甚不安全,你為何不給自己尋個好位置,也方便保衛我們母子。”

呂布微微一笑:“微臣自并州而來,當回并州去,太后不妨把董卓的并州牧讓給微臣。另外,希望太后封微臣為征北將軍,統轄并州、冀州、幽州三州兵馬,微臣將收服黑山軍、匈奴、鮮卑,為太后打造出一只無敵雄師,來鏟除袁紹、董卓諸賊,待誅滅群賊,迎太后、天子還朝洛陽。不知太后陛下御意如何?”

何太后稍微想了一下,點點頭:“那就如卿所愿,不過,只是一個并州牧和征北將軍還不夠,哀家想再賞你一個爵位,溫侯,食邑河內郡溫縣,你看可好?”

呂布大喜,他真沒想到這個何太后為了保位子竟如此慷慨,忙做出感恩戴德的樣子:“布深受太后厚恩,必將精誠效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何太后嬌笑道:“呂愛卿,你救了我們娘倆的命,受這些封賞也是應該。對了,我說西園八軍里袁紹只掌握了一半,另外一半是什么情況?”

自呂布進了洛陽城后,就派出許多斥候在城里打探消息,剛才也在張讓那里問到一些情況,便不慌不忙地答道:“上軍校尉蹇碩死后,上軍群鳥無頭,助軍左校尉趙融乃常侍張讓舉薦而成,助軍右校尉馮芳是常侍曹節的女婿,左校尉夏牟乃先帝鴻都門學(注3)的門生,此三人都不見容于袁紹,只在擁兵自保,微臣若得奉太后詔共抗袁紹,則大事可期。”

何太后點頭稱善,見兩人談話時間已經有些長了,怕被袁紹一黨看到心存疑惑,就提高嗓音:“哀家讓你傳授天子武藝,你可盡心教授,不可怠慢,回去吧!”

在不遠處緊盯著太后輦車的袁紹,聽了何太后的話,一肚子的狐疑瞬間消散:“匹夫之勇,寒門子弟,只配做武師,安能與我世家大臣相斗!”

曹操看出一些端倪,就想勸勸袁紹,但他清楚袁紹的脾氣,這家伙表面上從諫如流,實際上卻剛愎自用,聽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見,因自己養祖父是宦官曹騰,所以不得世家清流認可,不得已而暫時依附于袁家,沒必要為了袁家的利益而得罪袁紹,想到這里,曹操緊緊地把嘴巴閉了起來。

注1:《史記晉世家》:重耳、夷吾、申生皆為晉獻公的公子,申生為獻公正夫人所生是嫡出,被立為太子,后獻公正夫人去逝,晉獻公納狄女為夫人,狄女為其生二子,獻公愛狄女遂有廢立之意,而狄女也處心積慮要害死獻公的這三個兒子,其中申生是主要加害的對象。重耳知道狄夫人的意圖,就帶著幾個隨從逃走了,從此周游列國,取得大國的信任,為其后來回國繼位打下基礎。而申生明知有人加害,也要固守孝道不離本國,最終被讒言加害,落個自刎身亡的下場。這就是所謂的“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的典故。

注2:書接前文第11章收何進殘部,

注2:《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黑山賊于毒、白繞、眭固反。十馀萬眾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于濮陽,破之。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在曹操做東郡太守之前依附于袁紹,如同孫堅依附于袁術。本注詳細之處可參考網上一篇三國奇文《夢斷三國—袁紹篡位陰謀破產記》。

注3:鴻都門學是漢靈帝為了對抗世家大族對文化教育仕途的壟斷,想培養擁護自己的知識分子而與士族勢力占據地盤的太學相抗衡而開辦的學校,鴻都門學所招收的學生和教學內容都與太學相反,多數是士族看不起的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開設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打破了專習儒家經典的慣例。漢靈帝對鴻都門學的學生特別優待,學生畢業后,多給予高官厚祿,有些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還有的封侯賜爵。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但延續時間不長,一因士族猛烈的攻擊,二因黃巾起義,它隨著漢王朝的衰亡而結束。由此來看,漢靈帝并非完全的昏君,怎奈史書是掌握在士族手里。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