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是到了七月,魚莊也正式完工了,楊支書頓時廣發英雄帖,盡邀四方豪杰巾國前來品魚,估計也有想往上挪一步的意思!
魚莊雖然只有兩層樓,但在村里卻是標志性的建筑,完全是按照村民的理想新房來修建的,大門朝向公路,有一個小院壩,這是用來停車用的,一樓比較奢侈的用了鋼筋混泥土灌溉出筐架,除開左邊足有五十平米的廚房,右邊是百來平米的亮堂大堂,里面擺了十幾張圓桌子,樓上是雅間和茶室,盡頭有兩間客房用來休息。彩虹文¥學網外墻是村民最喜歡的白色瓷磚,在太陽光下映得晃眼。
魚莊后面就是大小四個魚塘,也跟著修建了釣魚的走廊,即便下雨天也可以垂釣。
關于這個魚莊,之前就是楊支書提議修建的,方文到不是很上心,也不圖賺多少錢,一是盛情難卻,二是有了魚莊就可以解決平時的伙食,一日三餐也不用自己開火了。
魚莊訂在三天后的五號早晨八點半開業,剛好可以讓畜牧站移步過來吃飯,畜牧站雖說是個清水衙門,但下面的獸醫和防疫員也不少,五號發工資這天全都要來,正好可以擺上幾桌,就當增加點人氣,另外就是一些楊支書在政府里打過交道的領導們。
三天后才開業,不過這會魚莊已經炊煙寥寥,看情形是已經開火了。
李大廚師一早就過來了,要燒灶孔的第一把火,或許是因為和風水李老師經常打交道,這動火之前,李大師傅也是祭祀一番,主要是繼拜財神菩薩和灶王菩薩。
祭品選了一塊四四方方的二刀坐蹲肉,一盤瓜果,一只昂頭整雞,三注香,兩根紅燭,一碗燒酒,還有幾刀紙錢。
李大廚莊重的禱告了一番,念唱著一些聽不懂的音節,大意就是:“今有方家大郎,公社楊支書新起爐灶,在這里,準備了香蠟錢紙,刀頭敬酒,禱告灶王菩薩……保佑灶火興旺,吃食不缺,逢年過節不敢忘菩薩的苦勞……”
一番功夫下來,最后把燒酒撒到了快燃盡的紙錢上,酒香四溢,這就成了,兩個選擇跟著學廚的半大小伙在旁邊認真的看著,因為以后他們也會把這一套傳承下去……
“方文啊,這第一把火還是你來燒吧。”楊支書見祭祀完畢,就出聲說道,楊支書今兒算是盛裝出場了,一件還能見到折痕的嶄新白色襯衣,標準的黑色西裝褲,擦得忒亮的皮鞋,一塊高仿的金表,還有那打了發蠟輸理得整整齊齊長發,臉上也比往日白上一些,刮干凈了胡須,估計還用了點大寶吧。
“還是您來吧。”在方文的勸說下,楊支書這才笑呵呵的用谷草往灶孔里點了第一把火。
方文在一旁心想,這架勢搞得比剪彩還濃重,不過這就是村里的傳統。
“洗鍋咯!”李大廚唱了一句,就招呼一個小伙開始燒火,另一個小火用泡沙石磨著鍋面。
一會鍋也熱了,鍋里也被沙石刷得透亮,李大廚上前用布把鍋里抹得干凈,光是這抹熱鍋就能看出廚師的功底,常人根本受不了鍋面的滾燙。
這鍋是一口農村常見的大鐵鍋,因為沒有天然氣,一般都是用柴火大鍋炒菜,只有一些需要特別翻炒的菜色才會用燒煤氣用小鍋炒。
鍋里一抹干凈,李大廚就拿了一塊三指寬,一指厚的肥肉開始洗鍋,等肥肉的油磨得差不多了,這才往鍋里加水,燒開后在把鍋洗一次就成了,這基本上是洗新鍋的流程,也可以用清油直接熱鍋后來洗,不過李大廚搞得復雜一些而已。
村里的壩壩席面,一般情況下在頭一天晚上已經全部準備好了,一蒸籠就是一桌,程序上也簡單,不過就如簡簡單單的蛋炒飯一樣,程序越簡單越是考驗廚師的技術。
李大廚幾十年下來,早就練就了自己的一套廚藝,雖然沒有考過級別,但李大廚的名字在村里比什么證書都管用。
不過今日卻不是要做壩壩席,而是全魚宴,這也算是試菜吧。
魚之前已經準備好了,或切片,或切條,或整魚,魚的品種也是種類繁多,不僅僅有方文養的,另外也在別家專門買來一些。
李師傅準備做九個魚菜,分別是:“水煮魚、豆腐魚、酸菜粉絲魚、豆鼓魚、雙椒魚、剁椒魚頭、干鍋烤魚、油菌魚、脫骨魚湯。”
也分別用了九種魚:“鯽魚、鯽魚、武/昌魚、烏江魚、花鰱魚、黑鰱魚、黃辣丁魚、草魚、鱔魚。”
老師傅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一整套下來行云流水,賞心悅目,魚是快菜,花費的時間到不多,不到一個小時,九個魚菜就都起鍋了,楊支書叫來幾個村干部一起品菜,然后結合在外面酒樓吃的口味提些小建議,稍后在實驗改進的地方,接著一起商量著定價格。
方文也就會做點家常菜,外面的酒樓也沒吃過幾回,只是在一邊大口吃著,順便找李師傅研究下火鍋的事情,火鍋最關鍵的就是炒料,味道要好其材料多達幾十種,一般火鍋都會用到罌/粟殼,能讓人吃上癮,其實單論提味可以用梔子花凋謝后結出的殼來代替,還需要用到牛油,其才有特有香味。
幾十種香料,就算你能查到種類,但分量上面卻是不外傳的,一個火鍋底料師傅的工資比白領還要高,很多商家開火鍋店都是高價請一個大師傅回來,然后慢慢的,偷偷的把手藝學到手,接著自然就把大師傅踢走了,這也是沒辦法,大師傅的工資太高了,足足是四五個服務員的工資。
或者是直接買火鍋秘方,起步價都在幾萬塊錢,某些作成了品牌的火鍋店只能靠加盟,然后統一給你送鍋底,加盟的商家幾乎不可能學到配方。
說到火鍋,就不得不提地溝油,幾乎所有的火鍋店都在反復使用老油,不過前兩年圈圈臺暴光后,現在的品牌店一般都使用一次性袋裝鍋底了,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前鍋底是免費的,現在大約要多花十五塊錢左右。
其地溝油只是統稱,并不是說是一定是從下水道地溝里提煉出來的油,反復使用的油也稱為地溝油,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小飯店炒完肉菜后會把油倒出來,這個倒出來的油在加熱后會用來反復炒菜。二是:在大型酒樓,你明明看到服務員把所有的剩菜全都倒在一個大桶里,心想,這家酒樓不錯,就算沒吃的菜也全都倒了,但是,這些菜倒進桶里后,里面的所有的油水就會漂浮在最上面,這時候酒樓的工作人員會在隱蔽的地方把上面的一層酒舀出來,經過廚師加香料加熱后,這油不僅僅沒有一點怪味,反而越來越香了。
大小的飯店都是如此,火鍋底料里面的油就更多了,不反復使用,實在太對不起觀眾啊。如果你吃完某一家的火鍋拉肚子,就要注意了,這家的鍋底油多半是這種反復使用的老油。
這邊魚莊正在緊張的搞前期的準備,雖說有楊支書頂著,不過也少不了方文的事情,很多東西都需要反復跑到鎮上去購買,沒半天,兩人都沒有開飯店的經驗,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往往剛買了東西回來又想到了沒買的。
方文也順便預定了一萬斤酒,這次不用賒帳了,直接付全款,藥材也買了,蜂蜜也購買好了,就只等過幾個珠子發光。
而且蜜蜂號稱永不變質,夏季一過,蜜蜂也會進入冬歇期,方文索性多買了一些蜂蜜,免得以后買不到純正的蜂蜜。
徐家溝和附近村民的水果也陸續挑了過來,也就寥寥幾種水果:馬梨、青皮梨、麻梨、青葡萄、酸李子、毛桃、高粱甘蔗。不過或許是群眾的力量大,野果居然采了很多送到公社,其中居然有無花果和飯粑佗,讓方文目瞪口呆,想當初他還是用鴿子和猴兒才找到這兩種野果的。
嚴格說起來,方文并不是一個純正的村里人,老農老農,老農這個稱號并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
飯后,方文正準備實驗炒火鍋底料,沒想風水李老師忽然來電話了。
“師傅,您老有啥事呢?”
“你現在有空沒有,跟著去一趟縣里。”電話那邊直接說道。
魚莊要開張了,另外這么多水果送到蔬菜店,方文正打算今天晚上跑趟車去省城,順便讓光青叔休息一天,每天來回一趟省城送蔬菜還是挺累的,想到這兒,就回道:“師傅,您有什么要緊事嗎?”
“算是吧,有個朋友家里出了點事,請我去過去看看,順便教你點東西。”
方文最后一想,去省城也不急這一天,在說他也好奇李老師要干什么,就爽快的回道:“恩,師傅我跟你去。”
“那好,我朋友會開車到村里來接人,一個小時左右就到村里了。”
“恩,我在公路邊的魚莊等你。”
掛了電話,方文心想,李老師的業務推廣搞得真是不錯,這都發展都縣里了,還要別人專車來接,貌似很有錢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