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種地去第七十六章 老鷹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回到村里種地去 >>回到村里種地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老鷹茶

第七十六章 老鷹茶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05日  作者:兵家傳人  分類: 都市 | 鄉土 | 兵家傳人 | 回到村里種地去 
兵家傳人)


中午的時候方文一回村里,本打算招呼親戚們商量種蔬菜的事情,不過卻不得不暫時擱置下來,因為今兒村民們打算[組團]上山去采老鷹茶。

提到[粗茶淡飯],往往人的腦海中就會想到淳樸的農家,而茶這個字,又意味著大中華淵源的文化。

川內有一種非常特別的茶,那就是老鷹茶,這種茶雖然遍布四川地區,卻名聲不顯,知道的外地人不多,喝過的人就更少了。

老鷹茶是樟科的木本植物,川內一般都是野生,很少有人專門種植,因為這種茶對海拔和氣候環境要求很高,為川內獨有,此茶泡飲時較清香,滋味厚實,先澀后甘,滋味濃而口勁大,在夏天飲用更覺得消暑解渴,提醒助興,在民間有消暑和明目健胃開脾的說法,長飲有益健康,被稱為“長壽茶!”

[本草綱目]中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記載。

這種純野生生態茶看上去買相不佳,也可以說相當之差,卻有非常奇特的香味,喝過后余香滿口,讓人一試難忘。

而且,老鷹茶里面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茶湯呈琥珀色,用葉少,出汁多,在夏天有隔夜不餿的絕處。

還有此茶不含咖啡堿物質,無興奮作用,不影響睡眠,而且可溶性糖含量高達百分之八點五,絕對是純天然茶品,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喝。

老鷹茶還有一個妙處,那就是茶沙,所謂茶沙,就是老葉在儲存的過程中,被一種喜食老鷹茶葉的蟲啃食之后產出的黑色小顆粒[蟲便],看起來有些惡心,但由于老鷹茶天然無污染,茶蟲也無毒害,產出的茶沙泡著喝味道更清涼,更具有解暑功效。

在農村,農戶們往往會專門把茶葉擱置,直到生蟲產出[蟲便]為止,就是為了專門取茶沙飲用的目的。

在方文生活的這個山村里,農戶們并沒有悠閑到專門去采集老鷹茶的春季嫩牙,一般會在夏季或是秋季的時候直接上山砍伐茶樹的枝條,是砍伐,不是專門采摘老茶葉,因為這種茶雖然常見,但茶葉的產量卻不高,光是采茶葉,根本滿足不了大量農戶的需求。

村民們砍掉老鷹茶樹多余的老枝條,用刀砍成小短,在晾曬一段時間,接著保存起來,等著茶葉被啃食生蟲,往往要保存到來年夏天才泡來喝。

茶的枝條雖然味道要差一些,但也算不錯了,合著茶沙一起泡,也別有一番風味。

在夏天,川內的村民們往往會用開水泡一個大缸缽[裝米湯那種]的老鷹茶,作為一家人勞作時的消暑飲品,用一個粗碗直接在缸缽里舀上大半碗,一口干了,別提多爽了,和粵式涼茶各有千秋。

孩童們也喜歡拈上幾十顆茶沙,泡上一杯老鷹茶帶去學校,上課無聊的時候正好看著茶杯里面的十幾個小黑點發呆,這幾十個茶沙,合在一起只比一顆黃豆大一點點,卻能泡出一大杯琥珀色的清香老鷹茶,也是川內村小學課桌上的一大特色。

有道是上山背背簍,下田跳籮筐,實乃山路崎嶇,不適合挑著籮筐行走,方文此時也背著一個大背簍,打算到陰陽山上去看看。

“文娃,你也跟著上山啊。”方文剛下了公路,路邊上一個中年男人就招呼道,中年男子名叫王麻子,是前幾年從山上搬下來,以打鐵為生,主要是給村民們打造鋤頭,火鉗,火鏟,洋鏟,柴刀,也兼賣一些農用工具,不過戶籍卻沒能遷移下來,土地仍然在山上,日子過得只能說一般。

方文和中年人打過兩次照面,到也認得,回道:“是啊,去砍點老鷹茶回來。”

中年人一聽,忽然笑著說道:“正好,你帶著小雪一起上山,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小雪是誰?方文腦海中根本沒有印象,不過他本就打算單獨上山,早些采了茶,下午還有事要忙,就委婉的說道:“王叔,我這是上陰陽山,路不好走呢。”

誰想王麻子開口就道:“沒啥,我家小雪走山路早就習慣了。”說完,就往屋子里喊小雪的名字。

方文到有點搞不清楚到底是雜回事了,不過也不好抬腳走,只好站在路上等上一會兒。

很快,屋子里就走出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子,穿著件的確良的格子衫,牛仔褲,腳下一雙仿軍用膠鞋,頭上扎了一個馬尾,臉蛋到也不錯,只是整個氣質卻差了許多,明眼人一看就屬于是那種塌實過日子的村里人。

“小雪快叫人啊。”王麻子沉聲道。

女子仿佛這才回過神來,小聲的叫道:“方文哥。”

“恩,小雪,你好。”應了一句,方文疑惑的看著王麻子。

王麻子人如其名,黃臉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土志,見方文看著他,道:“小雪她娘走親戚去了,這不,我也走不開,只好讓小雪上山去砍茶,你帶著她一起也好有個照應。”

方文愁了下眉頭,不過還是說道:“行啊。”

王麻子一聽,急忙找來一個背簍讓小雪背上,又小聲交代了幾句,也不知道在說什么。

方文也沒在意,示意小雪可以出發了,此去卻是到前面的一個老山頭上,此山是附近村里最高的山,上面已經沒有村戶了,因為這樣,環境到是保護得最好的地方,野生植物,動物非常多,這路也就不好走了,一般很少有人會單獨上山,夏秋季村民會組團上去采些山貨,冬季也會約著一起去砍伐一些樹木枝條。

方文之所以去陰陽山,卻是因為風水李老師的家就在半山腰上,正好現在有時間隨便過去看看,這不,鋪子要開張了嗎,即便李老師不能去城里給看看鋪子,也能選個黃道吉日。

以前因為交通不發達,村里人是極少為外出的,不過只要外出一般都會選日子。

[好比,學校報道的時間是八月三十號,但是偏偏八月二十六號早晨七點是半個月內最佳的外出日子……

二十六號天剛蒙蒙亮,張三郁悶的頂著寒風上了車,還沒等站穩,忽然聽見李四叫道:“張三,你也今天出去啊。”

張三回過神,笑著說道:“是李四啊,怎么,你也今天出去,我爸給我看了日子,硬要我今天走。”

李四也笑了,“巧了,我爺爺也找人給看了日子,早上直接把我送上了車。”

兩人交談的時候,售票員心想:“原來大伙都看了日子啊,難怪今早晨坐車的人這么多。”]

想著想著,兩人就到了山腳下,陰陽山這名號聽著就帶著神秘感,而此山的來歷也頗為神秘,話說這山腳下有一山谷,谷內有一塊巨石,生得如同彎彎的月亮,堪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這山谷也就叫月亮彎。

幾十前年的一日,山谷前面的懸崖忽然裂了開來,掉下一片碎石,偏偏在懸崖上露出一個磨盤大的圓形凸起,屹立在懸崖顛上,黃澄澄的猶如太陽一般,亙古存在。

村里的陰陽先生看見,掐指一算,曰:“天地生日月,日月分陰陽……”從此這山也就名為陰陽山,山上雖然沒有廟宇和道場,每年仍然有不少善男信女跑去祭拜。

方文此去除了采茶,另外也打算摘一些金銀花,野生花椒什么的,說不得還要收購一些花椒以后好調制豆瓣醬,花椒并不便宜,在外面城里大概能買到六十元一斤,差不多在山上尋到一株野生花椒樹就能價值一百元錢,但花椒采摘并不容易,樹上的刺太多了,容易扎著手。

“方文哥,對不起。”走了后面的小雪忽然冒出一句。

方文轉頭身,疑惑著看著小雪,難道真有什么事?


上一章  |  回到村里種地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