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代修仙記第三六九章 沉船疑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末法時代修仙記 >>末法時代修仙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六九章 沉船疑云

第三六九章 沉船疑云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2日  作者:白翼龍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白翼龍 | 末法時代修仙記 

鄭和是佛教徒,更要緊的是,他所供奉的菩薩,正是摩利支天!身為信徒,又修習摩利支天經,那絕對應該算是虔誠無二的。可以他當時的身份地位,以及當時船隊的力量,就算真的發生了什么意外情況,也不至于搶救不出佛像。

更何況,根據海底的情況來看,那艘寶船在沉沒的過程中,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船員們能在最初通過拋棄瓷器等負重來搶救寶船,就說明情況還有挽回余地。在這個過程中,搶救出佛像應該來得及。而根據佛像在海底的狀態來看,原本應該擺在明處受人供奉,又為何會被封印在箱中?而看那箱子的作工和用料,明顯不是匆忙中趕出來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尊佛像沉沒,極有可能是有意為之!

這尊佛像的古怪之處實在太多,不過眼下工作的重心不是這個,老魏小心的收了佛像,捧著那本佛經回房去接著研究。直到吃晚飯時,才意猶未盡的出來用餐,和大家討論了一下明天的工作安排。

因為今天兩位老板帶給眾船員們的震憾太強烈,原本熱鬧的晚飯今天也變的冷清了許多。雖然雷伏波還是陪著兩位老板在甲板上用飯,可從他那戰戰兢兢的神態上來看,老頭已經不敢再把自己與他們放在同一個檔次來看了。

其實有點敬畏之心也好,這對兩人接下來開展工作幫助更大一些。所以兩人也都沒有刻意去糾正雷船長他們的態度。像往常一樣。吃了晚飯,兩人返回船艙,接著研究佛像和佛經。

老魏對李念青下午整出那個隱身術還是很難理解,回到船艙,他自己對著那只手印,反復的試驗了無數字,依舊半點進展都沒有。心有懷疑,可是讓李念青過來照著做一下,馬上就有了效果,不管李念青在什么狀態下。只要用左手掐那樣個手印,立馬就會從視線中消失。甚至用鏡子去看時,加自己也看不到自己。

“神奇是真神奇啊……”老魏終于明白,就算是真的有那種神奇的法術。也不是人人都能學的,認定自己屬于那種沒天份的一類人這個事實,讓老頭相當受打擊,語氣也蕭索的很:“難怪這種神秘力量總是會爭的天翻地覆,能學會的人肯定沒人愿意暴露,而那些質疑的,又往往是學不會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學不會的、看不到的,就肯定是錯誤的、不存在的!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

李念青呵呵笑道:“嚇你一跳。還讓你總結出這么精辟的話來,看來你還真適合做研究型學者呢。”

老魏搖搖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微微一轉:“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姚廣孝和鄭和的關系,應該不差。而鄭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姚廣孝已經死了。更奇怪的是,鄭和最后這一趟出洋,自己也死在了海外,甚至連遺體也沒能運回大明。我想來想去。總覺得這里面有什么古怪……”

李念青道:“你是懷疑,鄭和其實沒死?他裝死逃在了國外?不應該吧,他身為三寶太監,這家伙,華夏數千年歷史中。成就最高、名聲最好的一個太監。絕對的空前絕后獨一份!而且還在朝中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他躲在海外不回去。不是腦子有病吧?”

老魏道:“這個你就有所不知了。鄭和的成就的確是強大,稱得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那只是歷史對他的評價,做為當時的情況來看,可就不一定了。他的前六次下西洋,都是在永樂大帝朱棣的支持下去跑的,那時候,舉國之力做他的后盾,他自然無所畏懼,一往直前了。看看他在那六次出洋中的成就你就會發現,這家伙雖然是個太監,可手段也是相當老辣的。

對于愿意向大明表示善意的,他都可以拉攏示好。甚至有一次,有百多名船員被當地人誤殺,后來那國的國王親自致歉,鄭和后來不但沒有怪罪,反而賜了他們許多大明物資,從而引的那小國不遠萬里去朝貢。看上去挺窩囊吧?可你再看他在另一處的作風,因為當地官吏強行征稅,超過了他的底線,所以堅持不肯退讓,爭斗中,有兩名船員被當地政府扣押,然后,鄭公公直接就招呼人將那小國給滅了,連國王都捉回了金陵去獻了俘,這一手,直接就威懾了周邊的許多小國。

由此可見,鄭和不但是個聰明人,而且還是個權謀高手!可他的處境,隨著朱棣駕崩一落千丈。繼任的皇帝和官員們都認為下西洋徒耗錢財,得不償失,所以中止了下西洋的活動。可是經過數年之后,朝廷上下都發現,停了下西洋之后,原本萬邦來朝的盛況居然一去不復返了。為了揚威海外,彰顯國力,時隔十年之后,已經年過六十的鄭和,再次踏上下西洋的征途。”

老魏有點唏噓:“你說明朝這些讀書人,蠢成什么樣了!明明下西洋揚國威是眾所周知的事,可就因為他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搞法,每次都把巨額利潤的生意,搞成朝貢貿易,跑一回,虧一回。結果只能偃旗息鼓,其實只要轉變一下思路,很容易就通過這種海上貿易獲得巨額利潤,一舉兩得……噢,不說這個,現在說鄭公公的事。鄭和最后一次出洋,其實自己也知道這一次出行應該是最后一趟了,身處在刻薄寡恩的明朝朝廷里,他怎么可能不擔心自己的處境?”

“其實,朱棣駕崩之后,就已有人開始向鄭和發動攻擊,說他勞民傷財,徒耗國力之類。這些事,搞的鄭和焦頭爛額。幸好,他除了這些功勞之外。在靖難一役中。也有很多軍功。并且他為人豪爽,朝中也有許多愿意為他說話的人,這才勉強渡過了那場危機。可是經過那么一場鬧劇之后,鄭和肯定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有所擔憂……”

李念青道:“你的意思,這第七次下西洋,其實鄭和就有了隱居海外的念頭?”

“沒錯!你想啊,鄭和只是一個閹人,他沒兒沒女沒牽掛。唯一的負擔,其實就是他自己。正好,這第七次出洋。在歸途中他那么一死,完完全全的功成身退!自己隨便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的渡過晚年……”

“你怎么那么肯定他沒死呢?”

“根據史料記載,鄭和在最后一趟歸程中。病歿于古里。副手王景弘命人把鄭和的遺體裝殮,準備回國安葬。但當時已是夏季,熱帶氣候酷熱,船隊航進爪哇時,眼見鄭和的遺體難于保存,已不可能運回國內安葬,王景弘只好將他埋葬在當地。可是很奇怪的是,身為鄭和的知交好友,王景弘居然沒有將鄭和安葬地的具體位置匯報給朝廷,甚至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你說。這事蹊蹺不蹊蹺?”

李念青道:“那或許,是王景弘知道大明不會再下西洋了,就算把位置告訴他們,也不可能接回去了吧。”

老魏白他一眼:“華夏人心目中,死者為大,落葉歸根!這個道理比什么都大!可王景弘卻把這么重要的消息隱瞞了下來,這種行為,只有一種可能,一個解釋:就是在蘀鄭和打掩護!可以想象,如果朝廷不禁海。王景弘極有可能還會進行第八次下西洋,到那時,應該也唯有他能找到鄭和的所在了吧。”

切!李念青道:“如果他要隱瞞,當然是弄個假墳更方便。我覺得,他之所以隱瞞。或許是怕朝廷那些酸才們事后清算,然后再去把鄭和給挖出來鞭尸!要知道。明朝的文官集團,在收拾宦官這方面可是很強悍的!”

老魏笑著搖了搖頭:“王景弘的確弄了個假墳消息,可這事后來被人戳破了,便不管怎么問他,他始終都沒說自己這么干的原因。而跟著他們下西洋的那些官員水手們,一個個對鄭和和王景弘忠誠無比,也不可能撬出東西來。再加上,從那以后,明朝又再次禁了海,那些文官們也不愿意再生事端,這才讓這事沒了下文。”

“現在,從這尊摩利支天佛像來看,這個鄭和,根本就沒那么簡單!我不敢說他有多厲害,可是一個閹人,能憑軍功掙到帝國中樞高位,這本身就是個很罕見的個例。而他又修習的摩利支天經,你也說了,摩利支天有個別名,叫戰神!擁有那么強戰力的鄭和,學會那個隱身法,也不奇怪吧?”

嗯?李念青心中一動:“你到底想說什么?”

老魏道:“你再想想那個盒子,鄭和所供奉的佛像,為什么會在出洋的路線上,被特意保護起來沉海?我覺得,這是鄭和在給自己鋪后路!”

靠!李念青翻個白眼:“我拜托你啊,那是六百年前好不好?以當時的航海技術,怎么可能潛入五六百米以下?鋪后路哪有這種鋪法的?”

老魏冷笑:“你怎么知道當時沒人能潛那么深?以今時今日的潛水技術,你也不可能潛那么深啊,為什么你能輕輕松松從海底撈上那么多東西來?你敢說你潛水是完全倚靠的潛水技術或者科技產品?”

李念青啞然。

老魏接道:“沒話說了吧?既然今天的你能,那你憑什么認定,六百年前的別人就不能?”

李念青想了想,老魏說的這話,還真是有點道理。不過,以鄭和當時的身份地位,就算要鋪后路,他也犯不著用這種手段吧?

老魏道:“當然啦,我只是說有那么一種可能。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嘛!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或許,只有我們把沉船完全撈上來,全部整理清楚才能知道吧。”

有道理!或許,這艘寶船還真是鄭和有意沉海的呢,如果是那樣的話,他也有可能在船上留下一些相關線索。只要找到那些東西,就能還原真相!

說起這個來,李念青有點慶幸,得虧自己在海底沒提前打開那木箱,要是自己在海底就發現這尊佛像,肯定第一時間收起來,然后擱在角落里吃灰,鬼知道什么時候才會想起它。萬一哪兒需要用金子,而手頭又暫時沒有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直接把它溶掉。這種東西,還得在老魏這樣的學者型考據黨手中才能發揮更大效用!

至于說到佛像中的神奇力量,李念青覺得自己能在摩利支天的法相中學會一招隱身印,就已經夠幸運了,再想奢求更多東西,顯然有點太不知足。而且,這佛像以后放在老魏手里,說不定還能讓這老家伙找到更有趣的東西呢。

一夜無話。次日一大早,兩人一起到甲板上用早點,一群船員這時候看兩人的目光,除了之前看在孔方兄面子上的尊敬之外,如今又多了幾絲敬畏。有媽祖娘娘保佑的人物,又能學會那個什么佛的隱身法,哪里是他們這種平常漁夫們能輕易招惹的存在。

李念青再度下潛,這一次,他直接就來到了沉船上方。經過百余小弟們一夜辛苦,這時候的沉船表面,已經被清理的相當干凈清爽,李念青也有幸親眼目睹這六百年前,代表著全世界人類造船技術最頂尖的產品。

這艘寶船,長近一百五十米,寬有五十米,因為下部陷在淤泥里,暫時還沒法看到高度和下端模樣。但寶船的甲板上,十幾處碩大的桅桿基座,還有兩頭船艙的格局,都已經很接近現代船只的規模。李念青穿進船艙各處四下游覽了一番,除了當時他取走摩利支天佛像的船艙之外,還有許多船艙中都還留著各種各樣的木箱。

轉完了全船,李念青也沒能從中找到導致沉船的跡象。當然,船只甲板上方的各種木料大多已經腐朽,輕輕一使勁就會脫離船體順水飄走。可是船艙內部的那些東西,依然保存的相當完整,一點都看不出遇難搶救的痕跡。


上一章  |  末法時代修仙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