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第七十章 失落的紹興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逐鹿 >>逐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失落的紹興侯

第七十章 失落的紹興侯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3日  作者:尹三問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尹三問 | 逐鹿 

尹旭走到階前,向太子熊心一拜,朗聲道:“太子殿下,末將建議殿下復用先王尊號,稱楚懷王。”

對于殿中發生的事情,熊心看的一清二楚,心中明明白白。項梁、尹旭和宋義之間發生沖突,他樂見其成,只要在適當的時候把握個度就行。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尹旭的理由很關鍵,要是站不住腳,宋義必將反戈一擊。無論是誰想要順利收場可就難了,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熊心暗嘆一聲,眼中滿懷期許道:“尹將軍說說理由,看是否能讓寡人和諸位臣工信服。”

尹旭長舒一口氣,朗聲道:“殿下是懷王嫡孫,流落民間多年,臣大膽妄言,百姓不知殿下者甚多。大楚自考烈王之后,王室內斗,繼嗣混亂,又有春申君,李園等亂朝政,才給了秦人可乘之機。殿下登基即位,自當明示身份,這樣一來,百姓了然于胸,對殿下的認同感會增強。民心所向,是殿下將來治國的基礎。”

“當然了,或許有人會說,殿下只需將血緣關系昭告天下,也同樣能做到這一點。其實不然,起到的效果完全是不同的。當然懷王為秦國張儀欺騙,只身入秦,客逝他鄉,是令人唏噓不已。昔年懷王遺體歸國之時,百姓痛哭不已。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的說法,足可見懷王在大楚百姓中的威望。”

眾人微微點頭,尹旭話中確實有幾分道理,仍就使用楚懷王的稱號,確實是收復民心的好辦法。

尹旭續道:“昔年南公有言,秦滅六國,楚最無罪。懷王入秦不返,國人憐皆之,因而有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遺愿。如今殿下登基復國,正是踐行了南公昔年的愿望,也是所有大楚子民的愿望。殿下登基之后,首要大任就是反抗暴秦,殿下以懷王為號,以期承襲其威望,從民所望也,從而得到子民的支持和擁戴。”

“百姓得知是為懷王報仇,必定全力以赴,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況且,這王號本是謚號,本該殿下百年之后議定,然此時情況特殊,才于此商議。殿下尚未登基,以后會功績蓋世,豈是今日所能預測?所以別的任何字眼都不大合適。這懷王之稱就不一樣了,是殿下對縣尉的緬懷和憧憬,一腔孝心感動天下。故而末將斗膽建議,殿下仍用楚懷王稱號。”

“臣心中所想處處為了大楚,為了殿下,并不曾對先王敬。反倒是宋令尹,非得把臣想著小人,心中竟生出對先王和殿下孝心的褻瀆之念。身為臣子,心口如一,竟說生出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真是大大的不該啊!”

最后一句話,再次強調自己是清白的,是宋令尹自己心生邪念,還被定義為大逆不道。宋義氣的臉色烏青,嘴唇顫抖著說道:“臣對大楚忠心耿耿,請殿下明察!”他這會子只有訴苦的份,尹旭的理由他不敢隨便反駁。太子熊心尚未表達意見,貿然反駁是不理智的,高不高又會被送上一頂僭越之罪的帽子。

尹旭瞥了一眼臉色陰沉,怨婦一般的宋義,心中滿是不屑。看看你這熊樣,做大事者喜怒不形于色,像你這般隨時動怒,盡使小人伎倆者能有什么大作為?看看人家劉沛公,啥時候都是一副笑瞇瞇的樣子,相比之下差遠了。

尹旭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理由或許很多,結果只有一個。實際上是利用楚國子民對楚懷王的憐憫之心,借用他的威望,獲得百姓的認同和支持。雖有幾分道理,卻又不是很充足,但礙于項梁和尹旭的面子,也不好說什么。

當年一些明智之士,已經看出來,尹旭已經勝了。比如范增、張良……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太子熊心來決斷,只有這樣,才有說服力。只是熊心畢竟只是個十幾歲的娃娃,雖然看著少年老成,也不知心智究竟如何,能不能完全聽懂這番話。

對此尹旭并不擔心,自己是照著歷史說的,雖說史書有所偏差,但大事記載上不離十。一路護送,他對熊心了解頗多,還是有信心的。他篤定,熊心一定會做出個明智的選擇。

正如尹旭所想,熊心的心情很復雜。他雖曾養與宮廷,但和末代幾位楚王并無直接血緣關系。即位這事要講究個名真言順,畢竟楚懷王已經去世多年,以懷王嫡孫身份即位,能獲得多少認同?說實話,他沒底氣。

自己之前不過是個放牛娃,如今說的好聽是楚王,但大權都掌握在這些權臣手中。想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獲得百姓和楚國舊臣的支持,仍以懷王為號,確實是個好主意,也算是借用祖先余威。

再有一點,尹旭雖是一句帶過,但熊心聽得出來。春申君和李園禍亂,哼!民間早有傳言,當年考烈王后李嫣是李園之妹,先進獻給春申君,之后才送入宮中。以至于又傳言,考烈王之子并非王嗣,而是春申君的私生子。

這樣的傳言不禁使得王室蒙羞,血統不純的王裔很難得到舊臣支持。他是懷王正經嫡孫,并非考烈王一脈,必須表明身份,以正視聽。至于立于同仇敵愾,反秦大業之語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道理是對,實際上沒什么大用。

關鍵并不在此,尹旭敢于冒險點出王室丑聞,直言死后議謚,態度很堅定。熊心明白,尹旭這是在逼他表態。選哪個字做王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背后的實力的博弈。在他看來,尹旭很聰明,在“武”和“睿”不相上下,互不相讓的時候。尹旭選擇曲線迂回,拋出一個“懷”字。目的就在于轉移焦點,打壓宋義,反敗為勝,爭取利益。

張良是把燙手的山芋給了尹旭,但尹旭毫不猶豫地拋給了熊心,讓身為太子的他做出一個選擇。已經不是“睿”和“武”之間的選擇,而是用不用這個“懷”字的選擇。

用或者不用,項梁和宋義之間必然要得罪一個,這是熊心目前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但形勢所迫,必須做出一個決定。

熊心為難了,坐在王座之上沉默無語,心中權衡利弊。項梁控制著江東一直到彭城的大片土地,南方的番邑吳芮和項梁是盟友,何況其中還有尹旭的功勞,這是他必須依賴的。

相比之下,宋義江夏聚兵五萬,地盤也不小,但他現在來了盱眙,這里是項梁的地盤……但他也不絕對不能失去宋義的支持,項家獨大,對他沒有任何好處。看來必須尋找一些新的支持,熊心抬頭看去,目光有意無意落在沛公劉邦身上。

許久,熊心暗嘆一聲,說道:“尹將軍所言極是,寡人就仍號‘楚懷王’,興復大楚,完成先祖未竟的心愿。”

尹旭和項梁都暗自松了一口氣,范增和張良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眾人看的明白,項梁和宋義這次的交鋒,因為尹旭的異軍突起,大獲全勝。宋義的臉色更陰沉了,憤怒的牙關只打顫,

熊心看在眼中,說道:“寡人說過,要賞賜尹將軍護駕之功,不用等了,現冊封尹旭為紹興侯,食邑會稽山陰七萬戶。”

尹旭微一怔,急忙俯首謝恩。眾人都露出艷羨之色,尹將軍不過弱冠之年,已然裂土封侯。還是大楚復國后,新懷王冊封的第一個爵位,意義非凡啊!

熊心又道:“武信君,你起兵反秦,為大楚復國大業貢獻不小,這上柱國你擔得起。”

這些稱號項梁之前都有,一個是呂臣借陳勝之名冊封,一個是自稱。如今從熊心口中說出,可謂名真言順,實至名歸。項梁小小激動,出列謝恩。

“劉邦,你在沛縣起義,戰功卓著。寡人就將沛縣賜予為食邑,讓你做個名符其實的沛公。”

劉邦一陣驚喜,沒想到好事還有自己的份。有了楚王認同,以后再不用擔心被人看不起。張良心念電轉,已經明白熊心的用意,心中亦喜亦憂。

熊心最后才把目光落到臉色鐵青的宋義身上,悠然道:“宋令尹是我大楚老臣,一直忠心耿耿,剛才失言也是對寡人的關心。寡人銘記于心,加封宋令尹為上將軍,總覽大楚軍務。”

宋義大為驚喜,受了半天氣,竟然得到這么大的恩寵。令尹加上將軍,總攬楚務,也就是說項梁和尹旭,以及楚國各路義軍都要受他指揮。一時間宋義迅速由斗敗的公雞,變成揚眉吐氣的“狐貍”。

項羽與范增交換一個眼神,眼中瞬間蒙上一層憂色。尹旭也暗嘆一聲,費盡心思做出這么個局,竟然是這么個結果。熊心啊熊心!你個小兔崽子真是會坑人。

唉!尹旭暗自搖搖頭,心中的喜悅陡然間被沖刷一空。炎炎夏日,紹興侯格外失落……


上一章  |  逐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