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拉長了余音的沉悶巨響,在莫斯科上空久久徘徊,淹沒在濃重塵霧中的歷史古城,千百座殘破的樓房瑟瑟發抖,破碎的玻璃應聲稀里嘩啦的往下掉渣,一百多萬蘇軍士兵和數量更多的居民,下意識的把脖子猛地一縮,不管是躲在什么地方。離著近的那些,則不免要狠狠搖晃兩下腦袋,摳摳耳朵,讓嗡嗡直響的聽力恢復少許。
那動靜,實在太大了!
肇事者,正是從后方拖過來,被作為中堅力量的列車炮!
原本是要給“蘇聯級”戰列艦使用的Б37型主炮,在戰爭爆發前鑒于艦型必定過時,而地面上又需要強大的助力,于是老毛子們用已經制造出來的4門大炮,造了兩輛列車炮出來,另外兩門也從要塞上開始拆下,建造上火車底盤!
第一輛超級列車炮在戰爭爆發后很久才運輸到莫斯科,且還是在朱可夫作為救火隊員從列寧格勒跑到這里之后做的調整。之前的防御一塌糊涂不說,官員帶頭領著跑路,引發的恐慌潰退導致一系列的麻煩,都被他一一糾正,并在發動占總人數四分之三婦女投入工事挖掘構造的工程,再由兩翼的坦克力量做伏擊遲滯,種種設計總算頂住了最瘋狂的進攻初期。
而超級列車炮,被作為振奮軍心士氣的中堅力量,朱可夫頂著各種質疑和壓力,直接拖到了市中心布置,憑借其高達45公里的基本射程,壓制向各個方向攻擊的敵人。
這406mm超級大殺器的投入,其1150公斤重炮彈的每一次發射。都讓全城的人聽的心旌搖蕩,一公里半徑內的人不捂著耳朵都受不了那可怕的轟鳴聲,不過當真提氣啊,聽上去就讓人由衷產生一種力量感!
光是發射的動靜,就能壓過德軍往這里發射的炮彈爆炸。且一次次的硝煙沸騰,在遠方引發的爆炸,哪怕絕大多數人都看不到,卻被宣傳力量毫不臉紅的立即弄上一個數字,聲稱炸死了多少德軍,炸毀了多少輛坦克或者大炮。
初期這種夸張說辭并不能服眾。明明前邊兒德國人正攻擊的無比犀利,抗擊壓力巨大,你那玩意真有用的話,怎么就沒擋住捏?
但隨著戰斗進入僵持,德國人被泥濘和急驟降溫活生生的拖住了,銳氣盡失。最要命的是用錯了戰術,緩過一口氣來的大多數俄國人登時就上心了!于是,各種狙擊手、英雄炮兵、無畏戰士、功勛機槍,以及超級列車炮的輝煌事跡漸漸被大多數人接受,并將他們追捧為榜樣,鼓舞著軍心士氣!
毫無疑問,動靜最大的列車炮。必然成為其中最有號召力的。因為每一次的轟鳴,整個戰場上的戰士民眾都能聽到,打擊方向上,前沿的士兵也可以看到爆炸的煙火柱,這玩意,絕對提氣啊!
事實證明,朱可夫的戰略思維實在牛逼到了極點,整個蘇德戰場,大概沒有比他更忙碌的高級指揮官,也沒有人比他更能把握大的戰略。和戰場局勢的引導!
真實情況下,這輛列車炮殺傷的敵軍數量真是少的可憐,打出去幾十公里的炮彈一點準頭都沒有,德軍稍微注意一下就不會有大麻煩。不過這事兒誰也說不清,朱可夫也沒指望這慢吞吞打一發費老鼻子勁的家伙能夠起到太大作用。一天一共打不出十發去藥室壽命才一百多次。
他玩的就是精神戰的效果。只要這尊龐然大物在怒吼,莫斯科的民眾和士兵就有勇氣繼續戰斗,對抗嚴酷的環境。
德國人自然也發現了這家伙的存在,無可阻擋的406mm炮彈實在太有威脅力了!動輒可以轟出一個足球場大的彈坑,驚天動地的爆炸隨時可能在身邊不遠處爆發,對于軍心影響不小。針對性的,發起了多次空中打擊、精確遠程炮兵轟擊等等。
但這些,朱可夫都提前考慮到了,并作出大量相應的部署。
首先,大炮就在莫斯科市中心,想要直接攻擊必須殺透重重防線,這是一難,等于封死了德國陸軍的打擊可能。
其次是,大炮的外面做了一個巨大如樓房的保護殼,裝甲厚度超過戰列艦,除非用專門的超重串聯破甲彈,或者同等口徑的戰列艦主炮抵近直射,否則別想輕易打穿!這就基本防住了遠程打過來的炮彈,或者天空中投下的炸彈。
再者,炮車四周有大量石頭樓房的阻隔,讓低伸彈道的炮彈根本打不過來,且車體也做了一定的偽裝,還能經常的沿著鐵軌移動,想要精確命中,更難!
最后就是,朱可夫在列車炮的周圍,精心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防空陣列!足足有上百門各種口徑的高射炮、多聯重機槍交錯部署,織成多重火力網,覆蓋1萬米以下的各層空域。德軍要想空中突襲殺過來攻擊,難度不知一般的高!
可以說,除非德國人有朱斌的巡航導彈,或者彈道導彈,高空激光制導導彈之類的玩意,否則想要摧毀這輛列車炮,難!太難!
太過相信裝甲集群突襲的德軍,面對蘇俄人不要命的群體動員,硬生生構建出來的足足三十公里的城外多重縱深防線,速度快不起來不說,每一簇匯聚的裝甲洪流剛剛停頓,立即就遭到了成百上千重炮的打擊!
戰爭初期,老毛子的大口徑重炮數量嚴重不足,類似B4這種203mm口徑的先進重炮,連100門都湊不齊來,數量巨大的122mm榴彈炮,威力又不夠,老舊古董152mm炮移動困難,精度差,部署不周詳,也不好用。
朱可夫干脆把大量的高射炮放平了,跟德國人的88mm炮一個用法。在陣地中前部四面部署,來了坦克就一頓猛轟!
兩個月里,德軍多次發動的坦克集群沖鋒,都被泥濘的地形、寬闊的反坦克壕、數量眾多的大炮,和時不時從側面沖出來襲擊的T34坦克群。給生生拖住,進展緩慢,一天推進不料1公里不說,每一步,都要丟下成千上萬的士兵傷亡!
雖然他們打死的蘇軍士兵平民更多,可這種交換比。對于進攻方的他們是極端不利的。尤其是閃電突襲無用了,一系列的陸軍計劃被完全打亂,隨著嚴寒的降臨,麻煩大了!
德國人的固執,又一次的導致失敗!
作為中央集群進攻主力的古德里安,與曼施坦因一樣都過度迷信裝甲集群的力量。從戰爭開始到現在,無往不利的攻擊讓他們產生了偏執的信心,以為一套戰術可以包打天下,反而不能如隆美爾一般根據戰場情況靈活應對,結果就是現在這樣,進退兩難!
其實羅鎮東代表的是中國方面的經驗,類似蘇俄人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防御陣地戰。要么直接以蠻力全面摧毀,要么就拼步兵數量,將笨重的裝甲兵和炮兵作為輔助力量壓陣,以數量巨大的步兵一層一層的爭奪陣地,節節推進,控制好節奏,最終形成潮汐效應,徹底壓垮對方的斗志。最后,再進行殘酷的城市巷道攻防戰!
這種戰術,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傷亡。速度卻不見得多慢,積小勝為大勝,層層穩健推進,戰果鞏固,軍心一直保持高昂。壓力始終在敵軍一方。
奈何希特勒早已被之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波瀾,法國,荷蘭,這些國家都是被閃電突襲給迅速擊敗的,他完全忽視了蘇俄那動輒數千公里起步的戰略縱深,更沒有考慮到氣候地利的影響,以至于陷入今天尷尬的境地!
每一次的巨炮震撼,意味著蘇軍的力量恢復一分。身在戰場前沿的德軍指揮官費爾多.馮.博克元帥焦頭爛額,被希特勒多次呵斥之后,只得按照僵化的戰術執行下去。
倒是心急火燎的希特勒渴望迅速攻下莫斯科,把手邊能夠動用的大殺器都拿出來,包括四輛古德里安指揮的P1000巨鼠,兩輛裝有280毫米主炮的K5E列車炮,另外一門800毫米古斯塔夫超級列車炮,也在往這邊的運動當中那玩意要挪窩真心不容易,前后得折騰三個月,沿途道路加固,鐵路修整,一千多人伺候著,四千多人警戒,那叫一個麻煩啊!
什么時候運過來,現在都還不好說,倒是克虜伯公司受命升級的,裝備380主炮的P1500超級巨鼠,樣車已經出來,測試證明性能良好,被系特勒要求盡快的運到前線,不管怎樣,也要壓住俄國人的大炮,攻破正面的防線!
錯誤的戰術,仍在被強硬的執行!
得虧朱斌那邊給拉來了數百萬件各種防寒服裝,送來成船的高價裝備,才讓德軍得以勉強扛過要命的寒冬侵襲。
現在的德軍士兵,基本上每個人一身抓絨保暖內衣,粗線羊毛衫,加厚棉服,衣料還是混紡耐磨防水料子的,且在衣領、兜帽、肘部、膝蓋、肩頭等,都有一整塊的翻毛獸皮包裹,抗凍效果一流。
每個人的腳上,是一雙翻厚底皮鞋,雖然笨重,卻保證他們不會被動壞腿腳,再加上一塊黑白兩色,防水耐用的偽裝布披風,毛線手套,德國人從頭到腳都被中國貨占領。
軍營陣地上,則有大量的固體酒精塊和沖壓酒精鍋,自熱罐頭飯盒,高能壓縮餅干等等支撐著德軍士兵的日常需求。這要比德國人自己弄出來的好許多倍,雖然成本低廉,賣給他們都是天價,依然擋不住德國大兵的喜愛。
想想開,在零下幾十度的天氣里,齊腰深的大雪覆蓋戰場上,躲在厚厚的雪洞中,燒著酒精鍋,啃著熱罐頭或者餅干,從里到外都是溫暖的。
就是中國產的工具實在質量不咋地,美觀趕不上德國造,厚重也趕不上,薄薄的不銹鋼鍋子讓人擔心隨時可能被捏扁。但他們沒得選,至少比沒有的用強啊!
這些用黃金換回來的高價物資,讓德國人度過了最可怕的冬天。待到1942年初,疲憊盡顯還沒有替換的德軍終于開始攻擊不力。
敏銳發現這一變化的朱可夫當然不會錯過好機會,他立即組織30個集團軍從側翼發動突然反擊,一舉收費了羅加切沃、伊斯特拉、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克林等地,并朝著加里寧等地強勢進逼。德國的攻勢遭到逆轉,防御也變得岌岌可危!
希特勒當然不肯接受這樣的失敗,他撤掉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親自擔任并發出強硬的號令:“不得退讓一步!哪里遭到進攻就打回去!在后方沒有構建好工事之前,任何人不能撤退!”
但強令終究抵不過現實。古德里安和赫普納終于意識到他們的戰術問題,頂著壓力主動把運轉不令的裝甲集群向后撤退。以騰出足夠的緩沖空間,結果被暴怒的希特勒給撤職。
不過也正是希特勒這種頑固強硬,逼著德軍以補給站為據點層層設防,死扛硬打的阻擊,才讓德軍免于重蹈拿破侖的覆轍,不但沒有崩潰。還成功的釘在了戰場附近,后繼無力又缺乏高速機動力量的朱可夫,也沒辦法克服糟糕的積雪戰場,勉強追出來一段,收復外圍部分失地之后,逆襲放緩。
就在這時候,中國派遣的軍事觀察團成員。紛紛交出了第一份總結,被呈送到了希特勒的案頭。
看著上面羅鎮東等將校軍官們的種種看法提議,希特勒開始是怎么都無法接受的。他不能承認自己的戰略戰術有錯誤,結果導致了數十萬德軍傷亡,耗費整整半年時間卻不得寸進,反而讓蘇軍有了充分的實戰機會生生把幾百萬平民培訓成了合格的士兵!
作為觀察團領隊的余報國上將非常坦率的表示,他們當初就是用這種方式,在力量弱小的時候,與日軍作戰,并通過長達一年的膠著。投入天文數字的資源,終于利用千里山川大地戰場,磨練出足足200萬合格士兵,從而為東北大反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希特勒對此最初是感到不可思議,但事實擺在眼前。中國人戰勝了美俄日英法等除了德國的所有列強武裝,德國人再怎么驕傲瞧不起其他人,也知道那難度有多高。拋去裝備因素,關鍵是選對了戰略戰術!
“不要把我們跟討厭的日本鬼子相提并論!”
背地里,希特勒異常不爽的發出嗷嗷的吼叫,他討厭這種被劣等民族批評指摘,且被拿來跟日本對等的說法。
不過比起蔣委員長來,小胡子的軍事才能有時還是稍微好一點的。他秘密的召集一幫子國防軍頭腦就中國人的看法進行討論,德高望重的塞克特元帥首先表示支持:“可以按照中國朋友的提議發動進攻!”
得益于光明之城的醫療,這位功勛老帥并沒有去世,成了德國國防軍之中的鎮宅祥瑞,希特勒都不得不表示尊敬,而他的號召力,在整個德軍之中那沒的說,當即得到一片聲的支持。
希特勒除了發飆之外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只好擰著鼻子命令勒布和曼施坦因在北方集群之中,抽出一部分力量試一試回歸步兵戰術,并調動海軍分出一支力量進入波羅的海支持作戰。
此外,便是強令戈林將大批的戰機、轟炸機調集過去,形成一個1500架各式戰機、300架轟炸機的龐大編成力量,在1942年的2月初,發動對列寧格勒的進攻!
抽走第四裝甲集團軍后的北方集群,其人數相當不少,炮兵力量還在,無非是裝甲集群沖擊力量減弱,而在新的戰術之中,他們的角色也并不是多么的重要。
以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為首的德國北海分艦隊快速奔襲到波羅的海,配合潛艇部隊、空軍力量,突然對蘇俄海軍發動規模空前的猛攻!
部署在芬蘭灣沿線的德國炮兵也大肆趨前,濱海戰役集群的遠程火炮壓陣,兩輛K5E列車炮以增程彈不斷的轟擊海灣中的艦艇,特別是兩百條V2導彈的加入,密集打擊下,蘇俄海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鋪天蓋地的“游隼”攻擊機發揮出可怕的精確打擊能力,掛載德國版重型滑翔炸彈的密集防空炮射程外轟炸,幾乎完全癱瘓了之前作出巨大貢獻的海上力量!
一直干擾和阻撓地面進攻的炮火壓制為之一清!曼施坦因抓住這寶貴的機會,動員整個西南部的炮兵,對準了一條不過十公里寬的陣線發動地毯式密集轟炸!
層層推進的炮彈,從10公里陣地一直向前不斷的延伸,掩護超過一百輛重型工程車,推開雪地壓出寬闊的通道,把阻擋在前的各種障礙、反坦克壕等一一填平,并伴行百多輛虎式重型坦克,和加厚裝甲的大口徑突擊炮,一邊密集轟擊蘇軍堡壘,一邊穩健的平推。
后方,足足三十萬步兵,超過六成攜帶自動武器,破障火箭筒,形成多達十個波次的進攻梯次,潮水一般涌向那絕對稱不上寬闊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