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和戰列艦,是從美國人那里購買的“佛羅里達號”、“猶他號”的改造過程中偷師學來的;重型巡洋艦,結合了德國人的“德意志級裝甲艦”和日本人的“高雄級重巡艦”的構造研究成果;驅逐艦則是扒的美國人的模板,要說創新,也就是在兩棲艦艇和補給艦艇方面有獨到之處,而眼下,兩棲艦多數都賣給了全球防務和其他國家少數一些,自己用的還是沒那么多,也派不上大用場。
唯獨輕巡艦,正好比驅逐艦要大,比重巡艦要小,如何平衡噸位和火力,明確其作戰用途和特點,找到最佳設計,就沒那么容易了。
本來,葉在馥等設計師們是拿出了四千噸級的大型驅逐艦設計的,但被朱斌給否了,說是要等新武器成型后重新來;而輕巡艦所需的小于203mm、大于127mm口徑主炮和輔助火力武器,預想中的美式152mm火炮和德式150mm火炮還在測試中沒有確定,關鍵的動力系統,要求體積小、出力大,還要啟動快,不能跟蒸汽輪機似的得準備老半天,那起不到快速反應的作用。
對此,特斯拉老先生主持的動力設計部門提供的大功率無葉渦輪發動機,和大動率高溫燃氣輪機也相持不下,想要在滿載噸位不大于14000噸、標排8000噸上下的艦體內塞進去那么一堆玩意。還得保證充足的空間和裝甲不能跟英國佬似的用35mm鋼板糊弄,那叫巡洋艦啊,連驅逐艦都趕不上!
沒有參照物,想要搞一艘像樣的好巡洋艦,非常不容易!日本這些現成的樣品,朱斌又不屑于學,也不能學美國人似的,行不行先造出來看看,不成再改那么財大氣粗,那么龐大的工業生產力。沒有外患和戰爭威脅,可以隨便玩。
特遣艦隊的環境太糟糕了,只能要求一次成功率,不是苛刻,是無奈!
程耀亮也是跟著從頭干起來的,資格不比王文達差多少,本身也是準備接班指揮“衡山號”的,對內情了解也很深。
當下寬慰道:“陳長官無需憂慮。相信朱大老板一定有辦法盡快解決的。您若是盯緊一些,說不定他很快就能弄出來。”
想起朱斌那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驢脾氣,陳少寬卻是又好氣又好笑,那廝像是有無窮的潛力,逼一逼,總能擠壓出更多的能量。當真深不可測。也不知道他是從哪里冒出來的那么大信心,總是對小噸位的戰艦不屑一顧,一門心思不斷的擴充船塢,據說準備把整個古鎮口灣給截斷排干,搞一個史上第一大的一千米直徑船塢天知道他要造什么東西!
不過還真是跟程耀亮說得那樣。回去一定得擠兌擠兌他,不把當前的艦隊規模擴充個三五倍,怎么能夠用!
遠處,重傷的“加賀號”迅速灌進去超過兩千噸海水,沉重的上層結構讓笨拙的艦體本就不穩當,這一灌水不要緊。眼睜睜看著就要傾側!好在損管反應快捷,一邊滅火,一邊從另一側注水搞平衡,和中部高爆彈弄出來的傷損太嚴重,裂縫四通八達,眼瞅著沖進底層隔艙后,開始朝著油料艙和動力艙奔襲,堵都堵不住。
跑。是肯定跑不了了,燃油引發的大火把半條船便成了大熔爐,三百多官兵死在里面,抽水噴都噴不滅,而動力正漸漸失去,活生生成了一個巨大的鐵皮棺材,慢慢的往下沉!
放走幾乎所有空勤后,剩下的士兵仍舊堅守炮臺和各處崗位,少數人開始分批轉移,但不敢上其他航母都顧不過來呢,直接用小船往戰列艦方向撤。
其余三艘航母亡命的轉向逃跑,從原來的達眼睛一瞪,猛地撲到操作臺上死死盯著雷達掃描下,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沖刺的小型目標,眼瞅那數十個小家伙速度突破30節,正朝著40節快速攀升,不用問都非常清楚了!
“操他大爺的是魚雷!小鬼子居然敢從這么遠的地方就放魚雷,他們怎么做到的?!能夠得著咱么嗎?”
雙方離著可足足有14公里啊!這么大的距離上,目前所知世界各國,還真沒有誰家有射程這么遠、速度還這么快的魚雷存在,當然自家不算數,有特斯拉之類的一群大神級科學家在,都搞的定的,可小日本,行么?
陳少寬的聲音從無線電傳來:“各艦優先進行火力阻攔,近防系統開啟防雷火控,自由開火!驅逐艦魚雷,發射!”
已經指向奔襲日艦的各種副炮紛紛放低角度,朝著8000米左右的海面調整諸元,就在最靠前的一發魚雷快要突進的時候猛然開火,每一門炮都爆發出設計的最高速度,127mm炮達到了驚人的22發,火力密度幾乎大了一倍,霎時間在預定距離上形成一道密密匝匝、相距不到50米的爆破火墻!
同時,從兩頭游弋的10艘驅逐艦紛紛調整方向,3連裝魚雷管“噗噗”爆開,成片的533mm甲型過氧化氫渦輪動力魚雷沖入海水,朝著垂直奔襲的日艦疾馳而去!()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