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雪恥
“先生們,記住,如果一旦開戰,無論結果如何對于整個歐洲文明都將是一次災難,無論最后的勝利者是誰,歐洲文明都將黯然失色!甚至失去幾百年來的統治地位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在一次德界高層會議中,小毛奇這樣對與會人員說道。
“戰爭代表了毀滅,但是同樣也代表機遇。帝國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如果我們不能突破這個限制那么帝國將永遠被英國人和法國人壓制,我們侵占了法國人的領土,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而英國人又要限制我們在海上的發展,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可能的為未來的戰爭做好準備!”片刻之后,提爾皮茨面無表情的說道。其實這位海軍大臣本來還想說一句,“要不是老毛奇非要占領阿爾薩斯和洛林,法德之間的關系能這么僵嗎?”而讓提爾皮茨想不到的是,小毛奇心中還在咒罵德國公海艦隊,要不是公海艦隊的全力擴張,英國人會和德國人交惡嗎?你看看俾斯麥首相時期,德國和英國的關系多好?不過這些話小毛奇可不敢說出來,他倒不是怕提爾皮茨,而是因為威廉二世是一個海軍的狂熱支持者,他可不愿意和威廉二世搞的不痛快。
在第二次華俄戰爭結束后,俄國人徹底的站到英法一邊的時候,德國人就已經知道戰爭開始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德國人也清楚的意識到。雙方的力量增長開始是有利于德奧一方的。但是當俄國人一旦恢復了元氣,那么雙方的力量天平將傾向于英法俄一方。所以德國人必須要在俄國人恢復元氣之氣,而自己實力最強的時候發動這場戰爭。
而為了這場戰爭。德國人必須做好充分的物資準備。在歐洲,德國最引以為豪的是強大的工業和高達近7000萬的人口。強大的工業配上大量素質較高的人口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讓整個世界都感到膽怯。在歷史上,1913年德國的鋼產量和生鐵產量居然比英國和法國加在一起還要多!但是與強大工業相對應的是脆弱的農業,以不超過60萬的國土面積來養活7000萬人口對于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的德國來說是相當困難的。而且這還是在和平時期,化工產業可以提供大量化肥并且有大量勞動力的情況下。
德國政府經過一番推演后,認為雖然德國擁有近7000萬的人口,但是一旦開戰,人口依然不夠用。大量的農民必須被調到軍隊和工廠,而與法國不同的是,法國人可以從殖民地運來大量的勞力。但是德國人沒有外援,所以如果抽調大量農業人口的話,必然導致農產品供應調到緊張,不要忘了。在和平時期農產品的供應量也都差一些。一旦開戰后。人員和牲畜的消耗會大增,再加上產量的降低,在長時間的戰斗中德國必然會陷入饑荒之中。
農業永遠是人口大國的一個大問題,人可以沒有工業品。但是絕對不能少吃的!所以德國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儲備大量的糧食,這種儲備分成兩種,一種是普通的糧食儲備。而另一種則是包括各種野戰食品在內的軍用食品。而這些食品的進口地自然只能是華夏共和國。“我們在一年之內需要進口至少四十萬噸的各種食品作為儲備。其中20萬噸為各種罐頭和餅干。經過數年的積累,我們可以保證德國在戰時3年之內不會發生大的饑荒。”一名德國官員這樣說道。
而除了糧食之外,德國從華夏進口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石油、橡膠、鎢、錫等各種稀缺資源。德國人有的是鐵和煤。但是現代工業不僅僅是有鐵和煤就可以的。德國人既然決定了增加卡車的保有量,那么有一個問題就變得無法回避。那就是輪胎怎么辦?現在還沒有出現合成橡膠。那么如果想讓車輪轉的時間更長一些的話,就必須儲備天然橡膠,而華夏剛剛控制的荷屬東印度就是重要的橡膠產地之一!當然,現在這片地方叫華夏南洋特別行政區,旗下共劃分了8個省級行政單位。
石油和鎢礦等各種金屬礦產是另一個重點,雖然德國已經得到了羅馬尼亞的石油,但是德國人知道,如果想讓自己的戰車和戰艦跑的更快跑的更遠,這點燃油遠遠不夠!羅馬尼亞一年能夠給德國提供的燃料量不過200萬噸左右,而這點燃料還需要供應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甚至還有土耳其!所以德國需要每年從華夏進口30萬噸以上的燃料作為戰略儲備。而橡膠更是珍惜資源,至于鎢礦?這種東西可是生產穿甲彈的關鍵原料,而華夏又是著名的產鎢國家,在雙方的協議中,華夏共和國至少每年可以為德國提供1500噸左右的鎢礦。而這個隨著華夏開采量的增加也會隨之提高。
第三項重要進口就是武器和彈藥。這不是說德國不能生產這些武器,而是因為德國需要為他們的小弟著想,德奧意三國都是工業國家。他們確實不太需要進口額外的物資和彈藥,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但是土耳其和羅馬尼亞這些小伙伴們就不一樣了。雖然他們使用的是德標,但是德國武器的價格普遍要比較貴,除了做工精良的原因之外,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超高的人力成本。
在土耳其人和羅馬尼亞人看來,他們不太需要做工如同工藝品的德系武器,而是需要皮實耐用而且價格便宜的武器。而華夏共和國生產的各種德標武器顯然非常適合這兩個國家采購,首先規格一樣,那就意味著對接沒有太大的麻煩,其次,這些武器雖然做工方面有一些問題,但是價格便宜,華夏共和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讓這些武器的價格比德國貨便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除了價格之外,華夏政府還有另外一個優惠措施,那就是可以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搭售一些華夏共和國庫存的武器和彈藥。這對于需要大量準軍事人員來鎮壓各地起義的土耳其帝國來說無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這些準軍事人員人員數量龐大,既然有更加低廉的武器的話,何嘗不是一個節省經費的辦法?
當然,雙方在軍購方面最大的合作項目還是土耳其和德國遠東艦隊從華夏訂購戰艦的合同,在合同中,德國表示可以為華夏提供船用鍋爐和蒸汽機,同時同意在裝甲、動力和火炮方面給華夏提供技術支持和相關設備,而華夏則提供船臺和勞動力以及各種其它配件為土耳其和德國艦隊生產3到4艘戰列艦。
最后一項則是工業制成品的進口,德國現在處于備戰之中,而且是準備和英法俄三個工業強國大,更重要的是還要深入到俄國境內將其打趴下。對于交通運力的需求絕對不能和當年色當會戰相比,更重要的是在俄國境內需要脫離鐵路體系進行戰斗,而俄國的路況,只能說你懂的。
所以,本著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的原則。在交通工具的儲備上自然是多多益善。這就好比歷史上的2戰,德國除了自產卡車之外,還廣泛征用占領區的各種運輸車輛。雖然這些船的質量殘次不齊,保養和零件的通用性也十分困難,但是只要能運載各種物資就可以。于是乎,華夏共和國生產的各種性能也許差一些,但是比較皮實而且價格足夠低廉,維護方便的卡車也成了德國的購買目標。德國需要每年至少擴軍15萬,其運輸問題始終是個難題。
除了普通卡車之外,華夏新設計的半履帶車也受到了德國人的好評,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思路。首先,這種車輛的形勢速度比較快,雖然比卡車慢一些,復雜一些,貴一些。但是是陸地上除了履帶車輛之外唯一可以在荒野上廣泛使用的車輛。可以伴隨裝甲部隊展開攻擊。而且除了作為運輸車之外,其較大的載荷也比較適合改裝成各種步兵用戰車和自行火炮。經過對華俄戰爭中戰例分析,德國人敏銳的發現了各種伴隨坦克作戰的炮兵和步兵的巨大作用。坦克永遠不是那種單槍匹馬就可以發揮作用的武器。所以德國人決定在半履帶車方面和華夏進行合作。
一般來說雙方之間的大宗貿易需要用到大量的硬通貨幣。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會比較麻煩。而為了節省成本以及中間的過程,華夏共和國建議兩國之間的貿易部分采用易貨貿易的方式,德國人用技術、工業產品和化工產品來交換華夏的生產資料、糧食和其它的初級產品。
“從1907年開始,結束了戰爭的華夏共和國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失去了外敵重壓后,這個古老帝國的生產力發展速度以一種極其恐怖的速度增長著。首先是農業和輕工業。新增加的廣袤土地為華夏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最為寶貴的資源——優良的耕地。而紡織業等輕工業也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長。隨后是重工業產品,鋼鐵、化工、電力等方面的需求讓這個龐大的國家如同一塊海綿一般不斷從外界吸取資金和技術,進而轉化為一個個巨大的工廠,而這些工廠的產出則順著國內越來越廣的鐵路線向全國乃至乃至全世界蔓延。短短的幾年的時間,這個古老的國家重新煥發了生計,而發展的華夏同樣也為德國提供了足夠的物資儲備,為我們熬過漫長而慘烈的一戰提供了保障。”——小毛奇。